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美术千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美术千问](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0331077.jpg)
- 王永鸿,周成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三秦出版社
- ISBN:978755180078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91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美术史-中国-问题解答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美术千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美术1
美术的起源1
原始美术的发展1
原始美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1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造型艺术2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造型2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造型艺术3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3
仰韶彩陶3
马家窑彩陶4
大汶口陶塑4
河姆渡黑陶4
新石器时代的陶塑艺术5
龙山文化的陶器5
红山文化的陶塑5
新石器时代的玉石及绘画艺术6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6
红山文化和龙山文化玉器6
凌家滩古墓葬的玉器7
河姆渡牙雕7
新石器时代的壁画7
新石器时代的岩画8
青铜时代的美术成就8
夏朝青铜器9
商朝早期的青铜器9
商朝后期的青铜器9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10
西周后期的青铜器10
春秋早期青铜器11
春秋中后期青铜器11
战国时期的青铜器12
商朝的青铜器13
战国时期的青铜器13
商朝的陶塑和石雕14
东周的陶俑和木雕艺术14
青铜时代的早期玉雕15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15
绘画艺术16
先秦壁画16
先秦帛画16
先秦墓室漆画17
先秦青铜器物装饰画18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美术19
秦汉绘画艺术的成就19
秦宫壁画19
西汉墓室壁画19
东汉墓室壁画20
汉代的帛画21
汉代的画像石与画像砖22
东汉晚期的武梁祠画像石22
东汉晚期的墓室画像石23
秦汉时期的画像砖24
东汉时期的四川画像砖24
秦朝文字的统一25
秦朝的书法成就25
汉朝的篆体26
东汉的隶书26
汉朝的草书27
张芝等名家的书法艺术成就27
秦汉篆刻28
秦玺的成就28
汉印的成就29
秦汉时期的雕塑成就29
秦始皇陵兵马俑29
西汉的陶俑30
西汉的随葬陶器31
东汉陶器31
西汉的石刻31
东汉的石雕33
秦汉时期的青铜铸像33
西汉木雕34
秦朝的都城建筑35
秦始皇陵的建筑35
西汉的都城建筑35
汉代的房屋建筑36
东汉的门阙36
东汉的建筑风格36
秦汉时期的建筑装饰37
秦汉时代的陶瓷工艺37
东汉的青瓷艺术38
汉代的彩绘陶38
汉代的铅釉陶38
西汉的玉雕工艺39
东汉的玉雕工艺39
西汉的铜器40
汉代的金银器40
汉代漆器及铜、陶器绘饰41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43
魏晋南北朝美术成就43
魏晋时期的辽阳墓室壁画43
高句丽壁画44
魏晋时期的甘肃壁画44
南北朝时期壁画45
北朝漆画46
南北朝石刻线画46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47
敦煌莫高窟壁画48
炳灵寺石窟壁画49
麦积山石窟壁画50
曹不兴与人物画50
顾恺之和他的人物画51
《女史箴图》51
《洛神赋图》52
《列女仁智图》52
陆探微的人物画52
张僧繇和他的人物画53
萧绎和《职贡图》54
杨子华和《北齐校书图》54
曹仲达的画风54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开始55
顾恺之的《魏晋胜流画赞》55
宗炳和《画山水序》56
王微的绘画理论56
谢赫的《古画品录》57
姚最的《续画品录》57
魏晋南北朝雕塑艺术成就57
戴逵与他的雕塑作品57
云冈石窟造像58
龙门石窟造像59
敦煌莫高窟的彩塑60
青州造像60
南北朝陵墓雕塑60
萧景墓石刻61
魏晋南北朝的都城建筑61
魏晋南北朝的寺庙与佛塔的建筑62
魏晋南北朝的青瓷工艺63
北齐的白瓷工艺63
魏晋南北朝的漆器63
魏晋南北朝的丝织64
魏晋南北朝的印染和刺绣64
魏晋南北时期的书法艺术65
“正书之祖”钟繇65
索靖和《月仪帖》65
陆机和卫夫人的书法艺术66
王羲之和《兰亭序》66
王献之的“一笔书”67
王珣和《伯远帖》67
东晋碑刻67
北朝碑刻68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理论68
萧衍和《梁武帝观钟繇书法十二意》69
庾肩吾和《书品》69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美术成就70
隋朝时期的美术成就70
唐朝美术的成就70
阎立本和初唐人物画71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71
尉迟乙僧的人物画72
吴道子和他的人物画72
张萱的绮罗人物画73
周昉与仕女画74
《簪花仕女图》和《纨扇仕女图》74
展子虔与山水画75
李思训与《江帆楼阁图》75
王维的水墨山水画76
薛稷和唐朝花鸟画77
边鸾和花鸟画77
唐朝鞍马画77
曹霸与韩幹的鞍马画77
韩滉与《五牛图》78
唐朝敦煌莫高窟壁画78
唐代新疆壁画79
唐朝墓室壁画80
绘画史论著作的发展81
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81
《唐朝名画录》和《贞观公私画录》81
隋唐时期的雕塑艺术81
唐朝陵墓雕刻82
唐朝石窟雕塑83
唐朝的敦煌雕塑84
唐朝龙门石窟雕塑84
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建筑85
隋唐时期的寺院建筑86
大雁塔和小雁塔86
唐朝的青瓷和白瓷87
美丽的唐三彩87
唐代金银器工艺88
隋代书法艺术88
唐朝时期的书法艺术89
欧阳询的书法艺术89
虞世南的书法艺术89
褚遂良的书法艺术90
薛稷的书法艺术90
陆柬之的书法艺术90
李邕的书法艺术90
张旭的狂草艺术91
颜真卿的颜体成就91
柳公权的书法艺术92
怀素的狂草艺术92
唐朝书法理论93
第五章 五代十国时期的美术94
五代十国时期的人物画艺术94
顾闳中的人物画艺术94
周文矩的人物画艺术95
荆浩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山水画95
关仝与《关山行旅图》95
董源的山水画艺术95
巨然的山水画艺术96
五代的花鸟画艺术96
黄筌和五代的花鸟画96
徐熙和他的花鸟画96
杨凝式与五代书法艺术97
徐铉和李煜的书法艺术97
第六章 北宋辽金的美术98
北宋时期的美术成就98
北宋的山水画名家98
李成的山水画艺术99
范宽的山水画艺术99
郭熙与山水画99
王希孟的青绿山水100
黄居寀和北宋花鸟画101
赵昌和他的《猫猴图》101
崔白和他的花鸟画102
赵佶和他的工笔花鸟画102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103
赵光辅与北宋人物画104
武宗元和他的《朝元仙仗图》105
李公麟与《五马图》105
王居正与《纺车图》105
赵佶与《听琴图》106
北宋墓室壁画106
北宋雕塑106
北宋陶瓷艺术107
北宋金属工艺108
北宋丝织刺绣工艺108
北宋玉器工艺109
北宋的文房四宝109
北宋木器109
北宋京城建筑110
北宋的砖石塔110
李诚和《营造法式》110
北宋书法111
苏轼与他的书法111
黄庭坚与他的书法111
米芾与他的书法112
蔡襄与他的书法112
赵佶与他的书法112
薛绍彭与他的书法112
蔡京、蔡卞与他的书法113
东丹王耶律倍与人物画113
金代绘画艺术113
武元直与《赤壁图》114
王庭筠与《幽竹枯槎图》114
赵霖与《昭陵六骏图》115
张瑀与《文姬归汉图》115
辽金时期的书法艺术115
辽代书法艺术115
辽代书法名家116
金代书法艺术116
高士谈、司马朴与任询的书法艺术116
王庭筠、赵秉文书法艺术117
党怀英书法艺术117
辽代墓室壁画117
金代壁画118
辽代木构建筑118
金代都城建筑119
北宋辽金时期的美术理论119
郭熙的《林泉高致》119
“宋四家”的书法理论119
第七章 南宋和元朝的美术121
南宋绘画艺术成就121
苏汉臣和他的风俗人物画121
李嵩和他的风俗人物画122
李唐和他的人物故事画122
萧照和《中兴瑞应图》123
刘松年与他的人物画123
陈居中和历史人物画123
梁楷和他的写意简笔画124
李唐的山水画125
刘松年和《四景山水图》125
马远和他的山水画126
夏圭和他的山水画126
赵伯驹与赵伯骕的山水画127
南宋花鸟画128
林椿与他的花鸟画128
李安忠与他的花鸟画129
李迪和他的花鸟画129
法常和他的花鸟画130
吴炳和《出水芙蓉图》130
南宋书法艺术131
南宋工艺美术131
南宋的缂丝工艺132
南宋漆器132
南宋瓷器工艺132
元朝初期的绘画艺术134
钱选和他的绘画艺术134
高克恭和他的《雨竹图》135
李衎和他的竹石图135
赵孟頫与他的绘画艺术136
“元四家”的绘画艺术137
黄公望与他的山水画137
吴镇与他的山水画138
倪瓒与他的山水画138
王蒙与他的山水画139
元朝花鸟画140
陈琳和他的《溪凫图》140
王渊和《桃竹锦鸡图》141
边鲁和《起居平安图》141
张中和《芙蓉鸳鸯图》141
柯九思和他的花鸟画142
王冕的水墨画142
刘贯道与元朝人物画143
任仁发和《张果老见明皇图》143
张渥和《九歌图》143
王绎的肖像画144
颜辉及元代宫廷肖像画144
元朝壁画145
永乐宫壁画145
洪洞广胜寺壁画145
元代墓室壁画146
元朝工艺美术146
元代瓷器艺术146
元代的丝织印染147
元代的玉器147
元代的漆器147
元代金属工艺148
元朝书法艺术148
赵孟頫书法艺术148
鲜于枢书法艺术149
邓文原、冯子振书法艺术150
虞集的书法艺术150
揭傒斯的书法艺术150
康里巎巎的书法艺术151
杨维桢的书法艺术151
南宋和元朝的绘画理论151
汤垕与他的《画鉴》152
夏文彦等的绘画理论152
南宋蒙元的书法理论152
第八章 明朝的美术154
明朝绘画成就154
明朝前期的宫廷画154
边景昭与明代宫廷早期花鸟画155
商喜与早期宫廷人物画155
王履与浙派画风156
戴进与他的山水画艺术156
吴伟与《长江万里图》157
王绂与吴门画派的兴起157
赵原与马琬的山水画158
徐贲、杜琼、刘珏的绘画艺术158
沈周与他的绘画艺术159
文徵明的绘画艺术160
唐伯虎的绘画艺术161
仇英的绘画艺术162
周臣的绘画艺术164
文嘉与文伯仁的绘画艺术164
钱谷、陆治等的绘画艺术165
谢时臣的山水画165
明朝的写意花鸟画166
陈淳的绘画艺术166
徐渭的绘画艺术167
明代其他花鸟写意画168
蓝瑛与明朝晚期浙派山水画168
明朝晚期的人物画168
陈洪绶和他的人物画169
崔子忠和他的绘画艺术170
“波臣派”的肖像画艺术170
董其昌的绘画艺术171
明朝版画的发展172
明代徽州版画172
金陵版画与苏州版画173
明朝年画的兴起173
杨柳青年画174
桃花坞年画与杨家埠年画174
明朝书法艺术174
宋克、宋璲、解缙的书法艺术175
沈度的书法艺术175
沈粲的书法艺术176
祝允明的书法艺术176
文徵明的书法艺术176
王宠的书法艺术177
陈淳的书法艺术177
徐渭的书法艺术177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178
“宣德炉”与明朝金属工艺178
明朝的“景泰蓝”179
明朝的建筑艺术179
明朝南京城的建筑179
明朝北京城的建筑180
明朝“十三陵”181
明朝园林建筑182
拙政园与明朝苏州园林建筑182
明朝十三陵石雕182
明朝双林寺的佛雕183
明朝瓷器艺术183
明代彩瓷工艺184
明朝丝织工艺184
明代织锦工艺185
明代刺绣工艺186
明代棉麻纺织工艺186
明朝的“蜡染”187
明朝漆器工艺187
明朝早期漆器187
明代后期漆器187
明朝徽州木雕188
明朝东阳木雕188
明代福建根雕189
明代潮州木雕189
明朝美术理论189
董其昌《画旨》190
文徵明书论190
董其昌书论191
陶宗仪《书史会要》191
解缙书论191
杨慎、李淳、丰坊书论192
宋应星《天工开物》192
第九章 清朝的美术193
清朝绘画艺术193
清初山水画艺术193
王时敏的山水画194
王鉴的山水画194
王原祁的山水画194
王翚的山水画195
吴历的山水画195
恽寿平的绘画艺术196
“清四僧”的绘画艺术196
髡残的绘画艺术196
弘仁的绘画艺术197
八大山人和他的绘画艺术198
石涛和他的绘画199
梅清与“黄山派”199
戴本孝的绘画艺术200
肖云从与“姑熟派”绘画艺术200
罗牧与“江西派”绘画艺术201
查士标的绘画艺术201
程正揆的绘画艺术201
龚贤与“金陵八家”202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202
华嵒的绘画艺术203
高凤翰的绘画艺术204
边寿民的绘画艺术204
汪士慎的绘画艺术204
李鲜的绘画艺术205
陈撰的绘画艺术205
金农的绘画艺术206
黄慎的绘画艺术206
高翔的绘画艺术206
李方膺的绘画艺术207
罗聘的绘画艺术207
闵贞的绘画艺术208
李葂、杨法的绘画艺术208
郑板桥和他的绘画艺术209
朗世宁的宫廷画艺术210
金廷标的宫廷绘画艺术211
改琦的仕女画212
费丹旭的仕女画212
达受的绘画艺术212
张熊的绘画艺术213
赵之谦的绘画艺术213
任熊的绘画艺术214
任薰的绘画艺术214
任颐和他的绘画艺术215
任预和他的绘画艺术215
虚谷的绘画艺术216
吴昌硕的绘画艺术216
清朝版画217
清朝的“殿版画”218
吴嘉猷和清朝年画218
钱慧安的年画作品219
王铎与他的草书220
傅山与他的书法艺术220
八大山人和他的书法221
归庄的书法艺术221
清朝的帖学与隶书222
郑簠和他的书法222
朱彝尊和他的书法艺术222
金农、伊秉绶的书法艺术222
邓石如和他的书法艺术223
清代篆刻艺术223
程邃的篆刻艺术223
林皋的篆刻艺术224
丁敬的篆刻艺术224
吴昌硕的篆刻艺术224
清朝瓷器工艺225
清代“唐窑”225
清朝金银器工艺226
清代的鼻烟壶226
清代铜器、铁器和锡器227
清朝丝织印染工艺227
清朝宗教雕塑艺术228
清代陵墓雕塑229
清代装饰雕刻230
清代其他工艺雕刻230
清朝宫城的建筑231
清代苑囿的建筑231
北方的私家园林232
江南园林建筑232
清代寺观园林建筑233
清代民居建筑233
清代寺观建筑233
清代木雕工艺234
清朝绘画论著234
清代书法论著235
清代其他工艺论著235
第十章 中国近现代的美术发展237
中国近现代美术概况237
西洋画的传播237
抗战前的西洋画238
抗战时期及抗战后的西洋画239
新中国成立后的西洋画239
西洋画对中国美术的影响239
上海画派的形成240
上海画派的代表画家和技法241
吴湖帆和他的绘画241
陆俨少和他的绘画242
岭南画派的形成和影响243
高剑父的绘画艺术244
陈树人和他的绘画244
赵少昂和他的绘画艺术244
黎雄才和他的绘画艺术245
关山月和他的绘画艺术245
杨善深和他的绘画艺术246
京派绘画的形成246
溥儒和他的绘画艺术247
李苦禅和他的绘画艺术247
黄胄和他的绘画艺术248
蒋兆和和他的绘画艺术248
叶浅予和他的绘画艺术249
李斛和他的绘画艺术250
李琦、卢沉、周思聪的绘画艺术250
姚有多和他的绘画艺术251
杨之光和他的绘画艺术251
近现代江浙画家与他们的作品252
陈之佛和他的绘画艺术252
钱松嵒和他的绘画艺术253
宋文治和亚明的绘画艺术253
西泠印社254
齐白石与他的绘画作品254
李可染与他的绘画作品256
潘天寿与他的绘画作品257
徐悲鸿与他的绘画作品259
张大千与他的绘画作品261
傅抱石与他的绘画作品263
刘海粟与他的绘画作品264
林风眠与他的绘画作品266
林风眠《火烧赤壁》267
黄宾虹与他的绘画作品267
吴冠中和他的绘画艺术269
中国近代漫画的发展270
中国现代漫画271
中国当代漫画273
连环画的兴盛274
新中国水彩画275
中国近现代书法艺术277
康有为和他的书法艺术278
齐白石和他的书法艺术278
李叔同和他的书法艺术279
郭沫若和他的书法艺术279
毛泽东和他的书法艺术280
徐悲鸿和他的书法艺术280
潘天寿和他的书法艺术281
张大千和他的书法艺术281
赵朴初和他的书法艺术282
启功和范增的书法艺术282
中国近代建筑艺术282
中国现代建筑284
中国当代建筑284
中国近现代的杰出建筑大师285
中国近现代雕塑艺术286
中国近现代美术理论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