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德厚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101712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学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论治学亦即为人之道——1
读德厚《文学美学》有感(代序) 张松如1
0绪论 〔1〕3
0·1科学与读书3
0·2我承认我无知——这是知识的动力5
0·3建立新体系的原则——批判与猜想6
0·4科学也要有个性风格8
1·0方法论与理论体系16
1文学美学的方法论 〔15〕16
1·1文学美学的历史背景21
1·1·1历史上不同哲学体系对美学思想发展的影响22
1·1·2从两条脉络回顾美学思想史23
1·1·2·1西方唯心主义美学观24
1·1·2·2中国唯心主义美学观37
1·1·2·3唯物主义美学观42
1·1·3对以上回顾进行反思46
1·2历史上相邻科学发展对美学的影响54
整体55
1·2·1整体直观——原子分析——系统55
1·2·2因果关系决定论——或然规律选58
择论58
1·2·3现代美学方法论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60
1·3艺术实践的发展对美学方法论的影响64
1·3·1现代艺术对传统美学的冲击64
1·3·2在现代艺术面前的现代美学方法论67
1·4文学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69
1·4·1美学研究上的历史和逻辑的过程69
1·4·2文学美学产生于对文学现象的交叉综合研究71
1·4·3文学美学可以独立为一门科学72
1·5文学美学的方法论——位于人类文化圈中的文学及其美学理论体系76
2文学本质论 〔81〕82
2·0文学的本质在哪里82
2·1对三种文学本质论的反驳84
2·1·1反驳“混同论”85
2·1·1·1文学与科学本质混同论85
2·1·1·2科学与美混同论90
2·1·2反驳“形式主义本质论”94
2·1·3反驳“直觉主义本质论”97
2·2文学的实践本质104
2·2·1在实践系统中看审美文化104
2·2·1·1对实践方式的不同理解105
2·1·2·2三类实践方式:物质性实践,信息性实践,审美性实践106
2·2·1·3当代实践的综合性趋势110
2·2·1·4文艺作为审美性实践之一种116
2·2·2文学的特殊实践本质118
2·2·3文学的特殊审美功能结构123
2·2·4文学形象的特殊性130
2·2·4·1信息操作带来文学形象的形态假定性131
2·2·4·2主体的能动操作带来文学形象内容的虚幻性133
2·2·4·3形象的象征性结构138
2·3文学的特殊文化本质147
2·3·1自我意识148
2·3·2文学与自我意识153
2·3·3激情——自我意识的结构核心157
2·3·4情欲——人的本体存在的生理物质159
基础,但不是人的本质力量159
2·3·4·1情欲是一种潜能161
2·3·4·2反驳刘再复的“情欲论”163
2·3·4·3“情欲论”偏颇的根源171
2·3·5激情——作为人的感性力量和理性173
力量碰撞的结晶,是人的真正本质173
的集中表现173
2·3·5·1人类本体世界173
2·3·5·2个人无意识175
2·3·5·3集体无意识176
2·3·5·4情结与理性179
2·3·5·5激情是自我意识的典型表现182
2·3·6激情——以崇高精神为内核的天人合一式宇宙意识在个人心灵的投影184
2·3·6·1宇宙意识184
2·3·6·2宇宙意识的民族性186
2·3·6·3华夏民族的宇宙意识189
2·3·6·4宇宙意识、理想与激情192
2·3·7文学——以激情为活力的创造系统193
2·4文学的本质——人类激情的象征符号201
体系201
2·4·1 ·1一种偏颇——理想的失落202
移”而是人生理想的反照202
2·4·1文学的真——不是生活现实的“平202
2·4·1·2理想观的不同表现204
2·4·1·3西方文艺的理想种种206
2·4·1·4描写不同理想的文艺有不同的效应207
2·4·1·5现代派文艺对人心的作用210
2·4·1·6社会主义文艺如何对待人生苦难215
2·4·2文学的真——并非与现实毫不相干的感情寄托,而是由生活的真升华的感情真诚219
2·5文学——作为人类激情的象征符号体系,是对宇宙人生的反思227
3·0文学创作的核心问题234
3文学创作论 〔233〕234
3·1艺术思维与思维方式235
3·1·1对思维与思维方式方面理论的一点历史回顾235
3·1·2马克思恩格斯的思维理论239
3·1·3思维与结构主义243
3·1·4思维方式与脑神经生理251
3·2思维心理之一——想象258
3·2·1想象、感知、记忆与回忆259
3·2·2·1思维映象与图象262
3·2·2想象、概括与图象262
3·2·2·2图象与概括265
3·2·2·3虚拟图象的概括性267
3·2·3想象与非推理逻辑273
3·2·3·1非推理——情感逻辑274
3·2·3·2无意识的情感跃动和情感认识280
3·3思维心理之二——联想284
3·3·1联想的诸形式284
3·3·2联想的诸功能——思维手段288
3·3·3联想的本质与民族思维模式290
3·4思维心理之三——梦、直觉、灵感与无意识294
3·4·1我对梦的解释296
3·4·1·1我的梦例296
3·4·1·2弗洛伊德的“梦论”299
3·4·1·3分析我的梦301
3·4·1·4梦满足的不是性欲,而是与之冲突着的理性意识304
3·4·2梦与弗洛伊德“潜意识”说306
3·4·2·1“潜意识”说306
3·4·2·2“潜意识”说功过309
3·4·3直觉、灵感与无意识313
3·4·3·1与直觉相关的诸概念315
3·4·3·2直觉是一种心理状态320
3·5艺术思维在思维科学中的地位——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330
3·5·1思维方式与思维形式辨析330
3·5·2诸思维方式的历史变迁335
3·5·3诸思维方式的民族差异338
3·6艺术思维343
3·6·1艺术思维与其他思维方式的分别343
信息345
3·6·2艺术思维的对象——客体的完形345
3·6·3艺术思维的内尺度及对信息的直觉346
处理方式346
3·6·4以直觉方式把握思维运行方向348
3·6·4·1心理场与艺术思维349
3·6·4·2艺术思维的超越性351
3·6·4·3对创作过程及结果的直觉把握357
3·6·5艺术家个性推动艺术思维运行363
3·6·6艺术思维的核心:图象一符号思维即非语言思维、媒介思维即模糊语言思维369
3·6·7文学思维:在语言与世界的矛盾中建立文学家独特的语言感觉系统375
3·7艺术思维与审美判断相一致383
3·7·1审美判断384
3·7·2审美判断始于对审美对象外观的观照——静观与非功利态度385
3·7·3静观中浮起某种心象——意象388
3·7·4美——模糊概念、第三性质392
3·8“美的规律”与美感400
3·8·1“美的规律”缘起401
3·8·2“美的规律”与“尺度”402
3·8·2·1“尺度”在主客观上的复杂性402
3·8·2·2“比率”与“无尺度”404
3·8·2·3艺术中“美的规律”是差异与同一的统一406
3·8·3审美价值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412
3·8·4劳动产品的审美价值417
3·8·5决定审美价值等级的因素422
3·9不算结束语426
[附录]431
〔431〕431
1术语索引431
2图示目次447
3 参考文献举要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