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功能纺织品开发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功能纺织品开发与应用
  • 姜怀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14677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779页
  • 文件大小:111MB
  • 文件页数:807页
  • 主题词:功能性纺织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功能纺织品开发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功能纺织材料开发的思路、途径与方法1

第一节 功能材料的发展为开发功能纺织材料奠定了基础2

一、材料是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2

二、材料发展过程的纵向观2

三、功能材料的分类与应用示例4

四、材料功能设计的原理和途径5

第二节 功能纤维的开发策略、制造方法与实例7

一、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8

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策略11

三、功能纤维的制造方法和实例13

第三节 功能纺织品的开发策略、制造方法和生态染整工艺概述16

一、功能纺织品开发的思路17

二、功能纺织品开发的策略与加工方法17

三、纳米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19

四、生态染整技术在功能纺织品加工中的应用21

参考文献24

第一部分 纺织品服用功能开发28

第二章 保暖防寒调温纺织品28

第一节 低温对人体的影响与工效的关系28

一、人体对冷的反应及冷紧张过程28

二、低温对人体的伤害29

三、低温时工效的影响因素30

四、低温环境对不同性质工效的影响32

第二节 冬季服装功能构成、设计与评价34

一、冬季服装的卫生学要求34

二、冬季服装的衣料选择34

第三节 防寒保暖用纺织材料的性能46

一、金属涂层织物46

二、防寒保暖的纤维和羽绒46

三、防水透湿织物面料48

四、非织造布絮片50

第四节 金属棉复合材料及其应用51

一、四种金属棉的规格51

二、四种金属棉性能的测试分析52

三、金属棉设计和应用中的注意点53

第五节 高寒防寒服装设计实例53

一、防寒服装的构成系统54

二、防寒服装的组成材料54

三、防寒服装的设计要点55

四、常见防寒冬装的卫生学评价62

参考文献62

第三章 吸湿排汗纺织品64

第一节 纤维吸湿和吸水的原理64

一、纤维的吸湿性和吸水性64

二、影响纤维吸湿和吸水性的因素65

第二节 纤维导湿性能原理67

一、水在织物中的存在形式67

二、水汽在织物中的传输与蒸发68

第三节 吸湿排汗聚醋纤维及其织物的制造方法69

一、吸湿排汗纤维的主要加工技术69

二、吸湿排汗织物对织物结构的要求71

第四节 几种衡量吸湿排汗性的测试方法72

一、ASTM中关于热与湿传输的测试方法72

二、JIS中吸水性的测试方法(JIS L1096)73

三、AATCC79:2000测定方法74

第五节 吸湿排汗聚醋纤维发展演变过程74

第六节 几种吸湿排汗纤维开发实例75

一、Wellkey纤维75

二、HydroPore纤维76

三、HYGRA纤维76

四、Sophista纤维77

五、Coolmax纤维77

六、Coolplus纤维78

七、SATLS纤维78

第七节 吸湿排汗聚醋纤维的发展前景79

参考文献79

第四章 防水透湿纺织品80

第一节 防水透湿织物的概述80

第二节 织物防水透湿的机理81

一、高密织物的防水透湿机理81

二、微孔膜防水透湿机理82

三、亲水型薄膜防水透湿机理82

第三节 聚氨醋微孔薄膜的防水透湿整理83

一、防水透湿用聚氨醋83

二、织物整理工艺85

第四节 聚氨醋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86

第五节 防水透湿织物的测试方法87

一、防水性测试87

二、透湿性测试88

参考文献89

第五章 亲水性合成纤维及其应用90

第一节 合成纤维亲水性化的思路与途径90

一、影响纤维亲水性因素的分析91

二、提高合成纤维亲水性的途径94

第二节 合成纤维亲水化方法与典型品种94

一、合成纤维的化学改性94

二、合成纤维的物理改性100

第三节 合成纤维改性后的主要性能指标的检测104

一、纤维亲水性能的表征104

二、纤维微孔性质的检测109

参考文献111

第六章 芳香、负离子纺织品113

第一节 香味纺织品113

一、芳香与纺织品113

二、纺织品赋香方法113

第二节 芳香整理114

一、芳香微胶囊整理机理114

二、芳香微胶囊分类115

三、芳香微胶囊的制备116

四、芳香微胶囊整理工艺118

五、β-环糊精微胶囊整理118

第三节 芳香纤维121

一、芳香型纤维的制备121

二、芳香型纤维的应用122

第四节 芳香纺织品的评价123

一、芳香纺织品的保香期123

二、测定微囊香精及其制品保香期的方法124

第五节 负离子纺织品开发、应用的意义125

一、空气负离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125

二、负离子纺织品研究开发的发展126

第六节 负离子产生的机理与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测定128

一、负离子产生机理128

二、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其测定129

第七节 负离子纺织产品的开发130

一、负离子纺织品的生产130

二、负离子添加剂131

三、负离子纺织品133

第八节 负离子纺织产品性能测试与市场前景134

参考文献136

第七章 高感性纺织品及其所用纤维138

第一节 仿真丝织物与纤维139

一、真丝纤维和织物的结构、光泽和手感特征139

二、涤纶仿真丝技术的发展过程140

第二节 滑爽感织物与纤维142

一、滑爽感织物的特点142

二、新老技术结合强化织物的滑爽感143

第三节 仿毛织物与纤维144

一、短纤维仿毛144

二、长丝仿毛144

第四节 魔皮绒、桃皮绒织物与纤维145

一、麂皮绒145

二、桃皮绒145

第五节 弹性舒适织物与纤维146

一、织物弹性与用途146

二、各类弹性纤维及其织物比较147

参考文献150

第八章 免烫(抗皱)整理纺织品151

第一节 纤维素纤维的结构与交联的分布151

一、棉纤维的结构151

二、纤维素的微细结构及其反应性152

三、免烫整理的交联分布153

第二节 抗皱(或免烫)整理技术的发展过程153

一、防缩抗皱(或树脂)整理154

二、免烫或洗可穿整理154

三、耐久压烫整理156

四、低甲醛整理156

五、多元化免烫整理157

第三节 免烫(抗皱)整理用化学品158

一、免烫整理剂(或交联剂)158

二、催化剂164

三、添加剂167

第四节 免烫(抗皱)整理170

一、轧-烘-焙工艺170

二、潮交联工艺171

三、温和(或低温)焙烘工艺173

参考文献174

第九章 纺织品的拒油整理175

第一节 含氟整理剂的结构与性能175

一、表面氟化改性175

二、含氟整理剂的组成177

三、含氟整理剂的品种开发181

第二节 整理工艺183

一、工艺设计183

二、拒油拒水(防护功能)整理186

三、易去污整理188

第三节 防护整理产品功能的检测及其性能改进的近况194

一、防护整理产品的用途与功能性评价194

二、我国防护整理纺织品的生产估量196

三、防护整理织物服用性能改进的近况196

四、结语201

参考文献202

第二部分 纺织品卫生、保健、医疗功能开发206

第十章 抗菌、防臭、防霉纺织品206

第一节 微生物对纺织品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206

第二节 抗菌纺织品的发展历程207

第三节 国内外抗菌纤维和抗菌纺织品的开发209

一、国外抗菌纤维和抗菌纺织品的开发情况209

二、国内抗菌纤维和抗菌纺织品的开发情况211

第四节 抗菌纤维或抗菌纺织品用抗菌剂体系213

一、抗菌纤维用的无机抗菌剂体系及存在的问题213

二、有机抗菌剂体系在抗菌纤维开发中的应用216

第五节 抗菌纤维及抗菌纺织品抗菌防霉效果的评价方法220

一、供试菌种的选择220

二、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的选择221

三、抗菌防霉效果评价方法的国际和国外标准222

四、我国在抗菌纺织品要求及其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的标准化方面的发展223

五、结语225

参考文献226

第十一章 防螨、防蚊虫纺织品227

第一节 防螨纺织品227

一、螨虫及其危害227

二、防螨原理228

三、防螨整理剂228

四、防螨纺织品的开发231

五、防螨效果的测试方法232

六、耐久性试验方法235

第二节 防蚊虫纺织品235

一、蚊虫及其危害235

二、防蚊虫原理236

三、防蚊虫整理剂236

四、驱避剂和杀虫剂的筛选试验238

五、杀虫剂的微胶囊化技术239

六、防蚊整理工艺240

七、防蚊效果的测试标准240

参考文献242

第十二章 远红外纺织品243

第一节 远红外纺织品的原理243

一、远红外纺织品的功能244

二、远红外纺织品与人体热量的交换244

第二节 远红外纤维纺织品245

一、远红外纺织品的类别245

二、远红外纺织品的发展趋势247

第三节 远红外纤维纺织品的加工及测试247

一、远红外纤维纺织品的加工247

二、远红外纺织品的测试248

第四节 远红外保健纺织品的选择和应用249

一、内科疾病治疗方面250

二、外科疾病治疗方面250

三、神经科疾病治疗方面251

四、皮肤科疾病治疗方面252

五、远红外保健纺织品的适应性252

参考文献253

第十三章 药物、磁疗保健纺织品254

第一节 磁疗的发展与现状254

一、国内磁疗的发展史254

二、国外磁疗的发展史255

三、磁疗的现状255

第二节 磁疗原理及作用256

一、磁场对人体的作用机理256

二、磁场对生物、人体的影响257

三、磁疗作用257

第三节 磁性材料259

一、磁性材料的基本知识259

二、常见磁疗用材料与应用260

第四节 磁疗操作方法261

一、磁疗操作方法261

二、临床应用范围及禁忌证262

第五节 磁性纤维262

一、磁性纤维的制备方法263

二、磁性纤维的充磁265

三、磁性纺织纤维的主要性能267

第六节 药物织物纺织品开发的意义与种类268

一、药物织物纺织品269

二、药物织物的种类269

第七节 纳米药物基础知识270

一、纳米药物的定义和特点271

二、纳米药物载体的类型、要求与制备方法271

三、纳米药物的应用272

第八节 纳米药物保健服饰产品272

一、理疗功能纺织品273

二、维生素纺织品273

三、生物保健服饰273

第九节 微胶囊与药物包裹技术273

一、微胶囊技术与微胶囊化的目的意义273

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274

三、药物微胶囊包裹技术277

第十节 药物保健产品的开发与应用278

一、药物保健家纺产品278

二、芦荟保健纺织产品279

三、药物防护纺织品280

参考文献280

第十四章 医用纤维纺织品的开发与应用281

第一节 医用纺织品282

一、医用纺织品的分类282

二、医用材料应满足的要求282

第二节 医用功能纤维283

一、医用功能纤维的分类283

二、医用功能纤维开发的技术方法284

三、止血纤维的构成、制备、性能和用途284

四、生物可降解医用材料分类、要求及用途285

第三节 主要的生物降解医用材料286

一、甲壳素纤维286

二、胶原纤维291

第四节 医用纺织品、非织造布和膜材料293

一、医用非织布293

二、医用膜材料295

第五节 医用防护服装296

一、医务人员面临的危险因素及防护296

二、个体防护装备选配原则297

三、医用防护口罩297

四、医用手术服300

五、防护服用医用屏蔽织物302

六、抗菌内衣303

七、防护靴303

八、医用防护手套305

参考文献306

第十五章 生物医用非织造材料307

第一节 体内植入非织造材料307

一、人造血管的发展历程307

二、人造血管的材料和形态308

三、非织造人造血管309

四、心脏瓣膜313

第二节 体外医疗非织造材料315

一、医用敷料及绷带315

二、人造皮肤321

第三节 血液过滤非织造材料322

一、血液过滤的意义及要求322

二、血液过滤机理324

三、血液过滤滤材的选择及生产工艺325

四、血液过滤材料的评价指标326

参考文献327

第三部分 纺织品防护功能开发334

第十六章 导电、抗静电纺织品334

第一节 导电高分子材料概述334

一、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和特性334

二、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机理335

第二节 高分子材料的导电和抗静电性能338

一、高聚物静电的起电过程338

二、高聚物的静电起电与导电机理339

三、纺织材料上静电电荷的产生和泄漏339

第三节 导电、抗静电纤维的开发344

一、导电、抗静电纤维的种类344

二、导电、抗静电纤维的加工方法345

三、导电、抗静电纤维的制备348

第四节 抗静电织物365

一、抗静电织物的服用性能与设计要求365

二、抗静电纺织品开发365

三、抗静电纺织品的整理生产工艺368

第五节 抗静电纺织品性能测试370

一、纺织品的静电性能参数及相关标准370

二、纺织品静电性能测试方法370

三、纺织品静电性能检测370

参考文献372

第十七章 电磁波屏蔽纺织品374

第一节 电磁感应的基础理论和电磁波产生及传播的原理374

一、电磁感应理论的发展和电磁感应经典理论的基本表述374

二、电磁波的产生和电磁波传播的基本特性376

第二节 电磁波的分类、应用特征及电磁辐射的主要影响379

一、电磁波场源的基本分类379

二、电磁波的种类、频段特征及主要应用380

三、电磁波辐射的危害与机理381

第三节 电磁波屏蔽防护的基本原理、衰减机理和区场特性382

一、电磁波屏蔽的基本原理382

二、电磁波屏蔽的衰减特性分析383

三、电磁辐射场区的划分386

第四节 制备电磁波屏蔽纺织品的基础屏蔽材料与导电纤维387

一、常用基础屏蔽材料及其主要特性387

二、用于制备电磁波屏蔽纺织品的导电纤维及其应用特性389

第五节 电磁波屏蔽纺织品(面料)的生产方式及应用特性395

一、电磁波屏蔽纺织品(面料)研发的总体性能考量和基本技术要求395

二、电磁屏蔽纺织品(面料)的各种生产方式及应用特性396

第六节 电磁波屏蔽纺织品的测试评价及未来开发的重点与发展趋势403

一、电磁波屏蔽纺织品的测试评价403

二、未来电磁波屏蔽纺织品的开发重点与发展趋势405

参考文献406

第十八章 阻燃纤维及纺织品407

第一节 概论407

一、纺织品阻燃的历史407

二、阻燃纺织品的分类408

三、阻燃纤维及纺织品的性能及应用409

四、纤维及纺织品阻燃技术的发展趋势410

第二节 纺织纤维的热裂解过程及阻燃机理411

一、纺织纤维的热裂解过程411

二、纤维和纺织品的阻燃机理412

三、纤维素纤维的热裂解过程和阻燃机理415

四、蛋白质纤维的燃烧及阻燃机理416

五、合成纤维的燃烧及阻燃机理417

第三节 阻燃剂417

一、无机阻燃剂418

二、有机阻燃剂418

三、阻燃剂与环境保护问题418

第四节 织物阻燃整理的加工方法419

一、棉织物的阻燃整理419

二、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421

三、毛织物阻燃整理421

四、尼龙织物的阻燃整理421

五、腈纶织物的阻燃整理421

六、混纺织物阻燃整理422

七、麻织物、丝织物的阻燃整理422

第五节 阻燃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标准422

一、纺织品阻燃的有关法规422

二、阻燃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标准423

参考文献424

第十九章 紫外线防护纺织品425

第一节 紫外线的危害425

第二节 纺织品阻挡紫外线的能力427

一、织物对紫外线的防护方式427

二、影响纺织品紫外线防护性能的因素428

第三节 应用于纺织品的紫外线屏蔽剂和吸收剂432

一、无机类紫外线屏蔽剂432

二、有机类紫外线吸收剂433

第四节 防紫外线纤维436

一、防紫外线纤维的分类436

二、将纳米微粒施加到纤维上的方法436

第五节 防紫外线整理加工方法437

一、吸尽法437

二、浸轧法438

三、涂层法438

四、化学键合法439

五、吸附胶团聚合法439

六、其他处理方法440

第六节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测试及评价440

一、紫外线防护效果的表征指标441

二、紫外线防护效果的测试方法442

三、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检测标准444

第七节 抗紫外线纺织品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445

一、研究现状445

二、国内外在防紫外线技术上的新进展445

三、防紫外线纺织品的应用前景446

参考文献446

第二十章 核生化防护纺织品449

第一节 核生化有害物质概述449

一、核放射性物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449

二、生物武器及其对人体的伤害456

三、化学武器及其对人体的伤害457

第二节 核生化防护纺织品的防护机理与加工技术459

一、核生化防护纺织品的功能、要求与分类459

二、吸附型防护纺织品的构成原理、加工技术与性能特点461

第三节 三防纺织品在个体防护方面的应用464

一、NBC防护服的发展简况与分类464

二、NBC防护服的构成与产品实例465

三、化学防护服的等级要求468

四、防毒面具469

五、NBC防护手套和防护靴471

第四节NBC集体防护装置472

一、M51防护系统472

二、M28集体防护系统472

三、M20和M20AI简易集体防护装置472

四、展开式医疗系统473

五、COLPRO核生化防护系统473

六、GORE TM CHEMPAK?掩体内衬473

参考文献473

第二十一章 防弹衣475

第一节 防弹衣的防护机理与发展过程475

一、防弹衣的防护机理475

二、防弹衣的发展过程475

第二节 防弹服的类型、基本结构与设计要点477

一、防弹衣的分类477

二、防弹衣的构成478

三、防弹衣设计的依据480

第三节 防弹织物481

一、防弹织物纤维的特点481

二、防弹织物常用的高性能合成纤维主要性能参数比较482

三、国内外几种防弹织物的组织规格与防弹效果比较483

第四节 新型防弹衣简介486

一、防电子防弹衣486

二、蜘蛛丝防弹衣486

三、仿生防弹衣487

四、多功能防弹衣487

参考文献489

第二十二章 运动防护纺织品490

第一节 运动防护概论490

一、运动防护纺织品的历史490

二、运动防护纺织品的分类491

三、运动防护纺织品常用纤维及应用491

四、运动防护纺织品的发展趋势493

第二节 运动防护纺织品的一般功能与防护机理494

一、功能性运动服494

二、竞技性运动服(田径、冬季、水上、柔道等)497

三、局部防护纺织品498

四、运动防护用品的压力舒适性501

第三节 运动防护纺织品的测试方法及标准502

一、运动防护纺织品的有关法规502

二、运动防护纺织品的测试方法及标准505

参考文献514

第四部分 纺织品生态功能开发518

第二十三章 生态环保纤维及纺织品518

第一节 生态环保纤维518

一、天然彩色棉518

二、Lyocell纤维519

三、Modal纤维520

四、竹纤维521

五、聚乳酸纤维522

六、甲壳素纤维524

第二节 生态环保纺织品的开发525

一、Lyocell牛仔布525

二、再生竹纤维(竹浆纤维)纺织品的开发526

参考文献527

第二十四章 天然产物及其在功能纺织品中的应用529

第一节 天然产物——植物源天然产物资源529

一、植物源天然香料529

二、植物源天然色素530

第二节 植物源功能制剂530

一、植物源抗紫外功能制剂530

二、植物源抗菌功能制剂531

三、植物源防蛀功能制剂531

四、植物源多功能制剂532

第三节 植物源功能制剂在纺织上的应用533

一、抗紫外轻薄型羊毛、真丝产品533

二、抗菌纺织品533

三、防蛀羊毛制品534

四、植物源多功能制剂在纺织品上的应用535

参考文献535

第五部分 产业用纺织品特殊功能开发538

第二十五章 复合材料发展历程、分类、性能及设计方法与制备综述538

第一节 复合材料发展历程538

第二节 复合材料的基础知识539

一、复合材料的定义与分类539

二、复合材料的特点543

第三节 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544

一、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与方法544

二、制造方法与功能特性的可靠控制545

三、功能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546

参考文献546

第二十六章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547

第一节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分类性能与应用547

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分类547

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548

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550

第二节 增强纤维的种类、特性与应用550

一、玻璃纤维550

二、碳纤维551

三、芳纶纤维552

四、硼纤维553

五、碳化硅纤维553

六、晶须553

第三节 聚合物基体的作用、种类与特性554

一、热固性树脂基554

二、热塑性树脂基555

第四节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556

一、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特点与生产流程图556

二、几种主要成型工艺557

三、热塑性复合材料与热固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比较560

第五节 常见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560

一、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560

二、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561

三、纤维增强金属(FRM)561

四、金属——塑料层叠材料561

参考文献562

第二十七章 运输、遮盖、密封纺织品563

第一节 运输纺织品563

一、车用纺织品563

二、火车用纺织品568

三、船舶用纺织品569

四、航空、宇宙用纺织品569

第二节 遮盖纺织品569

一、帐篷569

二、篷盖布570

第三节 密封纺织品571

一、空气弹簧571

二、挡油板572

三、毛毡572

参考文献573

第二十八章 过滤、防尘、阻尘纺织品574

第一节 过滤、防尘、阻尘纺织品的应用574

第二节 过滤、防尘、阻尘纺织品的开发575

一、应用特性要求575

二、纤维原料576

三、纱线的种类576

四、滤布的设计577

参考文献578

第二十九章 摩擦复合材料579

第一节 摩擦复合材料研发涉及的基础知识579

一、摩擦与磨损现象579

二、摩擦材料性能参数及其表征580

三、摩擦复合材料设计涉及摩擦学原理的知识581

第二节 摩阻复合材料582

一、摩擦复合材料各组分的作用、要求和种类582

二、常用摩阻复合材料的构成与性能特点583

三、摩阻复合材料在汽车方面的应用584

第三节减摩复合材料584

一、减摩复合材料中的减摩功能体的种类、性能、作用与效果585

二、常用的减摩复合材料的组分构成、性能特点及应用585

参考文献587

第三十章 阻尼复合材料588

第一节 阻尼复合材料研发涉及的基础知识588

一、阻尼原理—基体内耗、填充体内耗与界面内耗588

二、复合材料的阻尼特性指标589

第二节 树脂基阻尼复合材料589

一、减振降噪设计589

二、树脂基复合材料应用实例590

第三节 金属基阻尼复合材料593

第四节 金属—树脂复合材料593

参考文献594

第三十一章 导电复合材料595

第一节 导电复合材料研发涉及的基本知识595

一、材料导电的基本概念595

二、聚合物的导电类型596

第二节 复合型聚合基导电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制备方法597

一、复合型聚合物基导电材料的组成597

二、复合型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600

三、导电聚合物基复合物的混合工艺601

第三节 复合型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品种、性质与应用601

一、复合型导电塑料602

二、复合型导电橡胶603

三、复合型导电涂料603

四、导电黏合剂604

第四节 复合型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机制分析604

一、导电通道学说(宏观渗流理论)605

二、导电通路形成后电子迁移的微观过程606

三、复合型聚合基导电复合材料表现的奇异物理现象607

第五节 影响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主要因素608

一、组分材料的影响608

二、复合状态的影响609

三、加工条件和使用环境条件的影响610

第六节 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应用610

第七节 本征型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611

一、本征型导电机理与结构特征612

二、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614

参考文献615

第三十二章 热功能复合材料616

第一节 烧蚀防热复合材料的分类与基本特性616

一、烧蚀防热复合材料的分类616

二、对防热复合材料特性的要求617

第二节 树脂基防热复合材料的组分与成型方法617

一、树脂基防热复合材料的组分617

二、烧蚀材料用增强纤维的性能、特点和作用618

三、烧蚀材料的成型方法619

第三节 树脂基防热复合材料的烧蚀过程与防热机理620

一、树脂基防热复合材料的防热机理620

二、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烧蚀过程620

第四节 防热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621

第五节 热适应复合材料622

一、对热适应复合性能的要求623

二、高热导率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计算623

三、影响热适应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因素625

四、C/C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626

第六节 可控热膨胀系数复合材料627

一、混杂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混杂效应627

二、影响单向混杂复合材料纵向热膨胀系数aHYL的因素629

三、多向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板材叠层方向的表示方法630

四、影响多向混杂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因素631

第七节 阻燃复合材料632

一、阻燃复合材料研制涉及的基本知识633

二、复合材料的阻燃方法及其阻燃机理636

三、聚合物/无机物纳米阻燃复合材料637

四、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试验方法637

参考文献639

第三十三章 磁功能复合材料640

第一节 磁功能复合材料的研发涉及的基础知识641

一、几个基本概念641

二、物质的各类磁性643

三、温度对铁磁性的影响643

四、磁化与退磁化646

五、磁性材料647

第二节 聚合物基磁性复合材料648

一、组分材料及其作用648

二、制备技术651

三、导磁性能估算与磁性复合材料的应用652

第三节 纳米磁性复合材料653

第四节 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654

一、电磁被屏蔽效果的形成、估算与评价655

二、影响屏蔽效果的一些因素658

三、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的发展661

第五节 吸波复合材料662

一、电磁波吸收材料的物理机制662

二、吸波性能的表征与影响因素664

三、常用吸波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成与特点668

四、混杂纤维吸波材料复合材料669

五、发展方向与新思路672

第六节 透波复合材料673

一、透波复合材料的组成及性能673

二、影响透波复合材料电磁性能的因素674

三、透波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676

参考文献676

第六部分 纺织品功能前处理、印染和后整理680

第三十四章 生物技术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680

第一节 生物酶概念680

一、酶680

二、酶的活性681

三、酶的提取与生产682

四、酶的命名及分类683

五、纺织用酶制剂的种类683

第二节 生物酶在纺织品前处理工艺中的应用684

一、退浆酶应用684

二、精练酶应用684

第三节 淀粉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686

一、淀粉酶的种类686

二、淀粉酶退浆处理的主要方法687

第四节 蛋白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688

一、蛋白酶的类别和羊毛的性质688

二、蛋白酶对羊毛的减量689

三、蛋白酶处理对羊毛织物性能的影响690

四、蛋白酶用于生丝脱胶与丝织物的水洗整理691

第五节 纤维素酶及其在纺织生产中的应用692

一、纤维素酶的组成和作用机理692

二、影响纤维素酶催化效率的因素693

三、纤维素酶处理对纤维素织物性能的影响694

第六节 其他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694

一、果胶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694

二、过氧化氢酶及氧漂生物净化工艺696

三、漆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697

四、脂肪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697

五、葡萄糖氧化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698

六、半纤维素酶与木质素酶699

第七节 纤维素纤维织物的生物后整理技术700

一、织物的生物打光(生物酶后整理)700

二、棉织物的生物打光700

三、牛仔布的生物酶后整理702

四、麻织物的生物酶后整理705

五、再生纤维素织物的生物酶后整理707

参考文献709

第三十五章 功能纺织品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711

第一节 纳米科技的基本内涵711

第二节 纳米材料的特性711

一、表面(或界面)效应711

二、体积(或小尺寸)效应712

三、量子尺寸效应712

四、宏观量子隧道效应713

第三节 纺织用纳米材料的制备713

一、纳米氧化物的制备713

二、改性纳米氧化物的制备714

三、纳米纤维的制备714

第四节 纳米材料的表征技术714

一、激光衍射纳米粒度仪714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715

三、扫描隧道显微镜715

四、X射线荧光衍射716

第五节 纳米功能纺织品的加工717

一、纳米拒水、拒油纺织品717

二、纳米抗菌、抗臭纺织品718

三、纳米自清洁纺织品719

四、纳米抗紫外纺织品720

五、纳米远红外纺织品721

六、纳米导电纺织品721

参考文献722

第三十六章 生态前处理、染色和整理技术724

第一节 生态前处理技术724

一、生物酶前处理724

二、环保型印染前处理助剂725

第二节 生态印染技术726

一、植物染料726

二、数码印花730

三、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731

第三节 生态整理技术732

一、生物酶整理技术732

二、无甲醛防皱整理技术733

参考文献734

第三十七章 纺织品功能性印花735

第一节 变色功能的纺织品印花735

一、热敏变色功能印花735

二、光敏变色功能印花737

三、浮水映功能印花738

四、遇水变色功能(乳白)印花739

第二节 变光功能的纺织品印花740

一、夜光功能印花740

二、回归反射功能印花742

第三节 保健功能的纺织品印花742

一、抗菌功能印花743

二、芦荟、甲壳素保健功能印花743

三、抗电磁波辐射(屏蔽)功能印花744

四、负离子保健功能印花744

第四节 保温功能纺织品印花744

一、远红外线保温功能印花745

二、相变材料调温功能印花745

第五节 芳香功能纺织品印花746

一、芳香功能纺织品印花的意义746

二、芳香功能的纺织品印花原理746

三、芳香微胶囊的制备746

四、芳香微胶囊印花工艺要点747

第六节 立体效果、透明效果的纺织品印花747

一、发泡印花747

二、静电植绒印花748

三、烂花印花748

参考文献749

第七部分 功能纺织品功能指标测试752

第三十八章 功能纺织品性能检测与评价752

第一节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752

一、琼脂平皿扩散法752

二、吸收法754

三、振荡法756

第二节 纺织品防紫外线和防辐射性能测试759

一、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测试759

二、防电磁辐射性能测试760

第三节 纺织品抗静电性能测试763

一、静电压半衰期法763

二、织物摩擦电荷面密度法763

三、摩擦带电电压法764

四、工作服静电性能测试765

第四节 纺织品阻燃性能测试765

一、燃烧性能基本试验方法766

二、火焰蔓延速率测试766

三、试样易点燃性测试767

四、燃烧试验氧指数法768

五、表面燃烧试验法768

六、发烟燃烧和烟雾密度试验770

第五节 纺织品吸湿排汗性能测试770

一、纺织品毛细效应试验方法770

二、滴水法771

三、织物快干性测试方法771

四、透湿杯法测试织物透湿量771

五、织物防水与抗湿性能测试773

第六节 其他功能性纺织品性能测试775

一、远红外纺织品性能测试775

二、负离子纺织品功能测试777

参考文献7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