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晚明佛教丛林改革与佛学诤辨之研究 以憨山德清的改革生涯为中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晚明佛教丛林改革与佛学诤辨之研究 以憨山德清的改革生涯为中心
  • 江灿腾著 著
  • 出版社: 新文丰出版公司
  • ISBN:9571702048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晚明佛教丛林改革与佛学诤辨之研究 以憨山德清的改革生涯为中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篇 序论1

第一章 晚明佛教丛林改革所面临的诸问题1

第一节 研究视角:世俗化的诠释取向1

第二节 《慨古录》所见的晚明丛林诸问题10

第三节 造成丛林问题恶化的政经积累因素21

一、宗教政策的性格转变与度牒泛滥22

二、寺田获益条件的削弱与丛林衰微28

第四节 罗教的兴起及其对丛林禅徒的冲击42

第五节 禅学的形式主义化及其不良影响52

一、关于明代禅学衰微的两种评价52

二、从「公案禅」到「看话禅」的变革53

三、「看话禅」的逐渐形式化及其对晚明禅学的影响56

第六节 结语——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可能取向62

一、改革的必要性62

二、改革的可能取向62

第二篇 丛林改革的实践途径65

第二章 德清的崛起晚明丛林与走向改革的途径65

第一节 德清的丛林教育与改革理念之萌芽——金陵大报恩寺时期的启蒙与宿志66

一、金陵大报恩寺的新教育改革67

二、决定新师资和教学内容的几个因素68

三、德清的启蒙实况及其影响70

四、德清所受的庶务磨链与师门嘱托72

五、德清的决志兴复报恩寺和禅宗丛林74

第二节 德清在丛林中的崛起及其奋斗的途径——北游的参学历程与攀缘宫廷84

一、北游的困难与克服之道85

二、在北京期问的僧俗交往与参学状况87

三、在五台山的奋斗与成名的途径91

第三节 德清在五台山时期的意外影响——促成镇澄的崛起与开创新学风117

一、镇澄的来历及其受德清赏识的经过118

二、镇、德为〈物不迁论〉诤辩的起因119

三、作为新学风开创者的镇澄及其成就120

第三章 德清改革事业的开展与受挫诸问题——从海印寺到曹溪祖庭的改革历程124

第一节 牢山海印寺的开创与官司缠身的问题125

一、德清前往牢山隐居的原因分析125

二、海印寺的产权纠纷与官司问题126

三、产权官司的四个层面与二种评论意见127

四、海印寺产权官司的实际演变过程及其相关意义129

第二节 曹溪的祖庭中兴及其周边问题135

一、德清眼中的曹溪百年积弊135

二、改革理念「曹溪之愿」的由来——返归禅源与德清和紫柏的悲愿136

三、德清流戌领南却拥有改革实力的原因138

四、曹溪中兴所需的威权与经济问题142

五、曹溪祖庭中兴的十大改革及其成就145

六、德清改革引发的冲突与官司缠身问题156

第三节 改革的终结及其残馀问题172

一、关于《年谱》与行为正当性的辩解问题173

二、德清晚年与宫廷的相处之道174

三、德清对当代佛门人物的评价问题176

四、德清与曹溪祖庭的最后关联183

第四节 结语——德清丛林改革经验的总检讨194

一、德清改革模式的检讨194

二、德清改革的功能及其限制200

第三篇 丛林改革中的佛学诤辩203

第四章 德清与晚明〈物不迁论〉的诤辩(上)203

第一节 晚明丛林爆发〈物不迁论〉诤辩的缘起203

一、德清与〈物不迁论〉诤辩的关联性204

二、镇澄与〈物不迁论〉诤辩的关联性206

第二节 异议者镇澄观点的分析211

一、镇澄产生疑惑的原因211

二、镇澄对「宗似」与「因非」的批评212

三、镇澄对「性空」与「不迁」的考察214

四、镇澄对「性住」与「不迁」的质疑216

五、镇澄对「佛性」与「性空」的层别218

六、澄观与镇澄思想异同之分析221

七、镇澄对《法华经》之「法住」思想的诠释226

第三节 结语——镇澄异议观点的思想特质243

一、重视经典「圣言」的高度取向243

二、以「如来藏」思想为诠释的核心244

三、问题的解析奠基于文献学的考察244

四、使用「因明」为思辩工具245

第五章 德清与晚明〈物不迁论〉的诤辩(下)247

第一节 前期反镇澄的诸家意见及其自辩的内容考察247

一、镇澄与「近世异解师」的诤辩247

二、镇澄与无名尊者的诤辩248

三、密藏道开的质疑与镇澄的回应250

四、海印大士(德清)的商榷与镇澄的答辩253

五、一幻道人转述的意见与镇澄的反驳255

六、云栖袾宏的辩正与镇澄的反对258

第二节 后期诤论诸家意见的考察265

一、道衡《物不迁正量论证》的探讨265

二、龙池幻有与镇澄的长期诤辩271

三、真界《物不迁论辩解》的探讨275

四、紫柏真可对双诤论的批评278

五、云栖袾宏的最后态度279

六、德清与《肇论略注》的探讨281

第三节 结语——〈物不迁论〉诤辩对晚明丛林改革的意义293

一、根源性的追寻与经典原义的再确认293

二、理智治学与直观洞识的认知冲突294

三、传统佛学的最后光辉296

四、世俗化发展的应有趋势297

结论301

主要参考及征引书目3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