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法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4408617.jpg)
- 云南省教育委员会编;杨崇龙主编;王强华,张俊芳,高云姝副主编;李正滋,徐兆泰本书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17004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118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1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讲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1
第一节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1
一、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根本原则,也是根本方法1
二、理论联系实际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意义3
第二节 对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的建议6
一、正确理解理论联系实际6
二、真诚对待理论联系实际6
三、重视学生思想认识的热点研究8
四、要联系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9
五、要重视联系榜样的实际11
第二讲 思维科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12
第一节 思维形式在教学中的运用12
一、概念的运用12
二、判断的运用16
三、推理的运用21
第二节 逻辑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26
一、比较方法的运用26
二、分类方法的运用29
三、定义方法的运用30
四、分析与综合的运用32
五、抽象与概括的运用33
六、归纳与演绎的运用35
第三节 非逻辑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38
一、情感思维的运用39
二、形象思维的运用44
第三讲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整体设计的技能及其运用48
第一节 课堂教学整体设计的意义48
一、使用课堂教学设计概念的原因48
二、课堂教学整体设计的要求49
第二节 课堂教学整体设计的技能52
一、目标设计52
二、重点设计57
三、化解难点的设计60
四、教学技能设计的优化64
五、课堂教学整体设计案例64
第四讲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导入、提问和结束的技能及其运用73
第一节 教学导入技能的价值和设计导入的原则74
一、教学导入技能的价值74
二、导入技能设计的原则75
第二节 导入方式方法举例78
一、直接导入方法78
二、要点概述导入方法78
三、复习导入方法78
四、实例导入方法79
五、直观导入方法80
六、悬念导入方法80
七、引用名言导入的方法81
八、用思想困惑导入的方法81
第三节 教学提问的意义和设计提问的原则82
一、教学提问的意义82
二、设计教学提问的主要原则82
第四节 课堂提问方法举例86
一、连续递进式提问86
二、比较式提问87
三、创设情景式提问87
四、发散式提问88
五、选择式提问88
第五节 课结束的特点88
一、目的的回归性89
二、内容的整体性90
三、综合的概括性91
四、时序的滞后性91
第六节 课结束的主要方法举例91
一、引导探究法及具体方式92
二、教师概括法及具体方式94
三、学生自解法96
第五讲 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和板书的技能及其运用98
第一节 语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98
一、影响师生双向交流98
二、影响教学内容的表达99
三、影响课堂教学效果99
四、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100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100
一、语言的准确性100
二、语言的生动性101
三、语言的逻辑性101
四、语言的简练性101
五、语言的朴实性102
六、语言的高雅性102
七、语言的时代性102
八、语言的坚定性103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语言技巧103
一、巧用问句104
二、善于渲染104
三、反复强调104
四、情理交融105
五、抑扬顿挫105
六、体态语言106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的意义106
一、教学板书的含义和特点106
二、教学板书的作用107
第五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样式举例109
一、主副板书的样式109
二、纲要式板书的样式110
三、系统结构性板书的样式112
四、图表式板书的样式113
五、比较式板书的样式114
六、口述笔记式板书的样式115
第六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设计的原则115
一、书写符合文字规范的原则115
二、简洁美观的原则115
三、目的性原则116
四、科学性原则116
编后记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