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工程技术与实验教程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工程技术与实验教程 第2版
  • 张新有,袁霞,贾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6348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工程技术与实验教程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

1.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1

1.1.1 层次1

1.1.2 协议2

1.1.3 服务4

1.2 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6

1.2.1 计算机网络标准化的必要性6

1.2.2 标准化组织及主要工作7

1.3 ISO/OSI RM9

1.3.1 ISO/OSI RM分层原则9

1.3.2 开放系统互连环境9

1.3.3 数据封装与解封12

1.4 TCP/IP协议简介13

1.5 ISO/OSI RM和TCP/IP比较15

1.6 IEEE802标准系列17

1.6.1 局域网的特点17

1.6.2 IEEE802标准系列17

1.6.3 LAN参考模型和实现模型18

1.6.4 LAN层次结构20

1.6.5 IEEE802.321

1.7 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22

思考题23

第2章 网络实用程序与服务器构建25

2.1 网络适配器的安装25

2.1.1 网络适配器安装25

2.1.2 网络适配器属性26

2.2 TCP/IP协议配置27

2.3 Windows网络实用程序29

2.3.1 ping29

2.3.2 netstat31

2.3.3 ipconfig32

2.3.4 arp34

2.3.5 tracert35

2.3.6 route35

2.3.7 nbtstat36

2.3.8 net37

2.3.9 nslookup39

2.3.10 netsh44

2.3.11 ftp48

2.3.12 Telnet50

2.4 WWW和FTP服务器构建50

2.4.1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50

2.4.2 常用网络服务器51

2.4.3 WWW服务器构建51

2.4.4 FTP服务器构建54

2.4.5 常用客户程序56

思考题57

第3章 TCP/IP协议分析实验59

3.1 局域网中常用的协议栈60

3.2 局域网数据链路层的帧结构60

3.2.1 IEEE802.2 LLC PDU结构61

3.2.2 IEEE802.3帧结构62

3.2.3 Ethernet V2帧结构63

3.2.4 IEEE802.3帧和Ethernet V2帧实例64

3.3 IP协议栈65

3.3.1 网际层协议65

3.3.2 地址解析协议68

3.4 TCP协议栈71

3.4.1 传输控制协议71

3.4.2 用户数据报协议76

3.5 协议分析实验78

3.5.1 实验目的78

3.5.2 实验内容78

3.5.3 实验环境78

3.5.4 实验步骤78

思考题80

第4章 网络传输介质与应用实验81

4.1 概述81

4.2 电话用户线路82

4.2.1 通信介质82

4.2.2 介质连接器83

4.3 同轴电缆83

4.3.1 50Ω同轴电缆83

4.3.2 75Ω同轴电缆84

4.4 双绞线85

4.4.1 分类85

4.4.2 结构化布线系统86

4.4.3 介质连接器88

4.5 光纤89

4.5.1 光在光纤中的传播90

4.5.2 多模与单模光纤90

4.5.3 光缆91

4.5.4 光源92

4.5.5 光纤接插件92

4.6 介质组网93

4.6.1 网络适配器93

4.6.2 同轴电缆组网94

4.6.3 双绞线组网96

4.6.4 光纤组网97

4.7 双绞线制作实验97

4.7.1 实验目的97

4.7.2 实验内容98

4.7.3 实验设备98

4.7.4 实验步骤98

思考题100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实验103

5.1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必要性104

5.2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标准104

5.3 测试连接方式105

5.3.1 基本连接方式105

5.3.2 通道连接方式105

5.3.3 永久链路方式106

5.4 双绞线的测试参数108

5.4.1 长度108

5.4.2 传输延迟和延迟偏差109

5.4.3 衰减109

5.4.4 脉冲噪声109

5.4.5 特性阻抗110

5.4.6 串扰110

5.4.7 额定传输率112

5.4.8 衰减串扰比112

5.4.9 回波损耗113

5.4.10 总能量值113

5.5 Fluke DSP-4300线缆测试仪简介113

5.5.1 DSP-4300组成113

5.5.2 DSP-4300技术指标113

5.5.3 DSP-4300的其他功能115

5.5.4 DSP-4300结构及功能115

5.5.5 主机旋转开关的功能119

5.6 Fluke DSP-4300 应用实验121

5.6.1 实验目的121

5.6.2 实验内容121

5.6.3 实验设备121

5.6.4 实验步骤121

思考题126

第6章 交换机及应用实验127

6.1 交换机概述127

6.2 交换机原理128

6.2.1 透明网桥128

6.2.2 交换机的交换方式131

6.2.3 交换机的特性131

6.2.4 交换机的分类132

6.3 虚拟局域网133

6.3.1 VLAN技术133

6.3.2 VLAN功能134

6.3.3 划分VLAN的方法134

6.4 中继技术135

6.4.1 中继工作原理135

6.4.2 VTP协议136

6.5 生成树协议136

6.5.1 STP功能136

6.5.2 STP工作原理137

6.6 以太网链路聚合138

6.6.1 链路聚合功能138

6.6.2 链路聚合的优点139

6.7 锐捷RG-S2100系列交换机140

6.7.1 锐捷RG-S2126S交换机简介140

6.7.2 锐捷RG-S2126S交换机接口140

6.7.3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141

6.8 交换机配置与VLAN划分实验143

6.8.1 实验目的143

6.8.2 实验内容143

6.8.3 实验环境143

6.8.4 交换机配置模式及常用命令143

6.8.5 实验步骤146

6.9 交换机冗余链路配置实验149

6.9.1 实验目的149

6.9.2 实验内容149

6.9.3 实验环境149

6.9.4 实验步骤149

思考题153

第7章 路由器及基本配置实验155

7.1 路由器的功能和特性155

7.2 路由器对IP数据包的处理过程157

7.3 路由算法与路由协议158

7.3.1 路由算法158

7.3.2 路由协议158

7.4 路由器的物理结构和组成160

7.4.1 硬件结构160

7.4.2 软件组成161

7.5 路由器的管理方式162

7.6 访问控制列表技术162

7.7 网络地址转换技术164

7.8 锐捷R1700/R2600/R3700系列路由器168

7.8.1 锐捷R1700/R2600/R3700系列路由器简介168

7.8.2 锐捷R1700/R2600/R3700系列路由器外部结构168

7.9 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171

7.9.1 实验目的171

7.9.2 实验内容171

7.9.3 实验环境171

7.9.4 实验步骤172

7.10 NAT与IP访问控制列表实验180

7.10.1 实验目的180

7.10.2 实验内容180

7.10.3 实验环境180

7.10.4 实验步骤180

思考题184

第8章 三层交换技术及应用实验187

8.1 以太网交换技术概述187

8.1.1 CSMA/CD187

8.1.2 网桥与交换机188

8.1.3 路由器188

8.2 基于二层交换机+路由器的VLAN间通信过程189

8.3 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191

8.3.1 两种三层交换技术原理191

8.3.2 两种三层交换技术比较194

8.3.3 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通信过程195

8.4 流交换技术实现196

8.4.1 NHRP196

8.4.2 标记交换197

8.5 锐捷RG-S3760交换机198

8.6 基于二层交换机+路由器实现VLAN间通信实验199

8.6.1 实验目的199

8.6.2 实验内容199

8.6.3 实验环境199

8.6.4 实验步骤200

8.7 基于三层交换机的VLAN间通信实验202

8.7.1 实验目的202

8.7.2 实验内容202

8.7.3 实验环境202

8.7.4 实验步骤202

思考题204

第9章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与应用实验205

9.1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简介205

9.1.1 DV路由协议的特点及工作原理205

9.1.2 DV路由协议的路由选择问题206

9.2 路由信息协议208

9.3 RIPv2路由配置实验210

9.3.1 实验命令简介210

9.3.2 实验目的210

9.3.3 实验内容210

9.3.4 实验环境210

9.3.5 实验步骤211

思考题221

第10章 OSPF路由协议与应用实验223

10.1 LS路由协议223

10.2 OSPF概述224

10.2.1 OSPF特点224

10.2.2 OSPF原理简述224

10.3 OSPF基本概念225

10.3.1 OSPF区域与路由器类型225

10.3.2 路由器ID225

10.3.3 Hello报文协议226

10.3.4 邻居与邻接关系227

10.3.5 网络类型228

10.3.6 指定路由器和备份指定路由器229

10.3.7 LSA通告扩散229

10.3.8 LSA主要类型231

10.4 OSPF算法描述232

10.5 OSPF报文结构232

10.6 OSPF协议验证与互连234

10.7 单区域OSPF协议应用实验235

10.7.1 OSPF相关命令235

10.7.2 实验目的236

10.7.3 实验内容236

10.7.4 实验环境236

10.7.5 实验步骤237

10.8 多区域OSPF协议应用实验246

10.8.1 实验目的246

10.8.2 实验内容246

10.8.3 实验环境246

10.8.4 实验步骤247

思考题248

第11章 防火墙技术与应用实验251

11.1 防火墙技术251

11.1.1 包过滤技术251

11.1.2 应用网关252

11.1.3 代理服务252

11.2 防火墙的体系结构253

11.2.1 分组过滤型253

11.2.2 双宿主主机型253

11.2.3 屏蔽主机型254

11.2.4 屏蔽子网型255

11.3 防火墙功能256

11.3.1 包过滤规则256

11.3.2 网络地址转换257

11.3.3 端口映射257

11.3.4 路由257

11.3.5 入侵检测258

11.3.6 防火墙的功能特点及发展258

11.4 锐捷RG-WALL 60防火墙简介260

11.4.1 RG-WALL 60防火墙结构260

11.4.2 RG-WALL 60防火墙默认参数261

11.4.3 RG-WALL 60防火墙功能简介261

11.5 防火墙应用实验261

11.5.1 实验目的261

11.5.2 实验内容261

11.5.3 实验环境262

11.5.4 使用串口登录防火墙262

11.5.5 RG-WALL 60防火墙管理系统264

11.5.6 防火墙安全策略设置267

11.5.7 系统监控功能270

思考题271

第12章 无线局域网技术与应用实验273

12.1 无线局域网概述273

12.1.1 无线局域网的优点273

12.1.2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274

12.2 无线局域网协议802.11275

12.2.1 IEEE802.11体系结构275

12.2.2 IEEE802.11中服务集概念275

12.2.3 IEEE802.11中的物理层276

12.2.4 IEEE802.11中的MAC子层277

12.3 IEEE802.11系列标准280

12.3.1 IEEE802.11b280

12.3.2 IEEE802.11a281

12.3.3 IEEE802.11g281

12.3.4 IEEE802.11n283

12.4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284

12.4.1 非法接入无线局域网284

12.4.2 数据传输的安全性286

12.5 WLAN的应用模式287

12.6 无线局域网应用实验289

12.6.1 实验目的289

12.6.2 实验内容289

12.6.3 实验环境289

12.6.4 TP-Link AP安装与配置290

12.6.5 无线网卡的配置295

思考题299

参考文献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