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翻译学理论系统整合性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翻译学理论系统整合性研究
  • 曾利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ISBN:978751355497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翻译学-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翻译学理论系统整合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部分 翻译学理论范畴系统整合性研究21

第一章 翻译学整合性研究的学理性基础21

1.1 引言21

1.2 翻译学理论研究的学理性要素22

1.3 传统翻译理论学理性匮乏特征25

1.3.1 宏观理论学理性匮乏特点25

1.3.2 微观技术理论的学理性匮乏特征28

1.4 翻译学技术理论研究范畴的整合与拓展维度30

1.5 小结36

第二章 翻译学意义研究的现象学基础37

2.1 引言37

2.2 语言学与翻译学视角下的意义观38

2.3 现象学视角下的意义观44

2.4 现象学视角下文本的意指观与含义充实观47

2.5 现象学视角下的立义与意识51

2.6 意义的静态性与动态性55

2.7 翻译学中的意义关系本体论58

2.8 动静态意义视角下的“忠信”理论范畴拓展59

2.9 小结64

第三章 翻译学范畴理论研究的哲学基础65

3.1 引言65

3.2 西方哲学有关“范畴”的认识与应用67

3.3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关范畴的认识与运用71

3.4 翻译学理论范畴概念的辩证认识77

3.5 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转化问题85

3.6 小结86

第四章 论翻译学理论研究的价值哲学基础87

4.1 引言87

4.2 翻译学理论研究的价值哲学观88

4.3 翻译原则的价值特征89

4.4 翻译客体价值属性需求与价值原则的关系94

4.4.1 翻译客体的价值属性及其质与量的特点94

4.4.2 形式与内容的价值属性及其价值评价96

4.5 客体价值属性的主观意义形态特征102

4.6 小结111

第五章 译者主体性与意义形态的语境化再现与表现113

5.1 引言113

5.2 “主位—述位意义”与会话含意115

5.2.1 主位意义与含意侧重115

5.2.2 述位意义与含意侧重118

5.3 内涵语义特征与概念语义的析取124

5.4 概念内涵语义的语境化扩展129

5.5 预设意义、语义蕴含与话语含意132

5.6 译者主体性思维路径的可描述性136

5.7 小结143

第六章 主体性艺术创造典型体现的可描述性145

6.1 引言145

6.2 文学翻译艺术性的典型特征:译眼147

6.3 文学翻译的艺术创造:“译‘眼’”148

6.3.1 显性“译眼”与“译‘眼’”149

6.3.2 隐性“译眼”与“译‘眼’”151

6.4 “译‘眼’”的艺术再现和表现156

6.4.1 意象重构、虚实相生156

6.4.2 变化视角、情景交融158

6.4.3 化动为静、以情寓意159

6.5 小结160

第七章 论翻译主体性范畴化研究的拓展162

7.1 引言162

7.2 翻译主体性问题的缘起162

7.3 中西方主体性相关研究的特点163

7.4 翻译主体性相关研究的问题164

7.5 翻译主体的内涵规定及其范畴化166

7.6 翻译主体性相关研究的理论范畴化建构169

7.7 小结171

第八章 翻译伦理学研究范畴体系拓展172

8.1 引言172

8.2 研究现状173

8.3 存在的主要问题173

8.4 基本理论范畴的整合与拓展174

8.4.1 翻译管理伦理176

8.4.2 翻译操作伦理177

8.4.3 翻译批评伦理178

8.4.4 翻译伦理的理论研究179

8.5 小结181

第九章 翻译学理论逻辑范畴体系的整合与拓展182

9.1 引言182

9.2 中国翻译理论体系的研究现状184

9.3 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现状189

9.4 翻译学理论逻辑范畴体系的建构192

9.5 小结203

第二部分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阐释理论整合研究207

第十章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本体论意义阐释框架207

10.1 引言207

10.2 接受美学、诠释学与传统文论的理论拓展208

10.2.1 “召唤结构”理论范畴拓展208

10.2.2 “唤象托意”与“情经理纬”理论范畴拓展209

10.3 本体论意义批评阐释框架之重构211

10.4 本体论意义批评阐释框架解析212

10.5 小结216

第十一章 历时社会文化语境下的主题及其倾向关联性融合217

11.1 引言217

11.2 历时社会语境下的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批评模式218

11.3 《虞美人》的主题与次级主题情态结构链的建构220

11.4 《虞美人》英译意义言说之多种译本评析222

11.5 小结226

第十二章 “啼”之英译阐释视角:主题倾向的统摄227

12.1 引言227

12.2 情之所发,意随情转228

12.3 古诗一“啼”,“情”意各异232

12.4 小结235

第十三章 阐释之循环之于古典诗词英译解读的方法论237

13.1 引言237

13.2 英译解读的差异性及其批评的理论方法238

13.3 推末以至本:以词义定句义239

13.4 探本以穷末:以主题情态推知词义语境化倾向241

13.5 小结244

参考文献246

附录263

后记2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