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协同创新系统的统计度量与模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协同创新系统的统计度量与模型研究
  • 吴翌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9074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20MB
  • 文件页数:359页
  • 主题词:国家创新系统-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协同创新系统的统计度量与模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理论篇3

第1章 导论3

1.1问题的提出4

1.2研究背景与意义5

1.2.1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之路5

1.2.2中国背景下的创新系统理论7

1.3研究思路与内容8

1.3.1基本研究思路8

1.3.2主要研究内容11

1.4研究方法与数据14

1.4.1主要分析方法14

1.4.2基础数据来源15

1.5研究难点与突破17

1.5.1研究的难点突破17

1.5.2研究的创新特色18

第2章 协同创新基础理论22

2.1协同创新系统发展23

2.1.1创新理论的形成——熊彼特的开创性贡献23

2.1.2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形成与发展24

2.1.3创新系统理论的兴起26

2.1.4创新系统理论的网络化、开放化和一体化28

2.2创新系统理论30

2.2.1国家创新系统研究30

2.2.2区域创新系统研究36

2.2.3产业创新系统研究42

2.2.4企业创新系统研究46

2.3创新定量研究49

2.3.1创新测度评价研究49

2.3.2创新微观实证研究54

2.4理论综述小结56

第二篇 测度篇61

第3章 协同创新系统评价体系研究与维度分析61

3.1协同创新理论的含义62

3.2协同创新理论的主体维度64

3.2.1企业——自主创新主体64

3.2.2政府——制度创新主体65

3.2.3科研机构——知识创新主体66

3.2.4教育机构——人才培养主体67

3.3协同创新理论的产业维度68

3.3.1高技术产业——科技前沿引领69

3.3.2文化产业——文化催生创新69

3.3.3信息产业——信息化支撑创新70

3.3.4金融产业——金融扶持创新71

3.4协同创新理论的要素维度72

3.4.1技术创新——核心要素72

3.4.2非技术创新——关联要素73

3.4.3创新资源——基础要素74

3.4.4创新环境——环境要素74

第4章 协同创新系统发展的数量分析76

4.1协同创新系统主体维度的统计测度77

4.1.1企业创新基本情况77

4.1.2政府支持基本情况80

4.1.3科研机构基本情况83

4.1.4教育机构基本情况85

4.2协同创新系统产业维度的统计测度85

4.2.1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86

4.2.2文化产业发展状况86

4.2.3信息产业发展状况90

4.2.4金融产业发展状况91

4.3协同创新系统要素维度的统计测度95

4.3.1技术创新统计度量95

4.3.2非技术创新效果测度95

4.3.3创新资源来源分析99

4.3.4创新环境质量评价101

4.4协同创新系统的统计测度体系102

4.4.1测度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103

4.4.2测度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103

4.4.3测度体系的结构框架104

4.4.4测度指数的计算方法107

第三篇 国家篇111

第5章 国家协同创新系统发展评价与指数测算111

5.1国家协同创新系统分析框架115

5.1.1国家协同创新系统指数设计115

5.1.2国家协同创新系统主体维度115

5.1.3国家协同创新系统产业维度117

5.1.4国家协同创新系统要素维度分析体系118

5.2国家协同创新系统指数测算与国际比较119

5.2.1国家协同创新系统指数综合评价结果120

5.2.2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优劣势比较123

5.3国家协同创新系统指数增长与动态比较127

5.3.1世界主要国家协同创新系统指数增长分析127

5.3.2中国与主要国家协同创新系统指数动态比较129

第6章 国家协同创新系统方程与要素关联机制132

6.1国家协同创新系统发展模式及要素关系研究133

6.1.1国家协同创新系统发展模式分类研究133

6.1.2国家协同创新系统三大维度关系研究136

6.1.3国家协同创新系统主体维度与产业维度的关系研究137

6.1.4国家协同创新系统主体维度与要素维度的关系研究140

6.1.5国家协同创新系统产业维度与要素维度的关系研究142

6.2国家协同创新系统方程实证研究145

6.2.1国家协同创新系统方程的基本设定145

6.2.2国家协同创新系统方程的实证解读146

6.3国家协同创新系统发展阶段特征与预测152

6.4国家协同创新系统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153

第四篇 区域篇157

第7章 区域协同创新系统发展评价与指数测算157

7.1区域协同创新系统分析框架159

7.1.1区域协同创新系统指数设计159

7.1.2区域协同创新系统主体维度分析体系159

7.1.3区域协同创新系统产业维度分析体系161

7.1.4区域协同创新系统要素维度分析体系162

7.1.5区域协同创新系统整体分析框架164

7.2中国31个省区市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的静态比较分析164

7.2.1中国31个省区市区域协同创新系统指数结果165

7.2.2区域协同创新系统三大维度比较分析166

7.2.3区域协同创新系统均衡发展分析171

7.3中国31个省区市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的动态发展分析171

7.3.1中国31个省区市区域协同创新系统能力增长分析171

7.3.2中国31个省区市区域协同创新系统能力区域变动172

第8章 区域协同创新系统发展模型与要素关联机制179

8.1区域协同创新系统发展模式及要素关系研究180

8.1.1区域协同创新系统聚类分析180

8.1.2区域协同创新系统各要素维度相互作用分析181

8.1.3区域协同创新系统主体维度与产业维度的关系分析185

8.1.4区域协同创新系统主体维度与要素维度的关系分析188

8.1.5区域协同创新系统产业维度与要素维度的关系分析191

8.2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区域协同创新系统发展模型实证194

8.2.1多层线性模型的基本形式194

8.2.2区域协同创新系统发展模型的基本设置196

8.2.3区域协同创新系统发展模型的实证结果197

8.2.4引入预测变量的区域协同创新系统发展驱动模型实证结果200

8.3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的发展路径与演进205

第五篇 企业篇209

第9章 工业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的理论方程与实证模型209

9.1工业企业协同创新系统测度的基础数据211

9.1.1数据来源与特色212

9.1.2数据筛选和清理212

9.2工业企业协同创新系统要素维度分析框架217

9.3企业协同创新系统要素维度三阶段模型的理论基础218

9.4企业协同创新系统要素维度三阶段模型的渐近最小二乘估计220

9.4.1基础模型简介220

9.4.2模型估计方法——渐近最小二乘法223

9.4.3渐近最小二乘估计框架下的模型设置227

9.5工业企业协同创新系统内部关联机制微观实证230

9.5.1企业协同创新系统要素维度三阶段模型的构建230

9.5.2企业协同创新系统要素维度基本情况描述234

9.5.3企业协同创新系统要素维度模型实证研究解读236

9.6不同创新环境下的企业协同创新系统效应比较242

9.6.1不同行业技术特征企业协同创新系统效应比较242

9.6.2不同区域企业协同创新系统效应比较244

9.6.3不同所有制企业协同创新系统效应比较246

9.6.4不同规模企业协同创新系统效应比较247

9.7工业企业协同创新系统运作模式总结249

第10章 高科技企业协同创新系统实证研究252

10.1创新调查数据特色与样本选择253

10.1.1创新调查与企业财务数据的全景数据集254

10.1.2海淀区高技术企业的典型代表性254

10.2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理论框架255

10.3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状况描述257

10.3.1企业协同创新系统主体发展分析257

10.3.2企业协同创新系统产业辐射分析261

10.3.3企业协同创新系统核心要素分析266

10.3.4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的扩展——企业家的创新影响270

10.4企业协同创新系统实证研究272

10.4.1企业协同创新系统要素维度基础模型273

10.4.2企业协同创新系统主体发展模型277

10.4.3企业协同创新系统产业辐射模型281

10.4.4企业协同创新系统企业家模型284

10.4.5企业协同创新系统三大维度关键要素整体模型287

10.5企业协同创新系统要素互补性研究291

10.5.1互补性研究方法简介291

10.5.2企业协同创新系统要素互补性分析294

10.6海淀区高科技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的特点298

第六篇 结篇303

第11章 中国协同创新理论实证研究:结论、路径与展望303

11.1协同创新理论实证研究主要结论304

11.1.1国家协同创新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来自《世界竞争力年鉴》数据的国际证据304

11.1.2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分化与层级化:多元区域数据的整合视角304

11.1.3中国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企业调查数据探索305

11.1.4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协同创新实证:创新调查与财务报表的数据对接306

11.2协同创新系统功能提升路径306

11.2.1国家协同创新系统能力的提升路径306

11.2.2区域协同创新系统能力的提升路径308

11.2.3企业协同创新系统能力的提升路径309

11.2.4中小型高技术企业协同创新系统能力的提升路径:海淀区样本范例312

11.3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313

11.3.1研究的不足之处313

11.3.2研究的改进和未来的展望315

参考文献317

附录3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