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品德与生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品德与生活](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0344660.jpg)
- 张茂聪主编李秀伟,林红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3582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67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175页
- 主题词: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小学;劳动课-课程标准-小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品德与生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要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1
第1问:《标准(实验稿)》的10年实践取得了哪些成绩?1
第2问:怎样看待10年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又和课程标准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
第二章 怎样准确定位品德与生活课7
第3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始终坚持的课程定位思路是什么?7
第4问:为什么在《标准(2011年版)》“课程性质”中增加了综合性要求?8
第5问:课程理念部分做了哪些修改?为什么没做较大修改?10
第6问:课程设计思路为什么基本保持了原有的设计思路?11
第7问:如何理解总目标?13
第8问:《标准(2011年版)》分目标部分做了哪些修改?为什么进行了适当调整?14
第三章 课程内容修订的重点在哪里16
第9问:比较《标准(实验稿)》,《标准(2011年版)》对四大板块内容做了哪些调整和修改?16
第10问:怎样看待四大板块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19
第11问:如何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20
第12问:充分理解“课程内容”中的行为动词对教学有什么帮助?29
第13问:如何正确运用“课程内容”部分?29
第四章 《标准(2011年版)》为什么在教学建议部分浓墨重彩32
第14问:《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部分都做了哪些调整?32
第15问:为什么要把“教学建议”具体化?37
第16问: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是什么关系?42
第17问: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意义化要求?43
第18问:怎样设计贴近学生生活、适宜他们独立思考的教学情境?47
第19问:如何做到课程的知行统一?51
第20问:怎样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55
第21问:怎样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58
第22问: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讲授?61
第23问:如何开展有效的讨论与交流?64
第24问:如何让体验活动促进教学向生命课堂的转变?66
第25问:如何提高探究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68
第26问:怎样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73
第27问:什么样的“开放”教学更合理?78
第28问:怎样体现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86
第五章 评价建议追求哪些目标93
第29问:品德与生活课的评价必须关注什么?93
第30问: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要求?94
第31问:为什么要多问“为什么”,而不说“你错了”?96
第32问:怎样理解“最适合的就是最有效的”这句话?97
第33问:为什么要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98
第34问:怎样使你的评语能够激励学生进一步努力?99
第35问:反馈评价结果都有哪些办法?101
第36问:还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工具帮助我们实现评价的有效性?104
第六章 课程有效实施的保障还有哪些106
第37问:“资源开发”建议是如何分类课程资源的?106
第38问:教师怎样高效利用课程资源?109
第39问:怎样理解“充分利用来自儿童的资源”这句话?114
第七章 备课阶段常见的困惑116
第40问:如何确定教学目标?116
第41问:怎么撰写教学活动设计?117
第42问:如何确保所开发的课程资源是有效的?119
第43问:备课时怎么利用教材?119
第44问:如何使活动形式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121
第45问:怎样不让儿童的调查活动(访问或资料搜集类活动)流于形式?122
第46问:如何减轻儿童的活动负担?123
第47问:如何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125
第48问:教师需要为儿童活动创设什么样的环境与条件?126
第八章 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困惑128
第49问:怎么导入教学活动更能够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128
第50问:如何使教学活动对儿童的生活有意义?131
第51问:怎么落实教学的情感目标?132
第52问:教师怎样提问更有利于促进儿童思考?133
第53问:如何看待活动中儿童大量地说?134
第54问:如果教师的提问没有学生举手回答怎么办?134
第55问:教学中的各环节如何承起转换?135
第56问:学生人数很多时,怎么进行活动?135
第57问:教学为什么要联系儿童的生活?136
第九章 深化理解 避免误区137
问题一:不能把品德与生活课看成是单一的“思品课”137
问题二:基于学生生活,不等于重复学生生活141
问题三:处理好长期形成的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条件之一145
问题四:“用教材”而非“教教材”,依然是实现品德与生活课针对性的重要前提146
问题五:提倡学生“自主”不等于教师“放手”150
问题六:合格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师是怎样炼成的151
问题七:多一双眼睛去看国外的相关课程发展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