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录音室设计手册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录音室设计手册 第3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4489698.jpg)
- (英)纽厄尔(NewellP.著),胡泽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36331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716页
- 文件大小:135MB
- 文件页数:750页
- 主题词:录音室-音响设计-技术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录音室设计手册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整体需求和常见错误1
1.1 总体需求1
1.2 声音隔离和背景噪声电平1
1.2.1 从里到外2
1.2.2 从外到里3
1.2.3 实际目标3
1.2.4 声音隔离与艺术性表现4
1.3 对系统保持信心4
1.4 功能全面的系统5
1.5 常见错误6
1.5.1 空间的需求7
1.5.2 高度8
1.5.3 地面负载8
1.6 总结11
第2章 声音、分贝和听觉12
2.1 声音的感知12
2.2 声音本质14
2.3 分贝:声功率、声压和声强18
dBA和dBC20
2.4 人耳听觉23
听觉独特性24
2.5 总结29
参考附注30
参考文献30
第3章 声音隔离31
3.1 振动特性31
与声音隔离的关联33
3.2 声音隔离的基本概念33
3.2.1 阻尼和质量定律34
3.2.2 悬浮结构34
3.2.3 悬浮系统的选择37
3.3 实际地板结构40
地板位于薄弱的底层地板之上47
3.4 花板的声音隔离48
穿过天花板的声波旅程49
3.5 结论汇总54
内部反射54
3.6 墙体声音隔离55
3.7 重量更轻的声音隔离系统56
3.8 互易性和撞击噪声58
3.9 距离的选择60
3.10 讨论和分析61
3.10.1 纤维状和多孔型弹簧——厚度和密度62
3.10.2 物体/弹簧系统概述63
3.10.3 各种悬浮材料的测试特性69
3.10.4 共振频率的计算73
3.11 总结73
参考附注75
参考文献75
第4章 室内声学和控制方式76
4.1 室内扩散78
4.2 共振模式86
共振和反射的叠加93
4.3 颤动回声和瞬态现象95
4.4 混响96
测量混响时间97
4.5 吸声99
4.5.1 在空气中的声速101
4.5.2 纤维吸声材料的其他特性104
4.5.3 吸声系数104
4.5.4 多孔性吸声材料105
4.5.5 共振式吸声体106
4.5.6 膜式吸声体110
4.6 Q值和阻尼110
4.7 扩散112
4.8 衍射114
4.9 折射116
4.10 复习116
4.11 总结117
参考附注118
参考文献119
第5章 设计无染色房间120
5.1 背景120
5.2 大尺寸无染色房间122
5.3 一间无染色房间的实际实现123
5.3.1 地板123
5.3.2 形状、尺寸和共振模式124
5.3.3 从声音隔离框架到无染色性126
5.3.4 较低频率的控制126
5.3.5 无染色性和有染色性的相对优势132
5.4 什么是平行?134
5.5 反射、混响和扩散139
5.6 地板和天花板的考虑141
5.7 墙面处理143
5.8 小房间和无染色146
5.8.1 实际结构148
5.8.2 声波的传输路径150
5.8.3 压力区域152
5.8.4 墙体损耗153
5.8.5 高密度和低密度之间的声音传递154
5.8.6 损耗的组合效果156
5.8.7 一个小问题158
5.9 细微调整159
5.10 无染色性程度——总体看法159
5.11 对白录音室161
5.12 总结166
参考附注168
参考文献169
第6章 具有声学特性的房间170
6.1 定义170
6.2 混响室发展简史170
6.2.1 从一间房间到一首经典摇滚歌曲171
6.2.2 受到限制还是千金难买?172
6.3 封闭式结构的缺陷176
6.4 设计考虑177
房间特性差异177
6.5 房间中声音效果的激励和拾取178
6.6 石头材质房间的发展演变181
建筑结构的选择183
6.7 现场混响与电子化混响185
6.8 20%原则187
6.9 混响感房间和明亮感房间——反射和扩散187
明亮感房间191
6.10 活跃性房间中的低频考量194
6.11 对于活跃性房间的总体评价197
6.12 交响乐录音室197
场所的选择以及音乐人的需求198
6.13 混响时间的考量199
6.14 固定式录音棚环境200
6.15 心理声学考量和空间感知204
6.16 沉寂式房间207
6.17 拟音录音室208
6.18 总结210
参考附注211
参考文献212
第7章 可变声学环境213
7.1 几何形状的改变213
7.2 小尺寸房间的考虑223
7.3 总结224
第8章 房间配置组合和使用的考量226
8.1 选择和影响226
控制室的要求229
8.2 房间的布局230
重点和实践231
8.3 门和窗的声音隔离考虑234
8.3.1 滑动门234
8.3.2 观察窗系统235
8.3.3 多层玻璃工艺的考量237
8.3.4 高度声音隔离238
8.3.5 声音隔离的最佳值239
8.4 Geddes的处理方式241
8.5 受限声学环境的录音技术244
移动乐手并且改变传声器位置244
8.6 一间紧凑型录音棚245
8.7 回顾247
8.8 典型的声音隔离门建筑结构248
8.9 矩形房间框架251
8.10 总结251
参考附注252
第9章 录音棚环境253
9.1 使用者的一些需要253
9.1.1 天光253
9.1.2 人造灯光253
9.1.3 安逸和舒适255
9.2 通风装置和空调系统256
9.2.1 通风系统256
9.2.2 空调系统和一般的机械噪声259
9.3 耳机返送263
扬声器返送266
9.4 色彩和整体装饰266
9.5 交流电供应268
9.5.1 电相269
9.5.2 电源接线270
9.5.3 平衡式电源270
9.5.4 主电源供应271
9.5.5 接地271
9.6 总结272
参考附注273
第10章 设计预测的限制274
10.1 房间响应274
10.1.1 脉冲响应和混响时间的包络278
10.1.2 Schroeder坐标图示280
10.1.3 能量/时间曲线281
10.1.4 瀑布坐标图示282
10.1.5 指向性效应282
10.2 比例模型283
10.3 计算机模型284
10.4 声脉冲建模286
10.5 光线建模286
10.6 水波槽建模286
10.7 吸声系数的测量287
对精确度的总体限制289
10.8 回顾291
10.9 总结291
参考附注292
第11章 房间中的扬声器293
11.1 从录音棚到控制室293
11.2 房间的影响293
11.2.1 辐射特性296
11.2.2 边界负载299
11.2.3 双极性声源的考虑307
11.2.4 衍射声源308
11.3 房间混响和临界距离310
11.4 声功率的辐射313
11.5 矫正方式315
11.5.1 最小相位和非最小相位316
11.5.2 数字矫正技术319
11.5.3 存在于扬声器中的相关问题321
11.5.4 正确应用均衡处理总结322
11.5.5 调制传输函数及电子房间矫正的实质322
11.5.6 电子式低频声陷326
11.6 相位和时间327
11.7 奇幻感知328
11.8 总结329
参考附注330
参考书目330
必读书目331
第12章 平坦化房间响应332
12.1 电子式矫正的影响333
12.2 标准房间338
标准房间之外339
12.3 消声室341
12.4 组合型房间341
12.5 BBC的一种解决方案343
12.6 关于听音室的总体考量345
12.7 近场监听346
12.8 总结350
参考附注351
第13章 控制室352
13.1 专业控制室的出现353
13.1.1 房间的几何学控制353
13.1.2 双向式声学设计354
13.1.3 LEDE类型356
13.1.4 非声学环境358
13.1.5 Toyoshima类型控制室360
13.2 嵌入式监听扬声器364
13.3 指向性声学环境366
13.4 缩放的问题366
13.5 压力区域367
13.6 整体系统369
13.7 小尺寸控制室设计问题372
13.7.1 冲突的解决374
13.7.2 有源吸声体375
13.8 简短的回顾375
13.9 总结375
参考附注376
参考书目377
第14章 房间中多扬声器性能表现378
14.1 单声道声源378
14.2 立体声声源380
14.3 稳态性能383
14.4 瞬态的考虑384
14.5 声像调整的进退维谷387
14.6 限制因素、例外情况以及多声道的考虑388
14.7 环绕声的实际应用390
14.8 总体回顾395
14.9 总结396
参考附注396
参考书目397
第15章 录音棚监听:主要目标398
15.1 监听的确切意义398
15.2 什么是监听的核心所在?400
15.3 不同的需求403
15.4 什么是合适的?404
15.5 近场监听407
15.6 为什么选择NS10M?408
15.7 总体需求409
15.8 总结410
参考附注410
参考书目411
第16章 非声学环境控制室412
16.1 引言412
16.2 声源的不确定性413
16.3 去除一个变量415
16.4 实际环境和假想中的局限性419
16.5 空间感知的异常419
16.6 解决之道421
16.7 立体声声像约束421
16.8 当前使用的立体声概念423
16.9 矛盾与界定424
16.10 一个相同的结论428
16.11 现有技术和固有观念430
16.12 零选择——设计理念的由来432
16.13 总结437
参考附注439
第17章 活跃端—沉寂端的实现440
17.1 最初印象441
17.2 客观现实441
17.3 工作和听音环境445
17.4 总结446
参考附注446
参考书目446
第18章 调音台和录音棚设备对响应造成的干扰448
18.1 调音台的声音效果448
18.2 设备机架452
18.3 计算机和视频监视器453
18.4 沙发454
18.5 效果器设备和通风系统454
18.6 近场监听扬声器455
18.7 总体评价457
18.8 总结457
参考书目458
第19章 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459
19.1 客观测量459
19.1.1 压力幅度响应460
19.1.2 谐波失真460
19.1.3 指向性462
19.1.4 声源(Acoustic Source)462
19.1.5 阶跃函数响应462
19.1.6 功率倒频谱462
19.2 轴向压力幅度响应463
19.3 谐波失真465
互调失真466
19.4 指向性——离轴频率响应467
19.5 声源471
19.6 阶跃函数响应474
19.7 功率倒频谱476
19.8 瀑布响应图478
19.9 关于结果的总体讨论479
19.10 谜一般的NS10扬声器480
19.11 NS10M扬声器——一种更为客观的视角485
19.11.1 技术参数和测量结果485
19.11.2 测量结果与主观感知之间的探讨488
19.11.3 结论491
19.12 噪声的竞争493
19.13 总结499
参考附注499
第20章 录音棚监听系统501
20.1 系统的构成501
20.2 调音台监听电路502
20.3 音频线缆和接头504
20.4 监听功率放大器505
20.5 扬声器线缆511
20.6 分频器513
20.6.1 无源分频器515
20.6.2 有源分频器518
20.6.3 分频器特性520
20.6.4 斜率和形状521
20.6.5 数字分频器522
20.7 扬声器箱体523
20.7.1 扬声器箱体固定安装524
20.7.2 扬声器箱体概念525
20.7.3 固定方法和低频滚降衰减527
20.8 扬声器驱动单元528
20.8.1 低频驱动单元的考量529
20.8.2 效率和灵敏度529
20.8.3 磁体系统和锥盆材料530
20.8.4 高频扬声器驱动单元531
20.8.5 中频扬声器驱动单元532
20.9 回顾540
20.10 总结540
参考附注541
参考书目542
第21章 环绕声和控制室543
21.1 电影中的环绕声544
21.2 电视环绕声544
21.3 纯音乐环绕声545
21.4 一个暂时性的结论547
21.5 环绕声的心理声学感知548
21.6 后置声道概念549
21.7 感知响应550
21.7.1 简单的离散声源550
21.7.2 多点分布式声源551
21.7.3 偶极式环绕声扬声器552
21.7.4 扩散声源552
21.8 低频性能和环绕声553
21.8.1 纯音乐低频效果555
21.8.2 多只重低音扬声器的处理555
21.9 近场环绕声监听557
21.10 实用设计解决方案558
后置扬声器的选择560
21.11 其他的折衷方案和结果562
21.12 混录棚565
21.12.1 房间之间的兼容性569
21.12.2 X曲线570
21.12.3 声压级与屏幕尺寸575
21.12.4 房间声学和均衡处理578
21.12.5 对白声压级和房间均衡处理582
21.13 总结586
参考附注588
参考书目589
第22章 人为因素590
22.1 正式场合环境590
22.2 监听的主观性591
22.3 条件作用和期望值592
22.4 在人为判断上缺乏参考点594
22.5 录音棚和控制室594
22.6 总结595
参考标注596
第23章 移动控制室597
23.1 需要解决的问题597
23.1.1 电子式控制的局限性600
23.1.2 空间的问题602
23.2 车体602
23.3 声学讨论603
23.3.1 后墙吸声体606
23.3.2 频率衰减608
23.3.3 侧墙反射610
23.4 近距离监听611
23.5 指向性和总体功率614
23.6 使用一只低音扬声器615
合适的均衡处理616
23.7 成效617
23.8 结论619
23.9 总结619
参考附注620
第24章 监听返送621
24.1 一个真实的环境621
24.2 定电压传输622
24.3 立体声还是单声道626
24.4 在录音棚中进行混音626
24.5 耳机的类型629
24.6 接头630
24.7 总体回顾632
24.8 总结633
第25章 主电源供应和接地系统634
25.1 接地平面634
25.2 低阻抗电源供应637
25.3 电相的数量640
为什么只有一相?641
25.4 线路滤波器和电源调节器642
25.5 平衡式电源643
25.6 总体回顾645
25.7 总结647
参考附注648
参考书目648
第26章 模拟音频接口连接649
26.1 专业接口的由来650
26.2 插线板(跳线盘)652
平衡到非平衡的问题653
26.3 两极还是三极的插头?655
26.4 避免混乱656
26.5 多个信号路径的考虑657
26.6 信号屏蔽层的接地处理658
26.7 平衡式与非平衡式——并不明确的选择659
26.8 一根线缆的16种选择660
26.9 一些评论662
26.10 总结662
参考附注663
参考书目663
附录1 对非声学控制室及其吸声系统更为详细的分析664
简介664
A1.1 控制室设计理念664
A1.2 吸声系统665
在每一次测量前的建筑工作描述671
测量2671
测量3671
测量4672
测量5672
测量6672
测量7672
测量8672
测量9672
测量10672
测量11672
A1.3 结果的讨论672
A1.3.1 瀑布图坐标图示672
A1.3.2 混响时间坐标图示674
A1.3.3 能量/时间曲线675
A1.3.4 Schroeder积分坐标图示676
A1.3.5 压力幅度响应坐标图示676
A1.4 总结677
A1.5 学术研究成果682
A1.6 最近的研究和发展683
参考附注687
附录2 扬声器响应测量结果689
参考附注697
词汇表698
参考附注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