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类病毒及立克次氏体感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类病毒及立克次氏体感染](https://www.shukui.net/cover/5/34373881.jpg)
- (美)李佛斯(T.M.Rivers),(美)霍施福(F.L.Horsfall)主编;沈鼎鸿,高骥千主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4119·869
- 出版时间:1964
- 标注页数:728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7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类病毒及立克次氏体感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病毒及立克次氏体性感染1
概论1
病毒及立克次氏体的本质1
病理学3
免疫力及抵抗力4
传播6
预防及治疗7
第二章病毒的化学和物理性质9
简史9
提纯11
提纯制剂中病毒的检定13
病毒材料的特性14
第三章病毒感染细胞的生物化学40
病毒的化学成分42
病毒繁殖的比较45
研究感染的方法学47
化学因素对病毒繁殖及产量的影响47
生物学与形态学的综合论据55
复制与遗传问题上的某些探讨67
特别的极端寄生实例——羟甲基胞嘧啶及T-偶数噬菌体系统71
第四章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关系81
病毒的定义82
病毒的分类83
自然界病毒的分布83
病毒的血清学性质84
血球凝集88
受体破坏系统的功能意义93
病毒的繁殖93
潜隐性或持续性病毒感染109
病毒及肿瘤形成112
第五章干扰121
干扰的表现121
干扰现象的一般特性和解释125
干扰的机制126
干扰的医学意义128
抗微生物化学疗法的原理130
第六章化学疗法及病毒感染130
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原理在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131
其它途径133
实验研究133
病毒繁殖的选择性抑制134
病毒的直接灭活138
其它各种机制138
未知的机制139
协同作用139
结论139
第七章噬菌体143
生长周期144
静止噬菌体颗粒145
感染的开始阶段146
论断Ⅰ147
溶菌周期148
论断Ⅱ151
遗传学结构和功能152
论断Ⅲ156
产噬菌周期156
论断Ⅳ159
感染的其它后果159
论断Ⅴ161
第八章鸡胚技术166
简史166
统则168
接种技术169
污染的控制169
第九章病毒及立克次氏体组织174
培养传种法174
病毒和立克次氏体组织培养传种技术176
影响细胞培养基中病毒感染和繁殖的因素186
第十章病毒和立克次氏体感染191
中的血清学反应191
中和试验191
补体结合194
凝集作用和沉淀作用196
病毒和立克次氏体的血球凝集作用197
立克次氏体和病毒的毒素200
冷血凝素和MG链球菌凝集素200
可溶性抗原202
第十一章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207
宿主与寄生物的关系208
潜伏期208
宿主与寄生物的交互作用208
传染期209
“带菌者”209
致病力209
成功的寄生生活210
集体易感性210
传播途径210
发病率或流行率211
偶然的作用211
共同媒介传播的流行病212
流行病的调查213
流行病的散播214
流行病的理论214
实验流行病学216
人类以外的储存宿主217
预防措施的评价218
继发发病率218
免疫和药物预防的评价219
第十二章节肢动物传播的动物病毒221
简史221
分类222
一般性状227
一般临床症状227
诊断方法229
流行病学230
第十三章节肢动物传播的人类237
A组病毒感染237
西方马脑炎237
东方马脑炎241
委内瑞拉马脑炎244
Semliki丛林病毒246
Chikungunya病246
Sindbis病毒248
Mayaro病毒病248
Middel burg病毒249
A组虫媒病毒概述249
第十四章节肢动物传播的人类253
B组病毒感染253
圣路易脑炎254
日本乙型脑炎258
Murray山谷大脑炎263
西尼罗热265
意尔休斯病毒感染267
苏联蜱媒感染病毒综合组267
Zika病毒感染273
乌干达S病毒273
Ntaya病毒274
Wesselsbron病毒感染274
蝙蝠唾液腺病毒274
Spondweni病毒274
第十五章黄热病281
简史281
临床表现282
病理变化283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284
病原学286
诊断287
流行病学288
治疗288
预防措施291
第十六章登革热295
简史295
临床表现295
病理变化297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297
病原学298
诊断300
治疗301
流行病学301
预防措施303
临床表现306
简史306
第十七章白蛉热306
病理变化308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308
病原学309
诊断310
治疗311
流行病学311
预防措施312
第十八章Colorado蜱媒热313
简史313
临床表现313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314
病理变化314
病原学315
诊断315
治疗315
流行病学315
预防措施316
第十九章节肢动物传播的人类其317
它病毒感染317
Rift山谷热317
克里米亚出血热319
加利福尼亚脑炎病毒320
Bwamba热320
节肢动物传播的C组病毒321
Bunyamwera病毒321
其它未能归类的病毒322
第二十章出血热324
简史324
临床表现324
病理变化325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326
病原学326
诊断326
治疗326
流行病学327
预防措施327
简史328
第二十一章狂犬病328
临床表现329
病理变化331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332
病原学334
诊断336
治疗337
流行病学339
预防措施340
第二十二章脊髓灰质炎345
简史345
临床表现346
预后352
病理变化353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353
病原学354
诊断358
治疗361
流行病学369
预防措施375
第二十三章 脊髓灰质炎的发病机制及组机病理学381
病毒的侵入和排出门户381
病毒的原发植入和病毒繁殖的原发部位381
病毒沿神经纤维通路而散播382
病毒沿淋巴和血流散播382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384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诱因385
脊髓灰质炎病变的性质385
中枢神经系统中损害的分布393
损害的分布和诊断的关系397
第二十四章脊髓灰质炎的预防399
活毒疫苗400
死毒疫苗401
免疫机制中的免疫学因素409
疫苗实际应用的总结412
简史415
临床表现415
第二十五章柯萨奇病毒组415
病理变化419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420
脊髓灰质炎和柯萨奇病毒的混合感染427
病原学427
诊断429
治疗430
流行病学430
预防措施434
第二十六章人类肠道细胞致病性病毒(ECHO)组441
EGHO病毒组的简史和现状441
临床表现443
病理变化449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450
病原学450
诊断455
治疗456
流行病学456
预防措施458
第二十七章传染性肝炎和血清肝炎461
传染性肝炎461
血清肝炎471
第二十八章普通感冒480
简史480
临床表现480
病原学481
病理变化481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481
诊断483
治疗483
流行病学483
预防措施484
第二十九章原发性异型肺炎486
简史486
临床表现486
病理变化488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488
病原学490
诊断492
治疗493
流行病学493
预防措施494
第三十章腺病毒组496
简史496
临床表现497
病理变化498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498
病原学499
诊断504
治疗505
流行病学505
预防措施508
第三十一章流行性感冒512
简史512
临床表现513
病理变化515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517
病原学519
诊断524
治疗526
流行病学527
预防措施533
天花544
第三十二章天花、牛痘及牛痘苗感染544
牛痘556
牛痘苗感染557
第三十三章鹦鹉热及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组567
鹦鹉热568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579
第三十四章沙眼及包涵体性结合膜炎590
沙眼590
包涵体性结合膜炎595
分类598
第三十五章麻疹601
简史601
临床表现601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602
病理变化602
病原学603
诊断604
治疗604
流行病学605
预防措施605
第三十六章风疹607
简史607
临床表现607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608
病原学608
病理变化608
诊断609
治疗609
流行病学609
预防措施609
第三十七章急发疹及传染性红斑611
急发疹611
传染性红斑612
第三十人章疱疹病毒组614
人型疱疹病毒614
猴型疱疹病毒622
简史627
临床表现627
第三十九章水痘及带状疱疹组627
病理变化629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629
病原学629
诊断630
治疗631
流行病学631
预防措施631
第四十章 流行性腮腺炎633
简史633
临床表现633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634
病理变化634
病原学635
诊断636
治疗637
流行病学637
预防措施637
第四十一章传染性单核白血球增多症641
简史641
临床表现641
病理变化642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643
病原学643
诊断643
治疗645
流行病学646
流行性(虱传播型)斑疹伤塞648
第四十二章斑疹伤寒648
Brill-Zinsser氏病(复发型斑疹伤塞)660
鼠型斑疹伤塞(鼠蚤传播型)662
第四十三章斑疹热组670
洛矶山斑疹热670
蜱媒斑疹伤寒677
立克次氏体痘679
Queensland婢媒斑疹伤寒681
印度蜱咬立克次氏体病681
北亚蜱媒立克次氏体病682
斑疹热组其它疾病683
苏联传染性肾病肾炎683
第四十四章恙虫病689
简史689
临床表现689
病理变化690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690
病原学691
诊断693
治疗693
流行病学694
预防措施695
简史697
临床表现697
第四十五章Q热697
病理变化699
实验性感染;宿主范围700
病原学701
诊断702
治疗703
流行病学703
预防措施705
第四十六章一些次要的传染病709
口啼疫709
新城鸡瘟710
淋巴球性脉络脑膜炎711
猫抓病711
马传染性贫血711
脑心肌炎713
疣716
传染性软疣716
流行性病毒性胃肠炎716
全身性唾液腺病毒感染717
可能由病毒引起的包涵体疾病718
传染性多发神经炎719
出血性脑膜脑炎719
Durand氏病720
昏睡性脑炎720
感染后(脱鞘性)脑炎721
战壕热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