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传播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传播研究
  • 陈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2330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传播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传播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3

一、研究意义3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4

三、本书主要内容11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12

第二章 科学传播的基本问题19

第一节 科学与科学传播19

一、科学、公众与社会19

二、科学传播与媒体22

第二节 科学传播需融合两种文化30

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相渗透31

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相融通31

三、新的生态文化观对于科学传播的价值33

第三章 科学传播与媒体39

第一节 科学传播的媒介变迁39

一、语言的创造催生了第一次传播革命40

二、文字的出现产生了第二次传播革命41

三、印刷术的发明导致了第三次传播革命41

四、广播和电视的问世推动了第四次传播革命41

五、新媒体的发展引发了第五次传播革命42

第二节 科学传播中的大众媒体42

一、大众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42

二、传统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优势45

三、大众媒体科学传播的现状50

第三节 科学传播的问题与探因54

一、现阶段科学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54

二、大众媒体科学传播问题的原因探析59

第四章 新媒体与科学传播67

第一节 新媒体及其特性67

一、新媒体——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68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边界与本质特征70

三、新媒体的特性71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74

一、新媒体与科学传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74

二、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新特点78

三、新媒体科学传播的比较优势84

四、新媒体语境下科学传播的新变化85

第三节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88

一、新媒体技术发展走向云计算88

二、新媒体内容呈现视频化趋势90

三、新媒体传播渠道趋向社会化网络92

四、新媒体进入SoLoMo的新时代94

第五章 科学传播的新媒体应用99

第一节 科学传播的发展与变革99

一、变革科学传播理念100

二、增强科学与社会互动102

三、满足受众差异化需求105

四、防范伪科学肆虐传播105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趋势106

一、科学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107

二、科学传播内容回归科学的本质109

三、科学传播转向三维互动模式111

第三节 新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运用112

一、丰富的图文祝听资讯113

二、动漫、虚拟现实的全新体验116

三、数字出版物119

四、科普游戏120

五、数据库应用121

第四节 移动互联网的科学传播应用123

一、手机报与科学新闻传播123

二、人性化的实用自制讯息125

三、APP应用普及、二维码技术与移动科普体验126

第五节 科学传播社交网络的互动体验127

一、论坛、博客、微博等互动平台128

二、泛科技主题的社交网络133

第六章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战略变革139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新挑战139

一、后现代化中的科学悲观情绪与科学传播139

二、科学研究的“未完成态”对于科学传播的影响140

第二节 科学传播发展变革的现实方位与理论资源141

一、把握现代科学发展的特征141

二、利用新媒体环境的趋势与影响142

三、确立科学与人文融会的传播理念142

第三节 建立科学传播能力评价体系147

一、作为国家软实力的科学传播能力147

二、科学传播能力的构成150

三、科学传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152

第四节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战略建构155

一、宏观层面的国家战略155

二、中观层面的媒体战略157

三、微观层面的新闻战略161

第五节 重塑科学传播新格局163

一、“数字地球”,人类生存环境的数字化描绘163

二、“智慧地球”,物联网构建人类与物质世界的智慧连接164

三、确立科学传播的新理念166

四、建构传受互动的科学传播新模式170

五、实现科学传播的全媒体转型172

第六节 培育全媒体型的科学传播人才177

一、大力提高科学传播工作者的综合素质177

二、培育全媒体型科学传播人才是当务之急177

三、怎么培养全媒体型科学传播人才179

第七章 国外新媒体科学传播理论与实践187

第一节 国外新媒体科学传播理论187

一、新媒体变革影响科学传播的理论探讨187

二、国外学者对新媒体科学传播的研究189

第二节 部分国家的新媒体科学传播实践194

一、美国的科学组织与传播194

二、澳大利亚科学节196

三、南非的科学传播网196

四、加拿大的科技意识网络197

五、日本的科学技术振兴机构198

六、英国的科技传播社团网络198

七、欧盟的科学商店计划199

第三节 国外著名科学传播网站介绍200

一、综合性网站的科技频道200

二、科技专业网站203

三、科技期刊的网站205

四、科学博客207

第八章 新媒体科学传播在中国的探索与实践——来自《中国科学报》的样本218

第一节 传播内容的纵深拓展218

一、抓住核心优势,增强报道权威性223

二、坚持大科学传播概念223

三、依托特色资源,加强深度报道224

四、汲取网络特点,丰富报道方式228

第二节 传播渠道的全媒体转型229

一、以内容传播定位为本,服务于专业科教信息传播231

二、以实名互动为基础,打造学术交流平台和服务平台233

三、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赢得专业用户关注率和忠诚度236

四、走全媒体发展之路237

第三节 传播策略的融合营销240

一、依靠优秀的内容打造品牌240

二、依靠专业活动巩固品牌243

第四节 软环境相关配套245

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45

二、打造优秀的人才队伍246

三、布局全媒体优势247

四、加强制度建设247

附录25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51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56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27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76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284

关于对出版物使用互联网信息加强管理的通知287

后记 探寻科学传播之道2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