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西方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西方美学
  • 程孟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 ISBN:710202181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40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11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西方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写在《现代西方美学》前面1

上编:人本主义部分35

第一章 表现主义美学35

第一节 表现主义美学的兴起和流变35

第二节 表现主义美学的主要理论41

一 美学的位置41

二 直觉即表现43

三 审美与艺术问题50

四 历史与超验实体58

一 艺术的社会性62

第三节 艺术活动中的表现主义62

二 艺术风格65

三 艺术设计70

第四节 简要的评价74

第二章 移情学派78

第一节 移情学派产生的科学背景78

第二节 移情学派产生的理论渊源81

第三节 移情理论的艺术基础89

第四节 移情学派的主要代表及其理论内容94

一 立普斯94

二 谷鲁斯103

三 浮龙·李107

四 伏尔盖特109

五 柏格森114

六 巴希116

第五节 简要的评价118

第三章 俄国形式主义美学122

第一节 俄国形式主义美学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122

一 孕育时期122

二 兴盛时期125

三 衰落时期137

第二节 俄国形式主义美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139

一 自主观与工具观140

二 审美感受147

三 审美形式155

第三节 俄国形式主义美学的历史影响和发展趋势164

第四章 英国形式主义美学175

第一节 现代英国形式主义美学的产生175

第二节 形式主义美学主体之一:弗莱学说179

一 双重生活理论的提出——艺术和想象179

二 想象与宗教、道德184

三 想象与知觉、情感185

四 艺术构图中的多样化和秩序感188

五 五种艺术构图的情感要素193

七 对艺术作品的形式和本质的解释195

六 艺术创造及其目的195

第三节 形式主义美学主体之二:贝尔学说198

一 一个卓越命题(假设)的提出199

二 作为“终极实在”之感受的“有意味的形式”202

三 对“描述性绘画”的贬斥——对传统艺术的挑战204

四 对“美”的解释205

五“意匠”——展现审美之美的媒介(手段)207

六 对叙述性作品的批判和否定209

七 对原始艺术的推崇和礼赞210

八 贝尔与后印象派艺术212

第四节 简要的评价222

九 艺术与宗教之关系222

第五章 新批评派美学228

第一节 新批评派的产生、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228

第二节 新批评派的主要学术观点及与其他学派的关系241

一 新批评派关于文学基本性质的观点242

二 新批评派关于批评方法论243

三 新批评派的一些重要概念范畴简介245

1.反讽245

2.本体论批评247

3.构架一肌质论248

4.非个性论249

6.感觉性解体251

5.客观对应物251

7.含混七型253

8.意图谬见255

9.感受谬见256

10.传达谬见258

11.张力259

12.具体共相260

13.印象式批评262

14.姿势论263

四 新批评派与当代西方其他文学批评流派的关系264

第三节 新批评派的历史地位268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来源271

第六章 精神分析美学271

第二节 精神分析美学及其理论基础275

一 性欲升华与文学艺术281

二 白日梦与作家282

三 性与审美快感286

四 精神分析与艺术批评288

第三节 荣格学说291

一 原始意象与艺术本质295

二 艺术品、艺术创作与艺术家297

三 审美态度:抽象与移情307

一 对艺术创作的影响311

第四节 精神分析美学的历史影响311

二 对艺术评论的影响313

1.精神分析学与作品分析313

2.精神分析学与作家分析315

3.精神分析学与读者317

4.精神分析学与神话一原型批评319

第七章 神学美学323

第一节 神学美学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323

一 人的存在324

二 行为指归329

三 爱心335

四 小结339

第二节 20世纪的神学美学340

一 雅斯贝尔斯344

二 新托马斯主义者355

三 激进的神学家366

第三节 简要的评价370

第八章 存在主义美学372

第一节 存在主义哲学概述372

一 存在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372

二 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75

第二节 德国存在主义美学377

一 与德国浪漫哲学和美学传统的联系378

二 海德格尔与本体论美学380

三 雅斯贝尔斯与悲剧论391

第三节 法国存在主义美学399

一 萨特与自由的美学400

二 梅洛·庞蒂的审美知觉论与卡缪的荒谬艺术论411

第四节 结语420

第九章 现象学美学426

第一节 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426

第二节 盖格尔的一般现象学美学理论432

一 现象学美学的创始人432

1.现象学美学的基本方法435

二 一般理论435

2.审美享受437

2.艺术价值439

三 小结442

第三节 英伽登的文学本体论和文学认识论443

一 引言443

二 论文学作品的存在447

三 如何认识文学作品451

四 小结454

第四节 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现象学455

一 从经过改造的现象学出发455

二 从艺术作品到审美客体459

三 知觉主体和知觉过程464

四 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466

第十章 人本心理学美学472

第一节 人本心理学美学的产生472

一 人本心理学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哲学基础472

二 人本心理学美学与其他心理学流派之关系476

第二节 人本心理学美学的理论体系481

一 人本心理学美学的理论原则481

二 审美需要论484

三 艺术家论489

四 审美体验论494

五 艺术创作论499

六 审美价值论504

第三节 人本心理学美学与道家美学509

一 人本心理学美学与道家美学比较的基础509

二 关于美的本质513

三 关于美感515

四 关于艺术创作519

五 关于审美理想522

六 小结526

第四节 简要的评价527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背景530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概述530

第十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530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征532

第二节 卢卡契的美学思想534

一 生平和著述534

二 《历史和阶级意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537

三 卢卡契的早期美学思想541

四 《审美特性》——美学的总结543

第三节 葛兰西:对意大利未来文化一社会的设计546

一 生平和思想546

二 《狱中杞记》:系统的“民族一人民”的文学理论548

一 法兰克福学派的产生、演变及其主要理论观点553

第四节 法兰克福学派553

二 马尔库塞:自主的艺术对现实的超越与变革556

三 阿多尔诺:艺术——对绝望的拯救559

四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563

第五节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565

一 萨特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尝试566

二 《什么是文学》570

第六节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577

一 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崛起和他的美学思想577

二 马谢雷:文学生产理论585

第一节 本雅明对现代艺术的美学思考589

第十二章 法兰克福学派美学589

一 信息社会与古典艺术的终结590

二 走向费解的现代艺术591

三 艺术生产理论593

四 电影——新崛起的艺术594

五 艺术中的一系列两极运动597

1.机械复制的艺术和有韵味的艺术597

2.艺术的膜拜价值和展示价值598

3.美的艺术与后审美的艺术599

4.对艺术品的凝神专注式接受和消遣性接受600

第二节 阿多尔诺的现代主义美学理论602

一 对现代美学的特定要求604

二 艺术对现实的间离性模仿605

三 艺术的社会批判功能607

四 艺术的审美特点608

1.异在性608

2.超前性609

3.否定性609

4.精神化610

5.谜语特质611

6.无概念性612

1.艺术的真实内容613

五 对一些美学范畴的重新界说613

2.形式614

3.技巧615

4.自然美616

六 对现代音乐的美学思考618

1.音乐的社会本源618

2.音乐的拯救作用619

3.音乐的超脱特征621

第三节 马尔库寒的艺术审美哲学623

一 超越现实的艺术与审美活动——《爱欲与文明》中的美学思想624

二 造就新感性的艺术和审美活动——《论解放》中的美学思想626

三 艺术与革命——《反革命与造反》中的审美哲学627

1.作为异样存在的艺术628

2.艺术的否定和肯定628

3.艺术的革命功能629

4.艺术的永恒性629

四 按艺术的形式法则重建世界——《作为现实形式的艺术》631

五 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判——《审美之维》632

1.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633

2.批艺术的无产阶级革命论635

3.批反映论的模仿说636

第十三章 自然主义美学643

第一节 哲学观念——从自然主义到批判实在论643

下编:科学主义部分643

第二节 艺术与本能645

第三节 功用与愉快649

第四节 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652

第五节 美的三要素655

一 美的材料655

二 形式美657

三 表现美664

第六节 简要的评价668

第一节 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和科学美学673

第十四章 新自然主义美学673

第二节 门罗的实验论677

第三节 自然主义的美的概念687

第四节 门罗关于美学研究范围的设想693

第五节 作为一门科学的美学在欧洲和美国的发展700

第十五章 实用主义哲学707

第一节 实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707

第二节 杜威美学阐释713

一 在经验中探求艺术的本质713

二 经验与艺术716

三 审美经验:手段和目的的相互渗透718

四 审美经验;经验的圆满终结721

五 审美经验;沟通和创造724

六 四种缺乏审美性质的经验726

七 智慧——审美经验的生命之源729

第三节 杜威美学与欧洲传统733

一 杜威与柏拉图:两种真善美境界733

二 杜威与黑格尔:两种圆满终结737

三 杜威与休谟:两种经验观742

第四节 简要的评价746

一 关于经验、超验与潜验746

二 关于手段和目的的渗透751

三 关于感性、智性和理性753

第一节 新实证主义哲学和美学概述757

第十六章 新实证主义美学757

第二节 新实证主义美学理论1764

一 理查兹和他的早期主张764

二 美感经验和美感价值768

三 艺术中的交流773

四 语言符号的双重功能775

五 批评及其转换780

六 对立冲动的平衡782

七 诗歌经验及其心理基础785

八 科学与诗791

九 意义的构成及其转换796

十 词语行为和语境798

第三节 新实证主义美学理论II802

一 经验主义和心理学方法802

二 批评科学化808

三 拟陈述和真实性811

第十七章 分析美学818

第一节 从“意义的界定”到“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的美学思想818

第二节 开放的艺术与开放的理论——分析美学晚近的思潮828

第三节 边缘地带的“热战”842

第一节 符号——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850

第十八章 符号论美学850

第二节 卡西尔的艺术理论857

一 对模仿说和表现说的批判857

二 “艺术是直觉或观照的客观化过程”859

三 “艺术是对实在的发现”861

四 “艺术作品的静谧乃是动态的静谧”864

五 艺术创造是一种“外形化”活动868

六 对快乐主义和游戏说的批判869

第三节 朗格美学形成的背景条件872

第四节 朗格美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875

第五节 艺术和艺术创造885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心理学基础899

第十九章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899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905

一 关于艺术与知觉及其表现性905

二 对大脑力场说和同形同构理论的简要考释916

三 艺术论918

1.关于艺术的本质918

2.关于现代派艺术的思考921

四 关于视觉思维925

第三节 简要的评价930

第一节 结构主义的观念和方法934

一 历史背景934

第二十章 结构主义美学934

二 索绪尔和现代语言学935

三 列维-斯特劳斯和结构主义哲学938

四 结构主义的基本特点940

第二节 结构主义美学的形成944

一 与西方美学传统的联系944

二 雅各布森和结构主义诗学949

三 列维-斯特劳斯和结构主义神话学955

第三节 结构主义美学的发展960

一 巴尔特和法国结构主义美学960

二 结构主义叙事美学971

三 戈德曼与小说社会学975

第四节 后结构主义美学977

第五节 结语983

第二十一章 解释学美学987

第一节 解释学和理解学美学的历史发展987

一 施菜尔马赫的哲学解释学988

二 狄尔泰的历史哲学解释学991

三 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解释学993

第二节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995

一 出发点及其方法论基础996

1.作为出发点的本体论视界996

2.作为方法论基础的现象学方法997

1.前人的启示998

二 对艺术真理问题的重新审视998

A.人文主义传统的意义999

B康德美学思想的启示1002

三 艺术作品的本体论1006

1.艺术作品本质论1007

2.艺术作品特征论1009

3.艺术作品欣赏论1011

四 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的历史特点及其意义1012

第三节 赫施对解释学美学的贡献1020

第一节 接受美学的崛起1030

一 社会背景1030

第二十二章 接受美学1030

二 学术渊源1032

1.俄国形式主义1032

2.布拉格结构主义1033

3.英伽登的现象学美学1034

4.伽达默尔的解释学1037

三 接受美学的靶子1039

第二节 姚斯的“接受”理论1040

一 从文学史入手提出挑战1041

1.悖论的提出1041

2.对四种文学史观的批判1043

3.文学史的挑战1046

二 对读者接受的具体研究1049

第三节 伊泽尔的“响应美学”1053

一 研究的出发点1055

二 对英伽登学说的扬弃1057

三 分析文学本文构成1060

四 对“本文——读者相互作用”动力的论述1063

五 对“本文——读者相互作用”过程的揭示1065

第四节 传播与扬弃1067

全书主要参考书目1072

现代西方美学主要概念(范畴)汉西对照表1081

人名译名对照表10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