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法心悟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戬坤著;李翠红副主编;李芳,蔡爱武,王建华本书编委 著
- 出版社: 光大出版社
- ISBN:988997387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3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法心悟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二、修法和行持308
1、发露悔过,彻底清除众生心,入无所得法,佛性朗朗当下308
2、近道有方:忏悔、惭愧,净化、奉献,端坐念实相309
3、“色空不二”、觉“唯此一心”,开显实相309
4破除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开显自心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如来随顺觉性310
5、念佛修习的多种方法311
6、坏心识是根本修315
7、日用中的行持,省己过、改习气、转心态315
8、忍的修法,一切法得成于忍316
9、直契自性,彻底解脱317
10、战胜自我,惭愧发露;心既无住,罪性亦空;利益众生,发大菩提心,上求下化317
11、般若空法,入不可取的一相心态,为一切众生修智慧318
12、愿力改变一切,把持当下一念心319
13、回归法319
14、修净佛国土法319
15、知“诸法空相”,“念无念念,修无修修”;“不识本心,修法无益”;智慧透过尘境,不随境界转,功夫重要320
16、正知正见,从净化众生心入手、转自心则是转变一切的捷径法320
17、善心、慈悲心、一念心、无住心的修法321
18、离念不动心、不分别、不拣择,即是道322
19、唯此一心和自心现量的修法322
20、发菩提心的修持(“唯菩提心能离诸苦”;往生西方的根本条件是发菩提心;“初发心即至果地”;菩提愿力可把业力转为成佛的动力;“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324
21、人生如梦,行好菩萨道325
22、一切重在心地的修证325
23、孔圣的智慧人生;孔颜心法——中庸、大学之道326
24、想佛、观佛、睹佛的勤修326
25、远离忆念断无明的修法326
26、般若空诸见,第一义现前,空解脱法,罪福无依326
27、转境的修法328
28、用戒、定、慧与止、观法降伏贪、瞋、痴328
29、断除众生心,功夫不可少329
30、不住不著,一切皆舍;不染不著,无所得、无所见,三轮体空330
31、本自圆成331
32、净除贪淫,战胜自魔332
33、至诚心感应遂通法332
34、财施与法施的功德利益333
35、自省(法喜、心态境界)333
36、深信因果,止恶扬善333
37、信、解、行、证334
38、大愿大誓度众生334
三、心法心悟335
1、识本性,明真妄不二,波即是水335
2、悟境的差别335
3、悟偈与偈悟335
4、无干扰心是什么?参337
5、悟色空不二,有所得不能不二337
6、悟有限与无限、二相与一相338
7、心为一切之根本,悟一念心的重要性339
8、追求无上菩提,永脱轮回之苦339
9、学法的迷与悟,学般若智、契究竟理,真悟339
10、悟“平常心”340
11、悟禅与禅悟341
12、悟“心”之解脱,心无缚,则境周遍341
13、悟“无语”341
14、悟“贫困”与“自在”341
15、悟不来不去、不生不灭342
16、悟你我,悟自利他利342
17、悟初发心与佛342
18、破梦幻,入中道,悟因缘生法,唯心想作,实无外事342
19、转心态与开悟343
四、转心态的佛、祖经论(附:心悟)343
第三章 世出世法362
1、人是“软、硬件”的结合体,“软件”连续362
2、世间如梦幻,皆无有实363
3、建立出世的心态,恒存出世的心地(羞惭、惭愧、忏悔)364
4、全息互摄,世出世本一体364
5、世出世法的转变(降低混乱度扭转邪见;“水知道”是划时代的发现,证实了万法由心造、心境本一如的圣言量)365
6、二相必有界面(“口”),二相归一相,超越心物,超越极性,契中道的出世法(“大”字超越法;坏心识超越法;烦恼即是菩提、有无双遣的中道法;发上求下化之菩提大愿,破我、法二执,超越极性世界)365
7、用般若空法照破五阴的出世法(因缘空无坚实,皆从虚妄忆想生;“随世俗法有名相,实无著处”)368
8、世间法的根本标志是时空,但时空本是幻!(为什么要讲空法?空要空什么?时空的究竟实义是什么)369
9、众家说演化与回归;大宇宙演化之究竟说370
10、解悟世间相的根本原理、机制371
11、在家与出家374
12、做他人之善友374
13、断诸因缘锁链,了生死因374
14、出世的非极性一相心375
15、如梦如幻世间相,全相皆性性亦空376
16、执世法为实的迷惑(依他起,遍计执)379
17、觉悟世间相的妄现,行深般若波罗蜜379
18、“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381
19、不同层次境界的众生循业现量各不同382
20、只此觉性,法界一相,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心物不二,性相一如的世出世觉383
21、世间相皆是循业发现(“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来藏中一无所有,棉花中无衣无帽,但随缘可现衣服帽子;然业相本空,“不生不灭”)386
22、一切世间相皆是幻妄称相;伏羲八卦是以相显性、依卦述道,故相学实为心学388
23、诸法毕竞空,即是涅槃(如何见境不起,不被境转?如何透过人生,看破世间众相皆空,入无相真实念佛?如何守真常、坏心识?智慧断结使,根尘诸法如幻)389
24、深刻透悉现代科学的二相说,用圣贤之道普化人心、祥和世界391
25、悟“零”的真空全息性,突破现代科学之有限思维认识的蚕茧,入一相真实境(坐标原点;小大互摄,一多相容,全息现象;有限无边论;电阻与超导;宇宙组成层层的耗散结构;自然界之二类自发性;质能方程;飞碟现象;“虚室生白”;一切极性的世界乃是非极性本体的大海水泡)392
26、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决定于人心灵人格的净化和完善,以及智慧境界的升华396
27、了悟世间法,建立出世观,成就智慧道德圆满的人生397
28、一粟即天地,天地即一粟,法身恒存(认识的差异;什么是正念?顿悟只在一转身)398
29、靠愿力和慧力突破“食欲”、“色欲”的业力399
30、觉世之不觉,觉出世之觉,觉觉不觉,才是真觉,如梦如幻观世间400
31、三界唯心,心是境、境是心,心境一如401
32、实无远近,亦无来去,时空、速度是心识分割的一种体现404
33、菩提心具足一切405
34、妄本无因405
35、一切知唯是心,修行平等法,定入菩提门405
36、忍的心态解脱(一切法得成于忍)406
37、孝道、慈善、报恩、施舍、守戒是出世法407
38、出世之究竟法——无所得、无差别、无依止、无所证408
39、世间皆苦,依食而住、依欲而生、依受而苦410
40、透悉心身世界皆幻妄,彻悟万法一相本如如411
41、根尘世间转正觉即是念佛413
42、识心造二相的世间,智心现一相的如如(频伽瓶、鸟笼、水泡,一切界相妄分内外,识所知法皆是世间;能悉根、尘、识,即是转正觉,即是见真正的“三藏十二部”;地水火风空见识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一切相即是菩提;非极性与极性的演化与回归)413
43、所谓恶时恶世间的恶现象(恶心造恶境)416
44、世间万物的全息性418
45、唯此一心的出世间法418
46、出世的清净心态和不能出世的妄想妄念419
47、见性为出世之要,明心为正修之的(证悟)420
48、根尘本幻有,世间皆虚妄,皆是菩提瞪发劳相;抽“S”线,则无相现前420
49、境界不同,所见世界各异(循业发现与圣智现量)421
50、依、正报的循业发现机制421
51、性相不相碍,业相起妄因、情识作障;“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421
52、世间境界是修行的好道场、好资粮422
53、常观妙净明体非极性,不被三道业相所迷惑,师长、弟子之“五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423
54、世间人的心颠倒、见颠倒、行颠倒(信根浅薄或不具;障深慧浅,不知从心地上挖掉众生业结,流落轮回;不能勤修心地,外缘内扰,甘受驱使)424
55、不求第一义,入浅近下法,则法渐灭尽425
56、境由心生,业识现万相,若能于相而不贪著,众缚悉解,安乐自在425
57、世间相的迷与悟427
58、世间苦乐无常427
59、未来宗教成文化化,修证方法应大众化,续佛慧命需方便化427
60、祛除执著、分别,豁破见、思惑428
61、诗悟与悟诗428
62、觉现前世间相(云何遣诸相?真如义中,一无所得)431
63、出世的解脱自在431
64、外在动相的实质(内动外不动,不是风、幡动,而是心动)432
65、一切世间相皆是虚妄假设,著根尘是苦433
66、一相的妙用,一相法门,一相观435
67、念念修善、念念救众生、念念转正觉,菩提并非难437
68、超越极性世法,入非极性一相437
69、得与无得,运动与不运动,有量与无量438
70、出世的无生忏439
71、自我检验业力的存在440
72、轮回的根本之因,世出世间的关键所在440
73、世出世间六根转正觉440
74、环中点440
75、破执著446
76、感受450
77、破著、感受与证451
78、度一切众生实无众生得度452
79、觉性独存,因业遮障,不见非无非也!452
80、入得世间,出世无余452
81、一切世间境界是如来境界453
82、死到哪里去453
83、一切法皆是佛法453
84、业境本空寂454
第四章 综合455
1、转正觉与转心态的综合455
2、观法的次序461
3、禅、净及其综合修法461
4、各种具体修证法门(修证之最上乘法;勤诵持佛菩萨圣号,可尽离三恶道;坏掉心识、本来如是;悟《心经》,入般若;“百千法门,总在心源”;闻、思、修;如何念佛?二转法门摄受)465
5、思悟、渐悟、顿悟、圆悟476
6、佛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透悟根尘世间480
7、妙性生妙法,极性生怪圈,慧眼觑破迷惑,法眼照破世间482
8、三界内外等空华,内外之相,大圆镜影耳485
9、摄取与非摄取486
10、自心现量皆如幻,心空法空486
11、法界一相、三身一身487
12、般若波罗蜜(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488
13、语言无量义489
14、圣智现量及圣贤之智德人生和人生德智(释迦牟尼佛、迦叶、孔子、颜回、尧、舜、禹、列子等)489
15、儒学与佛法的互相印证(体、相、用)491
16、一念无明的演化493
17、共业与别业(一人一个宇宙、一人一个地球)494
18、极性思维与非极性正觉494
19、性相、空有的圆融496
20、菩提修证之不同阶位498
21、如如,实相无相无不相498
22、佛陀的示教499
23、受阴、想阴的虚妄(久坐腿为什么会疼?如何破“我”?什么是时间)500
24、智慧与道德501
25、参悟心境一如、诸法无碍501
26、“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502
27、依报与正报,身与境,合二为一成法身503
28、圣者与凡夫503
29、身命与慧命504
30、对机说法504
31、戒、定、慧504
32、一多、大小、念劫之圆融504
33、心地法眼看(观)世界,透相不迷惑,只此觉性唯此心,全妄即真一切成505
34、诸行无常,直契觉性510
35、《道德经》与佛法的互相印证510
36、无著则无碍512
37、儒、道、佛的流传历史512
38、人的“软、硬件”512
39、生命“软件”的有序与无序513
40、根、尘、识的不二同一性513
41、“离”与“即”的极性超越514
42、《华严》教法的圆融515
43、佛法、《易》、《中庸》中的体、相、用圆融518
44、说不可说519
45、教与学520
46、法句诠释520
47、问题521
48、最胜之供养——法供养525
49、何为众生,佛度众生否526
50、不能超越极性,无智慧,贪瞋痴,只好在低层次中痛苦527
51、不被三道境所转的心态与正觉527
52、真正的法喜是无受之受的正觉之法乐528
53、真如自性有否528
54、妄生分别,善恶昭彰,世间犹如梦,知诸法如幻,速成人中上528
55、愿我早同法性身529
56、堵死识念,正觉现前530
57、六根门头转正觉,速证之妙门532
58、不离当下,直契觉性,则无时不在道中556
59、禅不只是空境,禅是真空实相558
60、无真可求,唯须息见559
61、如如一相,本来无一物,心境超越,妙如反掌561
62、超越极性思维,顿悟觉性562
63、公案564
64、圆融自在,纵横不二568
65、“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见万境自如如,成就如如之心570
66、从感受处入佛知见570
67、禅与“无欲”及不受一切572
68、当下即是572
69、相可显性,依相见性572
70、上上乘的修法573
71、生死的根本法573
72、体用“不异”、“即是”573
73、超越圣凡573
74、皆如如相574
75、业是自心量575
76、佛法的根本575
77、从偈悟576
78、有无二法中不应分别582
79、是心是佛,是心作佛582
80、万法依念583
81、退转之因583
82、佛说最上乘修习583
83、圆通587
84、参!环中抹去点593
85、不要渴死在冰山上,饿死在粮仓里593
86、跳出“蚕茧”,破相对594
87、无我之“我”594
88、实相无相无不相,不即不离,只喻“一”595
89、环中点与《心经》596
90、环中点与《坛经》596
91、一剪二鸡环中点598
92、正法眼598
93、悟601
94、以经验证602
95、无量则超越604
96、圆修604
97、诸佛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607
98、此岸、彼岸607
99、证608
100、圆证616
101、破著与证616
102、众生与佛626
103、难以治愈的痼疾626
104、东方如来与西方如来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