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只计耕耘莫问收 2011-2014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厉以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ISBN:978750009459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49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464页
- 主题词:经济学-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只计耕耘莫问收 2011-201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2011年3
中国经济发展十问3
一、资本大量进入资产市场怎么办?3
二、怎样扩大内需?3
三、就业问题如何得以缓解?4
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点是什么?5
五、怎样对待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5
六、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6
七、地方财政怎么来应对城镇化和城镇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6
八、怎样满足中等收入以下居民购买住房的基本生活需求?6
九、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是什么?7
十、在经济增长中怎么加快生态建设?7
关于中国企业文化的几个问题8
一、“认同”与企业凝聚力8
二、“效率”与企业管理模式10
三、“公平”与企业内部矛盾12
四、处理企业与政府间关系的原则13
五、家族企业的继承与家族企业现代化14
六、中外企业文化的趋同性与差异性16
中国将经受长期成本推进型通胀的考验19
一、中国首次遭遇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19
二、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出现的新变化20
三、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重要启示21
宏观调控下的中国当今经济23
一、调结构的重要性23
二、关于通货膨胀24
三、关于就业问题28
四、关于扩大内需30
五、关于城乡一体化32
六、关于企业文化建设33
“国进民退”中的民企出路36
一、计划经济还没有退出舞台36
二、政策是民企转型的障碍38
三、市场是“开发”出来的40
四、企业家要学会看政策42
六卷本《方显廷文集》总序45
一、写序缘由45
二、方显廷先生与南开大学经济学传统45
三、方显廷先生的成就47
四、爱国的经济学家:对方显廷先生的评价51
道德力量调节的独特作用53
一、道德力量超越市场、超越政府53
二、道德力量调节介于“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之间55
三、随着非交易领域的扩大,道德力量调节的作用日益突出56
论货币流通量的“正常水平”58
一、什么是货币流通量的“正常水平”?58
二、如何计算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流通量“正常水平”的影响?59
三、结构对货币流通量“正常水平”的影响有多大?60
四、紧缩货币流通量如果过了头,会有什么后果?60
五、滞胀不是没有可能的61
承接产业转移和次发达地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63
一、承接产业转移是次发达地区发展的契机63
二、次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优势分析65
三、次发达地区怎样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条件?68
四、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关系74
新社区各种模式的比较77
一、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77
二、“就地城镇化”78
三、新社区和企业合作的其他形式82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合作模式的弱点及其补救办法84
五、社区指导下的农民自营模式的弱点及其补救办法87
六、新社区的前景90
2012年97
论创意和创新的制度条件97
一、没有创意就没有创新97
二、没有创新就不可能立足于价值链的高端98
三、没有合适的制度条件,既不可能有突破性的创意,也不可能有重大的创新98
城镇化过程中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100
一、“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概念100
二、城镇化过程中对“外部不经济”的可能解决方式102
三、城镇化过程中对“外部经济”的有效利用104
扶植小微企业的最佳政策是免税108
一、背景108
二、分析及对策108
把经济立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读《乔石谈民主与法制》111
一、双重转型任务111
二、《证券法》的起草工作112
三、通过法律来规范和指导改革开放113
四、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之间的关系114
“九二派”的启迪116
一、从邓小平南方谈话说起116
二、新型企业家的涌现117
三、“九二派”的意义119
扩大内需十论120
一、扩大内需主要指扩大民间消费120
二、扩大民间消费是一个渐进过程,不能靠一时突击120
三、从以投资拉动为主转变为民间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其中必须有一个过渡121
四、当前扩大内需主要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122
五、扩大内需必须先解除中低收入家庭的后顾之忧,这就要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122
六、要让农民有财产性收入123
七、兴办小型微型企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方法123
八、让社会垂直流动,保持渠道畅通,这是促进居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手段123
九、要增加教育投资,使教育资源均衡分配124
十、对奢侈品的认识要逐步改变124
要重视对资本金融的研究——为刘纪鹏著《资本金融学》撰写的序言126
一、改革进程的回顾126
二、发展资本金融的现实意义127
三、值得关注的三个问题129
难忘的大学生时期——纪念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立100周年132
一、回忆总是美好的132
二、引路人:我的老师们135
三、重在启迪和相互切磋139
四、北京大学图书馆——知识宝库141
五、把美好的日子留在诗词中145
凯恩斯没有预料到的那些事153
一、第一个没有预料到的事153
二、第二个没有预料到的事154
三、第三个没有预料到的事155
四、两点启示155
深化对“人的城镇化”的理解156
一、关于“人的城镇化”156
二、城镇化过程中的教育体制改革158
三、论福利刚性160
四、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162
五、创造精神的发挥165
经济发展的优势170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170
二、中国最大的改革红利在于城乡一体化171
三、草产业大有可为174
2013年179
信誉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本179
一、经济学中的社会资本概念179
二、社会资本在经济中的作用179
三、社会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三者间的关系180
四、信任危机的严重后果181
五、社会资本是多年累积而成的181
六、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182
论中国的双重转型184
一、中国正在逐步实现双重转型184
二、继续以体制转型带动发展转型187
三、双重转型中的结构调整191
四、双重转型中,宏观调控应以微调和预调为主194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安定和谐199
一、三种资本概念199
二、二次分配的作用202
三、能人外迁和弱者沉淀203
四、今后谁来种田203
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206
一、传统城市化与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206
二、老城区207
三、新城区209
四、农村新社区210
五、农民和城市居民无身份差别和权利平等212
怎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15
一、“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提出215
二、避免“发展制度陷阱”217
三、避免“社会危机陷阱”220
四、避免“技术陷阱”223
五、没有信心,就谈不上发展优势的创造225
六、中国完全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32
七、“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提出为今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235
经济发展中必须警惕通货膨胀238
一、谨防投资冲动怪圈的重演238
二、不可低估通货膨胀对经济和民生的危害240
三、综合性通货膨胀条件下总量调控的局限性242
四、治理通货膨胀应当总量调控与结构性调控兼用246
五、治理通货膨胀时,货币流量分析的局限性251
六、货币流量正常水平的判断255
七、今后较长时间内预防和治理通货膨胀的基本对策259
以农村新社区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263
一、农村新社区帮助农民就近城镇化263
二、建设农村新社区,有效避免大城市病264
三、农村新社区推动中国经济双重转型265
在市场中学习 在市场中成长267
一、怀念董辅礽同志267
二、坚定的市场化改革趋向是“九二派”企业家群体的最大特点268
三、探索养老服务的新模式269
《民族贫困地区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资源整合:以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一书的序言271
一、民族贫困地区只有在发展中才能解决贫困问题271
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民族地区的宝贵财富272
三、如何推进民族地区文化资源整合?273
现阶段中国经济改革的四大关键276
一、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可以带来最大改革红利的大事276
二、市场化改革:使企业处于公平竞争的环境中277
三、国有资本配置体制改革有助于提高国有资本的使用效率、配置效率278
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一定要放在初次分配上279
宏观调控不能替代改革281
一、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281
二、宏观调控:不能替代改革283
三、国资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87
四、民企转型:首在产权意识288
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制造业的必由之路291
一、创新和创业的制度环境: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前提291
二、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294
三、中国制造业的市场前景297
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配置问题299
一、坚持资源配置的市场导向299
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领作用302
三、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应当尊重市场规律304
四、资金融通的重要性305
五、加快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308
六、城镇化中的生态文明建设311
七、绿色城镇化313
2014年319
谈谈产权改革的若干问题319
一、关于产权:没有产权界定,就谈不上市场经济319
二、关于土地确权:农村改革最重要的环节320
三、关于国有企业:行政干预太多322
四、关于民营企业:产权必须清晰,必须界定324
五、关于收入分配:初次分配更重要325
适应改革新形势,谋求教育新发展——答《中国教育报》记者陈中原问328
社会和谐红利是最大的制度红利333
一、看《闯关东》,反思城镇化333
二、国企改体制,民企改观念333
三、社会和谐红利的三大前提334
四、员工持股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335
五、“发展经济学”可归纳为四句话337
新社区正在发生变化339
一、新社区中够条件的将过渡到新城镇339
二、农民将成为一种职业341
三、走向双向的城乡一体化342
江西南昌五星垦殖场体制改革的探讨345
一、从北京大学江西分校旧址陈列馆说起345
二、为什么改革开放这30多年以来鲤鱼洲变化不大347
三、走混合所有制道路348
【附】北京大学江西南昌鲤鱼洲农场劳动亲历记352
效率、道德调节和社会和谐412
一、效率的双重基础412
二、道德调节413
三、信念和信心415
四、最大的红利是社会和谐红利417
《论信托》一书的序言419
中国道路与混合所有制经济422
一、支持并鼓励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大创新422
二、建立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基础423
三、建立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实意义424
四、建立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途径426
五、建立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五大好处428
六、澄清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偏颇认识429
七、民营企业或民间资本参股、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应遵循的原则和努力方向432
八、民营企业在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将向现代企业转型434
九、企业员工持股制的理论基础、基本形式及我国的实施步骤437
从北京到延安,青春的梦想与回忆——《北京知青与延安丛书》笔谈443
后记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