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统一战线思想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统一战线思想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4240749.jpg)
- 姜汝真等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30963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66页
- 主题词:中外关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统一战线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统一战线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
二、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脉络5
三、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规律10
四、研究统一战线思想史的重要意义13
第一编 马恩时代的统一战线思想19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19
第一节 统一战线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9
一、统一战线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19
二、统一战线思想产生的理论依据21
第二节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统一战线思想的产生26
一、在改造正义者同盟的过程中,统一战线思想的产生26
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统一战线指导思想的提出32
第三节 1848年革命中的统一战线思想45
一、《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共产主义者同盟关于德国民主革命的纲领和策略46
二、1848年革命经验总结之一--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49
三、1848年革命经验总结之二--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50
四、1848年革命经验总结之三--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52
第二章 第一国际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55
第一节 第一国际《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中的统一战线思想56
一、文献指出了工人阶级受压迫的根源、获得解放的手段和斗争的目的,为国际工人统一战线奠定了共同的政治基础58
二、文献指出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必须由独立的政党来领导59
三、文献提出了无产阶级自身的团结是统一战线中的重要问题60
四、文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实现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重要性61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在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中的统一战线思想63
一、在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和维护了第一国际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性质64
二、在反对工联主义斗争中坚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68
三、在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中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团结72
四、在反对拉萨尔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实现党的团结统一必须坚持的原则77
第三节 总结亚洲和欧洲民族解放斗争经验,制定殖民地民族解放的理论79
一、东方革命和西方革命79
二、没有波兰的独立,欧洲的自由就不能确立81
三、爱尔兰民族解放是英国工人阶级解放的首要条件83
第三章 第二国际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87
第一节 马恩在指导欧美各国建党过程中的统一战线思想87
一、统一战线思想贯穿于欧美各国社会主义建党过程中87
二、欧美国家社会主义政党运用统一战线的经验91
三、在非常法令时期马恩为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指出了正确的策略93
第二节 恩格斯在第二国际前期活动中的统一战线思想97
一、恩格斯在创建第二国际工人组织中的统一战线思想97
二、在反对无政府主义斗争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策略思想102
三、第二国际前期运用统一战线思想指导实践的经验和教训106
第三节 恩格斯晚年的统一战线思想111
一、《哥达纲领批判》,捍卫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政策112
二、《法德农民问题》,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工农联盟思想116
三、《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提出了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120
本编小结123
第二编 列宁时代的统一战线思想129
第一章 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前的统一战线思想129
第一节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思想的捍卫和发展129
一、列宁统一战线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29
二、列宁在《什么是 人民之友 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论述了统一战线的基本问题131
三、列宁在《怎么办?》中的统一战线思想134
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中的统一战线思想138
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必须掌握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思想139
二、提出了建立工农联盟的重要意义,丰富和发展了马恩关于联合农民的统一战线思想140
三、提出了工农民主专政的思想,解决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无产阶级统一战线主要实现形式的问题142
四、提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强调了转变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性144
第三节 列宁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和农民问题146
一、列宁阐述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146
二、列宁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149
第二章 列宁在十月革命及胜利后的统一战线思想154
第一节 十月革命,统一战线思想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和发展155
一、列宁在《第二国际的破产》等著作中,提出了反对机会主义的策略方针155
二、列宁在《四月提纲》、《国家与革命》等著作中的统一战线思想158
三、列宁在巩固十月革命胜利成果的斗争中的统一战线思想162
第二节 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伟大的创举》等著作中阐述的统一战线思想168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和被剥削劳动群众结成的特种形式的阶级联盟169
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民主,是民主的最高类型170
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策略原则171
第三节 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的统一战线思想172
一、党内不允许有反对派存在,因为党的队伍没有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统一,就不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领导社会主义建设173
二、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174
三、利用资产阶级,实行国家资本主义177
四、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依靠知识分子和吸收党外人士参加180
第四节 列宁晚年的统一战线思想184
一、用合作化改造小农,加强工农联盟184
二、加强各民族的联盟187
三、改善国家机关,使国家机关保持人民性188
四、加强党的领导,健全监督机制190
五、重视国民教育,提高教师地位191
第五节 斯大林的统一战线思想192
一、阐述了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能够与农民阶级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的思想192
二、论述了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193
三、提出了造就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的思想196
四、提示了社会主义民族的实质和特征197
五、斯大林晚年统一战线思想的错误199
第三章 共产国际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思想201
第一节 列宁在创建和领导共产国际的过程中的统一战线思想202
一、《共产主义运动中的 左派 幼稚病》对统一战线思想的系统阐述与发挥203
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思想209
三、《土地问题提纲初稿》,系统地论述了农民问题212
四、《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表述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原则215
五、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218
第二节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思想220
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思想的产生220
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221
三、斯大林提出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同英美等国政府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思想224
本编小结225
第三编 毛泽东时代的统一战线思想23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初步形成23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231
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31
二、中共二大《关于 民主的联合战线 的议决案》,民主联合战线思想的提出236
三、中共三大,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确定238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在大革命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240
一、中共四大对统一战线实践经验的初步总结240
二、《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243
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建立农民同盟军的思想248
第三节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251
一、中共统一战线工作方针的转变,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思想的提出251
二、土地革命路线的制定,工农联盟思想的新发展254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5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初步形成257
一、《八一宣言》的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提出257
二、《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形成261
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共合作方针的确立265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全面成熟271
一、《论新阶段》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271
二、《目前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问题》和《论政策》,论述了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276
三、《<共产党人>发刊词》,提出了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重要法宝的科学诊断280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深入发展283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政权建设的思想283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思想287
三、《论统一战线》,周恩来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面总结289
第三章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94
第一节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294
一、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关于 和平、民主、团结 的方针294
二、《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纲领和政策的全面阐述297
三、《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理论的深入论证301
第二节 建国初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304
一、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和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建国初期统一战线方针和策略的制定304
二、民族、宗教、侨务工作的理论与政策30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发展312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地位、范围、任务和组织形式312
二、关于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和平改造的理论315
三、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的确立318
四、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界定320
第四章 统一战线理论的曲折发展323
第一节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统一战线内部矛盾的思想323
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提出324
二、关于正确处理统一战线内部矛盾的思想327
第二节 统一战线中 左 的指导思想330
一、统一战线中 左 的指导思想的出现330
二、纠正统一战线中 左 的指导思想的努力333
三、统一战线工作指导方针的严重失误337
本编小结340
第四编 邓小平时代的统一战线思想347
第一章 爱国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47
第一节 爱国统一战线基本理论的提出348
一、新时期统一战线性质、任务和基本政策的确立348
二、江泽民的《努力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353
第二节 人民政协思想的新发展357
一、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职能的确立357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调、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使新时期人民政协发挥政协职能进入规范化、制度化359
第三节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思想的新发展362
一、关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思想363
二、关于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的思想364
三、关于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思想366
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问题思想的丰富和发展367
第四节 关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的新思想370
一、关于民族问题的新思想370
二、关于宗教问题的新思想377
第二章 多党合作理论的创造性发展383
第一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多党合作理论的恢复和发展383
一、充分肯定了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的光荣历史,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做了重要贡献384
二、从我国新时期的客观实际出发,科学地界定了民主党派的性质386
三、将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发展为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的十六字方针387
四、明确了四项基本原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389
五、指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390
第二节 多党合作的纳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391
一、《意见》明确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91
二、《意见》明确了民主党派是与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392
三、《意见》将多党合作的形式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394
第三节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多党合作理论的发展396
一、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97
二、进一步强调发挥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398
三、进一步强调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帮助民主党派落实加强自身建设的措施400
第三章 一国两制 思想的形成和发展403
第一节 一国两制 思想的形成与实践403
一、 一国两制 的思想先导403
二、 一国两制 思想的形成405
三、 一国两制 思想的实践410
第二节 一国两制 的涵义及基本内容411
一、 一国两制 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411
二、 一国两制 的基本前提和保证是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412
三、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14
四、 一国两制 的构想以国家立法形式得到确认,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415
第三节 一国两制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416
一、 一国两制 归功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16
二、 一国两制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417
三、 一国两制 是对马克思主义一大策略原则-- 和平共处 的重大发展418
四、 一国两制 是对统一战线学说的创造性发展419
第四节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 一国两制 思想的发展420
一、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对 一国两制 思想的进一步阐述421
二、中共十五大报告对 一国两制 思想的肯定和发展422
第四章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统一战线思想的提出和发展425
第一节 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425
一、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426
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27
第二节 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是新时期重要的统战对象428
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允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428
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是新时期重要的统战对象430
第三节 坚持贯彻 团结、帮助、引导、教育 的方针431
一、团结他们为改革开放、四化建设、统一祖国贡献力量432
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432
三、引导他们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433
四、教育他们爱国、敬业、守法434
本编小结435
后记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