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七届环境与发展论坛论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第七届环境与发展论坛论文集](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0334110.jpg)
- 曾晓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111028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46页
- 文件大小:166MB
- 文件页数:563页
- 主题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第七届环境与发展论坛论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立足于治 着眼于防 以治促防 综合治理——对“十二五”环保规划的思考与建议(代序言)&曾晓东1
第七届环境与发展论坛开幕式10
第七届环境与发展论坛开幕词&宋健10
在第七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上的讲话&顾秀莲12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努力开创“十二五”环境保护新局面——在第七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上的讲话&周生贤14
第七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主题峰会20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曾培淦20
实现“十二五”环保目标的思考&万本太22
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王善成25
“十二五”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战略举措&陈明忠28
企业在环境和经济发展中的社会责任&何诗敏31
深入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 为全面实现“十二五”环保目标任务作出新贡献——第七届环境与发展论坛总结报告&郭纹铭33
专题论坛一:中国经济发展与当前环境问题42
节能减碳: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潘家华42
当前环保科技形势及“十二五”环保科技发展思路&赵英民46
大力发展碳循环和碳汇产业 促进循环经济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作用&齐建国51
产业生态化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靳敏 邢李志 赵俊娜57
创建国家生态市,打造国际商贸名城&傅春明65
信息化建设,经济发展的绿色动力&叶玫69
专题论坛二:实现“十二五”环保目标任务的主要对策、措施74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面临的环境挑战及对策&王广德74
我国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及对策措施&赵华林77
“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夏光81
以“三生共赢”为准则,建设健康社会&叶文虎86
林业碳汇助力企业低碳发展&李怒云87
全面推进可持续消费,促进国家“十二五”环保目标的实现&唐丁丁91
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必须进行环保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井文涌9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董亮 张烃 黄业茹99
专题论坛三:实现“十二五”环保目标任务的法治保障104
绿色发展的企业责任&吕克勤104
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的重大成果&别涛109
论有限修改《环境保护法》的有效方法&汪劲115
关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几点思考&关丽121
化学品生产与侵权责任法及其法律风险防范&王灿发124
我国环境法制的现状与改进&赵京慰128
专题论坛四:可持续生产与消费132
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王金南132
柬埔寨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措施及政策&楚万那克136
印度尼西亚的绿色经济和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博塔斯达142
泰国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政策转变项目&苏萨喏克145
越南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工具、措施及政策&阮帕哈147
企业可持续生产发展之路&梅正芳151
中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实践&樊万选153
综合论文158
气候变化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焦居仁158
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环保工作路在何方&谢明干164
环境安全理念国际经验及其环境与发展启示&朱留财 杜譞169
探讨建立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法规 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聂晶磊173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方法与实施途径研究&李云燕178
大力防治重金属污染,维护环首都圈环境安全&王赣江184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及措施&彭应登 钟良 罗宏188
加强湿地保护,推进生态建设&李更虎192
搞好西部地区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贺耀国195
保护和建设好淮河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汪增国197
强化环境风险防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二五”规划的必然要求&梅桂友200
浅谈环境保护监理工作现状及其必要性&许功蓉205
把握经验之髓,认清发展之势,加大减排之力,努力实现“十二五”环保任务目标&姬振海210
转型期环境规划面临的困境与出路——关于环境规划立法的思考&刘四龙 郭晓明214
“十二五”环保行政管理体制新思路&沈晓悦 李萱219
以创新精神扎实推进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田为勇224
“十二五”减排工作的综合手段与具体设计&刘国才228
加快运城市环保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常建忠 曹醒侨 张会生 贾运林242
承德环保新道路:规划引领+创建支撑&刘艳东247
构建生态经济框架,推进“十二五”生态文明建设&赵晓宁251
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建设生态文明&王松霈254
中国绿色发展浅析&赵建军 卢艳玲262
转变观念,坚持科学的绿色和谐发展观&樊万选 唐海峰268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刘国才274
绿色经济——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杨倩276
可持续发展投资的实践和对我国环保工作的启示&安祺 唐若韬280
打造绿色银行,推进低碳经济&詹向阳286
自然资本投资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现&陈兴华290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民族自治县乡森林碳汇建设与扶贫研究&王天津294
环境经营——宝钢绿色发展的创新性选择&徐乐江298
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中的绿色因素与机遇&韩孟 程福祜303
低碳转型,绿色发展——低碳企业老板的精神智慧&张平307
森林碳汇与企业碳中和&陈蓬314
对煤炭企业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思考&许祥左318
实现大庆“十二五”环保目标任务主要对策的思考&李国英 胡学聪323
京东方:履行社会责任,建设绿色企业&冯俊亭 何因 闫钰327
做低碳时代的“绿色”企业&郭冏33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打造绿色矿山——关于冀中能源邢东煤矿发展低碳经济的调查报告&王友昌333
构建环保管理末端向源头控制转变新思维&吴海涛 李平336
紧跟“十二五”环保目标,做大做强竹纤维文章&刘晋夫 李丽莎341
论资源综合利用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翟勇344
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张云飞351
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良性循环&周钢宽356
深度认识海洋是人类共同的历史使命——纪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17周年&肖汉强 尹才硚 张宝印359
推进煤地下气化的产业化是扭转我国环境恶化局面的关键举措&徐道一 余学东367
从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看我国“煤地下气化”&孙文鹏371
煤地下气化与联合循环发电结合是环境改善工程&彭安 余力376
关于“建筑垃圾”有效利用的思考——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课题&侯长江385
光伏逆变器接入智能电网的要求和技术探讨&陈晓高 崔佩聚388
我国饮用水源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探析&陈 赛 蓝楠395
基于三峡水库综合管理的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创新研究&梁福庆400
华北地区农村污水渗坑式排放危害及治理建议&周素颖407
关于洨河污染现状调查研究&张馨予 徐晓军410
关于加强水源地水库生态管理,保护饮用水源的建议&卢正臣 王桂青 么亚男416
实现“十二五”环保目标的思考——浅析废水再生与回用&张晓卿420
群策群力,专群结合,科学整治我国地下水盐污染&王雅珍426
论农村面源污染及其防治措施&程亚楠 赵修浩431
石家庄市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机制研究&樊小龙436
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实行可持续发展&蔡伟峰441
农村垃圾处理与环境现状——以河北省保定市富昌村为例&高扬 刘长文444
公共性增进:《环境保护法》修改的一个基础导向&秦鹏448
我国环保法庭的分析与完善——兼论环境审判专门化的展望&陈德敏 胡耘通452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案之我见&鄢桂军459
以强化执法为手段提高环保执行力&熊敏桢462
浅析基层环境执法的薄弱环节和应对策略&孙伟统465
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制度完善的探讨&忻芙蓉468
关于实现公司环境责任的法律制度研究&陈颜474
环境教育专门立法(美、日、巴、菲、韩)的国际比较&王民 王元楣479
对在用机动车污染控制的区域联防联控应采取严格务实的检测维护(I/M)制度来实现&邓知礼484
关于构建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的思考&何家振491
关注民生就要关注民众的环境权益&李世东496
提升环境公共服务水平 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吴舜泽 李红祥500
加强园区社区环境建设&刘鸿志506
天津市南开区“环境友好型”社区示范项目建设的研究&王结508
浅谈水源污染与区域健康关系——保定地下水污染及与环境健康分析&柳亚杰 汪冀51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危害&陈庆 张荣 牛玉杰518
低频噪声危害与人体健康——低频噪声对城市住宅小区的影响&赵增钦 郭红彩521
科学认识核辐射,关注公众身体健康&李三军 张寒524
孕鼠低水平铅暴露对子代神经毒性及机理研究&牛玉杰527
关于开展信访减量工作的实践探讨&田国瑞 李万升 张友鑫533
室内氡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与防治&申冬利 陆桂敏537
汲取民族精华,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代后记)&郭纹铭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