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平与效率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平与效率新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4261326.jpg)
- 郭志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ISBN:750654160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平与效率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上篇 公平与效率总论3
第一章 公平论3
第一节 公平的涵义4
一、公平问题的历史源头4
二、公平的语源学流变6
三、公平的类别9
第二节 公平的价值27
一、至高无上的价值定位28
二、公平是一面理想旗帜29
三、公平是新社会的制度标识30
四、公平是人文价值的集中体现31
五、涵盖可持续价值的现代公平32
第三节 公平的标准33
一、公平标准的多义性与统一性33
二、公平标准的层次性和具体性34
三、公平标准的比较性和相对性42
第四节 公平的性质45
一、公平的历史性与阶级性46
二、公平的“滞后性”与“超前性”50
三、公平的客观性与主观性53
四、公平的相对性与绝对性56
第五节 关于“人生而平等”的界说57
一、“人生而平等”的若干“根据”57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回答59
第二章 效率论63
第一节 效率的涵义64
第二节 效率的性质66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与效率67
第四节 效率的动力70
一、合理的经济制度是决定生产率提高的关键71
二、对经营管理者和生产劳动者的激励机制是提高效率的主要驱动力72
三、时间意识和成本意识是提高效率的主导意识73
四、竞赛和竞争是发展经济的强大的动力73
五、高新科技的不断创新是创造效率奇迹的“内生动力”74
第五节 效率与效益75
一、效率的原初定义中缺乏明确的“社会正当需要”观念76
二、利益主体真正关心的是经济效益76
三、经济效益不完全反映经济效率76
四、“综观经济效益”是对“经济效率”的深化和发展78
第六节 效率的实现81
一、分工、市场与效率82
二、知识、信息与效率83
三、科学技术与效率85
四、全要素投入与效率86
五、边际收益递减与效率87
第七节 效率的价值89
一、效率——市场的工具价值之主要方面89
二、效率优先是经济本位的逻辑延伸90
三、追求经济效益是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91
四、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效率追求效果最大化的模式适合于一切经济活动领域93
五、效率的“最大化”模式也适合于对人产生正效果的一切社会行为93
六、效率是人对自身本质的提升96
第三章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99
第一节 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性展示100
一、效率与公平的非简单对应关系102
二、效率与公平在阶级社会呈对抗状态103
三、效率与公平在价值归属上的对立106
四、效率与公平相冲突的真伪问题110
一、效率优先说——效率决定、包含公平112
第二节 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性诸论112
二、公平优先说——公平决定、包含效率114
三、制度公平说——制度决定效率和公平116
四、帕累托最优说——效率与公平的理想统一123
五、“本原一体说”——效益与公平本质是一致的124
六、生产方式说——公平与效率统一于生产方式126
七、利益基点说——效率与公平统一于利益127
八、知识经济说——效率与公平的新统一127
九、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128
一、公平与效率是两个“最大化”的契合131
第三节 公平与效率的相关性新解131
二、公平与效率相损相成论136
三、公平与效率的相关性动态规律139
第四节 大效率与大公平的统一:可持续发展理论142
一、可持续发展的效益是对效率的限制和创新143
二、可持续发展使公平获得超人文、超社会性的大提升146
三、可持续发展建立在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新价值观基础上146
四、可持续发展的原型价值蕴涵于人类轴心文化148
第五节 效率与公平是经济制度的价值核心149
一、效率与公平是对经济基本问题认识高度自觉化的反映150
二、效率与公平是现代化关注的焦点151
三、协调效率与公平,才能实现人类的整体目标152
第六节 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考154
一、为多数人还是为少数人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价值取向154
二、效率以牺牲公平为代价向着与公平协调发展的方向发展156
三、社会补偿是达到社会公平的必要手段157
四、法治使公平有法可依,使效率有章可循160
五、可持续发展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扩展到国际和代际162
第四章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公平与效率的革命167
下篇 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与效率167
第一节 以牺牲公平为代价的资本主义高效率是不可持久的169
一、资本主义公平与效率始终在恶性循环中运动169
二、资本主义靠不断的高效率支撑其生命171
三、社会基本矛盾决定资本主义有一个发展极限17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由计划转向市场的历史必然性177
一、从公平与效率方面反思苏联剧变的根源178
二、中国社会主义公平优于苏联,决定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必然性182
第三节 公平与效率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地位186
一、公平与效率是评价社会经济制度优劣的两大基本尺度186
二、长期保持高效率机制,计划不如市场189
三、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效率和高公平重建政府的合法性基础19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公平是对资本主义机会均等、规则公正的扬弃193
一、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与商品交换带来的不平等193
二、机会均等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等级特权194
三、机会均等不是起点公平195
四、机会均等是抽象平等197
五、机会均等与马太效应199
六、市场不能造就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199
七、规则公正的虚伪性201
一、平均主义源远流长203
第五节 克服平均主义与避免两极分化203
二、平均主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206
三、公平分配与平等分配辨析207
四、克服对社会主义的误解210
五、国企改革中的偏差可能助长贫富差距拉大212
第六节 制度创新决定社会主义的命运214
一、公平与效率高度统一是检验制度创新成败的标准214
二、以公有制实现社会公平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216
三、分配制度的创新是实现公平与效率统一的重要保证220
四、弘扬市场精神是制度创新的应有之义222
第七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的实现形式223
一、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更新224
二、加快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225
三、不断调整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保持其合理的“势位差”226
四、大力克服等价交换原则的泛化和畸变227
第五章 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公平与效率228
第一节 改革以来我国公平与效率的基本状况228
一、实现“分享增长”,使收入分配保持公平229
二、改革的性质和方式决定效率与公平的总体状况235
三、改革比较注意调整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的公平度236
四、分配不公的表现形式和计算差异239
五、贫富悬殊还是两极分化244
第二节 效率低下和分配不公的原因245
一、产权不明晰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寻租猖獗、分配严重不公245
二、计划决策机制高度集权的遗风,仍有损于效率和公平248
三、新旧体制并存而产生的漏洞,给暴富者提供机会249
四、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滋生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的腐败效应253
五、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基本原因253
六、宏观调控乏力使灰色、黑色收入膨胀254
七、政策倾斜失度影响合理利益格局的形成256
八、倒U形曲线规律: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贫富差距迅速拉大259
第三节 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根据和保证26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国情依据264
二、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是根本制度保证264
三、历史唯物主义是基本的理论根据265
四、保持“必要的张力”是重要的方法保证266
五、合理分担税负是必要的物质保证267
第一节 邓小平发展了社会主义公平效率观271
一、恢复生产决定分配的基本原理271
第六章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效率观271
二、社会主义公平效率观的精辟概括273
三、大公平效率观的重要发展277
第二节 邓小平公平效率观的方法论问题280
一、多数人原则280
二、发展原则283
三、补偿原则285
四、法治原则287
五、开放原则288
主要参考文献291
后记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