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经济学基础 市场运行的数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普通经济学基础 市场运行的数学原理
  • 粟际光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610132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429页
  • 主题词:经济数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普通经济学基础 市场运行的数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普通经济学概貌1

1.1 有用物的价值与稀缺没有关系,经济学和稀缺没有关系1

1.1.1 搜寻劳动1

1.1.2 经济学和稀缺没有关系5

1.1.3 有关问答7

1.2 基本概念9

1.2.1 基本概念一9

1.2.2 基本概念二10

1.2.3 基本概念三11

1.3 任何物品的交换价值都是劳动创造的12

1.3.1 各种形式的劳动产品12

1.3.2 第一定律16

1.3.3 有关问答17

1.4 价格史和成本史17

1.5 自由市场不让机器创造价值19

1.6 劳动功与交易权力22

1.6.1 劳动功等于劳动力矢量与时间矢量的内积22

1.6.2 劳动功的量纲23

1.6.3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之间的换算系数24

1.6.4 本节附录27

1.7 工商业利息27

1.7.1 现代工商业利息27

1.7.2 利息是什么人的哪一种劳动创造的?29

1.8 利润32

1.8.1 平均利润32

1.8.2 平均利润是什么人的何种劳动创造的?33

1.8.3 超额利润与平均利润的区别35

1.8.4 利息与平均利润的区别,平均利润与机会成本的区别35

1.8.5 有关问答36

1.9 创新与科技36

1.9.1 市场创新36

1.9.2 创新报酬与创新劳动量成正相关关系39

1.9.3 组织管理创新39

1.9.4 发明创造40

1.9.5 技术发明劳动与发明报酬的关系42

1.9.6 科技成果数量与科技投资的关系43

1.9.7 高附加值产品和高附加值产业43

1.9.8 附录:两种技术并存时期45

1.10 软物品46

1.10.1 从实物商品生产过程分工出来的服务业46

1.10.2 和实物商品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服务业47

1.10.3 知识产品47

1.10.4 图说价值和交换价值49

1.10.5 附录一:概念比较50

1.10.6 附录二:价值凝结物51

1.11 唯有人类劳动能够创造交换价值52

1.11.1 机器不能创造价值52

1.11.2 动物不能创造价值53

1.11.3 自然物品不能创造交换价值55

1.11.4 三位一体又四位一体56

1.11.5 谬误根源60

1.11.6 需求也创造了价值?61

1.11.7 从数量上分析几种物品的价值来源62

1.12 公平与效率64

1.12.1 工资——搜寻劳动的工资65

1.12.2 利息65

1.12.3 利润66

1.12.4 天然林木的交换价值66

1.12.5 农业地租67

1.12.6 商业用地69

1.12.7 房地产70

1.12.8 高学历者的高工资71

1.12.9 结论72

第2章 货币73

2.1 简单物物交换的意义73

2.2 专用商品乙的记载符号与记载担保74

2.3 任何商品都可以充当交易权力的记载工具75

2.4 金属铸币76

2.5 纸币77

2.6 金本位78

2.7 浮动汇率制度79

2.8 电子货币,交易权力的活页记载和定页记载81

2.9 货币是交易媒介?货币是特殊商品?82

2.9.1 货币是交易的媒介吗?82

2.9.2 货币是特殊商品吗?83

第3章 价格84

3.1 交易84

3.2 个人评价序列和交易结果86

3.3 垄断市场买方最高出价的概率分布89

3.3.1 最高出价频率分布89

3.3.2 单件商品的需求函数95

3.3.3 不属于消费者的人99

3.3.4 本节附录:增加两类服从泊松分布的事物99

3.4 需求函数(销售量—价格函数)100

3.4.1 销售量与价格的关系100

3.4.2 需求函数的三项102

3.4.3 价格灾区104

3.4.4 需求曲线的变动105

3.4.5 垄断程度105

3.4.6 有关问答106

3.4.7 本节附录:分解斯密的一个观点106

3.5 市场类型107

3.5.1 绝对垄断市场107

3.5.2 寡头竞争市场和自由竞争市场108

3.5.3 垄断竞争市场109

3.6 自由竞争市场111

3.6.1 商品最可能价格由整个行业的总供应量决定111

3.6.2 自由市场的交易者极不自由112

3.6.3 单个企业改变供应量,对市场价格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12

3.6.4 总供应量q是一个随机变量113

3.6.5 市场价格是随机变量113

3.6.6 两个服务企业不可能提供相同产品113

3.7 价格个体与价格总体特征114

3.7.1 个体和总体114

3.7.2 价格个体114

3.7.3 价格总体特征115

3.7.4 价格形成原因与价值形成原因,两者层次不同,门类不同116

3.7.5 第二定律116

3.7.6 价值、价格之争117

3.7.7 有关问答118

第4章 价格信息120

4.1 自由市场的生产者120

4.1.1 自由市场生产者掌握的市场信息极少(一)120

4.1.2 获得信息必须付出成本121

4.1.3 自由市场生产者掌握的市场信息极少(二)122

4.1.4 对随机事件做准确预测是不可能的122

4.2 自由市场价格的概率分布123

4.2.1 自由市场价格是随机的123

4.2.2 同一时刻发生的不同交易是互相独立的123

4.2.3 已经发生的价格对后续价格的作用124

4.2.4 一个价格消息所发出的信息量124

4.2.5 某一时刻发生的价格所发出的信息量126

4.2.6 自由市场价格呈正态分布126

4.2.7 正态分布的一般性127

4.2.8 本节附录:信息量计算实例127

4.3 市场信息源128

4.3.1 同时发生的交易128

4.3.2 信息源的熵129

4.3.3 市场价格风险130

4.4 价格—产量自动控制系统130

4.4.1 产量—价格自动控制系统的各个部分131

4.4.2 系统整体131

4.4.3 输入和输出132

4.4.4 反馈函数132

4.4.5 澄清一个误传132

4.4.6 本节附录:反馈函数的化简133

4.4.7 有关问答134

4.5 价格自我调节系统的运动方程134

4.5.1 假定的一阶系统134

4.5.2 一阶系统运动方程135

4.5.3 二阶系统136

4.5.4 在频域上考虑137

4.5.5 图说输入和输出的关系137

4.5.6 价格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稳定系统,但是波动不会消失138

4.5.7 关于系数w、e、k138

4.5.8 有关问答139

4.6 附录:一个力学二阶振荡系统实例139

4.7 市场与计划140

4.7.1 自由市场,不外乎是一种校正商品产量的工具140

4.7.2 市场调节方法的优缺点141

4.7.3 计划生产,不是用利润引导而是运用理智去组织生产142

4.7.4 采用哪一种生产组织方法,由组织方法的成本决定143

4.7.5 商品短缺时代145

4.7.6 非常时期145

4.8 经济人145

4.8.1 市场机制要求经济人必须利他146

4.8.2 法律制度要求经济人必须利他146

4.8.3 社会道德要求经济人必须利他146

4.8.4 人类本性中,本来就有利他的一面146

4.8.5 经济人利他一面的形成147

第5章 自由市场消费者149

5.1 比较149

5.2 抽象效用150

5.2.1 拔苦予乐在时间上的延续——效用在时间上的延续151

5.2.2 拔苦予乐占消费者身心的份量——效用占消费者身心的份量152

5.2.3 抽象效用153

5.2.4 具体效用和抽象效用——效用的二重性154

5.2.5 斯密困惑的分解155

5.2.6 有关问答156

5.3 商品的抽象效用期望值与泊松分布期望值的关系157

5.3.1 商品i的抽象效用期望值XYi157

5.3.2 泊松分布的期望值λ由什么因素决定?158

5.3.3 消费开支依抽象效用平均分布158

5.3.4 再讨论eλ160

5.3.5 有关问答160

5.3.6 两个式子的不同之处160

5.3.7 附录:消费者剩余161

5.4 商品效用与其生产成本的关系162

5.4.1 商品i的抽象效用期望值XYi与其生产成本Ci成正比162

5.4.2 XYi、Ci与λi三者是相等的164

5.4.3 生产和消费中的价值循环——生产中的消费和消费中的生产165

5.4.4 什么人满意了?167

5.5 六个子循环167

5.5.1 创造g的打工者群落168

5.5.2 土地自然资源价值项d168

5.5.3 创造lx的金融系统168

5.5.4 创造lr的企业主群落169

5.5.5 创造z和y的重工业部门169

5.5.6 秩序维持力量创造(S+L)169

5.6 第三定律169

5.6.1 以物易物的交换170

5.6.2 使用货币的交易171

5.7 交易的必要条件172

5.7.1 交易的必要条件172

5.7.2 交易必要条件与等价交换定律的关系172

5.7.3 间接交易173

5.7.4 不等价交换174

5.7.5 附录:交易的必要条件与不等价交换不矛盾174

5.7.6 市场总价值等于市场价格总和吗?174

第6章 从劳动功到交易权力的转化175

6.1 交换价值、价值和使用价值175

6.1.1 劳动功转换为交换价值175

6.1.2 劳动功转换为价值176

6.1.3 作为交易媒介的使用价值179

6.2 需求度180

6.2.1 商品需求度的定义180

6.2.2 市场对劳动的需求度,等于劳动时间函数对买主序数的变化率181

6.2.3 商品所含劳动的需求度与商品的需求度的关系183

6.2.4 扩大需求度的途径183

6.2.5 需求度与需求的区别185

6.2.6 附录一:品牌的市场作用185

6.2.7 附录二:市场引导生产将鼓励消耗186

6.3 从劳动功到交易权力的转换186

6.3.1 需求度与交易权力的关系式186

6.3.2 三种生产过程中,需求度与交易权力的关系187

6.3.3 有关问答188

6.4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189

6.4.1 劳动力矢量的方向189

6.4.2 劳动力的量纲189

6.5 劳动力的价值——人力资本190

6.5.1 劳动力的价值190

6.5.2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192

6.5.3 人力资本194

6.5.4 人力资本的来源195

6.5.5 复杂劳动者创造的新增价值与简单劳动者创造的新增价值相等196

6.5.6 拾物不昧行为197

6.5.7 培训成本的收回197

6.5.8 本节附录:斯密三段话的数学表述198

6.6 交易权力198

6.6.1 交易权力是什么?198

6.6.2 从交换价值到交易权力199

6.6.3 消费者竞价气氛浓度假说201

6.7 垄断维持劳动转化的交易权力203

6.7.1 由市场创新劳动创建的垄断203

6.7.2 由技术发明劳动创建的垄断203

6.7.3 由非法不道德力量创建和维持的垄断205

6.7.4 单独垄断市场价格高度集中分布在(C+L)极小邻域内206

6.7.5 附录:斯密的抱怨207

第7章 交易权力的分配208

7.1.1 产品的价值,一般分给五种劳动者208

7.1.2 资本家为什么敢花钱投资?208

7.1.3 谁创造的,就分给谁?209

7.1.4 附录:经济学不是生意手段,经济学家不是商人210

7.2 工资210

7.2.1 工资的创造与工资的发放211

7.2.2 工资与劳动力价值的区别211

7.2.3 劳动力市场的负垄断211

7.2.4 奴隶212

7.3 利息213

7.3.1 现代工商业利息213

7.3.2 高利贷214

7.3.3 定期利息和活期利息214

7.3.4 关于利息的小结215

7.4 平均利润216

7.4.1 利润原因一216

7.4.2 利润原因二216

7.4.3 利润原因三217

7.4.4 平均利润的利润率会不会下降?217

7.4.5 协作创造,按资分配218

7.4.6 利润的成分219

7.5 创新劳动的报酬(垄断收益)221

7.5.1 市场创新报酬221

7.5.2 产品创新报酬与市场创新报酬的区分221

7.5.3 发明创新劳动成果的交换价值与发明创新劳动量成正相关关系223

7.5.4 发明创新成果数量与发明创新劳动量成正相关关系223

7.5.5 大规模生产方法224

7.5.6 有关问答225

7.5.7 成功的发明,其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多少?不成功的发明,其劳动有没有创造价值?226

7.6 通过人为价格变动进行的交易权力再分配227

7.6.1 案例一227

7.6.2 案例二228

7.6.3 案例三230

7.7 几种分配方式232

7.7.1 按市场价格规则分配232

7.7.2 按制度和习惯分配233

7.7.3 随机分配234

7.7.4 按行政命令分配234

7.7.5 通过人为扭曲价格进行分配235

7.7.6 按需分配235

7.7.7 通过自由市场价格变动进行的再分配235

7.8 容量不变的市场236

7.8.1 市场容量236

7.8.2 容量不变的市场237

7.9 容量正在扩大的市场241

7.9.1 如果延长劳动时间,雇主和打工者的收入有什么变化?242

7.9.2 如果提高劳动的使用价值生产率,雇主和打工者的收入有什么变化?243

7.9.3 市场容量扩大的普遍性244

7.9.4 为什么我国农村与城市差距越来越大?244

7.10 再讲自由市场245

7.10.1 分配与法律245

7.10.2 式子C=g+lx+lr+d+y+z所含的信息246

7.10.3 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实质247

7.11 附录一:帕累托最优乎哉?248

7.12 附录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251

第8章 地租253

8.1 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和土地价值的来源253

8.1.1 土地租价和土地价格253

8.1.2 地租的来源254

8.2 农业地租261

8.2.1 绝对地租261

8.2.2 甲种地租261

8.2.3 乙种地租262

8.2.4 农业特别地租262

8.3 林业地租265

8.3.1 人工林业265

8.3.2 天然林业266

8.3.3 本节附录:《国富论》摘录267

8.4 工业地租267

8.4.1 土地周围的投资硬环境267

8.4.2 土地所在区域的投资软环境268

8.4.3 土地主人做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劳动268

8.5 商业地租269

8.5.1 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投资的价值转移,属于第三类来源270

8.5.2 非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外部性溢出,属于第四类来源270

8.5.3 居民安置费用转移,属于第三类来源,也属于第四类来源270

8.5.4 土地资源优化劳动创造的价值,即第六类来源271

8.5.5 土地价格的波动271

8.6 房地产272

8.6.1 房屋的使用价值和房屋的价值272

8.6.2 房地产利润(一)273

8.6.3 房地产利润(二)274

8.6.4 房租274

8.6.5 附录一:斯密对房租的看法275

8.6.6 附录二:向第二、第三……第N套房子收税275

8.6.7 附录三:城市房屋空置税276

8.7 矿产资源和石油277

8.7.1 矿产资源277

8.7.2 石油277

8.8 水域地租279

8.8.1 水域地租一279

8.8.2 水域地租二279

8.8.3 水域地租三280

8.9 基础设施和国土资源280

8.9.1 基础设施的系统性280

8.9.2 海运交通资源281

8.9.3 国土资源和地租实质282

8.9.4 有关问答282

第9章 公共物品283

9.1 公共物品,是怎么共享的?283

9.1.1 硬件公共设施283

9.1.2 软件公共设施——公共秩序284

9.1.3 为商业利用的公共物品286

9.2 地主在出售公共物品,地主在出租公共物品287

9.2.1 公共物品被卖得是不变乐乎287

9.2.2 有关问答289

9.3 公共设施的价值将折旧在往后的GDP中291

9.3.1 自由竞争市场商品价值中所含的公共基础设施价值折旧291

9.3.2 垄断市场商品价值中所含的公共基础设施价值折旧292

9.3.3 容量正在扩张的自由市场,其商品价值中所含的公共基础设施价值折旧292

9.4 公共物品应该生产多少?293

9.5 贫富分化294

9.5.1 有人大富巨富,是因为他们拿走了公共物品的价值294

9.5.2 附录一:Windows软件296

9.5.3 附录二:企业家的劳动能力和企业家劳动能力的价值297

9.6 国民素养297

9.6.1 国民素养的生产成本298

9.6.2 国民素养的价值298

9.7 国防安全298

9.8 本章附录一 科斯定律乎哉?300

9.9 本章附录二 公地悲剧乎哉?309

第10章 分工和贸易的数学原理311

10.1 基本概念311

10.2 资源禀赋完全相同的两个经济体312

10.3 资源禀赋不同的两个经济体317

10.4 正配置和负配置318

10.5 经济资源实现正配置的充分必要条件(二维情形)321

10.5.1 正配置的充分必要条件321

10.5.2 没有实现正配置的两种情况322

10.6 三维至N维正配置的充分必要条件323

10.6.1 二维正配置充分必要条件的成本率数据形式323

10.6.2 三维正配置充分必须条件(成本率数据形式)324

10.6.3 多维正配置充分必须条件(成本率数据形式)325

10.7 配置损益区和收益锥326

10.8 分工利益和贸易利益327

10.8.1 消费偏好完全相同的A、B两个经济体327

10.8.2 三个经济体生产三个产品的情形329

10.8.3 消费偏好不相同的A、B两个经济体330

10.9 贸易对生产能力的损害331

10.9.1 贸易可能损害高生产率产业,可能损害国家安全利益331

10.9.2 贸易不改变经济体的资源禀赋332

10.10 有关数学运算332

10.10.1 二维正配置充分必要条件的证明332

10.10.2 二维正配置充分必要条件的生产率形式与成本矢量形式等价334

10.10.3 三维以上情形正配置充要条件的证明,运算复杂,未证334

第11章 市场容量与分工成本335

11.1 市场容量与商品产量同步扩大335

11.2 分工贸易成本——产品制造过程之外的成本337

11.2.1 分工的实现337

11.2.2 市场的开拓338

第12章 内部分工的数学原理341

12.1 内部分工的外化341

12.2 内部分工原理342

12.2.1 不连续的产出边界342

12.2.2 产出矢量线性相关的两个人,分工作业也可以提高产量343

12.2.3 n维情形内部分工的收益矢量345

12.2.4 n维情形分工收益矢量的近似化简345

12.2.5 附录:劳动技能学习时间346

第13章 银行347

13.1 银行创造的货币348

13.1.1 现代银行创造的货币348

13.1.2 金匠铺创造“黄金”349

13.1.3 怎么会这样?349

13.2 记载担保351

13.2.1 金匠铺创造的黄金351

13.2.2 现代银行创造的货币352

13.2.3 黄金存放凭条转变为银行券352

13.2.4 金匠铺变成现代银行353

13.3 黄金白银353

13.3.1 黄金白银作为货币的优点353

13.3.2 黄金白银的使用价值——稳定币值354

13.3.3 黄金白银的生产成本值得付出355

13.3.4 金银本位制货币制度的可行性——黄金白银够用吗?355

13.4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356

13.4.1 没有十足黄金准备的纸币,纸币都只有部分黄金准备356

13.4.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356

13.4.3 金银货币的本能性收缩357

13.4.4 金银本位货币与商品生产357

13.5 货币的发行358

13.5.1 无债发行的纸币以发行者的黄金白银准备作担保358

13.5.2 负债发行的纸币以国民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作担保358

13.5.3 现代商业银行的货币发行360

13.5.4 中央银行的纸币发行360

13.6 铸币税361

13.6.1 铸币税实质上是印钞厂的垄断收益361

13.6.2 增发新钞是怎么回事?362

13.6.3 黄金准备362

13.6.4 无债发行纸币,发行者得不到铸币税363

13.6.5 负债发行纸币,发行者可以得到铸币税363

13.6.6 让民间银行发行纸币,行不行?365

13.6.7 铸币税应该归谁所有?365

13.6.8 对纸币发行者的控制368

13.7 货币的商业放大与生产力的展开368

13.7.1 两千多年农耕社会生产力不能展开的原因368

13.7.2 能够应微观需要及时放大货币量的金融系统是生产力展开的充分必要条件369

13.7.3 投资等于储蓄?371

第14章 经济增长373

14.1 两种增长方式373

14.1.1 以垄断消融方式实现增长373

14.1.2 以市场容量扩张方式实现增长375

14.1.3 两种增长方式的比较376

14.1.4 我国的产业扩张377

14.2 垄断创建及垄断消融377

14.2.1 开创型技术垄断的创建和消融377

14.2.2 替代型技术垄断消融之后378

14.2.3 提高劳动生产率——高效机器的应用、高效生产组织方法379

14.3 分工与增长383

14.3.1 内部分工与价值增长383

14.3.2 贸易分工与价值增长383

14.4 第三产业383

14.4.1 大头针零售价值中,由第三产业创造的部分383

14.4.2 运输、批发、仓储、零售等流通服务劳动也创造产品的价值吗?386

14.4.3 第三产业的产值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公共基础设施的折旧费386

14.5 三个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387

14.5.1 矿产品市场容量受到限制387

14.5.2 农产品市场容量受到限制388

14.5.3 农业和采矿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下降389

14.5.4 行业劳动生产率n、就业人数r、投资总额T的关系389

14.5.5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问题390

14.6 容量不变市场图象与容量扩张市场图象的比较390

14.6.1 容量不变市场390

14.6.2 容量扩张市场391

14.7 国民生产总值GDP是劳动功的函数393

14.7.1 自由市场的增加值函数393

14.7.2 垄断市场的增加值函数393

14.7.3 增加值函数G(ξ)的意义394

14.8 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的个人价值量分析395

14.8.1 再讨论GDP(ξ)的两个项395

14.8.2 GDP(ξ)增长原因396

14.8.3 GDP(ξ)能无限增长下去吗?397

14.9 本章附录一:建国60年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大概原因397

14.10 本章附录二:不付出就没有收获399

本书附录一 规实之分可以休矣401

本书附录二 财产所有权402

后记4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