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家族制度与家族企业的互动关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杨在军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455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2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家族-私营企业-经济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家族制度与家族企业的互动关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引言1
一、背景介绍1
二、思路与方法3
三、内容与结构4
第一章 家族企业与家族制度关系述评7
第一节 理论研究的两个阶段7
一、1997年以前:企业家族现象关注7
(一)20世纪80年代:零星的注意7
(二)20世纪90年代初到1997年前:普遍关注8
二、1998年至今:理论研究升温10
三、当代研究的基本特点12
第二节 家族制度与家族企业互动关系述评14
一、家族制度与家族企业互动关系概览14
二、家族制度与家族企业的纵向关系15
三、家族制度与家族企业的横向关系19
第二章 中外家族制度的历史演进25
第一节 家族内涵界定25
一、家族内涵概览25
(一)西方的理解25
(二)中国的定义26
二、本书家族内涵28
第二节 婚姻与家族结构演变30
一、婚姻对象:从封闭到开放30
二、组织结构:核心化与横向化趋势33
(一)家族整体结构:核心化趋势33
(二)组织内部结构:纵向到横向34
第三节 基本组织原则:从专制到民主35
一、传统社会的父家长制35
二、现代社会的伙伴关系38
(一)男女夫妻:伙伴关系38
(二)长幼之间:伙伴关系39
(三)伙伴关系并非无差别40
第四节 财产代际传承:集中到分散42
一、早期的继承42
二、封建社会的继承42
(一)主流:中国的分散与西方的集中43
(二)继承者的男性偏好44
三、工业化以来的继承45
第五节 基本功能:“万能家族”到“生活家族”47
一、自然经济下的“万能家族”47
二、工业化以来的“生活家族”48
第六节 个人与家族关系:“家族人”到“社会人”50
一、自然经济时代的“家族人”50
二、工业化以来的“社会人”51
第七节 重新审视家族制度及其演化逻辑53
一、重新审视中国家族制度53
二、重新审视西方家族制度55
三、家族制度演化基本逻辑57
(一)人与物生产均衡的过程57
(二)不断融合外部资本的过程59
第三章 家族企业存在的理论解读62
第一节 家族企业现象的已有解释62
一、家族企业现象困惑62
二、家族企业普遍性解释回顾63
第二节 家族企业普遍性重新解读:家企关系视角67
一、原生型企业天生具有家族性67
二、现代化难以割断家族企业联系74
三、家族企业与现代企业相容而不是相克77
(一)传统对两权分离的夸大77
(二)现实世界家族企业概况83
四、家族企业理论歧视诱因85
五、破解理论与现实之惑的中国意义87
第四章 西方家族企业的历史演进91
第一节 西方家族企业演进轨迹91
一、西方家族企业演化概述91
二、19世纪中期以前:古典企业盛行92
(一)家族高度控制普遍性92
(二)家族高度控制之根源95
(三)行会:家族控制的强化97
(四)家族控制的相对性99
三、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部分否定古典101
(一)阶段特征概述101
(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03
(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14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121
四、当代:古典回归与多元化123
第二节 当代西方的家族企业128
一、家族企业普遍性128
二、大企业的家族控制131
三、家族企业的相对效率137
第五章 古代中国的家族企业145
第一节 古代家族企业概况145
一、自然经济时代的家族企业145
二、市场经济萌芽期的家族企业148
(一)市场经济萌芽期即资本主义萌芽期148
(二)家族企业概述150
(三)家族企业典型:十大商帮152
第二节 徽商之家族企业155
一、徽商概况155
二、徽商经营的宗族特色156
(一)徽商宗族与商业经营概述156
(二)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的宗族性158
(三)宗族是徽商日常合作纽带160
(四)族权与政权结合:家族经营政治保障161
(五)商人反哺宗族162
三、徽商家庭与家族经营163
(一)多数家庭小本发家164
(二)家庭婚姻与商业经营165
(三)女性与商业经营166
(四)男性分工与商业经营168
(五)家庭消费与商业经营169
(六)分家析产与商业经营172
第三节 晋商家族企业174
一、晋商概述174
二、资本家族性176
三、经营家族性177
四、家族继承180
五、女性与家族经营181
第六章 近代中国的家族企业183
第一节 近代家族化典型183
一、申新与恒丰:家族控股与家族经营183
(一)申新的家族化183
(二)恒丰的家族化184
二、永安纺织与大生纱厂:“小”股东家族控制185
(一)永安纺织的家族化185
(二)大生纱厂的家族化186
三、裕大华:家族化的背离188
四、近代企业家族化讨论193
(一)家族化水平193
(二)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197
第二节 草根典型:荣家企业系统200
一、创业期的家族企业与家族控制200
二、成长期的家族企业与家族控制204
三、成熟期的家族企业与家族控制206
(一)机构和业务的稳定与扩张207
(二)家族控制逐渐定型208
(三)企业系统资本结构213
四、衰退期的家族企业与家族控制215
五、动荡期的家族企业与家族控制219
(一)经营举步维艰219
(二)企业与家族分裂221
第三节 西化典型:郭家永安百货228
一、案例基本特点228
二、基本产权结构229
三、家族控制有效性232
四、经验与启示236
第七章 现代中国的家族企业238
第一节 1949—1978年:家族企业窒息时代239
一、1949—1956年:家族企业到家庭经营239
二、1957—1978年:家族企业的变态245
(一)有限的个体工商户245
(二)地下家族经营247
(三)社队企业的变态248
第二节 转型期的家族企业251
一、1979—1988年:家族企业的合法化与再生251
(一)家族企业的合法化251
(二)再生表现:个体经济大发展254
二、1989—1991年:法律地位摇摆与发展波动256
(一)法律地位的摇摆256
(二)发展的波动258
三、1992年以来:法律地位稳步提高与大发展260
(一)法律地位的稳步提高260
(二)家族企业的大发展262
第三节 转型期家族企业的特殊形态269
一、“红帽子”与“洋帽子”269
(一)“红帽子”家族企业269
(二)“洋帽子”家族企业275
二、改制型家族企业276
(一)普遍性及其诱因276
(二)农村典型:华西集团的家族化279
三、上市家族企业282
(一)数量和影响有限283
(二)两权高度集中285
(三)大股东普遍侵害小股东287
第四节 转型期所有权与经营权特征289
一、1997年以前:两权高度集中289
二、1997年以后:难以分离293
三、两权集中的理性300
第八章 家族企业长寿研究304
第一节 长寿家族企业稀缺性及其根源304
一、富过三代与长寿家族企业普遍稀缺304
二、家族企业长寿:家族因素305
(一)不同历史时期的概况305
(二)家族因素分析307
三、企业组织寿命概述310
四、家族企业寿命概述312
五、当代中国家族企业寿命概述315
第二节 长寿家族企业特点及启示317
一、世界最长寿家族企业特点317
二、中国历史上长寿家族企业特点320
三、理性看待家族企业寿命328
第三节 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以北京同仁堂为例331
一、北京同仁堂的典型性331
二、北京同仁堂历史回溯333
(一)1669—1742年:定居北京的乐家与创业期的同仁堂333
(二)1743—1842年:人丁不旺的乐家与风雨飘摇的同仁堂333
(三)1843—1907年:人丁中兴的乐家与业务中兴的同仁堂334
(四)1908—1954年:人丁兴旺的乐家与分枝发芽的同仁堂335
三、北京同仁堂长寿经验336
(一)外部保障:政治资源336
(二)人力资源:家族控制与企业发达基础337
(三)封闭性:不容忽视因素339
(四)经营权子承父业341
(五)其他经验343
四、北京同仁堂长寿启示344
第九章 家族企业所有权传承346
第一节 所有权传承基本方式比较346
一、所有权传承概述346
二、非物质资产传承348
(一)技艺传承:传内不传外的普遍性348
(二)字号传承——整体传承不分割350
(三)欧洲行会手工业的例外:传外不传内351
三、物质财产——诸子均分并非中国特色352
(一)西欧集中继承的背景与适用352
(二)日本家督继承制的适用范围355
(三)中国诸子均分的普遍性与相对性358
(四)资本流向封建性与工商业家族继承360
第二节 两种家族所有权继承原则效率比较361
一、诸子均分效率361
二、集中继承效率366
三、重新审视两种继承原则370
第十章 经营权代际传承基本方式373
第一节 中国的基本方式373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思路373
二、大陆传承基本原则376
三、港澳台传承基本原则381
四、代际传承整体方式385
第二节 子承父业的一般性及其理性386
一、子承父业的一般性386
二、子承父业的普适性根源388
三、未来展望393
结论397
一、家族与企业的共同演化趋势397
二、家族与企业具有天然联系398
三、家族企业的普遍性399
四、家族企业的传承特点400
五、一般性与中国特色402
六、互动关系的现实启示403
主要参考文献405
后记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