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
  • 漆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22324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语言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本书研究意义与研究对象3

一、研究意义3

二、研究对象6

第二节 国内外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文献及现状综述7

一、国外研究的文献及现状7

二、国内研究的文献及现状10

三、问题的提出13

第三节 本书研究结构及内容、方法、创新点及难点14

一、研究结构与研究内容概述14

二、研究方法17

三、理论创新18

四、研究难点19

第二章 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的历史研究概述20

第一节 中国传统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的历史研究概述20

一、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开端21

二、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系统化22

三、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新阶段26

四、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高峰27

五、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近代发展29

第二节 西方传统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的历史研究概述31

一、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历史肇端32

二、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近代转向35

三、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现代发展37

第三章 意会(Tacit)知识的内涵与本质43

第一节 意会(Tacit)的哲学内涵44

一、意会的本体论:以身体为枢纽的两种觉察的认知框架45

二、意会的认识论:对象“意义”的识知47

三、意会的方法论:意会是主体对于客体的选择性建构49

第二节 当代西方学界如何理解“意会”51

第三节“tacit”的几种译法及其语义学维度分析54

第四章 意会知识表达的哲学释义59

第一节 意会知识表达的三种要素及其关系60

一、言者60

二、听者62

三、表达效果63

第二节 意会知识表达之内涵、表达形式及其理想模式65

一、意会知识表达之内涵65

二、意会知识表达之主要形式:口头与书面语言67

三、意会知识表达的理想模式70

第三节 意会知识表达的重要特征:不可充分表达性71

第四节 意会知识难以表达的核心问题74

一、文本意义与言者对文本进行表达之间的涵盖问题74

二、言者的表述使听者理解的问题75

三、言者与听者对于表达内容的双向接受问题75

第五章 表达的功能及其程度化区分78

第一节 关于“意会知识能否以语言表达”问题的两种观点79

一、言可尽意79

二、言不尽意81

第二节 对两种观点的分析84

第三节 消解“意会知识能否以语言表达”问题争论的一种可能路径87

一、所言说的88

二、所影响的88

三、所蕴涵的90

四、不可言说的92

第六章 四种语境的意会知识表达分析96

第一节 科学语境意会知识表达97

一、科学语境意会知识表达的方式99

二、科学语境意会知识表达的主要难点104

第二节 技术语境意会知识表达107

一、技术语境意会知识与言传知识的关系108

二、技术语境意会知识表达的方式109

第三节 日常生活语境意会知识表达113

一、日常生活语境意会知识表达前提114

二、日常生活语境意会知识表达方式114

三、日常生活语境意会知识表达的主要难点118

第四节 文学语境意会知识表达119

一、文学语境意会知识表达的本质120

二、文学语境意会知识表达的主要特征123

三、文学语境难以表达的意会知识126

第五节 非科学语言言说心灵之“未开垦荒野”127

一、心灵深处的“未开垦荒野”128

二、非科学语言把握精神与信仰129

三、非科学语言把握心灵本质的原因131

四、非科学语言“言说心灵”的启示134

第七章 两种意会知识观的比较研究137

第一节 野中郁次郎的意会核心理论138

一、意会知识和言传知识138

二、两类知识的转换140

三、BA(场所)是知识转换的重要语境142

第二节 庄子的意会观142

" 一、言之则粗,意之则精143

二、言意的转换143

三、“道”在言意转换的作用145

第三节 野中郁次郎与庄子的意会思想异同比较146

一、两者共同之处146

二、两者主要区别149

第四节 两种意会观的启示150

第八章 创造性思维的意会认知维度分析154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155

一、创造性思维生理机制的整体性156

二、创造性思维心理机制的复杂性158

三、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过程及其整合160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意会认知维度163

一、意会认知是一种形式的创造164

二、意会认知水平“阈值”:作为区分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的一种标准166

第三节 三种创造性思维形式167

一、直觉思维167

二、灵感思维173

三、顿悟思维176

第九章 意会知识表达的实践路径分析181

第一节 意会知识表达在企业中的特点181

一、意会知识表达促进企业员工进步与发展183

二、意会知识表达推动企业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186

三、意会知识表达带来企业培训手段的多元化188

第二节 意会知识表达在创造教育中的思路分析:以《创造学》课程为例189

一、创造教育的一种思路:成物与成思190

二、创造教育从“成物”向“成思”发展的必要性192

三、《创造学》之创造教育的两种层面193

四、《创造学》的成物成思转化路径分析195

第十章 构建理性交流平台203

第一节 理性交流及其与知识创新的关系203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结论与不足205

一、主要结论205

二、不足之处206

主要参考文献208

后记2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