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药物动力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药物动力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3862897.jpg)
- 蒋新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4990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药物代谢动力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药物动力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药物动力学概述1
第一节 药物动力学的定义及其发展1
一、药物动力学的定义1
二、药物动力学的发展1
第二节 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
一、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3
二、药物动力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4
第三节 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参数6
一、血药浓度、药-时曲线及曲线下面积6
二、血药峰浓度和达峰时间7
三、速率过程8
四、速度(率)常数8
五、半衰期9
六、表观分布容积9
七、清除率10
八、隔室模型10
第二章 一室模型药物动力学14
第一节 一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学14
一、血药浓度的药动学数据处理14
二、尿药浓度的药动学数据处理17
第二节 一室模型静脉滴注药动学23
一、静脉滴注期间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23
二、停止静脉滴注以后的药-时关系26
三、静脉滴注的负荷剂量27
第三节 一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药动学28
一、血药浓度的药动学数据处理28
二、尿药浓度的药动学数据处理38
第三章 多室模型药物动力学45
第一节 二室模型药物动力学46
一、静脉注射46
二、静脉滴注51
三、血管外给药53
第二节 三室模型药物动力学60
一、静脉注射的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60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61
第三节 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判别61
一、图解法/回归分析法62
二、残差平方和法62
三、拟合度法63
四、AIC法63
五、F检验64
第四章 多剂量给药动力学66
第一节 多剂量函数66
第二节 一室模型的多剂量给药67
一、静脉注射67
二、血管外给药70
三、多剂量给药的其他药动学参数72
第三节 二室模型的多剂量给药77
一、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77
二、其他药动学参数78
第五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80
第一节 概述80
一、药物的非线性药动学现象及其原因80
二、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81
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判断82
第二节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方程84
一、Michaelis-Menten方程84
二、Michaelis-Menten方程的药物动力学特征84
第三节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及参数计算86
一、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86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86
第四节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进展92
一、新发现的非线性动力学药物92
二、引起药物非线性动力学现象的其他因素93
三、药物的非线性结合93
四、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研究的新技术93
五、其他93
第六章 统计矩原理在药物动力学中的应用96
第一节 统计矩的基本概念96
一、零阶矩97
二、一阶矩97
三、二阶矩98
第二节 统计矩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98
一、生物半衰期98
二、清除率99
三、表观分布容积99
四、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和达稳态时间100
第三节 统计矩法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101
一、药物体内的释放动力学101
二、药物体内的吸收动力学103
第七章 群体药物动力学106
第一节 概述106
一、基本原理和特点106
二、群体药动学研究的常用方法107
第二节 群体药动学的研究方法109
一、研究目的109
二、研究方案109
三、群体药动学的数据分析110
四、群体药动学模型的评价113
第三节 群体药动学的应用和实例115
一、概况115
二、应用实例116
第八章 生理药动学模型124
第一节 概述124
一、生理药动学模型的发展124
二、生理药动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和特点124
第二节 生理药动学模型的研究方法125
一、模型结构125
二、模型参数126
三、模型方程和计算127
第三节 生理药动学模型的应用和实例128
一、概况128
二、应用实例128
第九章 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关系137
第一节 药效动力学及其生理机制137
一、药物和受体137
二、受体占据理论137
三、量反应型和质反应型的量效关系138
第二节 药效动力学模型139
一、固定作用模型139
二、线性和对数线性模型139
三、最大效应模型139
四、Sigmoid最大效应模型140
第三节 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联合模型141
一、直接效应141
二、间接效应142
三、药动学-药效学联合模型的一般解析步骤145
第四节 药动学-药效学模型的应用和实例145
一、概况145
二、应用实例145
第十章 遗传药理学及药物基因组学与药物动力学149
第一节 概述149
一、历史和背景149
二、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目的和内容149
三、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150
第二节 药物基因组学的分子生物学基础150
一、基因型与表型150
二、编码药物代谢相关的蛋白质基因多态性的重要性151
第三节 药物体内过程相关蛋白的遗传多态性152
一、药物代谢酶及其遗传多态性152
二、药物转运蛋白的遗传多态性160
三、药物结合蛋白的遗传多态性162
四、药物作用靶点的遗传多态性163
第十一章 临床药物动力学167
第一节 概述167
一、临床药动学的基本概念167
二、临床药动学的研究内容167
第二节 临床给药方案的设计170
一、给药方案设计的一般原则170
二、给药方案设计的方法171
第三节 临床给药方案的调整178
一、肝、肾功能改变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178
二、肝、肾功能改变患者的临床给药方案调整181
第四节 治疗药物监测190
一、血药浓度与给药方案的个体化190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192
三、治疗药物监测的流程194
四、临床常进行TDM的药物举例195
第五节 药物体内过程的相互作用198
一、概述198
二、药物吸收过程的相互作用199
三、药物分布过程的相互作用204
四、药物代谢过程的相互作用205
五、药物排泄过程的相互作用211
第十二章 时辰药物动力学214
第一节 概述214
第二节 时辰药物动力学的机制215
一、药物吸收的时辰差异216
二、药物分布的时辰差异217
三、药物代谢的时辰差异217
四、药物排泄的时辰差异218
第三节 时辰药物动力学研究的方法及数学模型219
一、时辰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219
二、时辰药动学研究的影响因素219
三、时辰药物动力学研究的数学模型221
第四节 时辰药物动力学与剂型设计224
第五节 时辰药物动力学研究的临床意义224
第十三章 手性药物的药动学228
第一节 概述228
第二节 手性对映体的药动学差异230
一、吸收过程的药动学差异230
二、分布过程的药动学差异230
三、代谢过程的药动学差异232
四、排泄过程的药动学差异236
第三节 影响手性药物对映体动力学差异的因素236
一、种属和遗传因素237
二、生理、病理状况237
三、药物相互作用238
四、剂型和剂量238
第四节 手性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及意义239
一、手性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239
二、手性药物动力学研究的意义239
第十四章 中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242
第一节 概述242
一、中药药物动力学的概念与发展242
二、中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243
三、中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44
四、中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246
第二节 中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247
一、体内药物浓度法248
二、药理效应法249
三、药物累积法252
四、中药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结合模型256
第三节 中药的代谢动力学研究257
一、中药的代谢与中药药理活性258
二、中药成分代谢的研究方法261
三、代谢组学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263
第四节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新学说与新方法265
一、证治药动学266
二、中药血清药理学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267
三、中药药代标示物269
第十五章 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274
第一节 新药研发中的药物动力学研究274
一、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274
二、新药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275
三、临床前药动学的研究内容276
四、新药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278
第二节 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281
一、概念和评价方法281
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基本要求284
三、生物等效性的统计分析方法287
第十六章 缓、控释制剂设计与评价的药物动力学290
第一节 概述290
一、缓、控释制剂的定义290
二、缓、控释制剂的特点291
三、国内外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291
四、缓、控释制剂的类型292
第二节 缓、控释制剂的药物选择和设计要求292
一、药物的理化性质292
二、药理学性质292
三、药动学性质293
四、生物药剂学考虑293
第三节 缓、控释制剂的体内动力学293
一、一级速度释药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动力学294
二、零级速度释药制剂的药物动力学299
三、缓、控释制剂的设计302
第四节 缓、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306
一、体外释放度实验306
二、缓、控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311
三、体内外相关性研究311
第十七章 靶向递药系统设计与评价的药物动力学研究317
第一节 靶向递药系统概述317
第二节 靶向递药系统的药物动力学317
一、游离药物与靶向递药系统的药物动力学差异318
二、靶向递药系统的组织选择性318
三、影响靶向递药系统药物动力学的因素318
第三节 靶向递药系统的药物动力学模型及数据分析329
一、靶向递药系统的体内过程329
二、靶向递药系统的药动学模型331
三、药动学模型的数据分析335
第四节 靶向递药系统的评价337
一、靶向递药系统有效性的评价指标337
二、靶向递药系统有效性的评价338
第五节 靶向递药系统的前景与挑战339
附录一:常用药物动力学数学术语和缩写符号注释344
附录二:常用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参数表348
附录三:一些常用药物的治疗浓度、中毒浓度及致死浓度365
附录四:拉普拉斯变换368
附录五:常用药动学/药效学软件简介371
附录六:中英文对照索引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