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单极导程心电图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单极导程心电图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4306024.jpg)
- (英)哥尔德堡革(Emanuel Goldberger)著;李广溥,孙宏训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
- ISBN:14120·177
- 出版时间:1957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单极导程心电图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次1
第一篇 心电图学之原理1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节 心电图描记器2
第二节 心电图描记术之导程5
心搏逸脱之临床意义 2c6
第三节 标准化之确定6
第六节 外因干扰7
第四节 电极7
第五节 抵偿作用7
第二章 采取加压单极肢导程及单极心前区导程之方法8
第二节 威氏电位为零之无作用极装置法9
第一节 戈氏电位为零之无作用极装置法9
第三节 定义11
第四节 采取加压单极肢导程及单极心前区导程之方法13
aVL导程(13) aVR导程(14) aVF导程(14) 心前区V导程14
第五节 采取单极导程之几个注意点16
第六节 无作用极之试验17
第三章 单极肢导程与标准导程之间的关系及单极心前区导程与普通心前区导程之间的关系18
第一节 单极肢导程与标准导程之间的关系18
第二节 三个单极肢导程之间的关系23
第三节 单极心前区导程及普通心前区导程之间的关系24
第 四章 单极导程之生理学基础25
第一节 正常肌肉产生之电位差26
第二节 双极导程27
第三节 单极导程28
第四节 爱氏三角学说30
爱氏学说之证明30
第五节 爱氏方程式34
第六节 影响单极导程特性之因素34
一、通过肌肉传导激动之方向对单极导程之影响34
二、激动之肌肉恢复静止状态之方向对单极导程之影响36
三、探察极之位置对单极导程之影响37
四、探察极离肌肉之距离对单极导程之影响41
五、激动同时经数条肌肉传导对单极导程之影响41
第七节 总结42
第二篇 正常心电图45
第五章 正常单极导程基本波型45
第一节 正常心房单极导程基本波型45
第二节 正常心室单极导程基本波型48
第三节 经心室传导之激动48
第四节 五种基本心室波型50
一、面向左心室外膜面之单极导程51
二、面向右心室外膜面之单极导程53
三、面向右心室腔之单极导程54
五、面向心脏背部之单极导程55
四、面向左心室腔之单极导程55
第五节 激动之心室恢复至静止状态56
第六节 正常单极导程基本波型之价值59
第六章 正常心电图(续)61
心脏位置对心电图之影响61
第一节 心脏所能转位之方向61
第二节 正常之P波68
第三节 正常垂直位心脏69
一、正常垂直位心脏与中等度逆时钟方向转位及心尖向前转位69
二、正常垂直位心脏与中等度顺时钟方向转位及心尖向前转位71
三、正常垂直位心脏与重度顺时钟方向转位及心尖向前转位73
四、正常垂直位心脏与重度顺时钟方向转位及心尖向后转位76
一、正常水平位心脏与中等度逆时钟方向转位及心尖向前转位79
五、正常垂直位心脏之其他心电图波型79
第四节 正常水平位心脏79
二、正常水平位心脏与重度逆时钟方向转位81
三、正常水平位心脏与中等度顺时钟方向转位82
四、正常水平位心脏与重度顺时钟方向转位及心尖向前转位82
五、正常水平位心脏有重度顺时钟方向转位及心尖向后转位85
第五节 儿童及婴儿之心电图87
第六节 食管导程89
第七节 胎儿之心电图90
第八节 总结90
第七章 正常心电图(续)93
心电图之波与振幅的测量及其正常值93
第一节 心率96
第二节 P波之振幅97
第三节 P波之宽度97
第五节 QRS综合波之振幅98
第四节 P-R间期98
第六节 QRS综合波之宽度100
第七节 Q波之深度及宽度100
第八节 QRS综合波之切迹与模糊101
第九节 交替电波101
第十节 RS-T间段102
第十一节 T波103
第十二节 Q-T间期及Q-T比率104
第十三节 内部电波或类内部电波之开始时间107
第十四节 正常心电图之临床意义108
心肌内及血液内电解质改变对心电图之影响109
一、钾与心电图109
第三篇 异常心电图之波型109
第八章 RS-T间段及T波之功能性改变109
导言109
(一)血钾过低 1.进膳对心电图之影响 2.体位对心电图之影响 3.心前区导程之童稚型T波波型 4.钾盐对异常之RS-T间段及T波波型之影响(二)血钾过高二、钙与心电图126
(一)血钙过低 (二)血钙过高129
三、其他电解质129
四、药物对心电图之影响129
五、急性及慢性感染及其他各种临床情况对心电图之影响133
第二节 心室劳损波型产生之机理141
第一节 导言141
心室劳损141
第九章 RS-T间段及T波之功能性改变(续)141
一、水平位心脏之左心室劳损142
第三节 左心室劳损142
二、垂直位心脏之左心室劳损147
三、钾盐对左心室劳损波型之影响150
四、左心室劳损与体位之改变在心电图上之鉴别150
五、左心室劳损波型之临床意义151
六、左心室劳损之预后152
第四节 右心室劳损152
一、急性右心室劳损152
二、慢性右心室劳损155
三、右心室劳损与心前区导程上的童稚型T波之鉴别156
第一节 心房肥大157
第十章 心脏肥大对心电图之影响157
四、右心室劳损波型之临床意义157
心房肥大波型之临床意义158
第二节 左心室肥大159
一、左心室肥大对基本心室波型之影响159
二、心脏位置对左心室肥大波型之影响162
(一)水平位心脏之左心室肥大(二)垂直位心脏之左心室肥大第三节 右心室肥大169
一、右心室肥大对基本心室波型之影响169
二、心脏位置对右心室肥大波型之影响171
(一)垂直位心脏之右心室肥大 (二)水平位心脏之右心室肥大(三)标准导程Ⅱ及Ⅲ中之向下T波及其与右心室劳损和其他情况之关系第四节 心室肥大波型之临床意义184
一、慢性瓣膜疾病之心电图184
二、慢性肺脏疾患之心电图185
三、高血压性心血管病之心电图186
四、先天性心脏病之心电图187
第十一章 束枝传导阻滞192
一、心脏位置对右束枝传导阻滞波型之影响196
(一)垂直位心脏之右束枝传导阻滞 (二)水平位心脏之右束校传导阻滞二、左心室肥大之右束枝传导阻滞198
第一节 右束枝传导阻滞198
三、不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200
四、右束枝传导阻滞之不常见波型201
五、右束枝传导阻滞及右心室肥大之鉴别202
六、右束枝传导阻滞之临床意义203
七、总结203
第二节 左束枝传导阻滞203
一、心脏之位置对左束枝传导阻滞波型之影响206
(一)水平位心脏之左束枝传导阻滞 (二)垂直位心脏之左束枝传导阻滞二、左束枝传导阻滞与左心室肥大之鉴别208
三、左束枝传导阻滞之临床意义208
第四节 迷走性房室传导(华尔夫-派金生-怀脱综合病征)209
第三节 心室内传导障碍209
迷走性房室传导之临床意义211
第十二章 心肌损伤212
心脏外膜面之损伤212
第一节 心肌梗死212
一、心肌损伤对基本心室波型之影响212
(一)RS-T间段之偏移 (二)T波之改变 (三)异常之Q波(四)心肌梗死所产生的高R波二、梗死之部位对心肌损伤波型之影响223
(一)前壁心肌梗死 1.水平位心脏的前壁心肌梗死 2.垂直位心脏之前壁心肌梗死(二)后壁心肌梗死 1.垂直位心脏之后壁心肌梗死 2.水平位心脏之后壁心肌梗死三、左心室的多发性梗死250
四、心肌梗死并发束枝传导阻滞252
(一)心肌梗死并发右束枝传导阻滞 (二)心肌梗死并发左束枝传导阻滞五、心肌损伤波型之临床意义259
第二节 心包炎261
一、心包炎及心肌梗死两种波型之鉴别265
二、心肌梗死并发心包炎266
三、创伤所引起之心肌损伤266
四、心包炎波型之临床意义268
心脏内膜面之损伤271
第一节 暂时性心肌缺氧(急性冠状循环机能不全)及心绞痛271
第十三章 心肌损伤(续)271
第二节 心内膜下梗死276
总结279
第十四章 肺动脉栓塞280
第四篇 正常与异常之心律289
第十五章 心脏之几点生理特性289
第一节 心脏之节律性289
第二节 心脏之传导系统290
第三节 心脏之反拗期290
第三节 窦性心动过速291
窦性心动缓慢之临床意义291
第二节 窦性心动缓慢291
第一节 正常窦性节律291
第十六章 窦性节律291
窦性心动过速之临床意义292
第四节 窦性心律不齐292
窦性心律不齐的临床意义293
第五节 窦性静止293
窦性静止及心房性停顿之临床意义295
第六节 心搏逸脱295
第十七章 房室结性节律296
第一节 房室结性节律296
结性节律之临床意义298
游走性节律点之临床意义300
第二节 游走性节律点300
第十八章 房室传导阻滞及房室脱节301
第一节 房室传导阻滞301
一、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01
(一)延长的P-R间期或称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文氏型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三)2∶1,3∶1,4∶1等型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04
三、干扰性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07
四、房室传导阻滞之临床意义308
第二节 房室脱节310
一、完全性房室脱节310
二、不完全性房室脱节或干扰性房室脱节311
三、房室脱节之临床意义312
第十九章 早期收缩312
第一节 心房性早期收缩312
一、心房性早期收缩对心律之影响314
第二节 窦性早期收缩315
二、心房性早期收缩之临床意义315
第三节 结节性早期收缩316
一、结节性早期收缩对心律之影响316
二、结节性早期收缩的临床意义318
第四节 心室性早期收缩318
一、心室性早期收缩对心律之影响319
二、心室性早期收缩之临床意义322
第五节 心室性融合搏动322
第六节 副收缩323
第七节 往复性搏动325
第二十章 阵发性心动过速325
第一节 心室上性心动过速326
一、心房性心动过速326
(一)心房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动过速之鉴别 (二)心房性心动过速之临床意义二、结节性心动过速331
第二节 心室性心动过速333
心室性心动过速之临床意义335
第二十一章 心房扑动、心房纤维性颤动及心室纤维性颤动337
第一节 心房扑动337
一、心房扑动对心律之影响341
二、奎尼丁及洋地黄对心房扑动之作用342
三、心房扑动之临床意义344
第二节 心房纤维性颤动344
一、心房纤维性颤动对心律之影响345
二、奎尼丁及洋地黄对心房纤维性颤动之作用346
三、心房纤维性颤动之临床意义348
第三节 心室纤维性颤动348
附录一 心电图学的几点注意点350
附录二 怎样读单极导程心电图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