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作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作物学
  • 苏广达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53612494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作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作物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内容1

第二节 作物学研究发展近况与学习重点1

第三节 作物的概念和分类3

第四节 东南沿海地区作物生产特点4

第二章 作物布局6

第一节 生产条件与作物布局7

一、作物的生育特性7

二、生态条件与作物布局12

第二节 作物布局的经济学原则16

一、生产地点与区域化16

二、专业化与多种经营18

第三节 作物布局与农业产业化19

一、作物布局的选择步骤19

二、合理布局,发展农业产业化22

第三章 作物资源的开发利用25

第一节 我国的作物资源25

一、作物资源的内容和特点25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25

三、主要作物资源26

第二节 作物种类和品种的开发利用30

一、作物种类的分布30

二、作物资源的开发利用32

第三节 作物生产技术的开发利用34

一、科技对作物“三高”生产的作用和潜力34

二、作物“三高”生产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35

第四章 作物生产的规划与实施39

第一节 作物生产信息39

一、作物生产信息的概念和特点39

二、作物生产信息的作用40

三、作物生产信息的搜集41

四、作物生产信息的分析与利用42

第二节 作物生产规划44

一、作物生产的物资规划44

二、作物生产的土地规划46

三、作物种植结构的规划48

四、土壤耕作50

五、作物生产技术的确定53

第五章 作物的产量和质量55

第一节 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概念55

一、作物产量的概念55

二、作物品质的概念和品质性状分类56

三、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关系57

第二节 作物产量的构成与形成58

一、作物产量的构成58

二、作物产量的形成58

第三节 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的途径59

一、作物高产稳产是各项生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59

二、各项生活因素的调节62

三、各类作物对质量的要求63

四、提高作物质量的途径与措施67

第六章 水稻72

第一节 生产概况与区域分布72

一、国内外生产概况72

二、我国稻作分区73

第二节 稻种起源与演变74

一、栽培稻种的起源74

二、栽培稻种的演变75

第三节 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79

一、生育期的划分及判别方法79

二、稻株生长与器官建成82

三、水稻生育型98

四、水稻光温反应特性及其应用101

五、稻田需水特点及田间水分管理107

六、水稻需肥特性111

第四节 水稻产量构成与调节114

一、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与影响因素114

二、水稻产量构成及其调节对策116

三、稻田增穗、增粒、增加粒重的技术措施118

第五节 水稻常规育秧移栽栽培技术125

一、水稻安全生长期、用种量及秧龄的确定125

二、育秧技术127

三、大田管理工作要点131

第六节 杂交水稻栽培技术133

一、杂交水稻产量形成与生长发育特点133

二、杂交早稻高产栽培技术134

三、杂交晚稻栽培技术136

第七节 水稻直播139

一、直播发展概况139

二、直播稻的优点和存在问题139

三、直播稻类型140

四、直播稻生长发育特点140

五、直播稻栽培技术要点141

第八节 水稻抛秧栽培142

一、技术引进概况142

二、抛秧栽培技术的优点和存在问题143

三、抛秧栽培稻的生长发育特点143

四、抛秧栽培技术要点144

第九节 稻谷的贮藏146

一、影响稻谷安全贮藏的环境因素146

二、稻谷理化性质与稻谷安全贮藏147

三、贮藏期间稻谷生理变化147

四、稻谷贮藏应急措施148

五、稻谷简易贮藏工作要点149

第七章 玉米150

第一节 概述150

一、玉米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150

二、玉米生产概况151

第二节 玉米的起源与分类151

一、玉米的起源和传播151

二、玉米的分类152

三、华南地区主要的优良品种154

第三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155

一、玉米器官的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55

二、玉米的生育期163

三、玉米的产量构成164

第四节 玉米的栽培技术165

一、玉米高产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与整地165

二、播种165

三、施肥与排灌167

四、玉米的田间管理169

第五节 玉米的收获、干燥与贮藏171

一、收获171

二、干燥171

三、贮藏171

第八章 甘薯172

第一节 概述172

一、甘薯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72

二、甘薯生产概况172

第二节 甘薯的起源与分类173

一、甘薯的起源与分类173

二、华南地区主要优良品种173

第三节 甘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175

一、形态特征175

二、甘薯的生育特性177

三、甘薯的生育期180

四、甘薯的产量形成与构成181

第四节 甘薯的栽培技术183

一、甘薯的繁殖183

二、薯块育苗184

三、大田栽培技术186

第五节 收获与贮藏193

一、收获193

二、贮藏194

第九章 甘蔗196

第一节 概述196

一、甘蔗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96

二、甘蔗生产概况197

三、我国的蔗区198

第二节 甘蔗的起源与分类199

一、甘蔗起源及甘蔗糖业的发展及传播199

二、甘蔗的分类200

三、华南蔗区甘蔗主要优良品种201

第三节 甘蔗的生物学基础203

一、甘蔗的形态解剖特征203

二、甘蔗生育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206

三、甘蔗产量形成和构成221

第四节 甘蔗栽培技术223

一、选地与整地223

二、种植226

三、甘蔗的营养特点与施肥232

四、甘蔗的需水规律与水分管理236

五、田间管理239

第五节 甘蔗收获与贮运243

一、甘蔗收获的原则243

二、原料蔗茎收获质量244

三、蔗种贮藏244

四、原料蔗的贮存245

五、原料蔗的运输246

第六节 甘蔗地膜覆盖栽培246

一、甘蔗地膜覆盖栽培的意义246

二、甘蔗地膜覆盖的增产增糖增收效果247

三、地膜覆盖栽培甘蔗的增产增糖原因247

四、甘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249

第七节 宿根甘蔗250

一、宿根甘蔗的概念和意义250

二、宿根甘蔗的生长特性251

三、宿根甘蔗的营养特点与施肥254

四、宿根甘蔗的栽培技术255

第八节 甘蔗的植期类型257

一、春植甘蔗257

二、秋植甘蔗258

三、冬植甘蔗259

四、夏植甘蔗260

第九节 果蔗261

一、果蔗概述261

二、果蔗的栽培特性261

三、果蔗的栽培要点262

第十章 花生265

第一节 概述265

一、花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65

二、花生的生产概况266

第二节 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66

一、花生的分类266

二、花生器官的形态构造268

三、花生的生育特性272

四、花生产量的形成278

第三节 花生的栽培技术279

一、轮作279

二、花生的整地279

三、花生的播种280

四、花生的田间管理282

五、花生的收获与贮藏285

第十一章 烟草286

第一节 概述286

一、烟草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286

二、烟草的分布和生产概况286

三、烟草的类型287

第二节 烟草的生物学基础287

一、烟草器官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特点288

二、烟草的生育特性290

三、生态因子与烟草生长发育的关系291

四、烟草起源和传播及主要栽培品种293

第三节 烟草的产量与质量293

一、烟草的产量构成293

二、评定烟草质量的品质因素294

三、优质烟叶的涵义及其类型的划分295

四、烟草产量与质量关系的协调295

第四节 烤烟的栽培技术296

一、种植制度296

二、优质适产烤烟的烟株长相296

三、育苗和移栽297

四、烤烟的营养与施肥300

五、田间管理302

第五节 晒、晾烟栽培特点305

一、晒烟305

二、白肋烟306

三、香料烟308

第六节 烟草的调制309

一、烤烟的调制309

二、晒烟的调制314

三、白肋烟的调制316

四、香料烟的调制317

第十二章 其他作物318

第一节 大豆318

一、概述318

二、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20

三、大豆栽培技术324

四、收获和贮藏328

第二节 蚕豆、豌豆328

一、蚕豆328

二、豌豆330

第三节 木薯331

一、生产发展概况331

二、生物学特性与品种332

三、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与轮作制度334

四、栽培技术334

第四节 黄麻、红麻336

一、黄、红麻的利用价值336

二、黄、红麻的生产概况336

三、黄、红麻的生物学基础336

四、黄、红麻的栽培技术341

第五节 芝麻343

一、概述343

二、芝麻的生物学特性343

三、芝麻的栽培技术要点345

第六节 油菜347

一、概述347

二、油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48

三、油菜的栽培技术要点350

第七节 绿肥饲料作物353

一、概述353

二、南方主要绿肥饲料作物栽培技术354

第十三章 作物主产品的加工和综合利用360

第一节 玉米的加工和综合利用360

一、玉米的营养价值360

二、玉米籽粒的加工和综合利用360

第二节 甘薯块根的加工与综合利用363

一、加工薯干363

二、提制淀粉363

三、薯块酿酒364

四、制薯粉丝365

五、薯块制糖366

六、加工果脯367

第三节 大豆加工与综合利用368

一、大豆的组成成分368

二、全脂大豆制品369

三、脱脂大豆制品370

四、豆油371

第四节 甘蔗的加工与综合利用371

一、制糖371

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374

三、蔗糖的综合利用376

第五节 花生加工与综合利用377

一、花生制油377

二、水溶法提取花生油和花生蛋白质378

三、花生饼粕的利用380

四、花生壳的利用381

第十四章 农产品贸易383

第一节 概述383

一、农产品贸易的概念和意义383

二、农产品在贸易上的特性383

三、商品经济与农产品贸易384

第二节 农产品市场385

一、农产品市场的概念和类型385

二、农产品市场的内部结构386

三、农产品需求与供给387

四、提高农产品的效益和竞争力388

五、农产品价格389

第三节 农产品包装389

一、农产品包装的意义和类型389

二、农产品包装的原则390

三、农产品包装的内容391

四、农产品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392

第四节 农产品贮运393

一、农产品贮运的概念393

二、商品的贮藏和保护393

三、商品的运输394

第五节 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396

一、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概念396

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396

三、进出口农产品的要求398

四、进出口农产品的检疫399

五、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体系和管理400

主要参考文献4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