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行为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行为医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34291784.jpg)
- 李兴民,王明旭主编(山西省海韵高校及研究所)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21236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行为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行为与行为科学1
一、行为的概念1
二、行为科学的概念2
三、行为科学的研究任务2
第二节 行为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任务6
一、行为医学的概念6
二、行为医学的研究对象7
三、行为医学在医学中的地位8
四、行为医学的研究任务9
第三节 行为医学发展简史9
一、中国古代有关心理行为的论述9
二、西方心理行为医学的兴起和发展11
三、现代行为医学在我国的发展状况13
第二章 行为医学的基础理论14
第一节 本能行为14
一、摄食行为14
三、防御行为15
二、性行为15
第二节 条件反射与学习理论16
一、巴甫洛夫条件反射16
二、操作式条件反射17
三、条件反射与学习理论18
第三节 行为的心理学基础19
一、心理过程19
二、个性20
第四节 社会行为24
一、社会化24
二、人际关系与亲密关系25
三、社会适应27
四、社会制约28
第三章 健康行为30
第一节 概述30
一、健康的概念30
二、健康促进的概念31
三、健康行为的概念32
四、健康促进行为的概念32
第二节 健康行为32
一、合理膳食33
二、适量运动34
四、心理健康35
三、消除疲劳35
五、戒除劣习36
第三节 影响健康和健康行为的因素36
一、生活方式与健康36
二、生物因素与健康36
三、心理因素与健康37
四、环境因素与健康37
五、卫生服务与健康40
第一节 不良生活习惯41
第四章 不良行为41
一、不良饮食行为42
二、缺乏运动43
第二节 不良嗜好行为43
一、吸烟行为44
二、酗酒行为46
第三节 成瘾行为49
一、物质成瘾的危害50
二、成瘾物质的种类50
第四节 不良性行为51
三、成瘾行为的干预51
一、不健康的性行为52
二、婚外性行为52
三、非婚性行为53
第五节 其他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54
一、致病性行为模式54
二、不良行为型的矫治56
三、不良求医行为57
四、用药不良行为57
一、吸毒和毒品的蔓延状况59
第一节 吸毒行为59
第五章 高危行为59
二、主要毒品60
三、吸毒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62
第二节 卖淫嫖娼行为67
一、产生和蔓延原因67
二、卖淫嫖娼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68
三、防治与行为干预69
第三节 赌博69
一、赌博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70
二、行为干预70
一、产生原因71
第四节 迷信行为71
二、危害72
三、行为干预73
第五节 自杀行为73
一、概述73
二、自杀病因学75
三、对自杀行为的防范77
二、正常和异常心理行为判断标准82
一、概念82
第一节 概述82
第六章 变态行为82
三、变态行为产生的原因83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心理行为表现85
一、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85
二、人格障碍分型与临床表现86
三、人格障碍的识别及鉴别88
四、纠正人格障碍的措施89
第三节 精神疾病的心理行为90
一、精神疾病的行为特征90
二、精神疾病的行为监护95
第四节 性变态行为98
一、同性恋99
二、双性恋102
三、易性癖104
四、露阴癖106
五、窥淫癖107
六、恋物癖109
七、异性装扮癖111
八、施虐淫癖112
九、受虐淫癖113
十、恋童癖114
第七章 儿童行为医学116
第一节 儿童行为及心理特点116
一、新生儿期116
二、婴幼儿期117
三、学龄前期117
四、学龄初期119
五、少年期120
第二节 儿科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121
一、儿科病的特点122
二、儿科病人的一般心理特点122
三、疾病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123
四、儿童疾病过程的家属心理及行为问题125
第三节 儿童的异常行为126
一、儿童多动症126
二、儿童退缩行为128
三、咬指甲129
四、儿童焦虑症129
五、儿童强迫症131
六、儿童恐怖症132
七、学校恐怖症133
八、功能性儿童遗尿症135
九、夜惊136
十、儿童抽动症136
十一、口吃137
十二、学习困难138
第四节 儿童行为与心身疾病139
一、儿童消化性疾病139
二、神经性厌食140
三、儿童肥胖症140
第一节 概述141
一、青少年期的生理变化与行为141
第八章 青少年行为医学141
二、青少年期心理变化及行为发展特征142
第二节 青少年期行为适应异常与心理行为疾病143
一、青少年期心理问题与行为适应异常143
二、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行为疾病148
第三节 青少年期心理卫生保健149
一、心理断乳149
二、健康行为指导与教育训练149
三、性教育的内容和途径150
一、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改变153
第一节 中年期的生理特点153
第九章 中年期的心理行为医学153
二、消化系统和内分泌功能的改变154
三、泌尿生殖系统生理机能的改变154
四、其他系统功能的改变154
第二节 中年期心理和行为特点154
一、心理能力不断增长154
二、中年期的社会责任与心理行为155
三、生活变迁对中年人心理行为的影响155
第三节 中年期心理行为与疾病156
一、冠心病157
二、原发性高血压159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161
四、支气管哮喘162
五、胃炎163
六、疲劳综合征166
七、糖尿病168
八、龋病169
九、肥胖174
十、疼痛175
十一、睡眠障碍178
一、学会驾御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179
第四节 中年期的心理行为保健179
二、中年人要积极和自己的不良行为作斗争180
三、重视体育锻炼180
第十章 老年期的心理行为医学182
第一节 概述182
第二节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183
一、肌肉、骨骼的改变183
二、皮肤、毛发和感觉器官的改变183
三、神经系统的改变185
四、循环、呼吸系统的改变185
五、消化系统的改变186
六、生殖、泌尿及部分内分泌功能的老化改变187
第三节 老年人的心理行为特点189
一、老年人的记忆、思维和智力189
二、老年人的情绪190
三、老年人的个性190
四、老年期的性行为191
第四节 与老年期心理行为关系密切的疾病192
一、老年期功能性精神障碍192
二、老年期器质性精神病193
三、前列腺增生196
四、老年性便秘197
五、老年人与骨质疏松症199
六、老年人与中风200
七、恶性肿瘤204
第五节 老年期心理行为保健207
一、重视心理调节,增强心身健康207
二、加强营养,注意饮食行为209
三、发挥家庭、社会对老龄人的支持作用211
四、同衰老作斗争,要重视体育锻炼213
二、月经生理特点214
一、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214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特点214
第十一章 妇女的行为医学214
三、女性心理行为特点215
第二节 妇女与心理行为相关的疾病217
一、经前期紧张综合征217
二、痛经218
三、闭经219
四、功能失调性子官出血219
五、更年期综合征220
一、残疾人的涵义223
第一节 残疾人的心理行为分析223
第十二章 残疾人的行为医学223
二、残疾人的特点224
三、残疾的分类224
四、常见的致残原因分析224
五、躯体伤残与心理行为改变的关系224
六、残疾人心理行为形成的基础225
第二节 残疾人的心理行为特征226
一、研究残疾人心理行为特征的重要意义226
二、残疾人的心理及行为特点226
三、残疾人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227
四、残疾人的行为适应与社会问题229
第三节 残疾人的性问题231
一、影响残疾人性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231
二、残疾人的性权利232
三、残疾人性生活的行为指导232
四、性与残疾人全面康复的关系233
第四节 残疾预防与残疾人的心理卫生教育233
一、残疾预防与康复234
二、残疾人的心理卫生保健235
三、对残疾人的心理康复教育236
一、概念的演变238
第一节 性病概论238
第十三章 性病的行为医学238
二、世界及我国性传播疾病的现状239
三、特殊性行为与性传播疾病239
四、我国当前性传播疾病的社会特点240
第二节 性病病人的心理行为特征241
一、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241
二、性病病人行为的隐匿性242
三、影响性病病人求医行为的因素244
四、性病的防治与行为干预244
一、艾滋病的全球流行概况247
第三节 艾滋病病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及艾滋病的有关问题247
二、中国艾滋病的流行概况248
三、艾滋病的临床问题250
四、艾滋病病人心理行为特点250
五、对艾滋病病人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和要求251
六、预防艾滋病的医学行为策略252
第十四章 求医行为254
第一节 疾病行为254
一、疾病的概念254
二、疾病行为的概念254
三、疾病动力学255
四、疾病对病人的意义与疾病行为256
五、疾病行为的阶段研究257
第二节 病人角色257
一、病人角色的概念257
二、病人角色的权利和义务258
三、病人角色的认同与认同不良259
第三节 求医行为260
一、求医行为的概念260
二、求医行为的分类260
三、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261
三、提高遵医率的方法262
二、不遵医嘱的原因262
第四节 遵医行为262
一、遵医行为的概念262
第十五章 医疗行为264
第一节 医生角色264
一、医生角色期望264
二、医生的权利与义务264
三、医生对待病人的原则266
四、医生行为评定原则266
一、病人的一般心理行为特点268
第二节 病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及需要268
二、病人的心理行为需要270
第三节 诊治过程中的医患心理行为互动271
一、诊断过程中的医患心理行为互动271
二、治疗过程中的医患心理行为互动273
三、医患沟通的技巧275
第十六章 行为评估与临床诊断277
第一节 概述277
一、行为评估的概述277
二、行为观察应注意的问题277
三、心理测验概述279
第二节 心理测验在行为定量评估中的应用281
一、智力测验281
二、人格测验283
三、神经心理测验286
第三节 行为评定方法及量表292
一、行为型评定292
二、生活事件量表298
三、儿童行为量表301
四、简明精神病量表303
五、精神症状全面量表306
六、抑郁自评量表308
七、焦虑自评量表310
九、恐怖强迫量表314
十、老年期人格和痴呆测验315
八、躁狂量表321
十一、日常生活能力量表322
第十七章 心理行为治疗与心理咨询325
第一节 概述325
一、概念325
二、机理325
一、经典分析疗法及其发展327
第二节 常用的心理行为治疗方法327
三、满灌疗法328
二、系统脱敏疗法328
四、厌恶疗法329
五、代币调节法329
六、理性情绪疗法330
七、森田疗法330
八、生物反馈疗法332
第三节 其他心理行为疗法333
一、改变生活方式疗法333
三、气功疗法334
二、体育运动疗法334
四、药物治疗335
第四节 心理咨询335
一、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和内容335
二、心理咨询的方式337
三、心理咨询方法和程序338
四、心理咨询中应注意的问题339
五、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340
主要参考文献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