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机工程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机工程设计](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4494718.jpg)
- 苏建宁,白兴易主编;王鹏,师容,周爱民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978751702646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253页
- 主题词:人-机系统-设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机工程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内涵1
1.1.1 人机工程学的命名1
1.1.2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1
1.1.3 人机工程学的知识理论体系2
1.1.4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2
1.2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6
1.2.1 中国古籍中人机工程学的论述6
1.2.2 人机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7
1.3 人机系统与人机工程设计9
1.3.1 人机系统与人机界面9
1.3.2 人机工程与工业设计10
1.3.3 人机工程设计11
第2章 基于人体生理尺寸的设计14
2.1 人体生理尺寸与产品设计14
2.2 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15
2.2.1 人体测量的主要方法16
2.2.2 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17
2.2.3 人体测量的常用仪器18
2.3 人体测量中的主要统计函数19
2.4 常用的人体测量数据21
2.4.1 我国成年人人体结构尺寸21
2.4.2 我国成年人人体功能尺寸26
2.4.3 其他国家成年人人体尺寸29
2.5 人体测量数据应用31
2.5.1 主要人体尺寸的应用原则31
2.5.2 按产品功能分类选择的人体尺寸数据34
2.5.3 以身高为基准的设备和用具尺寸推算图36
2.5.4 人体尺寸测量数据的修正37
2.6 人体模板及其应用39
2.6.1 人体模板概述39
2.6.2 人体模板的结构39
2.6.3 人体模板的使用要求41
2.6.4 人体模板的应用实例42
第3章 基于用户心理认知特征的设计44
3.1 用户心理认知与设计44
3.1.1 心理认知机能44
3.1.2 行为构成45
3.1.3 心理认知活动47
3.2 消费心理与设计56
3.2.1 消费者心理与工业设计56
3.2.2 消费心理57
3.3 感性认知与设计62
3.3.1 感性意象62
3.3.2 感性设计64
第4章 基于人体感知特征的设计68
4.1 人体感知系统68
4.1.1 人体系统的组成68
4.1.2 人的感知与反应机能69
4.1.3 感觉通道与适用的信息69
4.2 视觉机能及其特征70
4.2.1 视觉刺激70
4.2.2 视觉系统70
4.2.3 视觉机能71
4.2.4 视觉特征74
4.3 视觉信息显示设计74
4.3.1 仪表显示设计74
4.3.2 信号显示设计77
4.4 听觉机能及其特征81
4.4.1 听觉刺激81
4.4.2 听觉系统81
4.4.3 听觉的物理特性81
4.5 听觉传示装置设计83
4.5.1 听觉信息传示装置83
4.5.2 言语传示装置84
4.5.3 听觉传示装置的选择86
4.6 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86
4.6.1 肤觉86
4.6.2 本体感觉87
4.6.3 味觉和嗅觉87
4.6.4 触觉的功能88
4.6.5 触觉在设计中的应用88
4.7 人的信息传递与处理89
4.7.1 人机信息界面的形成89
4.7.2 信息90
4.7.3 人体接受信息的途径及能力90
第5章 基于人体运动特征的设计92
5.1 人体运动特征92
5.1.1 运动系统的机能及其特征92
5.1.2 人的运动输出96
5.2 人的操作动作分析97
5.2.1 作业姿势与人体机能97
5.2.2 作业姿势的设计原则101
5.2.3 作业姿势的设计要点102
5.3 操纵装置的类型与特征104
5.3.1 操纵装置的类型104
5.3.2 操纵装置的用力特征105
5.3.3 操纵装置的特征编码与识别106
5.3.4 操纵装置的空间位置设计107
5.4 手动操纵装置设计107
5.4.1 旋转式操纵装置设计107
5.4.2 移动式操纵装置设计111
5.4.3 按压式操纵装置设计112
5.4.4 摆动式操纵装置设计113
5.5 脚动操纵装置设计114
5.5.1 脚动操纵装置形式及操纵特点114
5.5.2 脚动操纵装置设计115
5.6 操纵与显示的相合性116
5.6.1 位置相合性116
5.6.2 运动方向相合性117
5.6.3 显示器与操纵装置概念的相合性117
第6章 面向人机交互的界面设计118
6.1 人机交互118
6.2 人机交互技术119
6.2.1 人机交互界面的技术实现119
6.2.2 人机交互技术及多通道用户界面技术119
6.2.3 新一代用户界面技术121
6.3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124
6.3.1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的原则124
6.3.2 移动界面设计125
6.3.3 Web界面设计129
6.3.4 界面设计实例132
第7章 面向室内空间的人机设计136
7.1 室内空间与人机工程136
7.1.1 空间的大小136
7.1.2 空间的形状137
7.1.3 空间方向137
7.1.4 空间类型137
7.1.5 人的行为与室内空间分布138
7.2 居住空间人机设计139
7.2.1 家庭活动效率和特征139
7.2.2 居住行为与居住空间140
7.3 办公空间人机设计145
7.3.1 办公空间组成145
7.3.2 办公空间的设计要求146
7.3.3 普通办公空间人机设计146
7.3.4 会议室和经理室人机设计150
7.4 展示空间人机设计151
7.4.1 展厅的分类与特性151
7.4.2 观展的行为及特征152
7.4.3 展厅人机设计154
第8章 面向室内环境的人机设计157
8.1 人与环境157
8.1.1 人与自然环境157
8.1.2 人与室内环境157
8.1.3 机械与环境的交互系统158
8.2 室内声环境人机设计158
8.2.1 材料和结构的声学特征158
8.2.2 室内噪声控制160
8.2.3 室内音质设计162
8.3 室内热环境人机设计163
8.3.1 决定热环境的因素163
8.3.2 舒适的热环境164
8.3.3 人体与室内热环境165
8.3.4 室内热环境设计165
8.4 室内光环境人机设计166
8.4.1 光的特性与光的度量166
8.4.2 采光的控制169
8.4.3 照明的设计170
第9章 面向系统的人机设计175
9.1 人机系统概述175
9.1.1 系统175
9.1.2 人机系统176
9.1.3 人机系统的类型176
9.1.4 人机系统设计的目标179
9.2 人机系统设计179
9.2.1 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179
9.2.2 人机系统设计的内容180
9.2.3 人机系统设计的程序181
9.2.4 人机系统设计的开发步骤181
9.2.5 人机系统设计的要点183
9.3 人机系统设计分析187
9.3.1 连接分析法187
9.3.2 操作顺序图分析法190
9.4 超市人机系统设计案例192
9.4.1 卖场空间设计192
9.4.2 视觉环境设计194
9.4.3 听觉环境设计195
9.4.4 味觉环境设计195
9.4.5 温度环境设计196
9.4.6 安全环境设计196
9.4.7 人机系统设计评估197
第10章 专题1——作业器具人机设计198
10.1 手握式工具设计198
10.1.1 手的解剖及其与工具使用有关的疾患198
10.1.2 手握式工具设计原则199
10.2 工作座椅设计202
10.2.1 工作座椅设计主要依据202
10.2.2 工作座椅设计205
第11章 专题2——汽车人机工程设计212
11.1 汽车概念设计212
11.1.1 汽车概念设计概述212
11.1.2 汽车总体布置212
11.1.3 硬点和硬点尺寸212
11.2 乘员空间布置和人机界面设计214
11.2.1 人体的舒适驾驶姿势214
11.2.2 座椅调节量设计214
11.2.3 踏板布置216
11.2.4 人体的布置设计216
11.2.5 室内手操纵装置和操纵钮键的布置218
11.2.6 后排乘员乘坐空间布置219
11.2.7 乘员头部空间和顶盖布置220
11.2.8 汽车宽度方向乘员布置221
11.3 汽车视野设计222
11.3.1 驾驶员眼椭圆222
11.3.2 前方视野设计224
11.3.3 车身A立柱形成的盲区225
11.3.4 仪表板视野设计226
11.3.5 动态前方视野227
11.3.6 后视野设计227
第12章 人机工程设计的发展趋势230
12.1 绿色人机工程设计230
12.1.1 绿色设计230
12.1.2 绿色人机工程设计的思想230
12.1.3 绿色人机工程设计的要点231
12.1.4 绿色人机工程设计的因素231
12.1.5 绿色人机工程设计的意义232
12.2 信息化人机工程设计232
12.2.1 非物质化人机工程233
12.2.2 数字化人机工程234
12.2.3 虚拟化人机工程235
12.2.4 智能化人机工程237
12.3 情感化人机工程设计239
12.3.1 情感化设计239
12.3.2 感性工学240
参考文献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