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2049”空间发展战略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吴良镛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4909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北京2049”空间发展战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对北京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战略思考15
1.1 北京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宏观背景分析16
1.1.1 转型发展,刻不容缓16
1.1.2 后奥运时代的北京发展迫切要求统一的目标和纲领16
1.1.3 北京发展面临的老问题远未解决19
1.1.4 对首都发展的新的战略思考21
1.2 重申世界城市——将建设世界城市同促进发展模式转型结合起来21
1.3 以更高标准的“新首善观”确保国家首都职能的发挥22
1.4 探索并实践北京特色的文化名城23
1.4.1 “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23
1.4.2 “分片推进”和“带状联系”24
1.4.3 新菊儿胡同改造试验25
1.5 建设低碳型、生态型和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25
1.5.1 将西部生态发展带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模式转型示范区25
1.5.2 大力建造普通住宅,实现社会和谐发展26
第2章 新形势下北京规划建设战略的思考27
2.1 北京总体规划修编后的新形势28
2.1.1 中央的大政方针明确28
2.1.2 后奥运时代“新北京”发展有待进一步谋划28
2.2 北京城市功能定位与落实中的问题28
2.2.1 国家首都28
2.2.2 国际城市29
2.2.3 文化名城29
2.2.4 宜居城市29
2.2.5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落实中的问题30
2.3 深化对首都发展的战略认识31
2.3.1 需要有更高的标准来深化战略31
2.3.2 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布局城市功能31
2.3.3 需要在更长的时间段内筹划城市发展31
2.3.4 坚持绿色发展战略,节约资源、集约发展31
2.3.5 建设“中华文化枢纽工程”,塑造城市的文化特色32
2.4 几点建议33
2.4.1 在城市急剧发展过程中预谋新市区保留用地33
2.4.2 研究中央行政区布局结构,重构较为完善的北京旧城33
2.4.3 以“葡萄串”模式组织新城33
2.4.4 整体化研究和解决中心大团的交通、规划布局等问题34
2.4.5 对历史文化名城实行“积极保护”与“整体创造”34
2.4.6 城市与住房协同发展35
2.4.7 在推进政治文明的过程中有步骤地进行体制改革35
第3章 跨学科研究平台“北京2049”37
3.1 学科群建设与“北京2049”38
3.1.1 学科群与跨学科研究平台:“北京2049”38
3.1.2 国际研究趋势与跨学科平台“北京2049”39
3.1.3 “北京2049”发展的价值判断41
3.1.4 “北京2049”研究的工作方法43
3.1.5 “北京2049”研究的工作框架44
3.1.6 “北京2049”研究的工作进程46
3.2 目前成果概述: “北京2049”的初步展望48
3.2.1 北京将发生什么: “北京2049”长期发展趋势的认识48
3.2.2 如何应对变化:面向“北京2049”的战略思考和安排53
3.2.3 “北京2049”对未来的展望55
3.3 “北京2049”下一步工作计划60
第4章 2006-2009年“北京2049”研究进展62
4.1 研究进程63
4.1.1 以北京旧城保护为平台,启动项目研究(2006年)63
4.1.2 以北京城市发展战略为平台,开展跨学科研究(2007-2008年)63
4.1.3 整合项目成果,奠定“北京研究”基础(2009年)64
4.2 研究方法65
4.2.1 跨学科研究组织65
4.2.2 战略研究方法66
4.2.3 研究的创新性69
4.3 主要成果71
4.3.1 发展环境与大趋势判断71
4.3.2 大北京地区战略地位与空间展望72
4.3.3 北京长期发展战略73
4.3.4 专题举要80
4.4 研究展望95
4.4.1 面向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开展持续的“北京研究”95
4.4.2 总结跨学科研究的基本经验,完善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与应用平台95
4.4.3 建立更加密切的学术交流机制,增强“科学共同体”的创新能力95
第5章 国家战略视角下的北京地区发展展望97
5.1 国家战略下的京津冀地区发展展望98
5.1.1 国家远景发展展望及其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98
5.1.2 京津冀地区的现状条件及其发展任务101
5.1.3 京津冀地区远景发展目标105
5.1.4 国家战略下京津冀地区空间发展展望105
5.2 北京地区的核心职能展望:迈向全球城市109
5.2.1 国家战略下京津两市的分工协作要求109
5.2.2 构筑面向全球城市的北京地区核心职能群109
5.3 “北京2049”空间发展展望112
5.3.1 全球顶端城市发展特征与经验借鉴112
5.3.2 从构筑京津冀世界级城镇群看“北京2049”的空间发展115
5.3.3 2020年以前保护与发展的重点行动118
第6章 京津廊地区人口与经济趋势120
6.1 京津廊地区概况121
6.2 京津廊地区功能格局及趋势121
6.2.1 京津经济复合走廊基本形成122
6.2.2 京津经济复合走廊功能变迁124
6.2.3 北京的去工业化进程126
6.3 京津廊地区人口格局及趋势129
6.3.1 地区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人口密度相对低于世界同类型城市地区129
6.3.2 整个地区人口增长加速,外来人口成为其主要来源131
6.3.3 人口增长依然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134
6.3.4 京津城市化进程仍然没有放缓,廊坊城市化水平快速推进138
6.3.5 京津廊地区未来人口增长趋势139
第7章 北京平原及东南部地区发展趋势与空间图景145
7.1 北京平原及东南部地区概况146
7.1.1 北京平原及东南部地区的空间界定146
7.1.2 北京平原及东南部地区的基本情况146
7.2 北京空间发展的长期趋势与北京平原及东南部地区的发展可能148
7.2.1 人口增长趋势148
7.2.2 产业发展的趋势151
7.2.3 新的城镇发展趋势153
7.2.4 新的农村发展趋势155
7.3 北京平原及东南部地区发展的空间图景156
7.3.1 北京平原及东南部地区空间发展的驱动模式156
7.3.2 北京平原及东南部地区空间发展的基本假设159
7.3.3 空间发展图景159
7.3.4 倡导图景162
第8章 北京旧城积极保护与中心城区整体创造165
8.1 导论166
8.1.1 “新阶段”:从“十字路口的北京”到“中华文化的枢纽工程”166
8.1.2 “新理念”:积极保护、整体创造167
8.1.3 “新挑战”:核心问题、文化竞争、未来图景168
8.1.4 “新方法”:空间调查、情景分析169
8.2 北京旧城积极保护的研究探索172
8.2.1 北京旧城的现状分析172
8.2.2 北京旧城积极保护的原则174
8.2.3 面向“2049”:重塑“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与积极保护的初步设想178
8.3 北京中心城区整体创造的研究探索189
8.3.1 当前世界大城市中心区域整体化建设发展经验189
8.3.2 北京中心城区的主要问题分析191
8.3.3 中心城区“整体创造”的原则194
8.3.4 面向“2049”:“再创旧城辉煌”与整体创造的初步设想197
第9章 北京空间发展情景分析203
9.1 研究概述204
9.1.1 中长期预测的不确定性204
9.1.2 情景分析与规划应对不确定性204
9.1.3 国外同类研究案例205
9.2 研究区现状与历史过程205
9.2.1 研究地区205
9.2.2 人口用地历史过程205
9.3 情景分析方法与步骤208
9.3.1 界定规划问题,明确分析焦点208
9.3.2 识别影响因素,分析因素间作用关系和驱动力208
9.3.3 按恒定、可预测和不确定对因素进行分类209
9.3.4 确定情景变量,组合形成情景描述,检验变量组合的一致性210
9.3.5 进行情景模拟210
9.4 各情景分析结果211
9.4.1 现状惯性下城市持续快速发展,宽松农田保护政策211
9.4.2 现状惯性下城市持续快速发展,严厉农田保护政策212
9.4.3 现状惯性下城市持续快速发展,适度的农田保护政策213
9.4.4 市区扩展受到约束,宽松农田保护政策215
9.4.5 市区扩展受到约束,严厉农田保护政策216
9.4.6 市区扩展受到约束,适度农田保护政策218
9.4.7 城市向区域适度扩展,宽松农田保护政策220
9.4.8 城市向区域适度扩展,严厉农田保护政策220
9.4.9 城市向区域适度扩展,适度农田保护政策222
9.5 结论与讨论224
9.5.1 分析结果讨论224
9.5.2 进一步研究设想226
第10章 发展模式转型:第29届奥运会对北京城市发展的长期影响227
10.1 第29届奥运会对北京城市发展长期影响的调研概述228
10.1.1 调研重点228
10.1.2 调研过程与报告的形成229
10.1.3 调研方法229
10.2 北京奥运筹办有关工作情况230
10.2.1 加强组织,分步实施230
10.2.2 项目牵引,带动全局231
10.2.3 积极准备,应对突发232
10.2.4 统筹联动,协调发展232
10.3 北京奥运筹办工作的绩效分析233
10.3.1 积极效果233
10.3.2 不足方面235
10.4 奥运对北京城市发展的长期影响以及对北京规划建设的建议238
10.4.1 北京奥运的城市遗产238
10.4.2 奥运对北京的长期影响以及对北京规划建设的建议239
第11章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国际进展评述245
11.1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新趋势246
11.2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概念和类型247
11.2.1 中长期规划与城市规划体系的关系247
11.2.2 中长期规划的针对性和内容分类247
11.3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国际比较248
11.3.1 “美国2050”249
11.3.2 “澳大利亚2020”251
11.3.3 德国“城市2030”253
11.3.4 “墨尔本2030”255
11.3.5 “大芝加哥区域框架2040”258
11.3.6 “未来鲁尔2030”260
11.3.7 “纽约2030”261
11.3.8 “渥太华2020”264
11.3.9 “香港2030”266
11.4 当前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特征268
11.4.1 内容构成与战略议题269
11.4.2 研究技术与方法270
11.4.3 规划程序与成果271
11.4.4 公众参与与跨机构合作272
11.4.5 规划进展与实施评估273
11.5 从国际经验到“北京2049”273
11.5.1 “北京2049”长期战略规划研究的必要性273
11.5.2 “北京2049”长期战略规划研究的创新性274
附录A 大事记276
A.1 2006年度大事记276
A.2 2007年度大事记276
A.3 2008年度大事记277
A.4 2009年度大事记278
附录B 其他相关研究报告摘要279
B.1 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清华大学社会学系)279
B.2 北京环境与资源(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79
B.3 北京国家公园与生态环境建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80
B.4 北京交通:理论与现实(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280
B.5 北京交通:供应与需求(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81
B.6 北京交通:冲突与出路(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81
B.7 北京旧城:交通发展策略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81
B.8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82
B.9 北京旧城:步行与换乘系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82
B.10 北京旧城:热环境与策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83
B.11 北京旧城:保护过程中的建筑节能政策(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83
B.12 北京旧城:保护中的雨洪控制与利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284
B.13 北京奥运调查报告:交通状况(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84
B.14 北京奥运调查报告:城市空间影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84
附录C 工作简报286
C.1 第一期(2007-4-11):“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学科群建设项目落实工作会在北京市政府召开286
C.2 第二期(2007-4-21):“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课题选择、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工作会在清华大学召开287
C.3 第三期(2007-5-22):“北京旧城积极保护”工作会288
C.4 第四期(2007-5-25):学科群项目子课题框架工作会289
C.5 第五期(2007-6-25):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旧城积极保护”有关支撑课题交流情况291
C.6 第六期(2007-7-30):学科群项目进展状况交流会议293
C.7 第七期(2007-8-24):学科群项目进展状况交流295
C.8 第八期(2007-10-29):“‘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297
C.9 第九期(2008-4-8):向北京市教委进行2007年度工作报告300
C.10 第十期(2008-7-22):各单位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交流302
C.11 第十一期(2008-9-17):北京市教委召开学科群工作会议305
C.12 第十二期(2008-11-27):学科群项目工作进展307
C.13 第十三期(2009-1-20):2008年度工作总结会310
C.14 第十四期(2009-2-27):学科群项目进展与一期成果验收准备工作312
C.15 第十五期(2009-3-5):在北规委召开学科群项目交流会313
C.16 第十六期(2009-4-21):学科群结题准备工作讨论314
C.17 第十七期(2009-5-17):学科群项目验收汇报准备工作及通州区专场人才培训会315
C.18 第十八期(2009-5-28):“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建设项目‘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验收会召开317
C.19 第十九期(2009-11-15):“国际大城市发展前景北京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319
附录D 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建设项目“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课题一期验收意见324
后记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