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操盘手实战法则 资深操盘手讲述万法之本,揭示顶底奥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操盘手实战法则 资深操盘手讲述万法之本,揭示顶底奥秘
  • 高弈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16662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股票交易-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操盘手实战法则 资深操盘手讲述万法之本,揭示顶底奥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实战操盘思维方式1

第一节 决定行情性质的要素2

一、决定行情性质的内部要素2

二、决定行情性质的外部要素7

三、内部各技术要素之间的关系8

四、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的关系8

第二节 股市成功的思维方式8

一、我们永远不可能全面理解和把握证券市场的全部运行机理和内在逻辑8

二、证券市场没有固定的规律和模式9

三、交易之道,虽曰无法,亦非非法,虽无一法,我有万法,万法有用,一法不用9

四、成功等于小的亏损和大的利润多次积累,做到不大亏极其简单10

五、资金管理之道,动则动于九大之上,藏则藏于九地之下10

六、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10

七、我是谁,宜经常反观,反省自身,吾日三省吾身11

八、何为价值和价格11

九、市场技术分析的基石11

第三节 正确对待几种关系12

一、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反向转化理论12

二、个股与大盘的关系12

三、个股品种与时机的关系13

四、个股区域与点位的关系13

五、速率与股价成交量的关系13

六、大盘区域与个股区域的关系13

七、个股基本面与技术面的关系14

第四节 预测与交易系统的关系14

一、投资者所处的三种状态14

二、预测系统15

三、交易系统15

四、二者之间的关系15

第五节 技术完美与不完美的关系18

一、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关系18

二、大盘与个股的关系18

三、热点与个股的关系18

四、基本面与个股的内在关系18

第六节 股票的价值概念和价值组合的思维方式19

一、价值的分类19

二、几种价值之间的关系20

三、几种价值的分析方法和作用20

四、价值组合和操作策略21

五、股票价值组合的应用原则21

六、个股相对价位的辩证思维方式22

第七节 怎样处理实战中的矛盾23

一、低吸与不涨甚至下跌的矛盾23

二、追涨与回调的矛盾23

三、底部形态放量突破,追涨与回抽的矛盾24

四、上升途中压力位股价强势整理和直接突破的矛盾26

五、连续上攻后是回调还是继续上涨的矛盾26

六、杀跌位出现后,是下跌还是再走一波行情的矛盾26

七、头部破位后是继续下跌,还是止跌后继续上涨的矛盾27

八、破位后是反抽还是不反抽的矛盾27

九、下跌过程中阴跌与突然反弹的矛盾27

十、急跌后是继续下跌还是报复性反弹的矛盾27

第八节 技术要素关注的顺序和重点28

第九节 技术要素高低的界定30

一、技术要素低位的界定方法30

二、技术要素中位的界定方法31

三、技术要素高位的界定方法31

四、实战中处理机会与风险的原则31

第十节 中短线操作的原则32

一、中线操作的原则32

二、短线操作的原则32

第十一节 综合辩证是应用交易系统的思维方式33

一、分析股票的步骤33

二、在应用交易系统时,怎样思考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程序是什么35

第十二节 要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35

一、为什么要进行逆向思维36

二、什么是逆向思维36

三、如何进行逆向思维36

四、逆向思维与顺势操作的关系37

第十三节 见底、止跌、突破、上涨等的界定方法37

一、见底的界定方法37

二、止跌的界定方法38

三、底部迹象的界定方法38

四、突破的界定方法38

五、上涨的界定方法38

六、见顶的界定方法38

七、做头的界定方法38

八、破位的界定方法38

九、下跌的界定方法38

十、调整的界定方法38

十一、反弹的界定方法39

十二、反抽的界定方法39

十三、回调的界定方法39

十四、回抽的界定方法39

第十四节 调整、突破研判的基本原则39

一、突破研判的基本原则39

二、关于调整的研判原则42

三、研判调整幅度的原则42

第十五节 行情性质与时间框架的关系43

一、时间框架的基本概念43

二、行情性质与时间框架的关系43

第十六节 行情演变和相对价位44

一、行情演变的影响因素45

二、行情演变的基本原则45

三、行情演变的基本条件46

第十七节 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的关系47

一、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的重要性47

二、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的关系和作用49

三、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的方法51

结束语52

第二章 市场机会判断方法53

第一节 怎样才能做好股票54

一、做好股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54

二、具备正确的理念、完善的交易系统和良好心态的必要性57

第二节 股市的本质和规则58

第三节 市场机会的分类和界定62

一、从理论角度的标准进行划分62

二、从实战角度的标准进行划分63

三、从实战角度划分不同机会的界定方法73

结束语87

第三章 时间框架应用技法88

第一节 时间框架的基本概念89

一、行情性质与时间框架的关系95

二、不同时间框架的作用和目的96

三、在使用时间框架时要坚持的原则97

第二节 时间框架的转换97

一、时间框架的转换原则97

二、时间框架转换的确认方法98

三、主时间框架与对应小时间框架之间的关系99

四、时间框架套用的原则100

五、时间框架的组合分析原则101

六、不同时间框架破坏和引领的确定102

七、对应时间框架突破时波浪之间的关系及操作策略105

第三节 时间框架转换与其他要素的关系108

一、时间框架转换与趋势的关系108

二、时间框架转换与技术要素的关系109

三、买卖点与时间框架的转换关系110

四、主时间框架与波段时间框架的转换关系110

五、个股时间框架与大盘时间框架的关系110

六、个股时间框架与热点的关系111

第四节 时间框架套用的下单感觉111

一、当所有的时间框架都处于弱势时111

二、当所有的时间框架都强时113

三、下单感觉和纪律113

四、破位时的感觉114

五、下单感觉与形态的关系114

六、下单感觉与大盘热点的关系115

结束语116

第四章 不同性质行情的操作技巧117

第一节 中级行情的操盘技巧118

一、中级行情的界定方法118

二、中期行情操作的时间周期120

三、技术设置120

四、买卖区域和信号121

五、中级行情的操作原则130

第二节 大多头行情的操作技法131

一、大多头行情的界定方法131

二、大多头行情操作的时间框架133

三、技术设置133

四、买卖区域和点位133

五、大多头行情的操作原则141

第三节 次级行情的操作技法142

一、次级行情的界定方法142

二、次级行情操作的时间周期143

三、技术设置143

四、使用前提143

五、低吸和低位追涨位的条件和下单方法144

六、加仓位的条件和下单方法147

七、超跌反弹买卖点的条件148

八、持股条件148

九、卖出条件和下单方法149

十、止损152

十一、选股方法153

十二、仓位153

十三、下单方法153

十四、应用原则153

第四节 技术性行情的操作技法154

一、技术性行情的界定方法155

二、技术性行情操作的时间周期155

三、买入技法155

四、持股161

五、卖出技法162

六、保护措施165

七、应用规则165

结束语167

第五章 五线操盘技法169

第一节 关键点位概述170

一、股票循环过程的运行规律170

二、关键点位172

三、关键点位的作用174

四、不同时间周期关键点位之间的关系174

五、关键点位与趋势的关系175

第二节 五线法则176

一、五线法的基本概念176

二、五线与趋势的关系179

三、五线与成交量的关系180

四、五线的确认方法180

五、确认多空由不平衡进入平衡的拐点原则185

六、五线的作用186

七、应用五线时要综合技术要素和辩证大盘状况187

第三节 五线法则的综合应用方法188

一、半沉、全沉、半升、全升的应用技巧188

二、半沉、半升、全沉、全升的概念、分类及应用189

三、五线法则在选股中的综合应用技巧198

四、五线法综合区域的操作原则203

结束语205

第六章 三线操盘技法207

第一节 三线法则概述208

一、三线法则的形成机理209

二、三线法则的概念209

三、三线法则的分类210

四、三线的画法211

五、三线法则的区域划分215

六、区域与不同过程、不同阶段的关系216

七、三线的画线原则217

八、三线三种状态的区域划分219

九、三线法则的操作原则221

第二节 三线法则在出现不同线后的操作策略228

一、原始趋势线之内,不同运行方式的个股形态、成交量、技术指标的表现状态及操作策略228

二、三线法则中A线出现不同方式的研判原则和操作策略233

三、三线法则中A线出现后的四种特殊走势239

第三节 做底做头三线出现后形成新行情和行情不成立的条件242

第四节 三线为支点的选股方法248

一、做底三线在A线出现后、C线出现之前的研判方法248

二、B线和C线出现后、C线突破之前的研判方法249

三、做头A线出现后,B线和C线出现之前的研判方法250

四、做头B线和C线出现后,C线突破之前的研判方法251

五、应用三线作为支点进行分析时要注意的问题252

第五节 三线在不同时间框架中的转换原则和转换过程253

一、三线在不同时间框架中的转换原则253

二、循环过程中三线法则的转换过程254

三、时间框架与三线在不同运行过程中的综合应用方法256

四、三线与时间框架之间的关系256

第六节 三线法则操作时要注意的问题257

结束语258

第七章 盘面分析技巧及其应用259

第一节 盘面知识概述261

一、盘面分析的意义261

二、人气对盘面的影响以及应对技巧262

三、中小投资者应用人气的原则266

四、中小投资者应用人气时应遵守的纪律267

五、大盘与个股关系的分析方法268

六、大盘基本面、技术面、心理面、盘面之间的关系269

七、大盘和个股盘内与盘外的关系270

八、指数与赚钱、赔钱的关系271

第二节 盘面分析研判应用的基本原理272

一、分离整合突破原理272

二、轮回原理279

三、物极必反原理282

第三节 盘面变化的基本规律282

一、分离/整合规律282

二、轮回规律282

三、启动先后规律282

四、盘面技术成形规律283

五、盘面内在与外在因素影响的规律283

六、板块规律284

七、主要博弈规律284

八、中小投资者跟风规律285

九、热点同向不同步规律(交叉规律)285

十、独立行情逆势规律285

十一、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规律286

十二、权重规律286

十三、相互影响规律287

十四、龙头板块切换规律287

十五、大盘与个股相互影响的规律287

第四节 正确研判盘面的前提条件和影响盘面的主要因素288

一、正确研判盘面的前提条件288

二、影响盘面的主要因素289

第五节 盘面是否健康的界定原则290

一、盘面与大盘的关系290

二、盘面是否健康的界定法则291

第六节 盘面研判的法则292

一、根据分离/整合原理研判盘面的法则292

二、根据轮回原理研判盘面的法则293

三、根据板块状况进行研判盘面的法则293

四、大盘在上升过程中研判盘面的法则295

五、大盘在下跌过程中研判盘面的法则296

六、大盘在整理过程中研判盘面的法则296

七、根据当时热点状况进行盘面研判的法则297

八、根据板块关联度研判盘面的法则297

九、根据启动先后研判盘面的法则299

十、根据板块指数和技术图形组合进行盘面研判的法则299

第七节 研判盘面状态的方法300

一、逐一翻股300

二、翻板块指数301

三、从异动中看盘面301

四、从政策、行业信息、传言、股评中寻找盘面信息302

第八节 盘面应用方法302

第九节 盘面应用的技巧309

一、怎样根据盘面判断热点的持续性309

二、怎样根据盘面研判大盘是否再起一波上升行情311

三、怎样根据盘面抄底、追涨、持股、逃顶、止损、回避整理、参与整理311

第十节 怎样发现和捕捉热点313

一、热点的分类和形成条件314

二、热点的挖掘314

三、热点的发现317

四、热点的操作方法318

五、不同热点的操作方法321

第十一节 研判盘面应注意的问题322

结束语323

第八章 投资策略的确定法324

第一节 投资组合策略概述325

一、投资组合策略的概念325

二、投资者角色划分和不同的操作策略325

三、趋势交易者和套利交易者的区别和操作方法326

四、不同操作方法的策略329

五、时间周期的组合策略329

六、持股数量不同的组合策略329

第二节 投资者的境界330

一、三种不同的投资者330

二、职业投资者日常应做的盘后工作331

第三节 复合滚动操作和单一滚动操作技法333

一、复合滚动操作333

二、单一滚动操作336

结束语339

后记340

参考文献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