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语文教材 古代汉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语文教材 古代汉语
  • 盛九畴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00340X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470页
  • 文件大小:139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汉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语文教材 古代汉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上编 文选11

一、齐桓公伐楚&《左传》11

二、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5

三、晋灵公不君&《左传》19

四、?之战&《左传》24

五、叔向贺贫&《国语》29

六、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32

七、鲁仲连义不帝秦&《战国策》39

八、季氏将伐颛臾&《论语》49

九、齐桓晋文之事&《孟子》52

十、胠箧(节选)&《庄子》61

十一、五蠹(节选)&《韩非子》65

十二、魏公子列传&司马迁72

十三、李将军列传&司马迁85

十四、苏武传&班固101

十五、龚遂传&《汉书·循吏传》112

十六、原毁&韩愈118

十七、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122

十八、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126

十九、送薛存义序&柳宗元134

附:古籍注释示例137

曹判论战(《左传》杜预注,孔颖达疏)137

劝学(节选)(《荀子》杨倞注,王先谦集解)139

庄暴见孟子(《孟子》赵岐章句)142

张衡传(节选)(《后汉书》李贤注)144

附:古籍注释体例145

下编 古代汉语知识151

第一章 文字151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及其形体构造151

一、汉字的性质151

二、汉字的形体构造152

第二节 分析字形推求字义159

一、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字义分析举例160

二、形声字字义分析举例163

三、从字形分析字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66

第三节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169

一、古今字170

二、异体字173

三、繁简字174

第二章 词汇179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179

第二节 单音词和复音词187

一、汉语构词的复音化趋势及其内在根据187

二、要注意由单音词构成的词组和合成词的区别188

三、偏义复词和同义复用191

第三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93

一、事理性的引申199

二、功能性的引申200

第四节 同义词204

一、同义词的特点和种类204

二、辨析同义词的方法208

第三章 语法(一):实词的活用217

第一节 词类活用和词义的关系217

第二节 名词用作动词219

第三节 名词用作状语224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225

二、方位名词用作状语226

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227

第四节 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228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229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230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231

第五节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231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32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233

第四章 语法(二):句法236

第一节 判断句236

一、几种常见的判断句形式236

二、几种比较特殊的判断句形式238

三、判断词“是”的发展239

四、判断句的灵活运用241

第二节 被动表示法243

一、几种常见的被动表示法244

二、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249

第三节 语序250

一、宾语前置的几种常见句式251

二、谓语的位置256

第四节 句子成分的省略256

一、主语的省略258

二、谓语的省略261

三、宾语的省略262

四、介词的省略264

第五节 几种常见的习惯句式265

一、“奈何”、“如何”、“若何”(“奈……何”、“如……何”、“若……何”)265

二、“何……为”、“何以……为”267

三、“何……之有”268

四、“不亦……乎”269

五、“无(毋)乃……乎”269

六、“得无……乎”270

七、“庶几……乎”270

八、“孰与”、“孰若”271

第五章 语法(三):常见虚词276

第一节 代词276

一、人称代词276

二、指示代词282

三、疑问代词286

第二节 副词290

一、程度副词290

二、范围副词294

三、时间副词298

四、情态副词305

五、语气副词307

六、否定副词308

七、谦敬副词311

八、两个特殊副词“相”、“见”313

第三节 介词314

一、“于(於)”、“乎”315

二、“以”319

三、“为”322

四、“与”323

第四节 连词324

一、“而”324

二、“以”328

三、“则”331

四、“虽(虽然)”335

五、“然(然则、然而)”337

第五节 语气词338

一、“也”338

二、“者”341

三、“矣”342

四、“焉”344

五、“耳”345

六、“乎”、“邪(耶)”、“与(欤)”346

七、“哉”351

八、“其”352

九、“夫”353

十、语气词连用353

第六节 助词354

一、“之”354

二、“者”356

三、“所”359

第六章 音韵368

第一节 汉语音韵学的几个基本概念368

一、声母与字母368

二、五音与七音369

三、清音与浊音371

四、韵母、韵部与韵目371

五、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372

六、四声与平仄372

七、反切、双声、叠韵374

第二节 古代韵母的分类376

一、上古韵部376

二、中古韵部379

第三节 古代声纽的分类385

一、上古声纽385

二、中古声纽分类387

第四节 古音通假388

一、通假与假借388

二、通假字的特点与类别389

三、如何识别通假393

四、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395

第五节 诗词格律396

一、古体诗与近体诗396

二、近体诗的句数398

三、近体诗的用韵399

四、近体诗的平仄400

五、近体诗的对仗409

六、词律411

附录422

一、汉字部首举例422

二、古韵三十部常见谐声表460

后记469

热门推荐