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道 道教入门600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论道 道教入门600讲](https://www.shukui.net/cover/60/33819232.jpg)
- 刘烨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 ISBN:978751270171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158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道教-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道 道教入门600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道教释疑2
什么是道教2
道教的标志是什么3
道教所说的“修道”指什么3
道教徒有几种4
道教徒可以在家学道吗4
道教徒可以结婚吗4
道教徒可以抽烟、饮酒吗5
道教徒必须吃素吗5
道教徒必须打坐吗6
道教徒如何在家修行7
成为道士需要什么条件7
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道士8
道士为什么穿古装、蓄须发8
道士出家为何不改姓9
道教相信有神仙吗9
信仰道教是一种迷信吗9
道教主张男女平等吗10
道教如何看待天堂、人间和地狱10
道教如何看待命运12
道教杀生吗13
什么是道教的生命观13
道教的音乐有什么特点14
道教的宫观建筑有什么特点14
第二章 道教名词解释17
方士17
黄冠17
女冠17
火居17
真人18
羽客18
居士18
高功19
监斋19
都讲19
一息19
混沌20
元气20
坐忘20
止念21
内视21
胎息21
握固22
守一22
行气22
存神23
存思23
太一23
真我24
外丹24
内丹24
金丹24
黄白25
筑基25
丹田25
小周天25
大周天26
女丹法26
禹步27
黄芽27
辟谷27
云游28
六御28
三界28
四生29
六道29
十方29
十八层地狱29
三十六天30
三尸神30
守庚申31
三魂七魄31
十三虚无31
玄之又玄32
吐故纳新32
六丁六甲32
天干地支33
八卦33
九宫33
奇门遁甲34
黄道吉日34
第三章 道教历史36
古代的宗教思想36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36
秦代的方术思想37
汉初的神仙方士之术38
东汉开启道教的先声38
汉末三国时期的道教39
两晋道教概貌40
北魏时期的道教40
南朝道经的丰富和发展41
隋朝时期的道教41
唐代道教的发展42
五代时期道教的维系和发展43
北宋对道教的崇奉43
南宋道教的发展及其客观原因44
金代敬道始末45
元代全真道与正一道45
明代道教的兴盛和衰落46
清代道教发展大势47
第四章 道教教派49
方仙道49
黄老道50
太平道50
天师道51
帛家道51
于君道51
李家道52
清水道52
上清派52
灵宝派53
三皇派54
楼观派54
北天师道54
南天师道55
茅山宗55
龙虎宗56
钟吕金丹道56
全真教57
全真教七派58
龙门派58
阁皂宗59
天心派59
东华派59
金丹派南宗60
神霄派60
清微派61
真大道61
太一道61
净明道62
玄教62
武当派63
丹法东派64
丹法西派64
伍柳派64
第五章 道教教义67
道67
德67
玄67
命68
盗68
机68
一69
三业69
三有69
三涂69
三障70
三灾70
四恩70
五戒70
六根71
六尘71
九守71
十恶72
清净73
寡欲73
自然73
无为74
柔弱74
不争75
抱一75
抱朴76
无极76
太极77
阴阳77
五行78
八卦80
贵生81
性命双修82
善恶报应82
第六章 道教典籍84
《道藏》84
《阴符经》85
《道德经》86
《周易参同契》87
《列子》87
《黄庭经》88
《悟真篇》89
《清静经》90
《心印经》91
《入药境》91
《性命圭旨》92
《伍柳仙宗》93
《大成捷要》93
《西升经》94
《南华真经》95
《抱朴子》96
《云笈七签》96
《青华秘文》97
《还源篇》98
《还丹复命篇》99
《翠虚篇》99
《紫清指玄集》100
《重阳立教十五论》101
《丹阳真人语录》101
《大丹直指》102
《孙不二元君法语》102
《方壶外史》103
《道窍谈》104
《古书隐楼藏书》105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105
《黄帝内经》106
《通玄真经》107
《太平经》107
《阴真君还丹歌注》108
《太清金液神丹经》109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110
《上清大洞真经》110
《灵宝度人经》111
《遁甲缘身经》112
《老君内观经》112
《铜符铁卷》113
《养性延命录》113
《胎息经》114
《存神炼气铭》114
《玄珠录》115
《玄纲论》115
《玄品录》116
《天隐子养生书》116
《坐忘论》117
《谭子化书》117
《正易心法》118
《指玄篇》118
《太上感应篇》119
《金丹大要》119
《唱道真言》120
《道门科范大全集》120
《道门定制》121
《灵宝玉鉴》121
《广成仪制》122
《三洞法服科戒文》122
第七章 道教法衣法器124
道巾124
混元巾124
庄子巾124
纯阳巾124
浩然巾125
逍遥巾125
荷叶巾125
太阳巾125
一字巾126
包巾126
五冠126
法衣127
道衣127
道袍127
忏衣128
绛衣128
鞋袜128
云鞋129
朝靴129
蒲团129
衲衣130
草履130
箪瓢130
棕扇130
青囊131
扁拐131
木鱼131
磬131
引磬132
钟132
鼓133
铛133
钹133
铃133
笏134
甘露碗134
镇坛木134
如意134
法印135
法尺135
法剑135
法杖136
令牌136
令旗137
手炉137
法鞭137
师刀138
双铜138
龙角138
第八章 道教神仙140
元始天尊140
灵宝天尊141
道德天尊142
五老君143
玉皇大帝144
紫微大帝145
长生大帝146
青华大帝147
天皇大帝148
地母娘娘149
五星七曜星君150
北斗七星君151
南斗六星君152
四灵二十八宿152
圆明道母天尊153
三官大帝153
真武大帝154
文昌帝君154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155
东岳大帝156
西王母157
东王公158
九天玄女158
雷公159
电母160
风伯160
雨师161
土地神161
灶神162
门神163
财神164
瘟神165
四值功曹166
赤松子166
宁封子167
广成子167
彭祖167
容成公168
务成子168
河上公169
安期生169
麻姑170
王灵官171
关圣帝君172
碧霞元君172
三茅真君173
铁拐李174
汉钟离174
张果老175
何仙姑175
蓝采和176
吕洞宾176
韩湘子176
曹国舅177
骊山老母178
镇元子178
龙王179
妈祖179
临水夫人180
保生大帝181
开漳圣王181
三山国王182
酆都大帝182
十殿阎王183
首席判官崔府君184
钟馗184
城隍爷186
黑白无常186
牛头马面186
孟婆187
第九章 道教代表人物189
老子189
列御寇189
张道陵190
魏伯阳191
张衡191
张角192
张鲁192
左慈193
葛玄193
吴猛194
魏华存195
鲍靓195
葛洪195
许谧196
寇谦之196
陆修静197
陶弘景197
王远知198
苏元朗198
成玄英199
孙思邈199
潘师正200
尹文操201
叶法善201
王玄览202
司马承祯202
李含光203
吴筠203
李筌204
谢自然204
间丘方远205
杜光庭205
彭晓205
谭峭206
刘海蟾206
陈传206
张无梦207
朱自英207
张伯端208
石杏林208
陈景元209
刘混康209
张继先210
王文卿210
薛道光210
皇甫坦211
王重阳211
谢守灏213
陈泥丸213
白玉蟾213
彭耜214
夏元鼎214
蒋宗瑛214
黄舜申215
莫月鼎215
雷思齐215
李道纯216
萧抱珍216
刘德仁217
马丹阳217
孙不二217
谭处端218
郝大通218
王处一219
刘处玄219
丘处机220
尹志平221
王志谨221
宋德方222
李志常222
张留孙223
刘玉223
吴全节223
黄公望224
张雨224
赵宜真225
张三丰225
冷谦226
刘渊然226
张宇初227
朱权227
邵以正228
沈静圆228
邵元节229
陶仲文229
陆西星229
赵真嵩230
伍守阳230
施道渊230
王常月231
张清夜231
娄近垣232
刘一明232
闵一得232
李西月233
傅金铨233
第十章 道教炼丹术235
道教中的炼丹术235
外丹术的发展过程236
外丹术的主要流派236
外丹术中的主要原料237
外丹术中的丹房鼎器237
外丹术中的炼丹处所238
外丹术中的常见操作239
外丹术中的“伏火”240
外丹术中的“进退抽添”240
外丹术中的“龙芽丹道”241
外丹术中的出毒之法241
外丹术中的用火禁忌241
外丹术中的化学反应242
外丹术与火药的发明243
外丹术与炼金的关系243
外丹术的历史价值244
外丹术名家炼丹思想简介244
内丹术概述245
内丹术的发展过程246
内丹术的主要流派246
内丹术中的女丹247
女丹术的派别248
女丹术中的“斩赤龙”249
女丹术中的“元贞之体”249
女丹术中的“太阴炼形”250
内丹术中的“三宝”250
内丹术中的“筑基”250
内丹术中的“炼精化气”251
内丹术中的“炼气化神”252
内丹术中的“炼神还虚”252
内丹术中的“炼虚合道”253
内丹术的养生价值253
第十一章 道教法术255
符的产生255
符箓255
符箓的种类256
画符的步骤256
画符的方法257
画符的时间257
符命258
咒语258
咒语的种类259
施用符咒的原则259
掐诀260
步罡261
雷法261
祈禳262
祈雨262
蛇术263
相术264
卜术265
巫术265
招魂术265
道教与风水学266
占梦术267
幻术267
变身术268
尸解268
第十二章道教戒律及科仪270
出家270
传戒270
早晚功课271
诵经271
静坐271
吃斋272
四不吃273
五戒273
十善273
穿戴273
出入274
拱手礼274
作揖礼274
叩拜礼275
言语275
沐浴275
住观276
神像塑造276
神像开光277
神殿装饰277
献神供品277
敬香278
步虚278
青词279
存想279
祝将279
祭孤279
祝寿280
庆贺280
接驾280
进表281
炼度281
施食281
散花281
开坛282
请水282
荡秽282
祀灶283
请圣283
扬幡283
真武朝科283
拜斗284
回向284
落幡285
送神285
第十三章 道教传说287
老子著书函谷关287
铁拐李还魂288
费长房学艺290
张道陵七试赵升292
郭璞神卦293
“狗咬”吕洞宾294
韩湘子祝寿297
何仙姑卖药298
孙思邈“起死回生”301
宋香足雨301
奇妙的心算术302
崔伟的仙缘303
一马定华山305
张继先盐池收妖308
王善改邪归正309
邋遢道人张三丰310
沈敬煮石311
魁星的故事312
第十四章 道教与养生315
自然与养生315
道德与养生316
养神与养生317
养心与养生318
养气与养生319
静功与养生320
导引与养生321
按摩与养生322
调息与养生324
松弛与养生325
音乐与养生326
房事与养生328
食疗与养生330
防病与养生331
第十五章 道教名山道观334
函谷关334
龙虎山335
武当山337
青城山341
齐云山343
罗浮山345
华山346
崂山349
云梦山351
天桂山352
武夷山353
茅山354
泰山356
衡山357
千山359
崆峒山360
王屋山362
终南山364
阁皂山365
三清山366
白云观368
永乐宫371
蓬莱阁373
八仙宫375
玄妙观376
雁荡山377
长春观378
天后宫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