图书介绍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4523871.jpg)
- 孙自永,周爱国,王旭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53994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01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内容3
三、研究意义8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工作方法9
一、研究思路9
二、工作方法10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3
一、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研究现状13
二、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14
第二章 青藏高原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概况17
第一节 自然地理17
第二节 社会经济18
第三节 地形地貌18
第四节 气象水文20
一、气象20
二、水文22
第五节 植被土壤24
一、植被24
二、土壤26
第六节 矿产资源29
第七节 环境问题31
第三章 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理论34
第一节 矿山地质环境的系统分析35
一、相关概念辨析35
二、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的概念与内涵36
三、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的特点37
四、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的结构与要素38
五、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的演化39
第二节 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的输入:矿产资源开发40
一、不同的矿产资源类型40
二、不同的矿产开发方式41
三、不同的矿产开发规模43
四、矿产开发利用的不同阶段44
第三节 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的响应:结构要素的改变44
一、岩石要素44
二、水要素46
三、土壤要素48
四、生物要素48
五、土地要素49
六、综合响应49
第四节 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的输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50
一、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类50
二、矿山地质灾害50
三、矿山环境污染55
四、矿山生态环境问题56
五、矿山资源损毁60
第四章 青藏高原地质环境类型的区划63
第一节 区划的准备工作63
一、区划思路63
二、区划步骤63
三、区划原则65
第二节 区划结果66
一、祁连山地区66
二、三江源地区69
三、羌塘高原70
四、青海湖71
五、可可西里74
六、河湟谷地74
七、藏南河谷75
八、雅鲁藏布江地区75
第五章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体系77
第一节 评价的基本属性77
一、评价的对象77
二、评价的范围79
三、评价的性质80
四、评价的目的82
五、评价的服务对象82
第二节 评价的结构体系83
一、地质环境系统的结构分析83
二、评价的层次结构85
三、评价的流程/步骤86
第三节 总体评价思路87
一、以内容为主导的评价思路88
二、以区域为主导的评价思路88
三、以层次为主导的评价思路89
四、以应用为主导的评价思路90
第四节 评价指标体系90
一、构建原则90
二、构建方法91
三、层次结构93
四、准则层的建立94
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96
第五节 评价指标信息获取102
一、评价单元划分102
二、遥感解译方法103
三、野外调查方法107
第六节 定权方法108
一、层次分析法108
二、专家打分法110
三、序列综合法110
四、数理统计法111
五、熵值法112
第七节 评价数学模型113
一、指数模型114
二、数理统计模型116
三、模糊数学模型120
四、灰色系统模型125
第六章 青藏高原典型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示范评价129
第一节 示范评价区的选取129
一、选取原则129
二、示范评价区选取130
第二节 评价性状数据的获取132
一、数据源132
二、遥感图像处理134
三、解译标志建立136
四、专题信息提取140
第三节 示范评价准备141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41
二、评价因子分析142
三、评价因子量化分级143
四、评价指标权重144
五、评价单元划分158
六、评价数学模型159
第四节 黑河源多金属矿区评价结果及分析160
一、评价区概况160
二、评价结果162
第五节 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评价结果及分析169
一、评价区概况169
二、评价结果171
第六节 大场金矿区评价结果及分析175
一、评价区概况175
二、评价结果177
第七节 甲玛铜矿区评价结果及分析180
一、评价区概况180
二、评价结果183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建议187
第一节 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主要结论187
一、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研究187
二、青藏高原地质环境区划研究187
三、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体系研究188
四、典型矿区/矿山示范评价研究188
第二节 矿产资源开发的合理规划对策190
一、重视矿产资源开发的规划论证191
二、加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191
三、执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政策193
第三节 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建议193
一、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193
二、建立矿山监督检查制度194
三、提高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194
四、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及预测预报194
五、提高民众矿山环保意识194
六、探索矿山地质环境商业保险机制195
主要参考文献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