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观教育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观教育通论
  • 王玄武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71134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9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观教育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导论1

第一节什么是政治观1

一、政治与政治观1

目 录1

二、政治观的性质10

第二节什么是政治观教育14

一、政治观教育概述14

二、政治观教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6

三、政治观教育的研究方法19

第三节政治观教育的意义26

一、促进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26

二、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建设28

三、维护政治稳定30

一、古代社会政治观的社会背景32

第二章政治观的历史演变32

第一节古代社会政治观32

二、中国古代社会政治观34

三、古希腊社会政治观38

四、古代社会政治观的特点和影响42

第二节中世纪社会政治观44

一、中世纪社会政治观的社会背景44

二、从上帝出发说明政治46

三、中世纪社会政治观的特点和影响48

第三节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观49

一、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观的社会背景49

二、把“权利”作为政治的核心51

三、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观的特点和影响55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形成的背景和意义58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形成的背景58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形成及其发展58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要点与特征61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形成的伟大意义67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发展69

一、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发展69

二、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观的发展73

第四章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发展77

第一节邓小平政治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77

一、国际条件77

二、国内条件78

第二节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发展80

一、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80

二、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政治建设举措89

三、创造了“一国两制”的政治模式101

四、阐述了反映时代特征的国际政治主张103

一、阶级观106

第五章 政治观教育的内容106

第一节阶级观、国家观、政党观106

二、国家观110

三、政党观116

第二节民主观、法治观、权力观121

一、民主观121

二、法治观125

三、权力观129

第三节群众观、民族观133

一、群众观133

二、民族观136

第四节公民观、人权观139

一、公民观139

二、人权观143

一、政治观的内在结构146

第一节把握政治观的结构146

第六章政治观的结构与功能146

二、政治观的互动结构149

第二节发挥政治观的功能154

一、政治观的思想制约功能154

二、政治观的社会制导功能159

第七章 个体政治观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7

第一节 个体政治观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条件167

一、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167

二、政治制度的制约作用171

三、思想文化的指导和影响作用174

第二节 个体政治观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过程179

一、个体政治观形成的内涵及其与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的关系180

二、个体政治观形成的阶段及其主要特征183

第三节个体政治观形成的途径187

一、教育187

二、参加社会生活和政治斗争194

三、职业的追求和探索197

第八章政治心理与政治行为201

第一节政治心理的调适201

一、政治心理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01

二、政治心理的分类204

三、政治心理的作用213

第二节政治行为的引导215

一、政治心理与政治行为的基本模式215

二、政治行为的概念和类型215

三、政治参与218

第九章政治思潮与政治秩序224

第一节政治思潮224

一、政治思潮的特征224

二、政治思潮与政治观228

一、政治思潮对政治秩序的影响233

第二节政治思潮与政治秩序233

二、资产阶级政治思潮影响政治秩序的途径和方式237

三、政治秩序对政治思潮的作用242

第三节政治思潮评析与政治秩序稳定245

一、政治思潮评析对政治秩序稳定的作用245

二、政治思潮评析的方法249

第十章政治观评价254

第一节政治观评价的特点和作用254

一、什么是政治观评价254

二、政治观评价的特点255

三、政治观评价的作用257

第二节政治观评价标准258

一、政治观评价的标准体系258

二、把握评价标准的原则264

一、政治观评价方式的类型266

第三节政治观评价方式和途径266

二、政治观评价的途径267

第十一章青年学生的政治观教育271

第一节青年学生政治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71

一、青年学生政治观的特点271

二、影响青年学生政治观形成的因素273

第二节 青年学生的政治生活277

一、青年学生的政治组织与政治活动278

二、青年学生政治生活的特殊性279

三、青年学生的政治心理障碍与克服281

第三节青年学生的政治观教育和政治引导284

一、青年学生政治观教育和政治引导的重要性284

二、青年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内容和途径286

三、青年学生的政治引导287

后记2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