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针灸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针灸学
  • 吴旭,盛灿若主编(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57101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05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622页
  • 主题词:针灸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针灸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医学基础1

第一章 什么叫阴阳五行1

第一节 阴阳学说1

一、阴阳的含义1

二、阴阳的内容2

三、阴阳学说的应用3

第二节 五行学说4

一、五行的含义4

二、五行的内容4

三、五行学说的应用6

第二章 脏腑8

第一节 五脏的生理与病理8

第二节 六腑的生理与病理18

附:奇恒之府21

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22

第三章 气、血、津、液、精、神24

第一节 气、血、津、液、精、神的生理24

第二节 气、血、津、液、精、神的病理30

第四章 病因33

第一节 六淫33

第二节 疫疠34

第三节 七情34

第四节 饮食与劳逸不当35

第五节 痰饮与瘀血35

第六节 外伤35

第五章 诊断36

第一节 四诊36

第二节 八纲49

第六章 预防与治疗54

第一节 预防54

第二节 治则55

第二篇 经络和腧穴59

第一章 经络总论59

第一节 什么叫经络学说59

一、经络的概念59

二、经络的形成与发展60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62

一、十二经脉63

二、奇经八脉66

三、络脉68

四、十二经别69

五、十二经筋70

六、十二皮部71

第三节 经络的根结与标本73

一、根结73

二、根结与根、溜、注、入73

三、标本74

第四节 经络的气街与四海75

一、气街75

二、四海75

第五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76

一、生理76

二、病理77

三、诊断77

四、治疗78

第六节 经络的研究进展78

一、循经感传现象与规律的研究78

二、体表循经线检测方法的研究79

三、循经感传形成机制的研究80

四、对经络实质的几种观点80

第二章 腧穴总论82

第一节 腧穴的发展与分类82

第二节 腧穴的命名82

第三节 腧穴的治疗作用83

第四节 腧穴的定位84

一、骨度分寸法84

二、手指同身寸法87

三、自然标志法88

第五节 特定穴88

一、五腧穴88

二、原穴、络穴88

三、俞穴、募穴88

四、八会穴88

五、郄穴89

六、下合穴89

七、八脉交会穴、交会穴89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90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90

一、经脉循行90

二、主要病候90

三、主治概要90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93

一、经脉循行93

二、主要病候94

三、主治概要94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99

一、经脉循行99

二、主要病候99

三、主治概要99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111

一、经脉循行111

二、主要病候111

三、主治概要111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117

一、经脉循行117

二、主要病候117

三、主治概要117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120

一、经脉循行120

二、主要病候120

三、主治概要121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126

一、经脉循行126

二、主要病候126

三、主治概要128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141

一、经脉循行141

二、主要病候141

三、主治概要142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147

一、经脉循行147

二、主要病候148

三、主治概要149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151

一、经脉循行151

二、主要病候152

三、主治概要152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158

一、经脉循行158

二、主要病候159

三、主治概要159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169

一、经脉循行169

二、主要病候170

三、主治概要171

第十三节 任脉174

一、经脉循行174

二、主要病候175

三、主治概要175

第十四节 督脉181

一、经脉循行181

二、主要病候181

三、主治概要181

第十五节 经外奇穴199

第四章 刺灸法212

第一节 针法灸法概况212

一、针法的起源和发展212

二、灸法与拔罐法的起源和发展214

第二节 针法214

一、毫针刺法214

二、耳针疗法234

三、头针疗法249

四、电针疗法254

五、水针疗法257

六、火针疗法260

七、芒针疗法261

八、皮内针法263

九、皮肤针法264

十、三棱针法267

十一、穴位穿埋线、结扎法270

十二、微波针灸法274

十三、激光照射法276

十四、穴位磁疗法277

十五、面针疗法281

十六、眼针疗法283

十七、鼻针疗法287

十八、舌针疗法290

十九、腕踝针疗法292

二十、手针疗法298

二十一、足针疗法302

二十二、脊背针疗法308

二十三、胸穴指压疗法309

二十四、第二掌骨侧针疗法313

第三节 灸法314

一、灸法的基本知识314

二、灸法的基本操作技术315

三、灸治注意事项318

第四节 拔罐法318

一、罐的种类319

二、拔罐操作方法319

三、拔罐法的临床应用320

四、拔罐疗法适应证320

五、拔罐注意事项320

第三篇 治疗与操作323

第一章 治疗概述323

第一节 针灸的治疗作用323

一、调整阴阳、补偏救弊323

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323

三、扶正祛邪、补虚泻实324

第二节 针灸的治疗原则324

一、补虚与泻实324

二、清热与温寒324

三、治标与治本325

四、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325

五、局部与整体326

六、三因制宜326

第三节 针灸处方326

一、针灸处方的意义和内容326

二、针灸处方配穴的基本规律327

三、针灸处方选穴原则328

四、针灸处方常用配穴方法330

五、特定穴的应用331

第二章 各种病症的治疗337

第一节 内科病症的治疗337

一、感冒337

二、流行性腮腺炎338

三、小儿麻痹症339

四、流行性乙型脑炎341

五、百日咳343

六、肺结核345

七、病毒性肝炎346

八、细菌性痢疾348

九、疟疾350

十、中暑352

十一、蛔虫病353

十二、胃炎354

十三、消化性溃疡357

十四、胃下垂359

十五、胃肠神经官能症361

十六、肠炎363

十七、便秘365

十八、支气管炎367

十九、支气管哮喘369

二十、大叶性肺炎371

二十一、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373

二十二、高血压病376

二十三、心肌炎378

二十四、心脏神经官能症379

二十五、无脉症381

二十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382

二十七、肾盂肾炎385

二十八、阳痿386

二十九、遗精388

三十、成年人腺脑垂体功能减退症390

三十一、单纯性甲状腺肿391

三十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93

三十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96

三十四、糖尿病397

三十五、肥胖症400

三十六、贫血401

三十七、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04

附:过敏性紫癜406

三十八、精神病407

三十九、癔症409

四十、神经衰弱411

四十一、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414

四十二、下肢周围神经麻痹415

四十三、臀上皮神经痛417

四十四、股神经痛419

四十五、股外侧皮神经痛421

四十六、头痛423

四十七、癫痫426

四十八、脑血管意外428

四十九、急性脊髓炎432

五十、三叉神经痛435

五十一、多发性神经炎及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436

五十二、臂丛神经痛439

五十三、面神经炎441

五十四、坐骨神经痛443

五十五、红斑性肢痛症446

第二节 外科病症的治疗447

一、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447

二、腰痛448

三、肩关节周围炎451

四、关节炎452

五、颈淋巴结结核455

六、急性淋巴管炎457

七、肠梗阻458

八、胆道蛔虫病460

九、胆石症461

十、急、慢性胆囊炎463

十一、急、慢性胰腺炎465

十二、前列腺炎468

十三、阑尾炎469

十四、泌尿系统结石471

十五、急性尿潴留474

十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76

十七、象皮腿478

十八、扭伤480

十九、肱骨外上髁炎482

二十、肋软骨炎483

二十一、颈椎病485

二十二、颈肩肌筋膜炎486

二十三、外伤性截瘫488

二十四、痔疾490

二十五、直肠脱垂491

第三节 妇科病症的治疗493

一、急性乳腺炎493

二、宫缩无力和胎位异常494

三、产后少乳496

四、盆腔炎498

五、子宫颈炎500

六、功能性子宫出血502

七、闭经505

八、痛经507

九、子宫脱垂510

十、更年期综合征512

十一、妊娠呕吐514

第四节 儿科病症的治疗515

一、小儿腹泻515

二、小儿惊厥518

三、小儿遣尿522

四、小儿营养不良524

第五节 眼科病症的治疗526

一、麦粒肿526

二、急性结膜炎528

三、视神经萎缩529

四、近视531

五、色盲533

六、夜盲症534

七、流泪症536

八、麻痹性斜视537

九、青光眼539

十、白内障540

十一、中心性视网膜炎542

十二、电光性眼炎543

十三、视网膜出血544

十四、上睑下垂546

第六节 耳鼻喉科病症的治疗548

一、鼻炎548

二、鼻衄550

三、咽喉炎551

四、急性扁桃体炎553

五、声带麻痹554

六、耳源性眩晕556

七、耳呜耳聋558

八、牙痛560

第七节 皮肤科病症的治疗561

一、带状疱疹561

二、扁平疣562

三、荨麻疹564

四、神经性皮炎565

五、斑秃566

六、痤疮568

附录一 针灸学常用关键名词解释570

附录二 常见病的针灸处方577

附录三 常用腧穴的主治5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