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精神病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精神病学
  • 马辛主编;施慎逊,许毅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9747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精神病学-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精神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精神病学的历史、现状与展望1

第一节 西方精神病学的发展历史1

一、远古阶段1

二、中世纪阶段1

三、近代史阶段2

四、现代史阶段2

第二节 中国精神病学及精神卫生服务的独特历史发展过程4

第三节 中国精神疾病防治现状4

一、精神疾病患病现状4

二、精神疾病预防及临床诊疗现状5

三、精神疾病防治可借鉴的经验及模式5

第四节 精神病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其思考5

一、研究的热点问题5

二、研究的难点问题6

三、思考与展望7

第二章 分子遗传学技术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9

第一节 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分析技术简介9

一、遗传突变和多态性9

二、表观遗传学9

三、分子遗传分析技术简介10

第二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后基因组计划13

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历史背景13

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成果和意义13

三、后基因组计划14

第三节 精神疾病分子遗传学研究历史和现状14

一、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研究14

二、双相情感障碍的分子遗传学研究17

三、孤独症的遗传学研究18

第四节 精神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18

一、精神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方法18

二、精神医学领域中的药物基因组学19

第五节 问题与展望19

一、全基因组扫描的关联研究20

二、遗传表型精细化及疾病生物遗传内表型的建立20

三、表观遗传学与精神疾病21

第三章 神经影像学技术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23

第一节 概述23

一、结构影像学技术23

二、功能影像学技术23

第二节 精神科影像学研究25

一、精神疾病的影像学研究25

二、精神药理学的影像学研究33

第三节 影像数据处理34

一、结构性影像数据分析34

二、功能性影像数据分析35

第四章 电生理技术在精神疾病研究及其临床实践中的应用37

第一节 概述37

第二节 诱发电位37

一、诱发电位概述37

二、诱发电位分类38

三、诱发电位的分析内容38

第三节 事件相关电位及其临床应用39

一、事件相关电位方法与原理39

二、事件相关电位的临床应用43

第四节 多导睡眠图及其临床应用49

一、人类睡眠的多导睡眠图特征49

二、临床和研究过程中常用的多导睡眠图指标49

三、常见精神疾病的多导睡眠图特征研究50

第五节 平稳眼跟踪运动在精神分裂症的应用51

一、平稳眼跟踪运动研究方法51

二、精神分裂症平稳眼跟踪运动改变的机制假说52

第五章 模式动物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55

第一节 概述55

一、动物模型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动物模型用来做什么?55

二、动物模型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二:什么样的模型是好的模型?56

第二节 研究方法57

一、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58

二、抑郁症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65

三、焦虑和恐惧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70

四、药物依赖解释模型及动物模型74

五、异常学习理论75

六、成瘾的疾病模型75

七、药物依赖的动物模型76

第三节 动物模型的局限性76

第四节 动物模型研究的发展方向77

第六章 神经生化、神经免疫和神经可塑性与精神疾病79

第一节 神经生化与精神障碍79

一、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生化基础——神经元和神经递质79

二、精神疾病的神经生化基础79

第二节 神经可塑与精神障碍85

一、抑郁症与神经可塑性87

二、精神分裂症与神经可塑性89

三、孤独谱系障碍与神经可塑性91

第三节 神经免疫与精神障碍93

一、抑郁症与神经免疫93

二、精神分裂症与神经免疫94

三、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与神经免疫94

第七章 精神疾病的临床药理学研究96

第一节 精神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96

一、药代动力学的体内过程96

二、药物相互作用99

三、群体药代动力学102

第二节 精神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104

一、精神药物TDM的临床意义105

二、精神药物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106

三、精神药物治疗药物监测的实践106

第三节 精神药物的临床试验和评价109

一、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109

二、精神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中的注意事项111

三、药物临床试验报告与CONSORT声明117

四、上市药品再评价119

第四节 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119

一、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基本概念119

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作用和方法120

第五节 精神疾病治疗药物的回顾与发展121

一、精神疾病治疗药物的回顾121

二、开发中的精神药物123

三、精神药物的个体化治疗124

第八章 临床流行病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126

第一节 临床流行病学的几个重要指标126

一、率和比126

二、发病指标126

三、联系强度指标127

第二节 科研设计128

一、横断面研究128

二、病例对照研究128

三、队列研究129

四、随机对照研究131

第三节 常见的偏倚及防止方法132

一、选择偏倚132

二、观察偏倚132

三、计算偏倚133

四、混杂偏倚133

五、偏倚的防止与处理134

第四节 精神科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134

一、特点134

二、目的134

三、调查方法135

四、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几个基本问题135

五、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几个特殊问题139

第九章 精神障碍分类诊断系统144

第一节 概述144

一、疾病分类的作用144

二、精神障碍分类的基本方法144

三、精神障碍分类的简史146

第二节 常用的诊断分类系统146

一、国际诊断分类ICD系统146

二、美国诊断分类DSM系统149

三、中国诊断分类CCMD系统154

第十章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59

第一节 概述159

一、谵妄159

二、痴呆160

三、遗忘160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160

一、历史回顾161

二、神经病理161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161

四、临床诊断162

五、治疗164

第三节 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165

一、路易体痴呆165

二、额颞叶痴呆167

第四节 血管性痴呆168

第五节 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69

一、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169

二、颅内感染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70

三、脑肿瘤所致精神障碍170

四、癫痫性精神障碍171

第十一章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173

第一节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73

一、器质性精神障碍173

二、心脏疾病中的精神障碍173

三、消化科疾病中的精神障碍174

四、肾脏病中的精神障碍174

五、内分泌疾病中的精神障碍174

六、肿瘤中的精神障碍175

七、感染疾病中的精神障碍176

八、皮肤病中的精神障碍176

九、外科中的精神障碍177

十、神经科疾病中的精神障碍177

十一、妇产科疾病中的精神障碍177

第二节 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的共病问题178

第三节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178

一、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概念、任务和需要178

二、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基本技术179

三、综合性医院难治性患者的精神问题182

四、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184

第十二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87

第一节 概述187

一、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187

二、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相关因素188

三、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诊断标准189

第二节 烟草189

一、烟草的药理作用特点和吸烟的危害189

二、尼古丁依赖的临床表现190

三、治疗和预防190

第三节 酒精19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91

二、临床表现191

三、治疗193

第四节 阿片类物质194

一、阿片类物质的吸收、代谢和药理学作用194

二、临床表现195

三、治疗和干预196

第五节 苯丙胺类197

一、药理学分类和作用197

二、临床表现197

三、治疗198

第六节 氯胺酮198

一、药理学作用198

二、临床表现199

三、治疗199

第十三章 精神分裂症201

第一节 概述201

第二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201

一、遗传因素201

二、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203

三、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204

四、神经发育不良假说204

五、子宫内感染与产伤205

六、社会心理因素205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难点205

一、对精神分裂症症状学认识的发展206

二、精神分裂症诊断中必须考虑的因素206

三、鉴别诊断207

第四节 治疗的难点与解决途径207

一、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207

二、药物治疗有效性的评价211

第五节 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方向213

一、诊断技术的发展213

二、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发展213

三、早期诊断与治疗的发展214

四、发展社会心理干预方法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预后214

第十四章 心境障碍218

第一节 概述218

一、基本概念218

二、心境障碍的命名和分类发展史218

三、流行病学219

四、心境障碍的疾病负担问题220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探索221

一、遗传因素221

二、病理生理机制221

三、神经内分泌223

四、脑影像学改变224

五、睡眠和脑电生理异常225

六、心理社会因素225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难点226

一、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226

二、复发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227

三、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227

四、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228

五、持续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228

六、鉴别诊断难点229

第四节 治疗的难点与解决途径231

一、心境障碍的治疗原则231

二、抗抑郁剂在双相抑郁治疗中的使用232

三、抗精神病药物在心境障碍治疗中的使用232

四、双相障碍快速循环型的治疗233

第五节 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方向233

一、心境障碍的量化与评估234

二、氯胺酮对抑郁症的快速起效作用234

三、脑刺激技术在心境障碍中的应用234

第十五章 焦虑性障碍及应激相关障碍236

第一节 焦虑障碍236

一、广泛性焦虑障碍236

二、惊恐障碍238

第二节 恐怖性焦虑障碍240

一、流行病学及病因学240

二、临床表现24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41

四、治疗241

第三节 强迫性障碍242

一、流行病学243

二、病因学243

三、临床表现24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44

五、治疗245

第四节 躯体形式障碍246

一、流行病学与病因学246

二、临床表现24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47

四、治疗248

第五节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248

一、急性应激障碍249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250

三、适应障碍253

第六节 焦虑障碍的难点与研究热点254

一、焦虑障碍的诊断与评估254

二、焦虑障碍的病因学研究254

三、焦虑障碍的治疗学研究254

第十六章 分离(转换)性障碍258

第一节 概念、历史沿革与现状258

一、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概念258

二、分离(转换)性障碍命名的历史沿革258

三、分离(转换)性障碍流行病学研究的现状259

四、分离(转换)性障碍疾病分类归属问题的争论259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259

一、病因259

二、发病机制261

第三节 临床表现262

一、分离(转换)性障碍的临床特征262

二、分离(转换)性障碍的临床症状263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265

一、概述265

二、分离(转换)性障碍的诊断标准266

三、分离(转换)性障碍的鉴别诊断266

第五节 治疗原则267

第六节 有待解决的前沿问题和思路269

一、组织全国范围内流行学调查摸清底数269

二、统一本病的命名和分类归属269

三、加强脑功能研究,深化疾病本质的认识269

四、深化心理治疗机制的研究269

五、加快评定量表的研发与推广应用269

第十七章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271

第一节 概述271

一、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概念、历史及思考271

二、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归属、商榷及探讨272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272

一、进食障碍病因的共性及发病机制的关联性272

二、睡眠障碍病因与发病机制273

三、性功能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74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难点274

一、神经性厌食症274

二、神经性贪食症275

三、神经性呕吐276

四、非器质睡眠障碍276

五、性功能障碍278

第四节 治疗的难点与解决途径279

一、进食障碍279

二、非器质性睡眠障碍280

三、性功能障碍281

第五节 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方向282

第十八章 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285

第一节 人格障碍285

一、概述285

二、人格障碍的分类和评估285

三、人格障碍的病因与发生机制287

四、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和治疗288

第二节 性心理障碍29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94

二、临床类型及表现294

三、临床诊断296

四、治疗297

第十九章 精神发育迟滞与广泛性发育障碍300

第一节 精神发育迟滞300

一、概述300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探索30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难点302

四、治疗的难点与解决途径304

五、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方向306

第二节 广泛性发育障碍306

一、概述306

二、儿童孤独症307

第二十章 儿童常见的精神障碍314

第一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314

一、概述314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31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难点316

四、治疗的难点与解决途径319

五、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方向322

第二节 抽动障碍323

一、概述323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32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难点328

四、治疗的难点与解决途径329

五、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方向331

第二十一章 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与物理治疗334

第一节 心理治疗334

一、概述334

二、常用心理治疗方法335

三、心理治疗研究的热点和难点336

第二节 物理治疗338

一、电抽搐治疗338

二、经颅磁刺激339

三、磁惊厥治疗341

四、迷走神经刺激疗法342

五、深部脑刺激342

第二十二章 危机干预345

第一节 概述345

一、危机与心理危机345

二、危机的类型和结局345

三、危机干预的概念和原则346

第二节 危机干预技术及其评述348

一、危机干预模式348

二、危机干预技术349

三、临床医学干预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351

四、危机干预技术的评述352

第三节 特殊危机的干预及评述352

一、自杀352

二、急性应激和创伤后应激障碍354

第二十三章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357

第一节 临床路径357

一、概述357

二、实施临床路径的作用和意义358

三、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358

四、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和持续改进359

五、我国精神科临床路径应用中的不足与实施障碍360

六、总结与展望360

第二节 单病种管理360

一、概述360

二、单病种管理的目的和意义361

三、单病种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362

四、我国单病种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362

五、临床路径在单病种管理中的应用362

六、总结与建议363

第二十四章 社区精神卫生365

第一节 概述365

一、基本概念365

二、社区精神卫生萌芽成长的背景365

三、国内外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现状366

第二节 基本原则、特征和内容367

一、社区精神卫生的基本原则367

二、社区精神卫生的基本特征367

三、社区精神卫生的基本内容368

第三节 组织和实施368

一、社区精神卫生的人员组成368

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组织原则和方式368

三、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实施中的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369

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实施机构370

第四节 展望370

第二十五章 精神疾病中的社会与人文学知识372

第一节 精神疾病中的社会学问题372

一、概述372

二、精神健康与疾病的社会建构372

三、诊断的客观性373

四、不正常行为的医学化过程373

五、社会经济地位与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流行病学374

第二节 精神疾病与文化的相关问题374

一、概述374

二、文化的概念375

三、医学人类学与健康行为的文化决定因素375

四、跨文化精神病学概述376

第三节 精神疾病研究中的伦理问题378

一、精神疾病研究的科学有效性379

二、有利的风险/收益比379

三、知情同意380

四、隐私保密383

五、特殊诊疗技术的伦理学问题383

第四节 精神疾病相关的法律问题384

一、精神疾病患者的法律能力及其评定384

二、患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研究387

三、患者安全相关研究392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