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公民慈善意识培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公民慈善意识培育](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4406191.jpg)
- 陈东利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11475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34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251页
- 主题词:慈善事业-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公民慈善意识培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1
(一)我们为何需要慈善1
(二)本书研究的着眼点6
(三)选题的意义与价值7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12
(一)西方相关研究综述12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5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24
(一)研究方法24
(二)基本思路26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28
(一)创新之处28
(二)研究难点29
第一章 公民慈善意识的概念及其内涵31
一、“公民”与“公民意识”31
(一)“公民”的界定与划分31
(二)“公民意识”的内涵36
二、“慈善”与“慈善意识”38
(一)慈善的中西方释义及源流39
(二)慈善的文化内涵及其功能41
(三)慈善理念与慈善意识分析44
(四)公民慈善意识的本质特征46
三、对公民慈善意识的诠释与引申49
(一)人道与人本49
(二)公平与正义51
(三)权利与责任56
(四)人格尊严与平等58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慈善理念61
一、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伪善61
(一)马克思主义对伪善的批判61
(二)批判慈善的社会历史因素63
二、社会主义慈善的唯物史观基础65
(一)慈善合乎唯物史观的解读65
(二)慈善关乎人的自由与尊严6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慈善理念68
(一)慈善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68
(二)慈善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9
(三)中国特色慈善理念的目标71
第三章 中西慈善观的嬗变及现代启示73
一、西方慈善思想探源及历史嬗变73
(一)古希腊古罗马的慈善渊源74
(二)基督教的慈善理念及嬗变77
(三)近代西方慈善伦理的发展79
(四)现代西方慈善理论的依据84
二、中国传统慈善思想探源及价值87
(一)儒家“仁爱”的慈善思想88
(二)佛家“慈悲”的大爱情怀92
(三)道家“积善”的善恶观念94
(四)近代慈善理念的融合发展97
(五)传统慈善理念的现代意义99
三、中西方财富观与慈善伦理探析101
(一)信仰上的外在与内在超越102
(二)礼法上的自然法与礼制105
(三)思维上的认识论与伦理学106
四、中西方慈善伦理的比较与启示107
(一)中西传统慈善理念的比较107
(二)原则:借鉴吸收与批判继承112
(三)关注:制度、尊严、以人为本113
第四章 影响公民慈善意识的不良环境及成因117
一、影响公民慈善意识的不良环境117
(一)行政色彩浓的官办慈善118
(二)公信力危机的慈善组织121
(三)参与度不足的被动慈善125
(四)财富观迷失的缺位慈善129
二、公民慈善意识不良环境的成因131
(一)政府角色定位的偏离131
(二)健全法律制度的缺位132
(三)良性经济运行的欠缺136
(四)正确舆论导向的偏失137
(五)现代财富伦理的匮乏140
第五章 公民慈善意识培育的理论依据与内容144
一、公民慈善意识培育的理论依据144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145
(二)西方的公民社会理论147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150
二、公民慈善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154
(一)公共责任意识155
(二)财富分享意识157
(三)感恩回馈意识159
(四)良心关怀意识162
(五)理性奉献意识164
第六章 公民慈善意识培育的环境建设与路径166
一、政府慈善角色的新定位166
(一)中美政府的慈善角色比较167
(二)政府慈善角色的重新定位170
二、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提升173
(一)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意义173
(二)挽救公信力的路径选择176
三、企业公民慈善社会责任179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慈善文化179
(二)提升慈善文化与责任意识183
四、慈善法律与制度的完善186
(一)慈善立法的重要意义186
(二)强化监督与完善税收188
五、传媒的慈善宣传与监督191
(一)大众传媒的慈善社会责任191
(二)大众传媒的慈善宣传作用193
第七章 公民慈善意识培育的重点对象与手段197
一、公民慈善意识培育的目标与原则197
(一)以真善美人格的塑造为目标197
(二)以分类化和分阶段化为原则199
二、青少年慈善意识培育方法与手段202
(一)青少年慈善意识培育的现状203
(二)青少年慈善意识的显性教育205
(三)青少年慈善意识的隐性培育207
三、富有者慈善意识培育与财富伦理212
(一)富有者或企业家的社会责任212
(二)企业家慈善意识的义利之辨215
(三)慈善意识与财富伦理的建构216
参考文献220
后记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