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入世 博弈 共赢 互补性竞争与规则性合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光溪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8004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21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50页
- 主题词:市场竞争-关系-经济合作-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入世 博弈 共赢 互补性竞争与规则性合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博弈与共赢:基于WTO的实证分析(代序)1
0.1 博弈与共赢关系的理论内涵3
0.2 共赢性博弈实现的基本要素8
0.3 WTO:实现共赢性博弈的规则性制度安排14
0.4 共赢性博弈的现实意义22
第一部分 认识博弈与共赢29
1 论入世后的十大关系——兼析认识WTO的若干误区29
1.1 面对与应对的关系32
1.2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37
1.3 改革与开放的关系42
1.4 开放与安全的关系47
1.5 内需与外需的关系55
1.6 WTO协议与国内法的关系59
1.7 宏观与微观的关系69
1.8 机遇与挑战的关系88
1.9 区域与多边的关系94
1.10 中学与西学的关系99
2 谈判博弈与政府入世中的思维方式转变112
2.1 入世谈判博弈中的曲折与融合112
2.2 政府入世的艰难与博弈117
2.3 政府入世中的思维方式转变与博弈120
2.4 政府职能转变的博弈路径129
3 双层博弈与复关入世谈判133
3.1 双层博弈的理论内涵133
3.2 双层博弈论的实践及分析137
3.3 复关入世谈判中的双层博弈142
3.4 双层博弈对涉外谈判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149
4 论推迟或不入世的政治经济代价154
4.1 政治主权上可能受到的损失154
4.1.1 助长“威胁论”的传播154
4.1.2 侵蚀“发展中国家原则”的基础156
4.2.1 助长“保护主义”滋长蔓延158
4.2 经济贸易方面可能受到的损失158
4.2.2 拉大与多边贸易体制的距离159
4.2.3 恶化外部经济环境161
4.2.4 制约我国参与区域和洲际合作的能力163
第二部分 体制博弈与共赢167
5 多边贸易体制和博弈策略167
5.1 关于国际谈判策略的概述168
5.1.1 静态的结构主义理论对谈判的分析168
5.1.2 动态的博弈理论对谈判的分析170
5.2 一般性谈判与博弈策略的比较172
5.3 谈判能力与多边贸易谈判中的博弈问题174
5.4 博弈论与政府涉外谈判能力的增强179
6 入世对经贸体制与法律变革的战略影响184
6.1 复关入世的基本意义184
6.1.1 入世是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化纽带184
6.1.2 入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188
6.1.3 入世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191
6.2 中国入世的基本过程198
6.2.1 中国与多边贸易体制间关系的演变198
6.2.2 中国从申请复关到入世的历程203
6.3.1 中国应享受的权利212
6.3 入世后的权利与义务212
6.3.2 中国应尽的义务216
6.4 入世后涉外经贸政策法规体系的调整与完善221
6.4.1 我国对涉外经贸法律、法规等的清理221
6.4.2 我国涉外经贸法律体系的改进与完善222
6.4.3 入世锁定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目标225
7 入世后的行政法治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228
7.1 WTO协议对成员政府行为及其职能的约束228
7.2 WTO规则和入世承诺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要求231
7.2.1 WTO基本规则与政府职能转变232
7.2.2 履行入世承诺与政府职能转变238
7.3.1 行政法治的主要内容及对政府职能的规范与约束242
7.3 行政法治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和结果242
7.3.2 行政法治是建立法治经济的首要前提244
7.3.3 行政法治是应对入世的制度保证246
8 建立与入世相适应的宏观经济决策机制250
8.1 现行经济决策机制与入世环境变化的不适应251
8.1.1 决策程序不合理251
8.1.2 决策进程缓慢、滞后253
8.1.3 对突发性重大经济问题反应迟钝254
8.1.4 中介组织不健全254
8.1.5 相互牵制,无法回旋255
8.2 建立适应入世快速决策咨询机制和贸易代表制度的战略意义256
8.2.1 成立总理经济决策咨询委员会257
8.2.2 组建总理贸易代表制度260
第三部分 实践博弈与共赢265
9 共赢性博弈:基于应对入世实践的实证分析265
9.1 履行承诺,开局博弈良好266
9.2 入世共赢性博弈效应积极显现268
9.3 法律、法规调整适应279
9.4 服务型政府日渐形成288
9.5 中介体系日臻完善296
9.6 国企改革和产业调整步伐加快299
9.7 入世意义重新定位306
9.8 结论与未来展望311
10 入世:从“改革开放”到“开放改革”的重大转折314
10.1 改革推动开放的实践与经验314
10.2 开放促进改革的主要内涵317
11 入世: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性机遇324
11.1 WTO农业协议要义分析325
11.1.1 改善市场准入的条款325
11.1.2 国内支持条款330
11.1.3 出口补贴335
11.1.4 卫生及动植物检疫336
11.2.2 开放农产品市场338
11.2.1 农产品关税减让338
11.2 我国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承诺338
11.2.3 消除国菅垄断339
11.2.4 取消出口补贴340
11.2.5 关于国内支持政策340
11.2.6 执行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标准340
11.3 入世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积极影响341
11.3.1 农业政策的调整341
11.3.2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342
11.3.3 农产品贸易结构的调整346
12 入世:加快电信业开放与发展的挑战性机遇350
12.1.1 关于电信设备类产品贸易的规则和协议——《信息技术协议》(ITA)351
12.1 WTO关于电信业开放的规定351
12.1.2 关于电信服务业的规则和协议353
12.1.3 WTO电信服务贸易相关协议的主要特点356
12.2 中国在IT产品和电信服务业方面的主要承诺359
12.2.1 在电信领域承担的义务359
12.2.2 信息技术产品方面的承诺361
12.2.3 电信服务业承诺362
12.3 入世对电信服务业发展的影响364
12.3.1 外资电信的实力和竞争领域分析364
12.3.2 入世给电信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挑战性机遇367
12.4 入世对软件业发展的影响372
12.5 入世对电信设备类制造业发展的影响375
12.5.1 入世前后我国电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优势376
12.5.2 入世给电信设备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挑战性机遇378
13 入世:确立和发展港口经济与现代物流的新型关系380
13.1 港口经济与现代物流的关系381
13.1.1 港口经济与现代物流的概念阐述381
13.1.2 港口经济与现代物流的关系内涵383
13.2 港口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比较385
13.3 港口经济对城市功能建设和周边经济的辐射功能391
13.4 中国港口经济与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399
13.5 中国港口经济与现代物流关系的发展前景406
13.6 发展港口经济与现代物流新型关系的政策性建议410
14 入世: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博弈策略选择419
14.1 WTO成为全球化经济的全球管理者419
14.2 入世是中国融入世界的最优博弈策略421
14.3 入世方能应对全球化经济发展中的新动态、新问题424
15 入世:参与WTO首轮谈判的博弈策略427
15.1 入世与参与WTO首轮多边贸易谈判的法律基础427
15.2 参与WTO首轮谈判的博弈策略429
15.3 WTO首轮谈判的议题及谈判授权434
15.3.1 WTO成立以来出现的问题434
15.3.2 乌拉圭回合遗留的WTO协议后续谈判435
15.3.3 与WTO规则相关的谈判438
15.3.4 关于发展中成员与最不发达成员的差别待遇的谈判439
15.3.5 关于新议题的谈判441
15.4 入世和多哈会议后世界经济与WTO出现的新动态447
第四部分 区域博弈与共赢457
16 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关系的核心——互补性竞争457
16.1 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及其关系的内涵457
16.2 “彼此消长论”受到“共生现象”的严重挑战460
16.3 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互补”与“竞争”关系之争463
16.4 互补性竞争论的提出465
16.5 多边贸易体制的“两步宽容”466
16.6 区域集团的贸易投资动态规模经济效应468
16.7 “贸易政治因素”与宏观经济政策博弈的作用469
16.8 “互补性竞争”推动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的最终汇合470
16.9 多边贸易体制完善区域集团管理的改革行动473
16.10 中国面临的新挑战474
17 入世: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定位的新阶段477
17.1 两岸经贸关系回顾477
17.2 两岸经贸关系现状479
17.3 入世推动两岸经贸关系良性发展的因素分析482
17.4 入世后两岸经贸关系前景展望487
18 入世:中国参与亚洲区域合作的博弈策略493
18.1 亚洲区域合作的艰难博弈494
18.1.1 区域内部原因494
18.1.2 区域外部原因498
18.2 亚洲区域合作的最新动态及分析500
18.2.1 经济领域动向分析500
18.2.2 金融领域动向分析504
18.2.3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新动向分析505
18.3 入世后我国对亚洲区域合作应采取的博弈策略513
参考文献517
后记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