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力衰竭基础与临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力衰竭基础与临床
  • 祝善俊,徐成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57237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28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547页
  • 主题词:心力衰竭(学科: 研究) 心力衰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力衰竭基础与临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心肌的病理生理学1

第一章 心肌细胞收缩的细胞生理学1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和复极-舒张偶联1

第二节 肥大和衰竭心肌细胞的生理改变3

第三节 未来研究方向5

第二章 心脏间质纤维化7

第一节 正常心脏间质组成及其生理功能7

第三节 正常心脏组织胶原代谢的调节8

第二节 心脏间质与组织硬度8

第四节 心肌纤维化的类型与肌性成纤维母细胞的作用9

第五节 循环激素与心脏反应性纤维化10

第六节 心脏间质纤维化与心力衰竭12

第七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策略:逆转心肌纤维化13

第三章 心功能下降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因素15

第一节 心力衰竭时肾上腺素能cAMP信号传导系统的改变16

第二节 心肌收缩蛋白的改变与收缩功能障碍17

第三节 Ca2+转运改变与舒缩功能障碍18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心肌能量代谢的改变19

第五节 左心室肥厚与重塑20

第六节 心力衰竭时原癌基因及其他蛋白基因表达的改变21

第七节 其他有关心肌功能下降的生物学因素22

第四章 心肌细胞生长与肥大的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24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细胞周期24

第二节 心肌细胞肥大研究的细胞模型25

第四节 致心肌细胞肥大的激动剂26

第五节 心肌细胞肥大的细胞内信号转导26

第三节 肥大心肌细胞的转录改变26

第六节 蛋白激酶C在心肌细胞肥大中的重要性27

第七节 细胞肥大的细胞内转录调节28

第八节 细胞肥大相关的基因表达调节区28

第九节 结论29

第五章 心肌病的分子遗传学32

第一节 分子遗传学发展史32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33

第三节 扩张型心肌病37

第四节 结论38

第一节 心力衰竭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40

第六章 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40

第二节 细胞因子对心血管作用的机制45

第三节 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47

第四节 心力衰竭治疗新的策略49

第七章 正常与衰竭心脏的ATP合成52

第一节 经氨基酸直接合成及其补救途径合成ATP52

第二节 经碳-碱基燃料合成ATP52

第三节 ATP浓度的调节59

第一节 心肌力学的基本要素61

第八章 心肌力学61

第二节 心腔力学——压力-容量关系67

第三节 心室室-血管偶联72

第四节 心肌机械能73

第五节 结语74

第九章 心肌重构、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76

第一节 心肌重构76

第二节 心肌顿抑81

第三节 心肌冬眠84

第一节 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力衰竭88

第十章 神经激素受体与心力衰竭88

第二节 肾上腺素能受体90

第三节 β受体/腺苷酸环化酶(AC)通路改变的临床意义93

第四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94

第五节 心力衰竭时其他心脏受体95

第六节 小结96

第十一章 心力衰竭的基因干预98

第一节 基因干预的概念与策略98

第二节 基因干预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调控99

第三节 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心力衰竭动物的形态和功能检测106

第四节 转基因及基因敲除模型在心力衰竭研究中的价值及局限性107

第二部分 循环的病理生理学109

第十二章 充血性心力衰竭过程中心钠素与血管紧张素对肾脏的调节作用109

第一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过程中心钠素的作用109

第二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肾脏的影响112

第三节 心钠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114

第四节 小结115

第十三章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水钠潴留机制117

第一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体液代谢的关系117

第二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反射调节机制120

第三节 小结122

第一节 内皮对血管张力调节的作用124

第十四章 内皮因子与心力衰竭124

第二节 内皮在心力衰竭时的作用126

第三节 冠状动脉循环内皮功能障碍130

第十五章 心力衰竭时局部循环的调控132

第一节 CHF时内皮扩血管物质与骨骼肌血管132

第二节 CHF严重程度与血管调控和循环异常135

第三节 CHF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异常137

第四节 临床意义138

第一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激活证据——血、尿去甲肾上腺素的检测140

第十六章 交感神经系统与充血性心力衰竭140

第二节 交感神经活化的机制及临床意义143

第三节 治疗147

第十七章 血管活性物质与心力衰竭150

第一节 交感神经系统151

第二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152

第三节 精氨酸加压素154

第四节 神经肽Y155

第五节 血管活性肠肽155

第七节 心房利钠肽156

第六节 前列腺素156

第八节 内皮素157

第九节 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和一氧化氮158

第十节 肿瘤坏死因子159

第十一节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β-内啡肽159

第十二节 结论159

第十八章 充血性心力衰竭与骨骼肌异常161

第一节 骨骼肌萎缩161

第二节 骨骼肌功能变化162

第三节 骨骼肌组织学和代谢异常163

第四节 呼吸肌异常167

第五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骨骼肌异常与康复锻炼169

第六节 骨骼肌异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69

第七节 结语171

第十九章 心力衰竭与肺部疾病的关系173

第一节 左心室功能衰竭对肺脏的影响173

第二节 心脏与肺部疾病178

第三节 心力衰竭恶病质综合征的发病机制183

第二节 心力衰竭恶病质综合征发生和预后定义183

第一节 心力衰竭恶病质综合征的判定标准183

第二十章 心力衰竭恶病质综合征183

第四节 治疗措施184

第二十一章 心肌肥厚向心力衰竭演变的机制及防治186

第一节 心肌肥厚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186

第二节 心肌肥厚向心力衰竭转变机制189

第三节 心肌肥厚的药物防治及逆转190

第二十二章 心肌细胞主要离子的转运机制和作用195

第一节 膜片钳技术简介及其应用195

第二节 离子通道的分子结构和一般特性200

第三节 心肌细胞钠、钾离子的跨膜转运机制及作用202

第四节 心肌细胞的钙瞬变、钙稳态及其调控209

第三部分 心力衰竭的临床问题221

第二十三章 心力衰竭的历史、定义及分类221

第一节 历史221

第二节 定义222

第三节 心力衰竭起源的演变224

第四节 心力衰竭机制假说225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原因225

第一节 患病率及发病率228

第二十四章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228

第二节 危险因素229

第三节 病因229

第四节 预后231

第五节 影响预后的因素232

第二十五章 慢性心力衰竭综合征病理生理学233

第一节 心脏的病理生理学233

第二节 心外系统病理生理学234

第三节 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239

第四节 运动受限240

第二十六章 心脏瓣膜疾病与心力衰竭242

第一节 主动脉瓣狭窄242

第二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45

第三节 二尖瓣返流247

第四节 二尖瓣狭窄250

第二十七章 高血压与心脏肥厚254

第一节 LVH的流行病学254

第二节 LVH的意义255

第三节 高血压LVH的病理与病理生理变化256

第四节 左心室肥厚的逆转260

第五节 小结262

第二十八章 舒张性心力衰竭264

第一节 心脏舒张功能及其不全的概念264

第二节 心脏舒张功能的生理与病理生理学264

第三节 舒张功能障碍的原因和机制270

第四节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73

第五节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与预后274

第一节 正常妊娠时血液循环的变化277

第二十九章 妊娠时心力衰竭277

第二节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78

第三节 妊娠合并心肌病279

第四节 妊娠合并瓣膜性心脏病280

第五节 妊娠合并马方综合征281

第六节 妊娠合并肺栓塞281

第七节 妊娠合并心肌梗死282

第八节 妊娠合并高血压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83

第一节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病理分型和临床检查285

第三十章 扩张型心肌病285

第二节 特殊的临床综合征288

第三节 中毒性扩张型心肌病291

第四节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296

第三十一章 心肌病与特异性心肌疾患299

第一节 心肌病299

第二节 特异性心肌疾患301

第三十二章 预后因素309

第一节 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309

第四部分 诊断、评价与预后309

第二节 人口因素及其他系统疾病对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312

第三节 评价心力衰竭预后的常用指标313

第四节 影响心力衰竭预后的其他因素及常采用的研究工具315

第五节 小结317

第三十三章 超声心动图在心肌病中的应用318

第一节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病的方法学318

第二节 常见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321

第三十四章 放射性核素检查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327

第一节 放射性药物327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法测定心室功能329

第三十五章 心脏功能的MRI和CT分析338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波谱分析338

第二节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343

第五部分 治疗347

第三十六章 急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及治疗347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347

第二节 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350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机械性障碍355

第四节 右心室梗死358

第三十七章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361

第一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361

第二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372

第三十八章 小儿心力衰竭的特点及治疗进展382

第一节 小儿心脏发育及功能状况382

第二节 心脏功能及心脏排出量的调节因素382

第三节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新认识383

第四节 临床表现383

第五节 诊断384

第六节 心力衰竭治疗385

第三十九章 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390

第一节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390

第二节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与诊断392

第三节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治疗395

第四十章 对心力衰竭治疗的大型临床试验报道的分析401

第一节 直接作用的血管扩张剂401

第二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401

第三节 正性肌力药物404

第四节 β-受体阻滞剂407

第五节 钙通道阻滞剂408

第六节 血管紧张素Ⅰ受体拮抗剂409

第七节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其他神经内分泌拮抗剂的应用409

第八节 其它治疗措施410

第四十一章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412

第一节 休息、运动与康复治疗412

第二节 心理与生物行为学治疗413

第三节 自我护理与患者教育414

第四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与营养415

第七节 超滤疗法417

第六节 呼气末正压呼吸417

第五节 起搏与电复律417

第八节 机械辅助装置418

第九节 骨骼肌心肌动力成形术418

第十节 心室减容术418

第十一节 心脏移植术与心肺联合移植术419

第四十二章 利尿治疗420

第一节 影响钠水潴留的因素420

第二节 利尿剂疗效的评价指标420

第三节 利尿剂的药理作用421

第四节 心力衰竭对利尿剂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影响422

第五节 利尿剂治疗的早期反应422

第六节 利尿治疗的一般原则423

第七节 利尿剂实际应用的几个问题423

第八节 未来对水钠潴留和水肿的治疗425

第四十三章 强心甙的应用427

第一节 强心甙的药理作用427

第二节 强心甙的药物代谢动力学431

第三节 强心甙的临床应用433

第四节 强心甙的给药方法436

第五节 强心甙应用注意事项437

第六节 强心甙药物中毒438

第四十四章 血管扩张剂治疗444

第一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血管扩张治疗的合理性444

第二节 有机亚硝酸盐与硝普钠446

第三节 长程血管扩张剂治疗451

第四十五章 干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452

第一节 心力衰竭时的RAS452

第二节 RAS抑制剂453

第三节 ACEI在心力衰竭时的临床效应454

第四节 ACEI在心力衰竭时的应用455

第五节 ACEI的不良反应456

第四十六章 非强心甙类正性肌力药物459

第一节 拟交感胺类药物459

第二节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461

第四十七章 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464

第一节 交感神经系统作为CHF的治疗靶464

第二节 β-阻滞剂的短期效应465

第三节 长期治疗对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生存率的影响465

第四节 β-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可能机制467

第六节 结论468

第五节 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468

第四十八章 钙通道阻滞剂470

第一节 生物学效应470

第二节 化学结构和药代动力学470

第三节 药物动力学473

第四节 药理学作用473

第五节 结论477

第二节 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480

第四十九章 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480

第一节 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480

第三节 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级与诊断482

第四节 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后486

第五十章 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及评价489

第一节 心力衰竭时心律失常的危险性489

第二节 心力衰竭病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491

第三节 心力衰竭病人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492

第一节 心力衰竭病人抗血栓制剂应用的理论基础496

第五十一章 抗凝和抗血小板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及评价496

第二节 心力衰竭中血栓形成的基础497

第三节 阿司匹林在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499

第四节 华法林在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500

第五十二章 终末期心力衰竭外科治疗进展504

第一节 骨骼肌动力性心肌成形术504

第二节 心室功能辅助装置的使用506

第三节 左心室减积成形术(Batista手术)507

第五节 全人工心脏的研究现状509

第四节 心脏和心肺移植术509

第五十三章 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511

第一节 难治性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511

第二节 诊断512

第三节 治疗513

第四节 结束语519

第五十四章 心力衰竭未来的治疗方向520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521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的细胞保护524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的基因治疗526

第四节 小结5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