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统计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统计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1/34304221.jpg)
- (美)斯内德克(Snedecor,G.W.),(美)科克伦(Cochran,W.G.)著;刘垂等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 ISBN:7805142912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69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7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统计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引言1
译者的话1
目 录1
第一章绪论1
1.3 抽样调查的例子2
1.2 本章的目的2
1.4 抽样的问题3
原著者简介3
原著者序4
1.5 有偏抽样4
1.6 随机抽样5
常用符号6
1.7 随机数字表7
1.8 估计值的抽样分布8
1.9 不同剂型比较效应的研究11
1.10从比较研究得出结论的问题12
1.11 小儿麻痹症疫苗的有效性13
1.12不同吸烟组的死亡率15
1.13观测研究15
1.14概要16
术语18
参考文献19
第二章频数分布21
2.1 定量数据21
2.2 频数分布21
2.3 分组的频数分布22
2.4 组限25
2.5 累积频数分布26
2.6 概率分布29
参考文献32
术语32
第三章平均数与标准差33
3.1 算术平均数33
3.2 总体平均数35
3.3 总体标准差37
3.4 两状态总体38
3.5 样本标准差39
3.6 关于计算机的注记43
3.7 用频数分布计算X和s44
3.8 数值例子45
3.9 变异系数48
术语49
参考文献50
第四章正态分布51
4.1 正态分布的总体51
4.2 采用正态分布的原因53
4.3 正态分布表53
1.4 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57
4.6 三个实例59
4.5 样本平均数的频率分布59
4.7σ已知时μ的置信限65
4.8 样本容量68
4.9 学生氏t分布70
4.10 μ基于t分布的置信限72
4.11t分布的试验抽样74
4.12置信区间的样本验证76
4.13概率纸76
4.14模拟正态的有限总体80
术语81
参考文献82
第五章假设检验83
5.1 引言83
5.2 正态总体的均值检验(σ已知)83
5.3 显著性检验和置信区间85
5.4 显著性检验的实际应用86
5.5 单边或单尾检验87
5.6 显著性检验的能力89
5.7 σ未知时,平均数的检验92
5.8 其他显著性检验95
5.9 s2的频数分布96
5.10 σ2的区间估计97
5.11 关于σ2值的原假设的检验98
5.12 x2拟合优度检验99
5.13偏斜度检验103
5.14峰度检验105
术语107
参考文献107
第六章两个样本的比较109
6.1 差值的估计量与检验109
6.2 模拟的配对试验110
6.3 配对试验的例子113
6.4 配对的条件115
6.5 两独立样本平均数的比较116
6.6 差值的方差117
6.7 方差的合并估计量118
6.8 比较两个相同容量的样本的试验119
6.9 不等容量的样本121
6.10防偏措施:随机化124
6.11 σ1≠σ2时独立样本的分析126
6.12两方差齐性的检验128
6.13配对样本与独立样本130
6.14比较试验中的样本容量134
术语138
参考文献138
第七章二项分布140
7.1 引言140
7.2 一些简单的概率法则140
7.3 二项分布145
7.4 对二项分布抽样147
7.5 至少有一次成功的概率150
7.6 正态近似及连续性校正153
7.7 二项比例的显著性检验157
7.8 二项比例的置信限158
7.9 配对样本的比例比较159
7.10独立样本的比例比较:2×2表162
7.11 2×2联列表中的x2检验165
7.12两属性的独立性检验168
7.13比较两个比例所需的样本容量169
7.14 Poisson分布171
参考文献175
术语175
第八章简捷法与非参数法177
8.1 引言177
8.2 样本中位数177
8.3 由样本极差估计σ180
8.4 符号检验181
8.5 基于极差的t检验替代184
8.6 符号秩检验185
8.7 两独立样本的Lord检验187
8.8 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189
8.9 秩检验与正态检验的比较191
8.10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标量:随机化检验192
术语195
参考文献195
第九章回归197
9.1 引言197
9.2 拟合线性回归的计算197
9.3 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202
9.4 线性回归的方差分析207
9.5 最小二乘法209
9.6 观测研究中的回归211
9.7 数值例子213
9.8 由X预报Y216
9.9 预报总体回归线217
9.10 预报新的个体Y219
9.11 对可疑大离差的检验221
9.12 由Y预报X:线性校准222
9.13 Galton使用的“回归”术语225
9.14 X有误差时的回归225
9.15 拟合通过原点的直线227
术语229
参考文献230
第十章相关231
10.1样本相关系数r231
10.2 r的性质233
10.3二元正态分布235
10.4相关系数的一些应用238
10.5原假设:ρ=0的检验244
10.6 ρ的置信限与假设检验245
10.7线性函数的方差248
10.8配对样本中两个相关方差的比较251
10.9非参数法:秩相关253
术语255
参考文献255
第十一章单向分类与双向分类的频数分析257
11.1引言257
11.2有两类以上的单向分类257
11.3具有相同期望值的单向分类261
11.4检验Poisson总体具有相同平均数262
11.5附加检验263
11.6双向分类:2×C列联表265
11.7二项总体的齐性检验267
11.8有序分类270
11.9检验各项比例中的线性趋势274
11.10 R×C列联表276
11.11若干2×2表280
术语284
参考文献284
第十二章单向分类;方差分析286
12.1 由两样本推广到多个样本286
12.2四个样本的试验286
12.3方差分析:模型Ⅰ(固定效应)288
12.4总体组平均数间差值的效应292
12.5 F检验294
12.6只有两组的方差分析296
12.7方差分析中代数恒等式的证明297
12.8组平均数间的计划比较298
12.9正交比较300
12.10容量不等的样本303
12.11加权线性回归305
12.12检验数据提示的效应309
12.13所有平均数对间差值的检查311
术语316
参考文献317
第十三章随机效应模型319
13.1模型Ⅱ:随机效应319
13.2模型Ⅱ与模型Ⅰ之间的关系320
13.3模型Ⅱ在测量问题中的应用321
13.4用抽样说明模型Ⅱ的结构324
13.5组内相关326
13.6置信限与方差分量的关系328
13.7容量不等的样本的随机效应329
13.8扩展为三阶抽样332
13.9混合模型的三阶抽样336
13.10方差的假设检验337
13.11方差齐性的Levene检验339
术语341
参考文献341
第十四章双向分类343
14.1 引言343
14.2随机区组试验344
14.3平均数之间的比较346
14.4标记法与数学模型348
14.5估计的方法:最小二乘法350
14.6来自模型的偏差352
14.7区组效应355
14.8每个单元有n个观测值的双向分类357
14.9处理给定时次序的平衡360
14.10拉丁方362
术语367
参考文献368
15.2缺失数据的问题369
第十五章前提的失灵369
15.1引言369
15.3缺失值多于一个372
15.4极端观测375
15.5单向或双向分类中的嫌疑离群值376
15.6误差间的相关378
15.7变换的作用379
15.8不可加性的检验379
15.9一种试验的应用382
15.10方差稳定化变换385
15.11计数的平方根变换386
15.12比率的反正弦变换389
15.13对数变换391
15.14拉丁方中的不可加性392
15.15一个变换的不同效应的联合研究396
术语398
参考文献398
16.1引言400
16.2单因素方法400
第十六章析因试验400
16.3析因方法401
16.4 22析因试验的分析403
16.5存在交互作用时的22析因405
16.6一般两因素试验408
16.7多项式响应曲线412
16.8两因素试验的响应曲线414
16.9两因素都定量的一个例子417
16.10拟合响应曲面420
16.11三因素试验:23422
16.12 Yates算法425
16.13三因素试验:2×3×4426
16.14均方的期望值430
16.15裂区设计或套设计436
16.16具有重复度量的试验443
术语446
参考文献447
第十七章多重线性回归449
17.1 引言449
17.2两个独立变量449
17.3方差分析与F检验453
17.4方差分析的推广455
17.5回归系数的方差与协方差459
17.6用撤换算子计算回归461
17.7计算机输出的统计量467
17.8残余的考查469
17.9预测值的标准误差471
17.10回归系数的解释472
17.11被忽略的X变量474
17.12效应可能的因果关系477
17.13不同X变量的相对重要性479
17.14预测变量的选择481
17.15渐进法与渐退法484
17.16偏相关485
术语488
参考文献488
第十八章协方差分析491
18.1 引言491
18.2完全随机化试验中的协方差492
18.3调整平均数的F检验498
18.4多重回归与多向分类分析500
18.5双向分类的协方差505
18.6观测研究中回归调整的应用510
18.7回归调整所存在的问题511
18.8用协方差来解释组间差异515
18.9回归直线的比较517
18.10多重协方差521
术语526
参考文献526
第十九章非线性关系528
19.1引言528
19.2指数增长曲线530
19.3二次多项式534
19.4对每一X有若干Y的数据537
19.5用协方差分析来作偏离线性回归的检验540
19.6正交多项式541
19.7拟合非线性回归的一般方法546
19.8渐近回归的拟合549
术语553
参考文献553
20.1引言555
第二十章具有不等数目和比例的双向表555
20.2解决的方法556
20.3单元均值的检验558
20.4单元均值的不加权分析560
20.5成比例的观测数分析563
20.6加法模型的最小二乘拟合564
20.7双向表的比例分析571
20.8 p尺度分析:3×2表574
20.9双向表中的分对数分析:计算575
20.10分析的结果578
参考文献582
术语582
第二十一章抽样调查583
21.1引言583
21.2简单随机抽样的一个例子584
21.3分层随机抽样的一个例子586
21.4概率抽样588
21.5简单随机抽样的标准误差589
21.6样本的容量592
21.7分层随机抽样的标准误差595
21.8层内样本容量的选择598
21.9系统抽样602
21.10两阶抽样604
21.11利用与容量成比例的概率选择608
21.12比率估计611
21.13非抽样误差613
21.14参考文献介绍615
术语616
参考文献617
附录618
索引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