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大通史 10 隋唐五代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大通史 10 隋唐五代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4516921.jpg)
- 阎守诚,宁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750775316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1107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5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大通史 10 隋唐五代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国家控制编540
第一章 承上启下体制详备的君主专制政体540
一、皇权的发展与限制540
(一)皇权的发展541
(二)皇权的限制557
二、宰相制度与宰相机构561
(一)隋朝三省制的确立562
(二)唐朝三省体制的完备及变化564
三、政令机构与事务机构586
(一)六部二十四司587
(二)九寺五监593
(三)御史台598
(四)中唐以后的使职599
四、地方行政机构603
(一)州与郡603
(二)县与乡、里606
(三)都护府、都督府与羁縻州府608
(四)道与藩镇609
第二章 军队与军事制度613
一、军事指挥机构与皇帝对军权的控制613
(一)隋代的军事指挥机构与皇帝对军权的控制613
(二)唐代的军事指挥机构与皇帝对军权的控制614
二、军队体制及军队的构成616
(一)府兵616
(二)兵募624
(三)蕃兵625
(四)健儿626
(五)地方军627
(六)唐代的边防体制629
(七)?骑631
(八)禁兵632
三、军兵种634
(一)步兵634
(二)骑兵635
(三)水军636
四、战时军队的编组638
(一)行军制638
(二)行营制639
五、武官的选调与考核640
(一)入仕的途径640
(二)武官的任用640
(三)武官的考核641
六、隋唐时期的马政641
第三章 监察机制644
一、隋代的监察机制644
二、唐代的监察机制645
(一)台官监察——御史台646
(二)谏诤制度647
(三)勾检制度650
(四)比部制度652
(五)巡察制度653
(六)监军制度654
三、五代的监察机制656
第四章 法律制度658
一、隋代的法制658
(一)隋代立法658
(二)刑法的基本内容与特点659
(三)法律的实施及其历史教训660
二、唐代的刑事立法663
(一)《唐律》的制定663
(二)唐代法律的基本形式664
(三)《唐律》的特点及其影响666
三、刑罚制度的发展演变667
(一)五刑制度的确立667
(二)唐后期刑罚制度的变化668
四、审判制度669
(一)隋唐五代的法律体制669
(二)审判制度672
五、五代法制的演变675
(一)刑事立法675
(二)滥刑的恶劣影响676
(三)五代法制的建树677
第五章 教育体系与文官选任679
一、日臻完备的官学体制679
二、举选分途与科举制的确立682
(一)举选分途的层次683
(二)科举制683
三、其他入仕途径685
(一)门荫入仕685
(二)流外入流686
(三)辟署686
(四)荐举687
(五)赀选687
四、衡鉴之司——唐铨选制度687
(一)流内选688
(二)流外选689
(三)循资格与非时选689
(四)唐后期的整顿措施690
五、以“善、最”为标准的唐代考课体制690
六、官吏的任用限制692
七、官吏品级、俸禄与相应待遇693
(一)辨贵贱、叙劳能的品阶勋爵制度693
(二)官吏的俸禄与待遇695
八、科举制与社会政治文化变迁之关系697
第六章 文化方针与礼乐教化699
一、三教并用的文化方针699
(一)隋代三教并用思想的初步形成699
(二)唐初三教并用思想的确立701
(三)高宗、武后时期利用三教的方针704
(四)唐玄宗崇道706
(五)唐后期诸帝的抑、扬佛道709
二、图书与乐舞的管理714
(一)隋唐掌管图书的机构714
(二)图书的搜集和整理716
(三)乐舞机构718
精神文化编726
第一章 学术思想与流派726
一、隋唐时期的儒学726
(一)王通与“三教归一”思想的提出726
(二)儒学的重要地位与儒学典籍的整理728
(三)儒学从汉学向宋学的转变729
二、朴素唯物主义与无神论思想733
(一)吕才、李华等人的反世俗迷信思想733
(二)卢藏用、李筌的天人观735
(三)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737
三、道教的兴盛与发展740
(一)道教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740
(二)外丹、黄白术的兴盛、危机与内丹道的崛起743
四、佛教的兴衰与反佛思想747
(一)佛教宗派的繁荣与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747
(二)反佛思想与韩愈的《谏迎佛骨表》758
五、西来新宗教的传播760
(一)景教的东来761
(二)袄教的传播762
(三)摩尼教的流传763
(四)伊斯兰教的初传765
六、隋唐五代时期的历史学766
(一)官方垄断国史修撰767
(二)“正史”的成就及其没落769
(三)史学的总结——《史通》772
(四)通史撰述的复兴775
(五)史学经世的新方向——《通典》776
(六)类书的编纂780
(七)中唐以来的史学批评781
(八)五代时期的史学成就783
七、唐代的兵书与军事学785
(一)兵书785
(二)军事学786
第二章 自然科学理论与思想793
一、数学的发展793
(一)专门数学人才的培养793
(二)算经十书的注释794
(三)基础数学理论的新建树795
(四)民间实用算术的发展796
二、天文历法的成就797
(一)隋唐历法的不断改进798
(二)天文观测的巨大成就799
(三)星官体系的完善800
(四)天文文献的搜集和整理801
三、医学理论与思想802
(一)医学教育的制度化802
(二)影响深远的医学著作802
(三)《新修本草》与《食疗本草》805
(四)敦煌所见民间医学成就807
(五)隋唐医学的特点808
四、地理学的发展811
(一)地志与图经811
(二)游记与行记812
(三)水文地质著作812
(四)敦煌的地理文书813
第三章 绚烂多彩的文学艺术815
一、文学815
(一)诗歌815
(二)传奇小说的发展823
(三)方兴未艾的古文运动827
二、音乐和舞蹈831
(一)雅乐与燕乐832
(二)从十部伎向坐、立两部伎的发展834
(三)隋唐乐舞的杰出成就835
三、书法与书论837
(一)隋唐书法兴盛的社会基础838
(二)初唐书法839
(三)盛唐书法840
(四)中晚唐书法843
(五)唐代书法理论844
四、绘画与画论845
(一)隋及初唐绘画846
(二)盛唐以来的人物画848
(三)盛唐的山水画850
(四)盛唐以来的禽兽、花鸟画852
(五)石窟和墓葬壁画853
(六)绘画理论855
五、隋唐雕塑857
(一)佛教造像857
(二)唐代陵墓雕刻859
(三)唐代雕塑家及其艺术成就860
第四章 丰富的民间文化862
一、说唱与变文862
(一)唐代说唱艺术的兴盛862
(二)话本小说863
(三)讲经文与变文864
(四)词文和俗赋866
二、民间歌谣866
(一)民歌866
(二)敦煌曲子词868
(三)唐代民谣868
三、民间舞蹈871
(一)节日歌舞游乐871
(二)各种舞蹈相互交融872
(三)宗教祭祀舞蹈873
四、民间工艺美术874
(一)陶瓷美术874
(二)丝织、印染和刺绣876
(三)铜镜和金银器877
五、唐代民间信仰878
(一)五神崇拜879
(二)人神、人鬼信仰880
(三)社会神信仰882
第五章 敦煌的历史和文化885
一、隋885
二、唐前期887
三、吐蕃管辖时期894
四、归义军时期899
(一)张氏归义军时期(849—914)899
(二)曹氏归义军时期(914—1037)909
第六章 文化的传播与碰撞912
一、胡汉文化的交融912
(一)胡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912
(二)汉文化对胡文化的影响913
二、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趋势914
三、外域文化的传入及其中国化916
(一)外域文化的传入916
(二)外来文化的中国化920
四、中国文化的外传及其影响920
(一)中国文化的东进921
(二)中国文化的西传924
社会生活编933
第一章 衣食住行及其特点933
一、服饰933
(一)从常服到章服933
(二)幞头、袍、靴、衫、裙、帔934
(三)颇具特色的妇女妆饰936
(四)民族服饰与“胡服”938
二、饮食940
(一)胡食与“割脍”940
(二)几种具有时代特色的宴会942
(三)皇室贵族的奢靡944
(四)茶、酒与生活945
三、居住947
(一)规模宏大的城市与宫殿947
(二)民居与官私园林949
(三)张设和家具951
四、出行954
(一)完备的道路设施954
(二)出行工具的多样化956
(三)馆驿与旅店958
第二章 生老病死的风尚及管理961
一、诞生、祝寿等人生礼仪961
(一)诞生礼仪961
(二)祝寿礼仪962
二、尊老风尚964
(一)尊老风尚的形成964
(二)对老人的优待965
(三)老年官吏的致仕待遇967
(四)民间尊老敬老习俗968
三、医事制度和医疗保健970
(一)医事制度970
(二)医疗保健972
(三)藏医的医疗、保健975
四、社会救济976
(一)社会救济事项977
(二)社会救济机构978
五、丧仪、丧制及丧俗979
(一)丧葬礼仪烦琐979
(二)丧制的加强980
(三)丧俗颇具特色982
六、帝王陵墓与贵族、平民墓葬984
(一)帝王陵墓984
(二)贵族官僚与平民墓葬986
第三章 婚姻和性问题990
一、婚礼与婚俗990
(一)婚姻观念的新变化990
(二)皇室婚仪与民间婚礼993
(三)其他婚俗996
二、性问题与妓女998
(一)较为开放的性生活风气998
(二)房中书与性爱文学1001
(三)平康坊与妓女生活1003
第四章 节日活动与文体娱乐1006
一、岁时节日活动1006
(一)除夕、元旦、人日和元宵节1006
(二)上巳、寒食和清明节1008
(三)端午龙舟竞渡1010
(四)牛郎、织女相会的节日——乞巧1011
(五)团圆的节日——中秋1012
(六)重阳登高1012
二、宗教信仰与闲暇娱乐1013
(一)宗教信仰节日中的丰富活动1013
(二)庙会与迎神赛社活动1019
三、文体活动与闲暇娱乐1021
(一)各种文体活动1022
(二)闲暇娱乐1029
第五章 开放的社会风尚1041
一、胡风熏染与全面开放的社会风尚1041
二、尚武与游侠之风1047
(一)隋唐五代时期的尚武之风1047
(二)游侠之风1051
三、文人士大夫间的交往1054
(一)文学型会社1055
(二)老年文人会社1056
(三)宗教型文人会社1056
四、奢靡、服食之风的蔓延1057
五、祥瑞与王朝政治1060
六、恶习与陋习1063
(一)赌风盛行1063
(二)嫖娼狎妓之风1065
(三)缠足之风的兴起1066
(四)拐卖人口之风1067
七、迷信之风与移风易俗1068
八、行业活动与习俗1071
附录1079
附录一 主要参考史料1079
附录二 隋唐五代历史纪元表1096
附言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