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找故事的艺术 在长征路上体验清华新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找故事的艺术 在长征路上体验清华新闻学
  • 李希光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6216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找故事的艺术 在长征路上体验清华新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学在路上 李希光1

一、到与世隔绝的高山峡谷中找故事1

二、在真实的世界里找故事4

三、在普通人身上找故事7

四、谁有资格记录真实的故事?9

序幕:走进中国最鲜为人知的角落 高坚13

一、到雪域高原实践清华新闻学13

二、岷江做伴14

三、黑水的诗人16

四、中国的阿尔卑斯山17

五、登上红军走过的雪山21

六、穿越原始森林、走近打古冰川22

七、寻找红军遗存26

八、长征路的未来31

上编故事与采访手记35

故事1:雪山脚下最后一位红军战士 姜琳35

一、我看见毛主席骑着马35

二、毛主席说:“我只有一根牛毛。”36

三、长征物品只剩下一根皮带了37

四、老红军娶了藏族寡妇38

五、不知今天党中央主席是谁39

采访手记1:从“运筹帷幄”到41

“实战千里之外” 姜琳41

一、虚心倾听,利用信息源42

二、睁大双眼,寻找新闻点43

三、开动脑筋,改进采访技巧45

四、互助互利,培养职业道德46

五、认真、务实、苦干换取信息源的信任47

故事2:见证黑水历史的头人家族 郑枫48

一、毛主席、朱德两次在他家开会48

二、墙洞里发现红军借条51

三、头戴八角帽的父亲讲述爷爷52

传下来的故事52

四、流亡印度的爸爸为儿子当上53

解放军高兴53

五、自费维持红军纪念馆56

一、寻找视点——红军文化58

清华新闻学 郑枫58

采访手记2:在发掘红军文化中实践58

二、寻找焦点——芦花会议遗址中的59

头人家族59

三、寻找选题——两代家族继承人的故事59

四、寻找细节60

五、提问:好的提问来自好的听者61

六、采访花絮62

故事3:远离网络世界的“脚板邮” 杜榕63

一、没有路的邮路64

二、每月40元工资的邮递员65

三、“要喝水,便到河边弯下腰”66

四、路上的雪有半人深67

采访手记3:长征路上的新闻学 杜榕69

一、走进深山69

二、敏感的新闻眼70

三、选题——寻找冲突71

四、思索——小镇旅店里的夜校72

五、一切的来源——提问72

六、团结就是力量73

故事4:挑战“尴尬” 仇檀75

一、把避孕套放进水里煮着吃75

二、“我们只能私下里悄悄地说一说”76

三、“就是脸红也要讲”77

四、为当着大伙面领避孕药的人鼓掌78

五、“唉,你今天晚上喝酒了,可不要忘记吃79

(避孕)药哦!”79

采访手记4:在雪山草地上体会新闻学 仇檀82

一、选择视角:作为公众的眼睛去寻找故事83

二、寻找焦点:多听、多看、多问、多记84

三、确定主题:从“地狱”到“天堂”85

而再入“地狱”85

四、进行采访:采集许多人渴望知道的故事87

五、收获偶得:报道——“天生”需要的是故事90

故事5:马背上的电视女记者 许海燕92

一、“我扛着机器,跑遍了全县高山村寨”92

二、“我们喝牦牛脚印里的积水”93

三、“最怕马低头喝水”95

人搞个扶贫项目”98

四、“如果我成了名记者,我要为这里的98

五、“北京离我太远了,我不会有机会去北京”100

采访手记5:开往雪山草地的“大篷车” 许海燕104

一、“连狗都想采访”105

二、“淑女杀手”106

三、希光的新闻敏感110

四、真话!真话!真话!113

五、率性的教授114

故事6:喜欢港台歌星的苦行僧 代明118

一、当不上兵,才去做和尚118

二、苦行僧的寺庙生活120

三、不理解达赖为什么要与中央作对121

四、最喜欢谢霆锋和林心如的歌121

五、“这辈子好好当和尚,下辈子投胎到122

有钱人家”122

六、“我对娶老婆没有一点兴趣”123

依托于故事 代明125

一、凭想像设计的选题遭残酷现实否定125

采访手记6:命题来自实践写作125

二、命题来自采访实践126

三、选题的完成依托于一个人的故事129

四、车上、路上、山上、旅馆,到处都是我们130

上课的地方130

故事7:大山深处的第一家网吧 张佳祥132

一、网吧促藏族姑娘学电脑133

二、开网吧是为了吃饭133

三、想上网的没钱,有钱的不上网134

五、上网就是聊天,不是看新闻136

四、十来岁的娃娃爱上网,轰也轰不走136

六、全县懂电脑的只有3人137

采访手记7:把课堂上的方块字变成了139

鲜活的故事 张佳祥139

一、新闻是讲故事,不是讲道理139

二、见人皆所见,思人皆未思141

三、好题目需要好提问142

四、“无处不备则无处不虚”143

五、理论是灰色的,实践是常青的144

一、提起在北京唱过歌,老人一脸兴奋145

故事8:唱了一辈子歌的藏族老人作着 左娅145

二、庆祝打死一只豹子,17岁的146

作着首次表演146

三、“文革期间,斗我的人跟我一起唱歌”147

四、最开心的是在孩子的婚礼上唱歌148

五、老人的歌可能要失传149

采访手记8:深度文化的采访与探究 左娅152

一、选题=心血来潮+蓄谋已久152

二、在新奇和兴奋中寻找采访对象153

三、在烤全羊的篝火歌舞中找到故事154

故事9:为藏族人造炉子的“淘金者” 王怡157

一、4年前40岁的老何被迫外出打工157

二、踏实工作的老何在黑水“淘到了金”158

三、老何最爱谈的话题是“炉子”159

四、对于自己的未来,老何要一步一个脚印161

地走下去161

采访手记9:学会观察身边的一点一滴 王怡163

一、趣味性的“骗局”是活动良好的开端163

二、路途中任意一个地方都是学习的课堂164

三、抓冲突——过去与现实、男人与女人166

四、学会观察身边的一点一滴:168

记者道路上的第一步168

故事10:常年露营在森林里的刑警队长 李迪升169

一、深夜守空房的妻子169

二、用VCD打动犯罪嫌疑人171

采访手记10:采访的目标:有人情、有意义、174

吸引人 李迪昇174

一、视点:抓住读者的眼球174

二、焦点:具体、鲜活而有故事的人175

三、选题:与焦点同步完成176

四、提问:不可提空泛的问题176

五、细节:最有价值的细节是意外发现的177

六、导语:凸现人情味177

故事11:来自高山藏寨的出租车司机 蔡颖婕179

一、“没文化,我都不会发短信息”179

二、“初见汽车好奇怪,它会走、会叫,还吃油”180

三、这里的出租车多数没有牌照和保险182

一、“我要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故事”184

采访手记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184

要躬行” 蔡颖婕184

二、“冲突最有故事”185

三、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186

四、视觉化的细节、个性化的语言188

故事12:“藏族就像含苞未放的花朵” 周琼190

一、来自草原的扎西:“我喜欢扬鞭牧羊”190

二、县城长大的雅伟:“我要走出大山”191

三、“做个好样的藏族人,不给藏族丢脸”193

四、“中学生不吸烟是珍惜动物”194

五、“藏族就像含苞未放的花朵”196

采访手记12:疏离中的相聚 周琼198

一、选题:汉藏文化交融198

二、采访感受:藏族的现代化并不可怕199

三、焦点:率性而为是血液里的东西200

四、导语:藏族迪厅,有着太多的象征意义203

故事13:每年给红军元帅写信的206

藏族农民 王超206

一、每年用一坛青稞酒换一封信206

二、在电视上看到收信人去世了,才停止写信207

三、“奶奶饭后给我讲红军的故事”208

四、参观者留下的名片一尺高210

采访手记13:最重要的技能:211

与人交谈的能力 王超211

一、找一个有故事的人211

二、记者不要预定选题212

三、提有人情味的问题213

四、写文化就是写人物215

五、以小见大找故事217

故事14:藏区里的白族银匠 赵晶219

一、模仿的银器得到藏民喜爱219

二、“我们不会再赶他走了”221

三、最喜爱藏族歌曲《高原红》223

采访手记14:寻找故事等于寻找冲突 赵晶225

一、想像与现实的冲突225

二、口号与真情的冲突226

三、上学与学手艺的冲突226

四、外来人与当地人的冲突228

五、采访故事像是调查案件231

故事15:大山里的艺人们 刘玉233

一、修筑大塔佛的藏族石匠扎西233

二、扎西家的第一层已经不养牲畜了235

三、最后的羌笛手马七郎237

四、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羌笛推广出去239

采访手记15:“掌勺”新闻学 刘玉240

一、传播弱势群体的声音240

二、什么最有意思?241

三、不问笼统的问题242

四、处处留心,寻找细节243

五、辣手著文章244

故事16:嫁到黑水的汉族姑娘 辛欣246

一、“天上掉下来的缘分”246

二、“你把我的脸都丢尽了!”247

三、爱的代价248

四、“我也不知道自己的醋劲怎么那么大”249

五、丈夫为汉族妻子大打出手250

一、“有不一样的眼睛,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251

采访手记16:脚下的新闻学 辛欣251

二、从视点到焦点,从焦点到选题252

三、采访要抓住细节254

四、真正的清华新闻学——脚下的新闻学255

故事17:从砍树到种树都是功臣 朱江水257

一、砍树改种树 收入减一半257

二、当然想砍树258

三、不甘心娶农村穷姑娘的森工259

四、“国家也难,老百姓也难”260

五、“泥石流把我冲出60米”261

六、“老百姓最懂道理、最宽容”262

采访手记17:长征路上的新闻学阳光课堂 朱江水263

一、走街串巷找故事264

二、形成于思毁于随267

三、语不惊人誓不休271

四、人,有血有肉的人273

五、体验正规的记者生活276

六、“我要先培养你们做人”279

一个美国女学生重走长征路 卓丽凤282

一、给自己一个重视祖国历史的机会284

二、中国年轻人未来的路究竟在哪?285

三、进入黑水高山峡谷287

四、品尝青稞酒288

五、崔县长:精力旺盛的公仆290

六、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的291

结合体291

七、掉队的红军战士292

八、野草中的红军墓碑295

九、小城中的第一家网吧296

十、苦苦劳作的黑水人297

十一、最终的度假地298

十二、寻找新方向300

下编 “故事在哪里?”与新闻学教育305

国际学者感受清华大篷车新闻学课堂305

一、长征之于新闻学的意义306

二、靠具体的问题采访到老红军和藏族309

寡妇的故事309

三、女同学开口就问藏族大汉:“你是如何向妇女们讲解避孕套的使用的?”310

四、新闻学核心就是:“描写!描写!再描写!”313

五、故事的意义在哪里?315

六、美国教授考问清华学生:到底什么是采访?316

七、和解与融合也值得报道317

八、最最基础的是善于倾听,不要只顾考虑事先319

设计好的问题319

九、好的故事是有腿的320

十、把清华的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321

一、什么是新闻学?323

用教育新理念培养新闻人才 李希光323

二、新闻学的学术家园在哪里?325

三、“新闻采访与写作”在新闻学中的核心位置327

四、教学理念330

五、教材、教学手段和条件336

六、课程未来聘请教师标准337

七、课程验收指标337

八、中外媒体对清华“新闻采访与写作”338

课的评价338

九、附件:“新闻采访与写作”课教学大纲340

传媒人才不等于新闻人才 李希光346

一、对新闻定义的不同理解348

二、对待丑闻的不同态度349

三、对新闻策划的不同态度352

四、新闻记者面向公众,传媒人才面向受众354

五、新闻媒体解决方案357

六、媒体需要的新闻人才358

变革年代的新闻学教育 William Woo364

一、准确的报道 激情的写作365

二、新闻的目标:公共信任366

三、利益与新闻的突367

四、新闻学:一种艰苦的工作方式、370

提供事实的勇气370

什么是“好新闻”与“好新闻学”? Ted Glasser372

一、“好新闻学”能创造优良的社会372

二、“好新闻”来自人性374

三、记者应成为新闻学力量的中心376

中国新闻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陈小川378

一、中国的新闻教育已全面落后378

二、未来的记者要有一种人文追求379

三、未来的新闻教育工作者最好有实践背景380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人才? 张延平382

一、需要的第一种人才:既能跑动,383

又有学问的人才383

二、需要的第二种人才:既会管版,384

又会管人的人才384

三、需要的第三种人才:既懂媒体,384

又懂经营的人才384

一、在中国调查越来越容易了387

“好记者”首先是个“好听者” Elizabeth387

二、耐心——重要的采访技巧389

三、负面报道的目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390

四、从医学博士到社会新闻记者391

五、关心那些在社会上“没有声音的人”393

六、“好记者”首先是个“好听者”395

七、必须说明新闻来源395

八、“获得普利策奖不是我最重要的理想”397

九、信源的重要性: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的398

颠覆式新闻教育的推行者 王波 杜文鹃 陈敏4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