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课程评价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雁冰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08129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课程评价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课程评价概论1
第一节 课程评价的涵义与类型2
一、一种尝试性的课程评价定义2
二、课程评价的对象3
三、课程评价中的价值与判断4
四、课程评价的功能7
五、课程评价的类型8
第二节 课程评价与课程开发、课程研究20
一、课程评价与课程开发21
二、课程评价与课程研究22
第一节 评价的性质与内涵25
一、评价的性质25
第二章 课程评价的哲学基础25
二、评价的涵义27
第二节 评价的合理性30
一、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31
二、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34
三、共同价值与多元价值36
第三节 课程评价的哲学本质38
一、杜威的课程评价观39
二、课程评价的哲学本质45
第三章 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47
第一节 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47
一、测验和测量时期49
二、描述时期49
三、判断时期51
四、建构时期52
第二节 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58
一、目标取向的评价59
二、过程取向的评价59
三、主体取向的评价60
第三节 走向新的课程评价观61
一、以质性评定统整、取代量化评定61
二、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62
三、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63
四、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63
五、评定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64
第一节 课程评价模式及其指标66
一、从模式的角度看课程评价66
第四章 课程评价的理论流派与典型模式(上)66
二、评价模式的指标68
第二节 课程评价的目标模式71
一、目标模式的背景与来源71
二、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73
三、目标模式的得与失76
第三节 课程评价的差距模式79
一、差距模式的产生背景79
二、差距模式的基本内容80
三、差距模式的得与失82
第四节 课程评价的背景——输入——过程——输出模式(CIPP模式)83
一、CIPP模式的产生背景83
二、CIPP模式的基本内容84
三、CIPP模式的得与失91
一、对目标模式的批判继承和全貌模式的提出92
第五节 课程评价的回应模式92
二、回应模式的理念和特点96
三、回应模式的功能性结构99
四、回应模式的得与失102
第六节 课程评价的解释模式103
一、对传统评价模式的批判104
二、解释模式的基本理念105
三、解释模式的实施阶段和方法选择108
四、解释模式的得与失111
第五章 课程评价的理论流派与典型模式(下)113
第一节 课程评价的研究模式113
一、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113
二、课程评价的研究模式120
第二节 教育鉴赏与教育批评模式(上)125
一、课程评价的功能和形式126
二、对传统评价观的渊源分析及批判151
三、对传统课程评价的改造154
四、教育评定新概念的特征161
第三节 教育鉴赏与教育批评模式(下)170
一、教育批评、教育鉴赏及其相互关系170
二、教育批评的四个构成方面173
三、关于教育批评的信度、效度、概括化等问题178
第六章 课程评价的一般技术183
第一节 评价技术与方法概观183
一、课程评价过程与评价的技术、方法183
二、课程评价理念与评价技术、方法的选择185
三、课程组成与评价技术、方法的选择186
第二节 常用的课程评价技术190
一、社会测量图示(Sociogram)191
二、兴趣调查表(Interest Inventories)193
三、等级量表(Rating Scales)194
四、非干扰性技术(Unobtrusive Techniques)195
五、语义分化(Semantic Differentials)197
六、论文测验(Essay Tests)199
第七章 典型质性课程评定方法201
第一节 档案袋评定201
一、什么是档案袋评定202
二、档案袋评定的思想基础和意义203
三、档案袋评定的类型和构成205
四、档案袋评定案例分析209
五、档案袋评定设计要则246
第二节 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247
一、苏格拉底及其“精神助产术”248
二、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的基本内涵及设计要则253
三、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案例分析256
四、对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的基本认识290
第八章 建构一种新的课程评价观:自我接受评价293
第一节 当代教育追求的理想人格形象:平民化自由人格293
一、既有教育目的观及其依据的批判293
二、确立当代教育目的的哲学思考298
三、当代教育的理想人格形象303
第二节 走向“自我接受评价”309
一、“自我接受评价”的含义309
二、“自我接受评价”的相关问题313
主要参考文献318
后记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