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孝陵志新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明孝陵志新编
  • 中山陵园管理局,南京孝陵博物馆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5347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明孝陵志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明孝陵志新编》序 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王学智]1

明孝陵志序[柳詒徵]1

《南京文物丛书》总序 南京市文物局局长[魏正瑾]1

明孝陵志 [王焕镳]编著[季士家]标注3

朱元璋其人[季士家]144

图1 朱元璋像145

图2 朱元璋为吴王时所书的一道军令152

图3 朱元璋理政处所之一--南京明故宫奉天门遗址155

明孝陵的布局及主要文物内涵[查珣]158

图5 朱元璋为建孝陵,将原位于独龙阜一带的古开善寺迁至“东岗”,即今之“灵谷寺”地。159

图4 位居钟山南麓的明孝陵,背依钟山主峰西的玩珠峰,其远处突起的小山即为地下宫殿所在的独龙阜。陵门及其后的宝顶地势高耸,跨过内御河的金水桥北神道直达朱门黄瓦的文武方门。159

图6 明孝陵下马坊161

图7 明孝陵外郭城正门--大金门遗存162

图9 明孝陵神道及石象生的一段164

图8 明孝陵碑楼及其内的巨碑164

图10-1 明孝陵神道上的石雕武将165

图10-2 明孝陵神道上的石雕文臣166

图11 明孝陵神道上的棂星门柱础167

图12 明孝陵内御河上的金水桥167

图13-2 1998年依明代原样复建后的文武方门168

图13-1 晚清改建后明孝陵的陵门168

图14 文武方门内享殿前门基址及晚清修建成的碑殿170

图15 孝陵殿三层须弥座台基及部分残存的石雕望柱、栏板等170

图16 孝陵殿台基北面的陛石171

图17 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先生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官员赴孝陵谒陵。从这张旧照片上,可以见到复建于晚清的孝陵殿,与原建筑相比,格局缩小。172

图18 方城173

图19 方城左右两侧的影壁砖雕174

图20 明楼遗存175

明孝陵陵宫门址的发掘收获 南京市文物研究所 南京孝陵博物馆176

图21 文武方门基址考古中3号门门道清理后的状况179

图22 文武方门基址考古中4号门门道清理后的状况179

图23 文武方门基址考古发掘中清理出土3号门门道以下的砖基结构状况180

图24 文武方门基址考古中清理出的5号门门道及门道向陵宫内延伸的石板路遗迹180

图25 文武方门基址考古中出土的残黄釉龙纹瓦当182

图26 文武方门基址考古中出土的唐宋时代残灰陶兽面纹瓦当182

明孝陵陵宫内东侧建筑基址勘掘记 南京市文物研究所 南京孝陵博物馆183

图27 东配殿考古发掘前的地表状况185

图28 东配殿建筑台基出土后的情况,以黄土和卵石隔层夯筑而成,最高处为清代建筑遗迹186

图29 东配殿基址上清理出土的柱顶石、磉墩遗存187

图31 东配殿砖砌磉墩平面结构188

图30 东配殿北部柱顶石下的磉墩基坑188

图32 东配殿当心间外侧的门道遗迹及砖砌台明、台基埋头遗存189

图33 东西殿台阶遗迹,保留了台基土衬、平头土衬和台阶下的砖铺基础190

图34 孝陵御厨建筑遗址东北角角柱石之底垫石及台基东面砖砌台明、台基埋头遗存191

图35 御厨台基西南角之角柱石、砖铺路面、散水出土时状况192

图36 御厨台基面上发掘出的厨灶底部建筑遗存,已有沉降、变形现象(上:北灶;下:南灶)193

图38 文武方门内东井亭建筑基址发掘出土的角柱石、磉墩基槽194

图39 东井亭建筑基址发掘出土的砖铺路面、台阶垂带石、燕窝石、角柱石、磉墩基槽等遗存195

图37 御厨基址发掘过程中出土的“雀池”遗存196

图40 文武方门内出土的大型彩色琉璃建筑构件197

明孝陵地下宫殿勘测记 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 南京市文物研究所198

图41 明孝陵玄宫探测测网分布及推断结果示意图201

图42 明孝陵宝城城垣上一处墙体逆向沉降及造成的交错裂口203

阳山碑材[季士家]205

图43 阳山碑材中之碑座石材206

图44 阳山碑材中之碑头、碑身石材207

图45 阳山碑材碑身石材与原山体之间因人工开凿而形成的险峻深沟,形如一线天208

明孝陵规划设计思想蠡测[贺云翱 廖锦汉]215

图46 明孝陵风水形势示意图217

图47 明孝陵建筑布局呈北斗星图式示意图219

图48 江苏元、明墓葬中出土的北斗七星图221

明孝陵文化价值点评[贺云翱 王前华]223

明东陵考古纪实[贺云翱 邵磊 王前华]230

图49 东陵遗存考古之前的地面状况234

图50 明东陵享殿前门(裬恩门)基址台基下东南角砖铺路面及散水出土时状况236

图51 明东陵享殿(裬恩殿)基址东北角角柱石、台基东面砖砌台明及台基上保留的柱顶石237

图52 明东陵享殿东侧抄手踏跺出土时状况,基燕窝石、平头土衬、砖砌象眼及踏跺前砖路等遗迹尚存238

图53 明东陵享殿月台西侧抄手踏跺出土时状况,其燕窝石及平头土衬之一部分、踏跺胆、踏跺侧面的砖铺路面等均有保存239

图54 明东陵寝园北垣多次加砌遗迹的出土状况240

图55 明东陵寝园遗址东北角古砌排水沟岸出土时情景241

图56 明东陵寝园外东北侧的排水沟中设有分水石柱涵道242

图57 明东陵寝园东垣外通向内御河的砖砌地下排水道243

图58 明东阮寝园东坦外的石砌排水沟出土时的状况244

图59 明东陵遗址出土的绿琉璃建筑构件246

图60 明东陵神厨遗存,位于寝园外神道西侧(2000年8月出土)247

图61 明东陵神厨遗址中清理出土的厨灶遗迹248

明代弃碑发掘记[向阳鸣]250

图62 明孝陵碑楼(四方城)东南侧山谷中发现的明代龟趺及弃碑树立安装后251

孝陵石碑碑文及刻石文字[王前华]整理253

图63 神烈山碑255

图64 禁约碑256

图65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258

图66 特别告示碑263

图67 康熙御碑,“治隆唐宋”是康熙给予朱元璋的极高评价265

明孝陵大事记[廖锦汉]编写270

编后记[季士家]2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