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人事管理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的人事管理 上
  • 《当代中国的人事管理》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131MB
  • 文件页数:534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人事管理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新中国人事管理的含义和范围2

一、人事管理的基本含义2

二、人事管理的对象4

三、人事管理的范围5

第二节 新中国人事管理的地位和作用7

一、人事管理是实现政治路线的组织保证7

二、人事管理是新中国行政管理和政权建设的核心9

三、人事管理是促进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9

四、人事管理是开发人才资源,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10

第三节 新中国人事管理的指导思想11

一、人事管理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11

二、人事管理要保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实现13

第四节 新中国人事管理的路线和指导方针15

一、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15

二、坚持干部队伍“四化”的指导方针17

第五节 新中国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20

一、党管干部的原则20

二、德才兼备的原则21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22

四、群众路线的原则23

五、团结爱护干部的原则25

第一章 人事管理的沿革27

第一节 创建和发展(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28

一、制定人事工作的方针和政策28

二、确立人事管理的体制29

三、建立人事管理机构30

四、积极开展各项人事管理工作32

第二节 在曲折中前进(一九五七——一九六六年四月)39

一、稳定提高干部的方针40

二、调配干部和精减下放干部41

三、在政治运动中对干部进行审查、整顿和甄别平反42

四、开展新的学习运动,重新教育干部43

五、把培养和提拔新生力量作为战略任务来抓44

六、加强执政党的干部建设45

七、进一步加强人事制度的建设45

第三节 在严重的破坏和干扰中斗争(一九六六年五月——一九七六年十月)46

一、大批干部遭受迫害,人事管理工作陷于瘫痪46

二、在干部路线和人事工作中的曲折斗争48

第四节 拨乱反正与改革完善(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一九八九年)50

一、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51

二、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建设领导班子52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干部的作用53

四、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干部的政治、文化和业务水平55

五、适应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对人事制度进行了多方面改革56

第二章 干部管理体制与管理机构59

第一节 干部管理体制的概况59

一、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59

二、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合理分工,各司其职60

三、实行分级和分部门管理干部的制度61

四、明确上下级党委、干部管理部门之间在干部管理上的关系61

五、明确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党委和地方党委之间在干部管理上的关系62

六、对科技干部的管理63

第二节 干部管理体制的演变63

一、各级党委组织部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干部的体制(一九四九——一九五三年)64

二、在中央及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在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下的分部分级管理干部的体制(一九五三年底——一九五六年)66

三、下放干部管理权限(一九五七——一九五九年)69

四、收回干部管理权限,强调统一管理(一九六○——一九六五年)70

五、干部管理体制遭受严重破坏(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十月)72

六、干部管理体制的拨乱反正和恢复加强(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一九八二年)72

七、改革干部管理体制(一九八三——一九八九年)73

第三节 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73

一、下放干部管理权限,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74

二、调整和改进干部管理办法,提高干部管理效率75

三、加强和改善对干部工作的宏观管理76

四、建立后备干部管理制度78

五、进行干部分类管理的改革探索79

第四节 党、政、群团的干部管理机构82

一、中国共产党的干部管理机构83

二、国家机关的人事管理机构88

三、群众团体的人事管理机构96

第五节 企业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96

第三章 干部吸收录用101

第一节 干部吸收录用工作概述101

第二节 干部吸收录用工作的历史发展103

一、为建立新政权大量吸收录用干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五二年)104

二、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吸收录用干部(一九五三——一九五六年)107

三、在严格控制中吸收录用干部(一九五七——一九六五年)110

四、干部吸收录用工作遭到严重破坏(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114

五、干部吸收录用工作的拨乱反正(一九七七——一九七九年)114

六、干部吸收录用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一九八○——一九八九年)117

第三节 干部吸收录用制度的建设与改革119

一、干部吸收录用制度的建立119

二、干部吸收录用制度的改革124

第四章 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与接收136

第一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工作概述136

一、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与接收的基本程序136

二、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与接收工作的重要作用139

第二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历史发展143

一、新中国成立后到一九五八年的分配工作143

二、一九五九年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分配工作146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分配工作151

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分配工作153

第三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原则和政策160

一、学用一致的原则160

二、择优分配的原则166

三、鼓励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工作的政策168

四、照顾实际困难和合理要求的政策171

五、严肃处理不服从分配的毕业生的政策173

六、实行见习期和劳动实习制度的政策174

第四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工作的主要经验177

一、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制度必须随同经济体制和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而逐步改革177

二、大、中专学校培养的人才要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181

三、到基层和实践中去,是大、中专毕业生成才的必由之路181

第五章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184

第一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概述184

第二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沿革186

一、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初创阶段(一九五○——一九五四年)186

二、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走上正规化的阶段(一九五五——一九六五年)187

三、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遭受破坏的阶段(一九六六——一九七四年)188

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恢复和逐步完善的阶段(一九七五——一九八九年)188

第三节 军队干部转业的形式与交接工作190

一、军队干部的转业形式190

二、军队转业干部的交接工作191

第四节 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分配192

一、安置分配的总原则192

二、安置分配的方针193

三、安置分配的去向194

四、安置分配的基本程序194

第五节 军队转业干部的待遇195

一、军队干部转业时的福利待遇196

二、军队干部转业后的工资待遇198

三、军队转业干部随迁家属的安置202

四、军队转业干部的住房203

第六节 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工作205

一、新中国成立后到一九五四年的培训工作205

二、一九五五年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培训工作206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培训工作207

第七节 军队转业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8

一、军队转业干部在国家政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9

二、军队转业干部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创造了光辉业绩210

三、军队转业干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15

第六章 干部选拔任免219

第一节 干部选拔任免工作概述219

一、干部选拔任免工作在人事管理中的重要地位219

二、干部选拔任免工作应坚持的原则221

第二节 干部任免权限变化的历史沿革221

一、建立制度、划定对各级干部任免的权限222

二、干部任免权限的下放与上收224

三、干部任免权限的规定遭受破坏225

四、从“下管两级”改为“下管一级”226

五、党管干部和依法任免干部229

第三节 干部选拔工作的历史发展231

一、大量选拔干部(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232

二、有控制地选拔干部(一九五七——一九六二年)235

三、突出培养选拔新生力量(一九六三——一九六五年)238

四、对干部选拔工作的破坏(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242

五、干部选拔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一九七七——一九八九年)244

第七章 干部调配251

第一节 干部调配工作的基本内容、原则和作用251

一、干部调配工作的基本内容251

二、干部调配工作的基本原则252

三、干部调配工作的作用253

第二节 干部调配工作的历史发展256

一、大量调配干部的时期(一九四九——一九五七年)257

二、为适应经济形势的曲折起伏而调配干部的时期(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261

三、干部调配工作遭受严重破坏的时期(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265

四、干部调配工作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的时期(一九七七——一九八九年)267

第三节 干部调配工作的几点思考277

一、干部调配工作必须坚持为中共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277

二、干部调配必须在保证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干部的专长、志趣和实际困难,尽可能把二者统一起来278

三、必须把严格干部调配纪律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以保证干部调配的顺利进行278

四、必须不断改革干部调配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干部调配制度279

第八章 干部教育282

第一节 干部教育工作概述282

一、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干部教育282

二、做好干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285

第二节 干部教育工作沿革285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干部教育(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286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干部教育(一九五七——一九六六年四月)290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干部教育(一九六六年五月——一九七六年九月)294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干部教育(一九七六年十月——一九八九年)296

第三节 干部教育工作格局302

一、干部教育的多种方式302

二、干部教育的多种类型304

三、干部教育的多种渠道306

四、干部教育的领导体制309

第四节 搞好干部教育工作的几点启示310

一、必须坚持正确的干部教育指导思想310

二、要完善干部教育制度310

三、实现干部教育的规范化311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培训质量311

五、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办学效益311

第九章 干部考核312

第一节 干部考核概述312

一、新中国的干部考核制度312

二、干部考核的主要原则和重要作用315

第二节 干部考核的沿革316

一、干部考核初建时期(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316

二、干部考核曲折发展时期(一九五七——一九六六年四月)320

三、干部考核全面瘫痪时期(一九六六年五月——一九七六年九月)322

四、干部考核恢复、改革和发展时期(一九七六年十月——一九八九年)322

第三节 干部考核的特点330

一、干部考核工作始终服务于中共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进行330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历史、客观地考察和识别干部331

三、坚持从实践中考核干部331

四、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广泛发扬民主331

五、逐步使干部考核成为健全干部管理的一种竞争、激励机制331

第十章 干部审查333

第一节 干部审查工作概述333

一、干部审查工作的目的与任务333

二、干部审查工作的作用335

三、干部审查工作是革命斗争的历史产物336

第二节 干部审查工作的历史发展337

一、清理“中、内层”和结合“三反”、“整党”审查干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五三年)338

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审查干部的工作(一九五四——一九五七年六月)340

三、审干工作转入经常(一九五七年七月——一九六六年四月)342

四、审干工作受到严重破坏(一九六六年五月——一九七六年九月)343

五、平反冤假错案和清理“三种人”(一九七六年十月——一九八九年)344

第三节 审干工作的基本经验346

一、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以事实为依据347

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全面历史地分析干部的问题,公道地看待干部348

三、采取正确的审查方法,严禁逼供信350

四、对人的处理要十分慎重,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351

五、有错必纠352

六、坚持五条标准,保证结论和处理的正确353

第十一章 干部奖惩356

第一节 干部奖惩工作的地位与作用356

一、干部奖惩工作在人事管理中的地位356

二、干部奖惩工作的重要作用357

第二节 干部奖惩工作的沿革359

一、干部奖惩制度的创建时期(一九四九——一九五七年)360

二、干部奖惩工作的曲折发展时期(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363

三、干部奖惩工作遭受破坏时期(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364

四、干部奖惩制度的恢复与发展时期(一九七七——一九八九年)364

第三节 干部奖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69

一、干部奖惩工作的基本原则369

二、干部奖惩制度的主要内容372

第四节 干部奖惩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展望379

一、进一步加强奖惩法规的建设379

二、建立健全有关的配套制度,使奖惩工作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激励机制380

三、提高奖惩干部队伍的素质380

四、改进奖励工作的宏观管理,适度控制表彰活动381

第十二章 干部监督382

第一节 干部监督工作概述382

一、新中国的干部监督是革命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382

二、干部监督的重要作用384

第二节 干部监督的历史沿革386

一、建立和发展时期(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386

二、曲折前进时期(一九五七——一九六五年)391

三、遭到严重破坏时期(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393

四、恢复和逐步完善时期(一九七七——一九八九年)394

第三节 干部监督工作体系399

一、中国共产党的监督399

二、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403

三、司法机关的监督404

四、行政监督406

五、政协组织和民主党派的监督408

六、社会监督409

第四节 干部监督工作的几点经验412

一、必须正确认识干部监督在整个干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高度重视干部监督工作412

二、完善干部监督机构,强化监督职能413

三、加强干部监督的制度、法规建设,做到依法监督414

四、提高群众的监督意识和监督地位,增强干部监督的民主程度416

五、加强领导,充分发挥监督机构的整体效能417

第十三章 干部退休419

第一节 干部退休制度概述419

一、干部退休制度的基本特点419

二、实行干部退休制度的重要作用420

第二节 干部退休制度的建立和演变422

一、干部退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422

二、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429

三、干部退职制度的建立和发展431

第三节 干部退休、离休、退职条件和待遇的规定434

一、退休的条件和待遇434

二、离休的条件和待遇437

三、退职的条件和待遇440

第四节 离休、退休干部的管理440

一、管理机构440

二、管理经费442

三、安置办法442

四、管理服务443

五、发挥离休、退休干部作用446

第五节 干部退休制度的完善449

一、坚持干部退休的制度化449

二、健全和完善干部退休制度450

三、为实现退休干部的社会化管理创造条件451

四、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干部的退休养老工作4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