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与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学与政
  • 王刚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709352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学术思想-关系-政治-研究-中国-汉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学与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相关学术史回顾5

三、基本思路与方法10

第一章 秦汉之际的政治与知识界13

一、秦政与东方士人的内在思想冲突13

二、“焚书坑儒”再辨析18

三、秦末政局下的士人33

第二章 汉初政治演进与知识阶层37

第一节 “布衣将相之局”下的知识阶层37

一、“布衣将相之局”的兴起37

二、“布衣将相”的政治资源与传统40

三、“布衣将相”的文化底蕴与士人境况45

第二节 汉初文化政策的调整49

第三节 黄老与儒学的对立54

一、关于“无为”55

二、“长者”与“王者师”62

三、“家人言”67

四、汉初权力结构与黄老兴盛71

第三章 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士人的政治走向74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下的士人命运74

一、汉初诸侯宾客之盛75

二、东方政策77

三、淮南之狱81

第二节 内外朝下的士人85

一、丞相选士86

二、“天子宾客”89

三、从内外朝看士人的政治空间92

第三节 “独尊儒术”的学术政治意义95

第四节 阿世与避世:隐逸之士的政治文化生态103

第四章 “汉家制度”的政治定位及理论透视112

第一节 “汉家制度”的意义及政治取向114

一、关于“汉家”:“官天下”与“家天下”115

二、“承秦”与“继周”120

三、“王”与“霸”125

第二节 道统与法统:国家政权的理论化与合法化问题130

一、“受命”与“功德”133

二、“革命”正当性的背后137

三、从陆贾到董仲舒:理论的建构141

第三节 德政与法政:伦理政治的新发展145

一、“治身”与“治心”:重拾伦理关注147

二、“积德”与“去恶”:政治积累的重要性153

四、管制与教化158

第四节 “为君之术”的省察与“为吏之道”的转型162

第五章 西汉政治演进中的经学及知识分子173

第一节 推故与出新:西汉“经学时代”的到来176

一、从滥觞到巨流:“经学时代”之起176

二、官学之路:五经博士与通经入仕179

三、“新王”与“旧典”:“通经致用”下的政治设计185

第二节 明堂问题189

一、关于明堂190

二、春秋战国政治中的明堂轨迹192

三、汉初以来不同派别的明堂观念196

四、从明堂之议到尊儒改制199

五、禘祫和辟雍:明堂与太学问题203

第三节 齐鲁学之争与武宣政治209

一、齐学、鲁学意义辨正210

二、鲁地学者的被排摈与政治转型下的《公羊》大兴213

三、武帝朝政治中的《穀梁》学与太子党218

四、“守文”立场与合法性:昭宣之世的政治与学术221

第四节 王莽“改制”与经学发展225

一、“改制”思潮与“更受命”226

二、王莽代汉231

三、“法古”的失败238

第六章 东汉儒学与政治发展242

第一节 “汉室中兴”与政治文化走向242

一、“儒者气象”242

二、“人心思汉”与“汉家旧制”245

三、“退功臣而进文吏”的政治文化意义250

第二节 知识与权力结合下的豪族政治254

一、由“质”到“文”:官吏政治性格的转变255

二、世官与学术:世家大族的诗书传家259

三、“门生故吏”的政治文化意义262

第三节 从谶纬到“国宪”:政治演进下的文献神学化265

第四节 政治推引下的士风变迁274

一、政统与学统关系的新调整275

二、太学与太学生:从显要到清流278

三、游学与清议283

四、“党锢之祸”288

第五节 鸿都门学296

第六节 今文官学的衰落与今古文的合流304

一、今古文经学意义辨正305

二、东汉的“古学”兴盛与今古文之辩314

三、“郑学”的出现与经学的融合319

第七章 “知识化”与统治集团的政治性格324

第一节 官员知识结构的改造:文法吏、军功吏、经术吏324

一、文法吏的知识结构、政治性格与专制政治的运作325

二、文法吏与军功吏的矛盾及政治空间的占据329

三、从知识背景看文法吏之弊与经术吏的政治介入333

四、汉专制政治中的文法吏与经术吏338

第二节 选官制度的政治文化意义343

第三节 “春秋决狱”与政治精神352

一、对秦政改造的要求与儒家“春秋决狱”的出现353

二、儒家精神对律令系统的改造355

三、“春秋决狱”是传统政治的内在精神要求359

结语363

主要参考书目371

后记3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