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院校试用教材 内燃机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等院校试用教材 内燃机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4222600.jpg)
- 西安交通大学内燃机教研室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院校试用教材 内燃机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 内燃机的性能指标及其提1
高途径1
§1—1 发动机示功图的两种基本形式——p—V图和p—?图1
§1—2 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3
§1—3 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6
§1—4 提高内燃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途径12
§1—5 内燃机变工况运转性能概述16
第二章内燃机的实际循环19
§2—1 内燃机理论循环概述19
§2—2 燃烧化学20
§2—3 内燃机的实际循环25
§2—4 内燃机中的传热损失29
§2—5 时间损失35
§2—6 实际循环的近似计算——热计算36
§2—7 实际循环数值计算的基本微分方程式52
第三章 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57
和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57
§3—1 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58
§3—2 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损失和泵损失62
§3—3 四冲程内燃机充气效率的实验测定66
§3—4 四冲程发动机充气效率的分析式68
§3—5 影响充气效率的各种因素71
§3—6 进气马赫数Z74
§3—7 进排气阀座处和气缸盖进排气道内气体流动77
§3—8 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措施综述81
§3—9 配气定时的选定86
§3—10进气管内动力效应的应用88
第四章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94
§4—1 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94
§4—2 柴油机的燃烧98
第五章燃油系统的参数选择及其116
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116
§5—1 燃料喷射过程116
§5—2 喷油泵的参数选择及其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120
§5—3 喷油器的参数选择及其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130
§5—4 高压油管134
§5—5 不正常喷射发生的原因和消除措施135
第六章柴油机的燃烧室145
§6—1 直接喷射式燃烧室内的空气运动145
§6—2 开式燃烧室152
§6—3半分开燃烧室156
§6—4 球形油膜燃烧室160
§6—5复合式燃烧室164
§6—6 涡流室燃烧室165
§6—7 预燃室燃烧室169
§6—8 燃烧室的比较和选型173
§6—9 改善燃烧性能的途径175
第七章 汽油机的混合气形成和燃177
烧177
§7—1 汽油机的混合气形成177
§7—2 汽油机的正常燃烧180
§7—3 汽油机的爆震燃烧188
§7—4 表面点火和续走196
§7—5 多缸汽油机进气充量的均匀分配问题198
§7—6 汽油机的排气净化202
§7—7 汽油机气缸压力的循环变动(不规则燃烧)206
第八章 化油器和点火系统的参数209
选择及其对汽油机性能的209
影响209
§8—1 汽油机对混合比的要求——理想化油器特性212
§8—2 主燃油系及其校正214
§8—3 怠速及过渡区域的工作220
§8—4 化油器主要参数的选择225
§8—5化油器的加浓器、加速泵、231
起动设备对性能的影响231
§8—6 化油器的排气净化措施238
§8—7汽油喷射系统241
§8—8火花塞的参数选择及其对汽247
油机性能的影响247
第九章汽油机的燃烧室258
§9—1 汽油机燃烧室的一般要求258
§9—2 燃烧室设计要点258
§9—3典型燃烧室271
§9—4分层燃烧系统275
第十章示功图的实验数据处理287
§10—1 对示功图的统计处理287
§10—2 对气电示功器所录图的修正288
§10—3 平均指示压力的计算290
§10—4 换气过程泵损失、充量交换功和充气效率的计算292
§10—5 压缩过程和膨胀过程的平均多变指数的计算292
§10—6 燃烧过程中一些参数的计算293
§10—7 气缸内工质温度的计算294
§10—8 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工质加热规律和燃烧放热规律295
第十一章机械损失和热平衡299
§11—1 机械损失的组成部分299
§11—2 内燃机机械损失的测定301
§11—3 影响机械损失的各种因素304
§11—4 降低机械损失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措施307
§11—5 内燃机的热平衡309
第十二章 内燃机特性和调节312
§12—1 柴油机特性313
§12—2 汽油机特性319
§12—3 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和调速特性323
§12—4 调速器的静力分析328
§12—5 调速系统的动力过程333
§12—6 液压调速器335
§12—7 内燃机的功率标定及大气修正341
第十三章 四冲程内燃机的废气涡346
轮增压346
§13—1 内燃机增压概述346
§13—2 废气涡轮增压器349
§13—3 废气涡轮增压对发动机功率和经济性的影响365
§13—4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的两种基本型式368
§13—5 变压系统中影响废气能量利用的主要因素374
§13—6 恒压系统中涡轮增压器主要参数的决定381
§13—7 决定变压系统中涡轮机设计参数的方法385
§13—8 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的特点390
§13—9 废气涡轮增压器和四冲程柴油机的特性配合398
§13—10变压系统中废气涡轮增压器平衡运行点的图解法401
§13—11 车用柴油机的废气涡轮增压406
第十四章 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410
程和废气涡轮增压410
§14—1 二冲程内燃机换气过程概述410
§14—2 二冲程内燃机的扫气效率414
§14—3 二冲程内燃机换气过程计算420
§14—4 纯废气涡轮增压直流换气二冲程柴油机的换气计算433
§14—5 换气机构主要参数的选取436
§14—6 扫气泵439
§14—7 直流换气二冲程柴油机纯度气涡轮增压系统的计算443
§14—8 二冲程内燃机的发展和展望448
附录1 本书使用的国际单位制453
和工程单位制的对照453
附录2 本书使用的主要符号454
附录3 常用单位换算简表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