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型道路建筑材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型道路建筑材料](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4302405.jpg)
- 邰连河,张家平主编(黑龙江工程学院木工程系基础教研室)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4764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道路工程-建筑材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型道路建筑材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引言1
1.2 道路建筑材料的作用及其应具备的性质2
1.2.1 道路建筑材料在路桥工程中的作用2
1.2.2 道路建筑材料应具备的性质3
1.3 道路建筑材料的检验方法和技术标准3
1.3.1 道路建筑材料的一般检验方法3
1.3.2 道路建筑材料质量的标准化和技术标准4
1.4 道路建筑材料的发展及其未来走向6
第2章 砂石材料10
2.1 岩石分类及砂石材料品种10
2.1.1 岩石分类10
2.1.2 砂石材料常用品种11
2.2 石料的技术性质12
2.2.1 石料的技术性质12
2.2.2 石料的技术要求18
2.3 集料的技术性质19
2.3.1 粗集料的技术性质19
2.3.2 细集料的技术性质24
2.4 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26
2.4.1 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和级配曲线范围26
2.4.2 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29
第3章 工业废料35
3.1 概述35
3.1.1 采矿工业废料35
3.1.2 硫酸盐、磷酸盐、铝、水泥生产工业废料35
3.1.3 燃煤工业废料35
3.1.4 冶金工业矿渣36
3.2 粉煤灰36
3.2.1 来源及分类36
3.2.2 化学及矿相组成36
3.2.3 物理及力学性质37
3.2.4 强度活性及其激发38
3.2.5 技术品质要求40
3.2.6 工程应用40
3.3 煤矸石40
3.3.1 来源及分类41
3.3.2 化学及矿相组成41
3.3.3 强度活性及其影响因素42
3.3.4 物理及力学性能43
3.3.5 工程应用及技术要求44
3.4 冶金矿渣44
3.4.1 矿渣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45
3.4.2 矿渣的稳定性45
3.4.3 矿渣的物理力学性质46
3.5 磷石膏46
3.5.1 磷石膏来源46
3.5.2 化学及矿相组成46
3.5.3 强度活性及其活化46
3.5.4 工程应用及技术要求47
第4章 石灰和水泥48
4.1 石灰48
4.1.1 石灰的生产工艺48
4.1.2 石灰的消化和硬化49
4.1.3 石灰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49
4.2 水泥52
4.2.1 硅酸盐水泥及普通硅酸盐水泥52
4.2.2 掺混合材料水泥61
4.2.3 其他品种的水泥64
第5章 水泥混凝土68
5.1 普通水泥混凝土68
5.1.1 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技术性质68
5.1.2 普通水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80
5.1.3 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86
5.1.4 混凝土外加剂94
5.2 特种水泥混凝土97
5.2.1 高性能混凝土97
5.2.2 钢管混凝土99
5.2.3 粉煤灰混凝土105
5.2.4 水下灌注混凝土108
5.2.5 碾压混凝土114
5.2.6 大体积混凝土117
5.2.7 高强混凝土118
5.2.8 轻集料混凝土119
5.2.9 流态混凝土121
5.2.10 纤维增强混凝土121
第6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123
6.1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应用与分类123
6.1.1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应用123
6.1.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分类126
6.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力学性能127
6.2.1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强度特性127
6.2.2 温度与时间对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强度的影响133
6.3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疲劳性能136
6.3.1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疲劳强度的试验方法136
6.3.2 疲劳试验的数据处理136
6.4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干缩与温缩137
6.4.1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干缩特性138
6.4.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温缩特性139
6.4.3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收缩机理分析140
6.5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配合比设计142
6.5.1 材料组成设计步骤142
6.5.2 材料与压实的基本要求143
第7章 沥青材料146
7.1 石油沥青146
7.1.1 石油沥青的生产工艺概述146
7.1.2 石油沥青的组成和结构149
7.1.3 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154
7.1.4 石油沥青的技术标准162
7.2 煤沥青165
7.2.1 化学组成和结构165
7.2.2 技术性质与技术标准166
7.3 乳化沥青169
7.3.1 乳化沥青组成材料169
7.3.2 乳化沥青形成的机理171
7.3.3 乳化沥青的制备173
7.3.4 乳化沥青分裂机理174
7.3.5 乳化沥青的应用175
7.4 再生沥青176
7.4.1 沥青材料的老化176
7.4.2 沥青的再生177
7.5 改性沥青177
7.5.1 提高沥青流变性的途径178
7.5.2 改善沥青与集料黏结性的途径178
7.5.3 延长沥青耐久性的途径179
第8章 沥青混合料181
8.1 沥青混合料概述181
8.1.1 定义181
8.1.2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181
8.2 热拌沥青混合料182
8.2.1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和强度形成原理182
8.2.2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标准190
8.2.3 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的技术性质193
8.2.4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98
8.3 其他常见沥青混合料204
8.3.1 常温沥青混合料204
8.3.2 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205
8.3.3 桥面铺装材料206
8.3.4 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料208
8.4 沥青混凝土路面新技术209
8.4.1 SMA沥青混凝土209
8.4.2 大粒径LSAM沥青混凝土211
8.4.3 多碎石沥青混凝土215
8.4.4 纤维加筋沥青混凝土217
8.4.5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沥青混凝土219
8.4.6 半刚性面层220
8.4.7 RCC-AC复合式路面223
8.4.8 稀浆封层技术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224
8.4.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层间黏结材料226
8.4.10 再生沥青混凝土227
第9章 建筑钢材229
9.1 钢材的分类及其技术性质229
9.1.1 钢的分类229
9.1.2 钢材的技术性质230
9.2 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233
9.2.1 有益元素233
9.2.2 有害元素234
9.3 桥梁建筑用钢的技术标准234
9.3.1 桥梁建筑用钢的技术要求234
9.3.2 桥梁建筑用主要钢材234
9.3.3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材236
第10章 路用合成及化工材料239
10.1 土工织物及网格加筋材料239
10.1.1 概述239
10.1.2 技术性质及要求241
10.1.3 适用范围248
10.2 塑料250
10.2.1 概述250
10.2.2 技术性质及要求250
10.2.3 适用范围252
10.3 橡胶253
10.3.1 概述253
10.3.2 主要橡胶制品及有关技术性质与要求253
10.4 土体化学加固材料256
10.4.1 概述256
10.4.2 技术性质及要求256
10.4.3 应用259
10.5 胶黏剂259
10.5.1 概述259
10.5.2 技术性质及要求260
10.5.3 应用266
第11章 防水材料267
11.1 概述267
11.2 防水卷材267
11.2.1 沥青防水卷材267
11.2.2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270
11.2.3 高分子防水卷材274
11.3 防水涂料283
11.3.1 橡胶沥青类防水涂料283
11.3.2 合成橡胶类防水涂料286
11.3.3 合成树脂类防水涂料288
11.3.4 其他防水涂料290
11.4 防水密封材料290
11.4.1 不定形密封材料290
11.4.2 定形密封材料294
11.5 其他防水材料296
11.5.1 止水带296
11.5.2 堵漏材料298
第12章 交通设施及环保材料300
12.1 交通标志300
12.1.1 标志底板300
12.1.2 支柱材料301
12.1.3 标志面302
12.1.4 标志的加工要求304
12.1.5 防腐处理304
12.2 路面标线304
12.2.1 路面标线涂料304
12.2.2 贴附成型标带314
12.2.3 突起路标314
12.2.4 分离器317
12.3 视线诱导设施317
12.3.1 视线诱导类型318
12.3.2 视线诱导设施材料318
12.3.3 视线诱导设施的防腐处理319
12.4 护栏319
12.4.1 护栏的形式与性能319
12.4.2 护栏结构与材料320
12.5 公路防眩设施333
12.5.1 防眩设施类型333
12.5.2 防眩板的构造要求333
12.5.3 防眩板的结构形式335
12.5.4 防眩设施材料336
12.5.5 防眩设施质量标准及要求336
12.6 隔离防护设施337
12.6.1 隔离设施的分类337
12.6.2 隔离栅形式特点338
12.6.3 隔离设施的构造338
12.6.4 隔离栅结构参数的确定340
12.6.5 隔离设施的材料341
12.6.6 隔离设施质量标准及要求343
12.7 交通环保设施材料347
12.7.1 道路声屏障的几何设计347
12.7.2 声屏障对材料的要求348
12.7.3 声屏障板的材料声学特性349
主要参考文献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