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造纸助留剂与干湿增强剂的理论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造纸助留剂与干湿增强剂的理论与应用
  • 曹邦威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198146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造纸-助留剂-研究;造纸-增强剂-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造纸助留剂与干湿增强剂的理论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造纸助留剂的理论与应用1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留着率的定义与测定方法2

一、三种留着率术语的定义3

二、留着率的测定5

第二节 湿部留着的机械和化学原理6

一、机械原理6

二、化学原理9

第三节 湿部状况对助留化学品的影响11

一、湿部阴离子干扰物对助留化学品的影响11

二、湿部电阻对助留化学品的影响14

第二章 纸机湿部留着的动电学原理与电荷测定15

第一节 动电学原理15

一、动电学的重要性15

二、动电学现象的基本概念16

第二节 在纸机生产中的电荷测量技术20

一、Zeta电位(或电荷强度)法21

二、电荷需求量(或电荷容量)法26

三、胶体滴定比法27

第三节 动电学在湿部的应用28

一、了解明矾的化学作用28

二、稳定纸机工艺和运行性能29

三、了解纸料组分间的相互作用32

四、湿部化学的基础性研究33

第三章 纸机机械物理过程对留着率的影响34

第一节 白水循环回用系统34

一、白水的循环回用34

二、白水回收设备35

三、几个典型的白水回用流程39

第二节 制浆因素与网部系统42

一、制浆因素对留着的影响42

二、网上留着机理45

三、网部结构件对留着的影响49

四、成形器的选择53

第四章 助留化学品的助留机理与助留体系57

第一节 粒子附聚的机理57

一、凝聚(电荷中和)机理58

二、普通絮凝(大粒絮凝)机理59

三、微粒絮凝机理60

第二节 凝聚剂61

一、明矾61

二、阳离子淀粉61

三、聚合氯化铝(PAC)62

四、聚胺62

五、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62

六、聚乙烯亚胺(PEI)63

七、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63

第三节 普通絮凝剂64

一、聚丙烯酰胺(PAM)64

二、氧化聚乙烯(PEO)67

三、普通絮凝的双组分助留体系67

第四节 微粒絮凝剂(双组分助留体系)70

一、阳离子淀粉与胶体二氧化硅微粒70

二、CPAM与胶体二氧化硅微粒71

三、CPAM(或阳离子凝聚剂)与膨润土微粒71

第五节 氧化聚乙烯(PEO)的特殊助留作用71

一、PEO的化学性质72

二、PEO的絮凝特性75

三、PEO的使用76

四、国外应用PEO的经验77

第五章 明矾(含其他铝化合物)和淀粉的留着与应用80

第一节 明矾等铝化合物的留着与应用80

一、铝化合物水溶液中铝离子的化学特性81

二、铝化合物水解的几种形态(即铝形态)81

三、影响铝形态的因素84

四、在抄纸体系中如何利用铝形态多变的特点86

五、几种铝化合物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86

第二节 淀粉的留着与应用92

一、淀粉的重要性92

二、淀粉的结构与组成92

三、淀粉的改性及淀粉衍生物94

四、淀粉衍生物的应用97

第六章 酸性抄纸中的助留体系99

第一节 用于酸性抄纸的聚丙烯酰胺助留剂99

第二节 影响酸性抄纸留着率的因素100

一、明矾的化学特性100

二、pH对助留体系的影响101

三、总酸度102

四、电导率103

第三节 化学品的加入103

第七章 碱性(含中性)抄纸中的助留体系105

第一节 碱性抄纸的特征105

第二节 碱性抄纸中有机聚电解质的化学特性107

第三节 碱性抄纸中的铝化合物111

一、明矾在碱性抄纸中的助留机理111

二、聚合氯化铝(PAC)在碱性抄纸中的助留机理115

三、铝化合物在碱性抄纸中的应用117

第四节 碱性抄纸中的双组分聚合物助留体系119

第五节 传统阴离子微粒助留体系122

一、胶体二氧化硅无机微粒体系122

二、膨润土无机微粒体系127

三、其他无机微粒体系132

四、有机微粒(微聚合物)体系133

五、淀粉和铝化合物在微粒体系中的作用135

六、微粒体系的加入地点138

第六节 阳离子微粒助留体系140

一、胶体二氧化硅无机微粒体系140

二、氧化铝无机微粒体系140

三、氢氧化镁铝无机微粒体系141

四、有机微粒体系141

第七节 适用于碱性高电导率湿部体系的几种助留体系141

一、结构化聚电解质体系143

二、酚醛树脂/PEO体系(非离子性体系)144

三、膨润土/阴离子聚丙烯酰胺体系145

四、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胶体二氧化硅体系146

五、聚合氯化铝/两性糯玉米淀粉体系148

第八章 各类造纸用颜料(填料)及其留着特性151

第一节 滑石(粉)151

一、滑石的结构151

二、滑石的特性152

三、滑石的留着机理153

四、与其他填料的留着比较155

第二节 白垩157

一、白垩的来源157

二、几种碳酸钙填料之间的区别158

三、白垩的性能158

四、白垩的留着机理159

五、白垩对网毯的磨损161

第三节 研磨碳酸钙162

一、研磨碳酸钙的生产与特性162

二、研磨碳酸钙的储存与输送163

三、研磨碳酸钙的留着机理163

第四节 沉淀碳酸钙165

一、沉淀碳酸钙的生产方法166

二、沉淀碳酸钙的留着性能167

第五节 二氧化钛(钛白粉)169

一、TiO2的特性169

二、TiO2的制造方法172

三、TiO2的湿部控制174

四、TiO2在制造各类纸张中的应用176

第六节 组合颜料179

一、组合颜料的特性180

二、影响组合颜料留着的因素181

三、组合颜料的留着机理182

四、结语183

第二篇 造纸干湿增强剂的理论与应用184

第九章 造纸干湿增强剂(强度助剂)的基本原理184

第一节 概述184

一、名词解释184

二、纸张干强度及各纸种对干强度的要求185

三、湿强度纸的类别和湿强度纸的物理测试187

第二节 强度助剂的增强机理188

一、干强度助剂的增强机理188

二、湿强度助剂的增强机理191

第三节 强度助剂的功能特性和施加193

一、强度助剂的功能特性193

二、强度助剂的选择和加入效应193

三、强度助剂的施加方式195

四、影响强度助剂使用性能的变数204

五、与强度助剂应用有关的其他问题212

第十章 常用干强度助剂(干增强剂)——淀粉及其他助剂214

第一节 淀粉衍生物214

一、阳离子淀粉215

二、阴离子淀粉218

三、两性淀粉219

四、双淀粉体系221

第二节 其他干强度助剂222

一、聚丙烯酰胺222

二、其他合成树脂223

三、植物胶223

四、壳聚糖225

第十一章 常用湿强度助剂(湿增强剂)226

第一节 脲-甲醛树脂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酸性固化型)227

一、概述227

二、树脂的合成228

三、树脂的增湿强度机理230

四、树脂特性及其加工纸的应用231

五、树脂中游离甲醛的环境危害与防范对策233

第二节 聚胺类-环氧氯丙烷树脂(中、碱性固化型)237

一、概述237

二、聚胺类-环氧氯丙烷树脂的术语说明237

三、聚胺类-环氧氯丙烷树脂的分类239

四、树脂的增湿强度机理243

五、抄纸工艺变数对树脂使用性能的影响245

六、树脂的化学分析249

七、树脂与其他聚合物的共用250

八、树脂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251

第三节 乙二醛-聚丙烯酰胺树脂(中、酸性固化型)253

一、概述253

二、树脂的制造与储存253

三、树脂的化学性质255

四、树脂加工纸的特性257

五、树脂的应用特性261

第四节 环境友好型湿强度助剂269

一、聚羧酸类湿强度助剂269

二、戊二醛类湿强度助剂269

三、以乙二醛替代甲醛的脲-乙二醛树脂270

第十二章 抗湿包装纸板的制造和应用271

第一节 前言271

第二节 抗湿包装纸板的热处理271

一、热交联处理(热空气处理)271

二、热交联与化学作用的综合处理274

第三节 抗湿包装纸板的浸渍与涂布处理276

一、涂蜡处理276

二、其他表面抗湿处理277

三、酚醛树脂与脲甲醛树脂浸渍处理278

四、其他树脂和聚合物的浸渍处理281

第十三章 国外湿强度纸和助剂概况282

第一节 欧洲概况282

一、湿强度纸282

二、湿强度树脂283

三、环境法规283

四、湿强度树脂的未来展望284

第二节 亚洲概况286

一、日本286

二、韩国287

三、我国台湾288

附录 本书部分专业术语汉英对照表290

参考文献2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