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校院系专业结构保障调整与认证及教学质量保障指导手册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校院系专业结构保障调整与认证及教学质量保障指导手册 上
  • 刘明照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教育出版社
  • ISBN:750805218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82页
  • 文件大小:281MB
  • 文件页数:493页
  • 主题词:语文课-教学研究-小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校院系专业结构保障调整与认证及教学质量保障指导手册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篇 高等学校院系专业规范管理3

第一章 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3

第一节 外国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3

第二节 中国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1

第二章 高等教育理念19

第一节 高等教育理念概述19

第二节 现代大学理念的确立22

第三节 当代高等教育理念的构建27

第三章 高等学校的职能32

第一节 高等学校职能的历史演变32

第二节 现代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38

第三节 高等学校职能的特点42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45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学制45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54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制度59

第五章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69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69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79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与政治86

第四节 高等教育与文化90

第二篇 高校院系专业设置管理97

第一章 晚清和民国时期大学的学科分类97

第一节 晚清时期97

第二节 民国时期100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104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院系调整104

第二节 “教育大革命”与全面调整112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113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调整与发展114

第三章 若干国家和地区学科专业设置分析126

第一节 美国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127

第二节 英国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129

第三节 德国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135

第四节 俄罗斯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140

第四章 当前我国大学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146

第一节 我国大学学科专业设置演进的特点146

第二节 影响我国大学学科专业设置演进的多种因素153

第三篇 高校院系专业课程结构优化169

第一章 课程的建构性思想发展169

第一节 自然经验主义课程范式:探索课程的建构性170

第二节 主导课程范式:遮蔽课程的建构性175

第三节 结构主义课程范式:再现课程的建构性179

第四节 概念重建课程范式:张扬课程的建构性182

第五节 后现代课程范式:确立“课程的建构性”189

第二章 大学课程建构性的理论之源194

第一节 不确定性理论:敞开大学课程建构性思想的视界195

第二节 后现代知识型:蕴含生成大学课程建构性的内在可能196

第三节 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张扬大学课程建构性的内在动力200

第四节 社会建构理论:确立大学课程建构性的社会取向205

第五节 体验与理解的本体论意义:拓展大学课程建构主体的存在方式209

第三章 大学课程建构性的内在规定与表征215

第一节 “建构”意涵与大学课程建构性的界定215

第二节 大学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217

第三节 大学课程的基本要素218

第四节 大学课程建构性的生成机理233

第五节 大学课程建构性的表征235

第四章 张扬课程建构性的大学课程变革243

第一节 中国大学课程存在的问题243

第二节 中国大学课程变革的可行性策略248

第四篇 高校院系教学质量管理与认证评估第一章 教学工作评估的基本概念267

第一节 教学工作评估的概念267

第二节 教学工作评估的标准270

第三节 高等教育评估的特点273

第四节 教育评估与教育测量274

第五节 教育评估与教育决策276

第六节 高等教育评估的分类277

第七节 高等教育评估的基本功能287

第二章 高等教育评估的历史与现状291

第一节 教育评估的产生291

第二节 教育评估的发展292

第三节 高等教育评估的现状294

第三章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概况310

第一节 开展教学工作评估的目的与意义310

第二节 教学工作评估的指导思想与原则315

第三节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历史回顾318

第四章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特点334

第一节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历史背景334

第二节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的特点335

第三节 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的类型337

第四节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特色339

第五章 教学工作评估和教学质量的保证与监控346

第一节 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基本概念346

第二节 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目的与意义361

第三节 大众化高等教育条件下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370

第四节 对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基本要求381

第六章 教学工作评估的内容与指标体系392

第一节 教学工作评估的内容与教学工作的内容392

第二节 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394

第三节 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解读407

第七章 教学工作评估的数据处理与输出418

第一节 评估数据的处理418

第二节 高等教育评估的误差分析427

第三节 提高评估质量的途径431

第八章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组织机构与专家436

第一节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组织机构436

第二节 对评估专家素质的基本要求440

第三节 评估课题组445

第四节 被评高等学校的评估组织机构445

第九章 教学工作评估的程序447

第一节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程序447

第二节 对现行评估程序的几点思考453

第三节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需要注意的问题460

第四节 教学工作评估中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470

第十章 教学工作评估中的统计与测量481

第一节 概述481

第二节 高等教育评估中的统计技术483

第三节 高等教育评估中的测量技术489

第四节 统考、统测和抽测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作用495

第五节 提高教育测量质量的途径501

第十一章 对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再评估505

第一节 对高等教育评估进行再评估的必要性505

第二节 高等教育评估的再评估的评估者和评估方法507

第三节 高等教育评估的再评估的实例510

第十二章 教学工作评估典型案例517

第五篇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第一章 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565

第一节 认识教师与学生是双主体的意义565

第二节 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阶段性569

第三节 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与角色特征572

第四节 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577

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学581

第一节 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设置581

第二节 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内容585

第三节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590

第四节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596

第五节 高等学校教学评价602

第六节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604

第三章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611

第一节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611

第二节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类型与课题申报615

第三节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与组织618

第四节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的鉴定与转化622

第四章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627

第一节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意义627

第二节 国外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借鉴629

第三节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内容与管理632

第五章 高等学校管理639

第一节 高等学校体制639

第二节 高等学校管理要素和目标649

第三节 高等学校管理原则和管理内容654

第六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659

第一节 高等学校学制659

第二节 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666

第六篇 高校院系规划发展制度与建设标准第一章 高等教育本质675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概念675

第二节 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681

第三节 高等教育内外部基本关系690

第二章 高等教育目的695

第一节 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695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素质教育705

第三节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711

第三章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716

第一节 高等教育结构及其相关概念716

第二节 国内外高等教育结构720

第三节 高等教育功能的使命定位:高等学校职能分析728

第四章 高等教育发展734

第一节 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涵734

第二节 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特点740

第三节 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748

第五章 高等学校建设752

第一节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752

第二节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756

第三节 高等学校教学基础建设762

第四节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767

第六章 当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774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经济取向774

第二节 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理念778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781

第七章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及评估制度785

第一节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785

第二节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787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评估794

第七篇 高校院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管理指导第一章 高等教育质量803

第一节 质量803

第二节 高等教育质量806

第三节 高等教育质量观812

第二章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821

第一节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概念821

第二节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相关理论827

第三节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分析832

第四节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构成837

第三章 高等教育分类与本科院校质量保障848

第一节 高等教育分类的涵义及其对本科院校质量保障的意义848

第二节 国外高等教育分类的比较研究854

第三节 我国高等教育分类与本科院校质量保障861

第四章 代表性国家和地区本科院校质量保障的比较870

第一节 美国:分权与认证870

第二节 英国:变革与审核875

第三节 法国:集权与评估879

第四节 荷兰:自治与质量883

第五节 日本:市场化与第三方评价886

第六节 香港:国际化与本土化889

第七节 主要特点及启示895

第五章 我国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创新899

第一节 我国本科院校质量保障的兴起899

第二节 我国本科院校质量保障的现状分析902

第三节 我国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创新906

第四节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发展911

第六章 高校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916

第一节 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916

第二节 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与质量保障922

第三节 本科院校课程建设与质量保障931

第四节 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与质量保障939

第七章 高校学术发展与质量保障948

第一节 本科院校学术质量问题及其负面影响948

第二节 本科院校学术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956

第三节 本科院校学术质量保障的对策964

第八章 高校师资建设与质量保障975

第一节 本科院校师资建设的问题及其影响975

第二节 本科院校师资建设问题的制度分析982

第三节 加强本科院校师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质量9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