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融学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金融学 第3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3882737.jpg)
- 王松奇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6160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84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607页
- 主题词:金融学-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金融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金融体系3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3
第一节 货币与经济活动3
一、货币的重要性3
二、货币收支循环4
三、“消极货币”与市场压抑8
四、货币调节的覆盖范围:广义与狭义9
第二节 货币的种类9
一、实物货币10
二、代用货币10
三、信用货币11
四、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12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13
一、价值尺度13
二、流通手段14
三、支付手段16
四、贮藏手段17
五、世界货币18
第四节 货币的计量19
一、货币的现实定义19
二、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量19
三、货币流通速度20
四、货币的时间价值21
第五节 货币制度24
一、货币制度的演进过程24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28
三、货币制度的稳定条件28
四、中国的人民币制度29
五、经济一体化和货币一体化30
第二章 信用、金融工具与利率32
第一节 信用的性质与职能32
一、什么是信用32
二、信用的职能33
三、信用关系的发展过程34
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35
五、金融市场的类型36
第二节 利息38
一、利息的实质38
二、利息的作用38
三、利率的决定39
四、利息与价格的关系45
第三节 利率46
一、利率的表现形式46
二、基准利率48
三、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49
四、利率与金融资产价格51
五、中国利率政策的粗略回顾52
第四节 金融工具与金融资产53
一、信用关系与金融工具53
二、金融工具的特征54
三、什么是金融资产55
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金融资产56
第三章 金融机构58
第一节 金融机构的类别及功能58
一、金融机构的分类58
二、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与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59
三、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机构60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金融调控与监督体系61
一、中国人民银行61
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67
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68
四、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69
第三节 我国现行的银行类金融机构70
一、政策性银行70
二、国有商业银行71
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72
四、城市商业银行72
五、中国邮政储蓄银行72
六、合作金融机构73
七、农村地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74
八、外资银行74
第四节 我国现有的主要非银行金融机构74
一、保险公司75
二、证券机构75
三、金融信托机构76
四、投资基金76
五、资产管理公司76
六、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77
七、财务公司77
第四章 资本市场:股票市场79
第一节 股票的特征与类型79
一、股票的含义79
二、股票的特征79
三、股票的类型80
四、我国的股票类型81
第二节 股票的价值与价格82
一、股票的价值82
二、股票的价格83
三、股息和红利83
四、影响股价变动的基本因素84
第三节 股票的发行市场87
一、股票发行市场概述87
二、股票发行的条件与程序92
三、我国股票的定价方式与发行方式变迁95
第四节 股票的交易市场100
一、证券交易所100
二、场外交易市场104
三、二板市场108
第五节 股票价格指数116
一、概念及简况116
二、股票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117
三、国际主要股票市场及其价格指数118
四、我国主要的股票价格指数120
第五章 资本市场:债券市场122
第一节 债券的性质和种类122
一、债券的分类标准122
二、国家债券123
三、地方政府债券124
四、企业债券124
五、金融债券125
六、国际债券125
第二节 债券发行126
一、债券发行的目的126
二、债券发行的条件127
三、债券的发行方式128
四、债券的发行程序129
五、债券发行的成本与价格130
第三节 债券的市场价及收益率132
一、债券的等级132
二、债券的期值与现值133
三、债券的付息与还本133
四、债券的收益率计算134
第四节 债券交易134
一、债券交易市场134
二、债券上市135
三、债券交易程序135
四、债券交易方式135
第五节 我国的债券市场136
一、国债市场136
二、企业债券市场138
第六章 货币市场147
第一节 同业拆借市场147
一、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47
二、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与交易内容148
三、同业拆借市场的拆借期限与拆借利率149
四、我国同业拆借市场151
第二节 票据贴现市场153
一、商业票据153
二、票据贴现的性质与种类154
三、票据贴现市场的运作机制155
四、我国的票据贴现市场157
第三节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159
一、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由来及发展159
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发行与流通160
三、我国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161
第四节 短期证券市场161
一、国库券市场161
二、回购市场163
三、短期融资券市场166
第七章 期货交易170
第一节 期货市场概述170
一、现货与期货170
二、期货价格的决定171
三、期货市场上的保值与投机174
四、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177
第二节 金融期货177
一、金融期货的基本类型177
二、金融期货市场的功能179
第三节 金融期货市场180
一、外汇期货市场180
二、国库券期货市场182
三、股指期货市场183
四、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185
第八章 金融衍生品市场190
第一节 期权的特征及交易原理190
一、什么是期权190
二、早期的期权交易方式191
三、期权交易市场191
四、期权的价值及运作193
五、期权清算公司机制195
六、期权的种类197
七、世界主要期权交易市场199
第二节 远期交易市场和互换市场200
一、远期交易市场200
二、互换市场206
第九章 结构金融211
第一节 结构金融概述211
一、结构金融的概念211
二、结构金融的功能213
第二节 结构金融产品设计原理216
一、结构金融产品五大核心要素216
二、真实出售及其设计机理216
三、SPV及其设计机理218
四、信用增级及其设计机理221
五、偿付结构及其设计机理224
第三节 结构金融产品的种类227
一、从结构金融的起源及其演变的角度对结构金融产品进行分类227
二、《巴塞尔Ⅱ》对结构金融产品种类的划分230
第四节 结构金融产品的定价231
一、概述231
二、静态现金流收益率法232
三、静态利差法233
四、期权调整利差法233
第五节 结构金融产品的风险及其控制234
一、违约风险、拖欠风险及其控制235
二、提前偿付风险及其控制238
第十章 外汇市场242
第一节 外汇市场的结构和外汇交易242
一、外汇市场的交易形态242
二、外汇市场的交易结构242
三、外汇交易类型243
四、套汇和套利245
第二节 外汇市场交易价格:汇率247
一、汇率及其标价方法247
二、汇率的种类249
三、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251
四、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252
第三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254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过程254
二、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257
第四节 外汇风险及其管理260
一、外汇风险的含义260
二、外汇风险的分类260
三、外汇风险的管理263
第十一章 金融创新267
第一节 金融创新的国际背景267
一、欧洲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267
二、全球性“石油危机”及其“石油美元”的回流268
三、国际债务危机及其影响269
第二节 金融创新的直接导因269
一、影响深远的科学技术革命270
二、世界范围内的放松金融管制271
第三节 金融创新的种类275
一、传统业务创新275
二、支持和清算方式创新275
三、金融机构创新275
四、金融工具创新276
第四节 金融创新理论假说277
一、西尔柏的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277
二、凯恩的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278
三、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279
四、希克斯和尼汉斯的交易成本创新理论279
五、其他流派的金融创新理论280
中篇 金融运行285
第十二章 商业银行的作用285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况285
一、商业银行地位的重要性285
二、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285
三、商业银行组织体制的形式286
四、商业银行的管理决策机构287
五、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287
六、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288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业务291
一、资产业务291
二、负债业务296
三、中间业务298
四、表外业务299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管理301
一、商业银行的业务管理重点301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302
第四节 商业银行与货币创造过程304
一、独家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305
二、多家银行条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306
三、银行创造货币的限制因素306
第十三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运行308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况308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308
二、中央银行的特征、所有制形式及机构设置309
三、中央银行的决策机构及其地位310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311
一、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311
二、金融监管312
三、提供支付清算服务313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及其操作313
一、金融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313
二、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及其操作314
三、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问题322
第四节 中国人民银行的特色金融监管322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323
二、人民银行的反洗钱监管职能323
三、人民银行的外汇管理职能325
四、人民银行支付结算中的账户管理327
五、人民银行的征信管理职能328
第十四章 中央银行与现代支付体系330
第一节 支付体系概述330
一、支付体系的基本结构330
二、支付风险与支付效率334
第二节 支付系统338
一、支付系统的结算特征338
二、实时总额结算系统339
三、轧差结算系统346
第三节 中央银行在支付体系中的作用349
一、支付体系公共政策目标349
二、中央银行在支付体系中的角色351
三、维护支付体系安全与效率的国际行动353
第四节 我国支付体系发展的现状355
一、法律框架355
二、支付服务提供者356
三、支付系统356
四、支付工具357
第十五章 金融监管360
第一节 金融监管模式的历史演变360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和理论依据360
二、金融监管模式的演变361
第二节 银行业监管364
一、《巴塞尔Ⅰ》364
二、《巴塞尔Ⅱ》365
三、中国银行业监管实践367
第三节 金融监管改革369
一、美国金融监管改革369
二、欧盟金融监管改革373
三、对中国的影响374
第十六章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377
第一节 财政收支状况与货币流通377
一、财政收支影响货币供给的机制:初步描述377
二、财政的收入过程:导致基础货币收缩378
三、财政的支出过程:导致基础货币扩张379
四、财政存款的分布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380
第二节 国债与货币供应量381
一、社会公众作为国债的认购主体382
二、商业银行作为国债的认购主体383
三、中央银行作为国债的认购主体384
四、国债的偿付活动与货币供给387
第十七章 公司金融389
第一节 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趋势389
一、公司资本结构389
二、股权融资389
三、债权融资390
四、融资的发展趋势392
第二节 MM定理393
一、MM定理的内容394
二、负债风险对MM定理的影响395
三、税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396
四、财务危机成本396
第三节 合并与收购397
一、合并与收购的类型397
二、并购的原因与多元化价值幻觉398
三、并购的缺点399
第十八章 家庭部门:收支、储蓄与理财402
第一节 家庭的收入与消费402
一、家庭收入与消费的概念402
二、收入消费理论404
第二节 家庭储蓄406
一、储蓄的概念406
二、家庭储蓄理论406
三、影响家庭储蓄率的因素407
第三节 家庭理财409
一、理财的概念409
二、家庭理财的内容410
三、家庭理财的作用412
第十九章 国际金融关系415
第一节 国际经济关系中的货币与货币支付415
一、国际交易中的货币415
二、银行与国际结算415
第二节 国际货币体系与欧元、美元化格局416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定义和类型416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生、发展和瓦解417
三、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论418
四、欧元419
第三节 国际收支与货币流通421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421
二、国际收支对货币流通的影响423
第四节 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425
一、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影响425
二、对资本项目的影响426
三、对国内物价和收入水平的影响426
第五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428
一、资本边际收益率差异428
二、安全性428
三、相对流动性429
第六节 国际储备与国际收支429
一、国际储备与国际收支的联系与区别429
二、决定国际储备的因素与政策选择429
第七节 经济波动在国际间的传递430
下篇 金融调节435
第二十章 货币需求435
第一节 西方学者的货币需求理论435
一、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435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439
三、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441
四、现代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444
第二节 货币需求问题的思考方法445
一、货币需求是否只是对现金的需求446
二、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446
三、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与宏观角度447
四、货币需求是否是一个确定的量448
第三节 社会再生产与货币需求449
一、货币需求与社会总需求449
二、假定再生产规模和价格水平均保持不变条件下的货币需求450
三、假定价格水平不变,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的货币需求451
四、价格水平变动条件下的货币需求量453
五、经济结构、技术进步、公众预期与货币需求453
第二十一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455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455
一、西方经济学家的几个定义455
二、中国经济学家的理解456
三、定义的重要性457
四、通货膨胀的度量458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类型459
一、通货膨胀类型的划分方法459
二、需求拉上说460
三、成本推进说462
四、通货膨胀预期说465
五、结构说467
六、关于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类型469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472
一、“强制储蓄”效应472
二、收入再分配效应473
三、资产结构调整效应474
四、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三种观点474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475
一、西方国家对通货膨胀的治理475
二、发展中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477
三、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477
第五节 通货紧缩479
一、通货紧缩的定义与主要特征479
二、经济史上通货紧缩现象分析480
三、通货紧缩的理论与机理482
四、通货紧缩的危害与治理484
第二十二章 货币政策488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488
一、什么是货币政策488
二、为什么货币政策至关重要488
三、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货币政策490
第二节 货币政策目标和中间指标490
一、货币政策的实施顺序490
二、目标间的统一与冲突491
三、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顺序492
四、中间指标选择:争论与经验492
五、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中间指标的选择问题495
第三节 货币调节的传导机制497
一、内部传导机制与外部传导机制497
二、内部传导机制497
三、外部传导机制499
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新进展502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果504
一、货币政策的时滞504
二、货币政策效益507
三、货币政策实施中的不确定因素508
四、中国货币供给过程中的“倒逼机制”509
第五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510
一、配合的必要性510
二、主辅关系512
三、特定经济运行状况的要求512
四、配合手段512
五、配合形式513
第二十三章 国际收支调节515
第一节 国际收支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515
一、国内均衡与国外均衡515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516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分析517
四、国际收支影响社会总供求的传导机制519
第二节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519
一、外汇储备调节519
二、汇率调节519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520
四、直接管制520
第三节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520
一、国际收支的弹性调节分析521
二、国际收支的乘数调节分析522
三、国际收支的吸收调节分析523
四、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理论525
第四节 我国国际收支的管理528
一、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情况528
二、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特点529
三、我国国际收支运行现状530
四、我国国际收支的管理530
第二十四章 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533
第一节 金融发展问题的重要性533
一、资本短缺:欠发达经济的基本特征533
二、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压抑534
三、金融压制论534
四、如何加快金融发展:深化论者的处方536
第二节 金融自由化:经验与教训537
一、金融自由化的实践537
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经验与教训537
第三节 中国的金融改革539
一、金融改革的含义和基本内容539
二、非对称信息论与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基础539
三、世界金融改革的基本趋势541
四、中国金融改革的理想目标542
第二十五章 金融风险与国际金融危机545
第一节 金融风险的定义及特征545
一、金融风险问题的重要性545
二、金融风险的一般定义546
三、系统性金融风险或全局性金融风险547
四、风险、信心及预期548
第二节 微观金融风险550
一、微观金融风险的内涵550
二、微观金融风险的种类550
三、微观金融风险的传染和扩散552
第三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552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的一般原因与个别原因552
二、外部金融冲击554
第四节 国际金融危机的理论分析557
一、国际收支危机模型557
二、预期模型562
三、道德风险模型565
四、发展完善中的第四代货币危机模型567
第五节 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与传染机制569
一、市场因素569
二、基本经济因素570
三、金融因素573
第六节 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578
一、合理的汇率制度与中央银行的有效管理578
二、慎重开放资本项目579
三、应考虑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关注范畴580
四、建立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防范体系581
五、重视国际经济一体化中的经济安全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