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民航事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当代中国的民航事业》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141MB
- 文件页数:571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民航事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近代中国民航历史的回顾1
第一节 抗日战争前的概况1
一、北洋政府筹办航空和孙中山先生的“航空救国”1
二、国民政府兴办民航2
三、中美合营的中国航空公司3
四、中德合营的欧亚航空公司5
五、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后举办航空运输7
六、两广地方政府兴办西南航空公司8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情况9
一、“中航”和“欧亚”业务重心的转移9
二、“中航”美方股东执行所谓“中立政策”的周折10
三、中苏航空公司成立和“欧亚”改组12
四、“中航”在“驼峰空运”中迅速发展13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转折17
一、“两航”积极参加“复员运输”17
二、“民航空运队”侵犯中国航空权益19
三、“两航”运输业务的畸形发展21
四、“两航”的衰落和新生24
第二章 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历程29
第一节 初创时期(一九四九——一九五七年)29
一、“两航”起义29
二、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创立32
三、民航整编34
四、进行企业化的尝试35
五、开始有计划地发展民航事业37
第二节 调整时期(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39
一、在“大跃进”中的挫折39
二、在调整中逐步成长42
第三节 曲折前进时期(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45
一、十年动乱对民航事业造成的严重破坏和损失46
二、在曲折中发展49
第四节 新的发展时期(一九七七——一九八七年)52
一、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52
二、加快了机群更新的速度55
三、加快了机场建设的进度56
四、加快了发展航空运输业务的步伐57
五、扩大了通用航空的应用范围58
六、加速了技术力量的培训58
七、加强了飞行安全保障工作60
八、提高了经济效益60
九、提高了飞机利用率和服务质量61
十、发展了国际关系62
第三章 航线布局及其发展65
第一节 国内航线布局65
一、一九五○——一九五七年65
二、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67
三、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70
四、一九七七——一九八七年71
第二节 国际航线布局76
一、与邻近国家通航76
二、“飞出去”78
三、通向五大洲80
第四章 航空运输业务的发展83
第一节 航空旅客运输业务83
一、航空旅客运量的发展及其构成的变化83
二、航空旅客运输的作用86
三、航空旅客运输组织工作91
四、旅客服务工作95
五、旅客运输服务设施103
第二节 航空货物、邮件运输业务105
一、航空货物、邮件运输的发展及其构成的变化106
二、航空货物运输的作用110
三、航空货物运输质量115
四、航空邮件运输业务121
五、航空货物运输设施124
第三节 航空运输生产的组织管理126
一、市场调查和销售工作126
二、航班计划的制定和航班座位、吨位的管理130
三、运输生产调度工作133
四、运输服务规章制度的建设135
第五章 通用航空业的发展138
第一节 通用航空发展的概况和成就139
一、飞行队伍的成长139
二、飞机和设备的更新139
三、服务范围的扩大141
四、管理体制的改革141
五、经济效益的提高143
六、通用航空的优越性及其作用144
第二节 航空摄影148
一、发展历程148
二、主要成就152
第三节 航空地球物理探矿160
一、从航空磁测起步161
二、勘测铀矿资源163
三、普查石油矿藏163
四、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165
五、应用遥感技术166
六、取得的成绩167
第四节 石油航空169
一、海洋石油航空169
二、陆地石油航空172
第五节 航空护林174
一、航空护林的发展过程175
二、特殊的战斗,模范的业绩179
第六节 航空播种180
一、飞机播种造林180
二、飞机播种草类185
三、飞机播种农作物188
第七节 航空化学作业189
一、飞机根外追肥189
二、飞机化学除草191
三、飞机防治植物病虫和鼠害192
四、飞机催化降水198
第六章 航行业务管理201
第一节 航行调度201
一、航行调度工作的主要任务201
二、航行调度管理体制及其组织机构202
三、飞行调度指挥区域划分203
四、飞行搜寻援救区域划分204
五、航行调度业务工作205
六、国际飞行的指挥调度工作207
七、航行调度规章制度的建设209
第二节 通信导航210
一、通信导航的作用和任务210
二、通信业务的组织和实施211
三、导航业务的组织和实施215
第三节 气象保证220
一、气象工作的作用220
二、气象工作领导体制和气象台、哨的设置221
三、气象业务的发展222
第四节 航行情报226
一、航行情报在民航的作用226
二、航行情报业务发展历程227
三、航行情报的收集整理、设计制作和服务工作229
第五节 空勤人员管理231
一、空勤人员的组织管理232
二、空勤人员的技术管理233
三、空勤人员的飞行管理和保健工作234
第七章 飞行安全工作237
第一节 飞行安全的基本状况237
一、航班运输飞行237
二、专机飞行238
三、通用航空飞行238
四、训练飞行239
五、保证飞行安全工作中的经验教训239
第二节 加强飞行队伍建设,保证飞行安全242
一、飞行人员的组织管理243
二、飞行人员技术素质的成长244
第三节 同劫持和破坏飞机的犯罪行为作斗争247
第四节 保证飞行安全的基本措施250
一、加强组织领导,牢固树立“保证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251
二、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255
三、加强技术业务训练,严格技术业务考核258
四、明确分工,密切协作,主动配合259
五、更新机型和各种保障设备,推广应用先进技术261
第五节 安全飞行先进单位与个人262
第八章 航空机务维修工程266
第一节 初建时期(一九四九——一九五四年)267
一、建立天津和重庆飞机维护基地267
二、建成太原机械修理厂268
三、建立上海机械修理分厂269
四、抢修解放前遗留的旧飞机269
五、建立北京飞机维护队271
六、“革新型”飞机的诞生271
七、中苏民航公司的机务维修工作272
第二节 发展时期(一九五五——一九六六年)273
一、新的机务维修布局和组织273
二、飞机修理厂的建立273
三、外场和内场飞机维修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275
四、民航204号飞机的修复277
第三节 十年动乱时期(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278
一、技术力量削弱,职工素质降低279
二、规章制度废弛,生产水平下降279
三、抵制极左思潮,保证安全生产280
第四节 开拓前进时期(一九七七——一九八七年)281
一、维修生产能力在整顿中提高281
二、维修管理与技术在改革中拓展284
第五节 飞机维修工程的成果289
一、重视飞机维修质量,保证了飞行安全289
二、提高了各型运输飞机完好率289
三、提高了飞机和发动机大修理能力290
四、飞机零附件修理工作取得了进展290
五、初步注意了航空地面设备的修造290
第九章 机场建设293
第一节 三十八年来民航机场建设概况(上)(一九五○——一九七八年)293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294
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295
三、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及其调整时期295
四、十年动乱时期303
第二节 三十八年来民航机场建设概况(下)(一九七九——一九八七年)309
一、经济特区的机场建设310
二、开放口岸的机场建设311
三、旅游胜地机场的兴建314
四、解决修建西安和武汉民航机场场址315
五、全国各地民航机场建设的发展317
六、新时期机场建设的特色320
第三节 兴建中国民航的主要基地——北京首都机场321
一、新建北京首都机场322
二、初次扩建北京首都机场325
三、第二次扩建北京首都机场326
第四节 民航机场建设技术的发展329
一、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329
二、机场场道工程中的若干研究成果及其应用330
三、机场工程中遇到的几个特殊技术问题332
四、其他机场建设技术方面的发展334
第五节 民航机场建设中的经验教训336
一、实行开放体制336
二、加强管理337
三、讲求投资效益337
四、引进竞争机制338
五、要及早制定一个全国机场网规划338
六、要重视培养机场建设专门人才339
七、要按基本建设客观规律办事339
八、要重视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和总结工作340
第十章 经济核算与经济效益341
第一节 经济核算的形成和发展341
一、由“统收统支”的核算形式,转变为初步实行经济核算制341
二、实行“分区管理,集中计算盈亏”的经济核算制342
三、单独成立工业企业和供销企业,实行独立核算343
四、逐步实现“分区管理,分区计算盈亏”的核算办法344
五、实行“军事供给制”,取消经济核算制346
六、经济核算制的恢复及其主要矛盾347
第二节 经济核算制的改革与展望349
一、一九七九年的改革349
二、一九八○年的改革352
三、一九八一年的改革353
四、总结历史经验,继续探索前进356
第三节 民航经济效益359
一、取得的实绩359
二、存在的问题360
三、解决的途径367
第十一章 人才培训和科学技术研究372
第一节 人才培训的发展概况372
一、一九五○年至一九六五年的人才培训372
二、十年动乱时期的人才培训376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人才培训378
第二节 院校教育383
一、高等院校384
二、中等专业学校391
三、技工学校393
第三节 在职教育394
一、职工教育的管理体制394
二、职工教育的办学形式395
三、职工教育基地396
四、职工教育的师资和教材399
五、地面人员的业务技术教育399
六、空勤人员的业务技术教育401
第四节 科学技术研究402
一、科技研究发展概况402
二、科技促进了生产404
三、优秀科技工作者410
第十二章 国际关系413
第一节 国际通航414
一、建立中苏合营的航空公司414
二、开辟通往邻近国家的航线414
三、发展联运代理业务415
四、适当开放中国航空运输市场415
五、积极准备“飞出去”416
六、飞向世界418
第二节 主要通航关系419
一、中国—苏联419
二、中国—缅甸421
三、中国—巴基斯坦422
四、中国—法国422
五、中国—埃塞俄比亚423
六、中国—日本424
七、中国—英国425
八、中国—美国426
九、中国—澳大利亚428
十、中国—波兰428
第三节 国际多边活动429
一、国际会议429
二、国际组织430
三、国际公约432
四、参加国际多边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果434
第四节 技术合作438
一、对外援助438
二、接受外援441
结束语444
附录一 中国民航事业大事年表448
附录二 中国民航局历任主要领导人名单479
彩色插图目录480
后记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